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中國醫(yī)藥科技 作者:李鄭生//郭淑云|主編:吳少禎 頁數(shù):337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分為學術思想、臨證經(jīng)驗、診余漫話、成才之路、年譜等五個部分,重點介紹了李老對臨床常見病的中醫(yī)認識和寶貴的臨證經(jīng)驗,特別是李老百余首家傳及其本人在臨床上卓有成效的經(jīng)驗方劑(方名后注有“×”者)彌足珍貴。本書對中醫(yī)臨床工作者有較大的參考價值,特別對提高辨證論治水平有極為有益的幫助。
書籍目錄
學術思想 一、脾胃病學術思想 二、外感熱病學術思想 三、內(nèi)傷雜病學術思想臨證經(jīng)驗 一、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二、流行性腦膜炎 三、流行性乙型腦炎 四、麻疹 五、流行性腮腺炎 六、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七、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八、傷寒 九、細菌性痢疾(附:阿米巴原蟲痢) 十、瘧疾 十一、肺結核 十二、結核性胸膜炎 十三、支氣管炎 十四、支氣管哮喘 十五、支氣管擴張 十六、大葉性肺炎 十七、肺膿瘍 十八、慢性鼻炎 十九、扁桃體炎 二十、慢性咽炎 二十一、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二十二、關節(jié)炎 二十三、風濕性心臟病 二十四、高血壓病 二十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二十六、貧血 二十七、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過敏性紫癜 二十八、肥胖病 二十九、急性胃炎 三十、慢性胃炎 三十一、急性胃腸炎 三十二、慢性腸炎 三十三、急性闌尾炎(附:慢性闌尾炎) 三十四、消化性潰瘍 三十五、膽囊炎 三十六、蛔蟲病 三十七、肝硬化 三十八、腎盂腎炎 三十九、腎炎 四十、泌尿系統(tǒng)結石 四十一、腦血管意外 四十二、神經(jīng)衰弱 四十三、三叉神經(jīng)痛 ……診余漫話年譜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2.治血瘀證的學術觀點治療血瘀證,李老主張不能單純用活血化瘀之品,因氣滯可致血瘀,氣虛亦可導致血瘀,痰濕阻滯、熱壅、寒凝久痛以及外傷,均可致血瘀。對各種原因導致的血瘀,必須隨因而施治,如理氣活血化瘀,補氣理氣活血化瘀,通陽健脾燥濕而活血化瘀,清熱涼血而活血化瘀,通陽溫化而治寒凝血瘀。用藥上,活血化瘀為標,求因用藥為本,以達治病必求其本之目的。3.診病重視四診合參在診法上,李老尤其重視望舌診脈。若舌體胖大視為脾虛,對于舌體胖大舌苔正常者,常為能食不能消,其病偏脾氣不能運化,甚則水濕排泄失常出現(xiàn)浮腫虛胖,由于脾虛無以運化水谷精微,亦可導致脂肪肝、心腦血管病等;舌體胖大、舌質淡、苔薄白則為脾胃虛寒證;舌體胖大、舌苔白膩,則為脾胃氣虛、陽虛,寒濕阻滯;舌體胖大、舌質淡、苔膩,則為脾虛濕阻;舌體胖大、舌苔黃膩,則為濕熱蘊結,并據(jù)苔黃之輕重,舌質的紅絳與淡白,以辨其濕、熱的偏盛。在診脈上,若舌體胖大、苔膩,診得脈弦,系逆脈,為木郁乘土脾胃病久不愈之證;脈弦細、舌質淡、舌體肥大,則多屬脾虛肝郁日久、化熱傷陰,常見于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對患有脾胃病、心病、肝病等多種疾病,通過診脈基本判斷出主要癥狀,再加上望診、問診、聞診,這樣四診合參,綜合分析,查明病理,提出治法、方藥,可使不少疑難雜證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編輯推薦
《國醫(yī)大師李振華》:頂級國醫(yī)的臨床傳世絕學,國寶級大師臨證思辨真?zhèn)鳌?/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