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作者:(清)黃元御 撰,秦悅 整理 頁數(shù):17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黃元御(1705~1758年),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山東昌邑人。清乾隆年間著名醫(yī)學家,尊經派的代表人物。
《黃元御四圣醫(yī)書》是黃元御精品醫(yī)書系列之一。本書收錄了《四圣心源》,《四圣懸樞》。本書方旨彰顯,遣藥簡潔,配伍精當,符合臨床。此書結構嚴謹、條理分明、文筆精煉、風格獨特,讀之令人耳目一新,堪稱黃氏諸書之精華。
書籍目錄
四圣心源
四圣懸樞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中風之證,因于土濕,土濕之故,原于水寒。寒水侮土,土敗不能行氣于四肢,一當七情內傷,八風外襲,則病中風。 肝藏血而左升,肺藏氣而右降,氣分偏虛,則病于右,血分偏虛,則病于左,隨其所虛而病枯槁,故日偏枯。左半偏枯,應病在足大指,足厥陰肝經行于足大指也,若手大指亦病拳曲,則是血中之氣滯也。右半偏枯,應病在手大指,手太陰肺經行于手大指也,若足大指亦病拳曲,則是氣中之血枯也。究之左右偏枯,足大指無不病者,以足太陰脾行足大指,太陰脾土之濕,乃左右偏枯之源也。 土濕則腎水必寒,其中亦有濕郁而生熱者,然熱在上而不在下,熱在肝膽而不在脾腎,而肝膽之燥熱,究不及脾腎寒濕者之多,總宜溫燥水土,以達肝木之郁。風襲于表,郁其肝木,木郁風生,耗傷津血,故病攣縮,木達風息,血復筋柔,則攣縮自伸。其血枯筋燥,未嘗不宜阿膠、首烏之類,要當適可而止,過用則滋濕而敗脾陽,不可不慎。 風家肢節(jié)拳縮,莫妙于熨法。右半偏枯,用黃芪、茯苓、生姜、附子,左半偏枯,用首烏、茯苓、桂枝、附子,研末布包,熱熨病處關節(jié),藥氣透徹,則寒濕消散,筋脈和柔,拳曲自松。藥用布巾縛住,外以火爐溫之。三四次后,氣味稍減,另易新者。久而經絡溫暢,發(fā)出臭汗一身,氣息非常,膠黏如飴,則肢體活軟,屈伸如意矣。 其神迷不清者,胃土之逆也,其舌強不語者,脾土之陷也。以胃土上逆,濁氣郁蒸,化生痰涎,心竅迷塞,故昏憒不知人事,脾土下陷,筋脈緊急,牽引舌本,短縮不舒,故蹇澀不能言語,此總由濕氣之盛也。仲景《金匱》:邪入于腑,即不識人,邪入于臟,舌即難言者,風邪外襲,郁其臟腑之氣,非風邪之內入于臟腑也。一切羌、獨、艽、防驅風之法,皆庸工之妄作,切不可服!惟經臟病輕,但是鼻口偏斜,可以解表,用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略取微汗,偏斜即止。其大便結燥,緣于風動血耗,而風動之由,則因土濕而木郁。
編輯推薦
《黃元御四圣醫(yī)書》介紹了黃元御(1705~1758年),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山東昌邑人。清乾隆年間著名醫(yī)學家,尊經派的代表人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