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作者:姚明江,何昌生 頁數:350
前言
中醫(yī)經典方劑是歷代臨床大師經過臨床實踐總結出來的有效處方,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中的精華極品,是中醫(yī)理法方藥的最高代表,歷來在臨床實踐與理論研究中占據著顯著的位置。這些千古錘煉的名方用藥適宜,配伍嚴謹,主次分明,恰合病情,是理法方藥系統(tǒng)性的典型代表。這些經典方劑入口蠲疴,效如桴鼓,經久不衰,深受歷代醫(yī)家之青睞。中醫(yī)臨床的深入發(fā)展擴大了經典方劑的應用范圍。醫(yī)學科學的巨大進步加深了經典方劑的現代研究。當今全球范圍內的“中醫(yī)熱”也為中醫(yī)經典方劑的應用與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會。這些研究與應用更進一步提高了經典方劑的臨床治療效果,再現了經典方劑的無限生命力?! ∮需b于此,為了推動經典方劑的進一步挖掘與發(fā)展,啟迪中醫(yī)臨床工作者的思路,造福于人類,在山東中醫(yī)藥大學與美國中醫(yī)學院共同編寫并成功發(fā)行了《難病奇方系列叢書》第一輯之后,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又與美國中醫(yī)學院聯手組織編寫了《難病奇方系列叢書》第二輯。叢書第一輯精選了10個經典方劑,包括《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金匱腎氣丸》、《桂枝湯》、《歸脾湯》、《陽和湯》、《銀翹散》、《逍遙散》。
內容概要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論研究介紹了五苓散的來源、組成、功效與主治及其衍生方,以及歷代醫(yī)家對五苓散的論述;中篇臨床研究介紹了五苓散在內、外、婦、兒等各科疾病中的臨床運用;下篇實驗研究介紹了五苓散的制劑及藥理等實驗研究成果。全書內容豐富,側重于臨床,適合于廣大中醫(yī)、中藥專業(yè)臨床及科研工作人員閱讀參考。
書籍目錄
上篇 理論研究 第一章 概述 一、五苓散的來源 二、五苓散的組成與用法 三、五苓散的功效與主治 四、五苓散中君藥的確定 五、五苓散的臨床應用 六、五苓散的衍生方 第二章 歷代醫(yī)家對五苓散的論述中篇 臨床研究 第一章 內科病證 第一節(jié)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一、慢性肺源性心臟瘋 二、慢性支氣管炎 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四、支氣管哮喘 五、肺炎球菌肺炎 第二節(jié)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一、心力衰竭 二、風濕性心臟瓣膜病 三、高血壓病 四、冠心病 五、擴張型心肌病 六、心包炎 七、心悸 第三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一、肝硬化腹水 二、幽門不全梗阻 三、膽囊炎 四、呃逆 五、反胃(十二指腸壅積癥) 六、功能性消化不良 七、急性胃腸炎 八、慢性腹瀉 九、慢性結腸炎 十、慢性胃炎 十一、嘔吐 十二、脘腹脹滿 十三、胃下垂 十四、胃中停水 十五、藥物性肝病 十六、脂肪肝 第四節(jié)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一、IgA腎病 二、膏淋 三、過敏性水腫 四、急性腎小球腎炎 五、勞淋 六、慢性腎功能衰竭 七、慢性腎小球腎炎 八、尿頻 九、尿失禁 十、尿潴留 十一、腎病綜合征 十二、腎積水 十三、特發(fā)性水腫 十四、血尿 十五、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 十六、不穩(wěn)定性膀胱 第五節(jié)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 一、高脂血癥 二、高尿酸血癥 三、尿崩癥 四、糖尿病 五、痛風 六、癭瘤 第六節(jié) 結締組織與風濕病 一、風濕性關節(jié)炎 二、多發(fā)性變異痛 第七節(jié) 血液系統(tǒng)疾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二章 神經科病證 一、急性腦血管病 二、癲癇 三、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 四、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yǎng)不良綜合征 五、排尿性暈厥 六、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七、血管性頭痛 八、三叉神經痛 第三章 外科病證 一、泌尿系結石 二、肛腸疾病術后尿潴留 三、腦震蕩后遺癥 四、乳腺增生病 五、血栓性深靜脈炎 六、女性小便頻急 七、腎絞痛 八、腸癌術后綜合征 九、泌尿系感染 十、顱腦術后并發(fā)癥 十一、創(chuàng)傷并發(fā)癥 十二、女性尿道綜合征 十三、肝內外膽管多發(fā)性結石 十四、創(chuàng)傷性皮下積液 十五、外傷性血腫 十六、慢性硬膜下水腫 十七、柏一查綜合征 第四章 骨傷科病證 一、膝關節(jié)滑膜炎 二、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三、骨折后肢體腫脹 四、骨筋膜間室綜合征 第五章 婦科病證 一、產后尿潴留 二、閉經 三、產后眩暈失明 四、產前產后黃疸 五、帶下病 六、絕經期水腫 七、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 八、盆腔炎癥 九、羊水過多 十、經期尿頻 十一、經期吐瀉 十二、經期瘀脹 十三、尿道炎 十四、霉菌性陰道炎 十五、女性尿道綜合征 十六、絕經期頭痛 第六章 兒科病證 一、小兒腹瀉 二、小兒腎病綜合征 三、鵝口瘡 四、嘔吐 五、小兒發(fā)熱 六、小兒急性黃疸型肝炎 七、小兒急性腎小球腎炎 八、小兒渴瀉 九、小兒尿崩癥 十、小兒神經性尿頻 十一、小兒濕疹 十二、小兒遺尿 十三、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 十四、新生兒黃疸 十五、燥淫吐瀉 第七章 男科病證 一、睪丸鞘膜積液 二、前列腺增生癥 三、睪丸結節(jié) 四、射精排尿癥 五、白濁 六、淋病 七、陰汗 八、非淋菌性前列腺炎 九、男性不育 十、前列腺炎 第八章 耳鼻喉科病證 一、梅尼埃病 二、分泌性中耳炎 三、過敏性鼻炎 四、復發(fā)性口瘡 五、喉炎 六、耳鳴 七、鼻息肉 八、突發(fā)性耳聾 第九章 眼科病證 一、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 二、白內障術后并發(fā)癥 三、玻璃體混濁 四、老年性黃斑變性 五、青光眼術后前房遲延形成 六、缺血性視乳頭病變 七、視乳頭炎 八、視網膜脫離 九、視網膜靜脈阻塞 十、視網膜脈絡膜挫傷 十一、視網膜震蕩 十二、外傷性近視 十三、外傷性前房積血 十四、內障眼病 第十章 皮膚科病證 一、斑禿 二、傳染性膿皰病 三、傳染性軟疣 四、帶狀皰疹 五、蕁麻疹 六、濕疹 七、脫發(fā) 八、過敏性皮炎 九、特應性皮炎 十、扁平疣 十一、干燥綜合征 十二、急性局限性水腫及淋巴水腫 第十一章 傳染科病證 一、病毒性肝炎 二、晚期血吸蟲肝硬化腹水 三、流行性出血熱 四、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 第十二章 疑難病證 一、膀胱白斑 二、成人口流涎水 三、多尿癥 四、多飲癥 五、高齡患者輕度足背水腫 六、高原地區(qū)肝損害 七、酒精中毒戒斷綜合征 八、橘子黃 九、咳溺癥 十、煤煙中毒后遺癥 十一、頑固嗜鹽癥 十二、胃痛浮腫 十三、夜間半身汗出不止癥 十四、夜間排尿暈厥 十五、移植腎排斥反應 十六、陰莖水腫 十七、大瘕泄 十八、奔豚 十九、自汗 二十、臂部疼痛 二十一、發(fā)熱、吐瀉 二十二、煩渴不解下篇 實驗研究 第一章 制劑研究 第二章 藥理研究 第一節(jié) 五苓散各組成中藥的藥理研究 一、茯苓 二、豬苓 三、澤瀉 四、白術 五、桂枝 第二節(jié) 五苓散的藥理研究
章節(jié)摘錄
上篇 理論研究 第一章 概述 一、五苓散的來源 五苓散來源于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功效利水滲濕,溫陽化氣。本方在《傷寒論》中,原治太陽表邪未解,內傳太陽之腑,以致膀胱氣化不利,遂成太陽經腑同病之蓄水證。其癥以小便不利為主,同時伴有頭痛身熱,口渴欲飲。用五苓散利水滲濕,化氣解表,使水行氣化,表邪得解,脾氣健運,則蓄水留飲諸癥自除?! ∥遘呱⒃凇秱s病論》中凡九見?!秱摗罚旱?1條“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第73條“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第74條“中風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者,名日水逆,五苓散主之”;第156條“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第385條“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第31條“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第4條“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fā)汗,五苓散主之”;第5條“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者,名日水逆,五苓散主之”;《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第18條“黃疸病,茵陳五苓散主之”?! 《⑽遘呱⒌慕M成與用法 五苓散是一首利水之劑,其藥物組成為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白術(十八銖)、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去皮)。用法為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五苓散的功效與主治 ?。ㄒ唬┪遘呱⒏鹘M成中藥功效與主治 I.茯苓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 竟πА坷疂B濕,健脾安神?! 具\用】①用于各種水腫。本品甘補淡滲,性平和緩,無寒熱之偏,故可用于寒熱虛實各種水腫。若表邪不解,隨經人腑之膀胱蓄水證,或水腫,小便不利,多與豬苓、白術、澤瀉等用;若水熱互結,陰虛水腫,小便不利,可與滑石、阿膠、澤瀉同用;若脾腎陽虛水腫,可與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湯。 ?、谟糜谄⑻撝T癥。能健脾補中,常與人參、白術、甘草等用;若脾虛停飲,多與桂枝同用;若脾虛泄瀉可與山藥、白術、薏苡仁同用,如參苓白術散?! 居梅ㄓ昧俊考宸?,10—15g?! 侗窘洝罚褐餍孛{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 《本草經集注》:味甘,平,無毒。止消渴唾,大腹淋瀝,膈中痰水,水腫淋結,開胸腑,調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久服安魂魄,養(yǎng)神,不饑,延年。一名茯菟。其有抱根者,名茯神。茯神,味甘,平。主辟不祥,治風眩、風虛,五勞、七傷,口干,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安魂魄,養(yǎng)精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陰干。 《本草衍義》:此物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侗静菥V目》:茯苓,《史記?龜策傳》作伏靈。蓋松之神靈之氣,伏結而成,故謂之伏靈、伏神也?!断山洝费裕悍`大如拳者,佩之令百鬼消滅,則神靈之氣,亦可征矣。俗作苓者,傳寫之訛爾。下有伏靈,上有菟絲,故又名伏兔?;蛟啤捌湫稳缤茫拭?,亦通;后人治心悸必用茯神,故潔古張氏于風眩心虛,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嘗不治心病也。 茯苓含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卵磷脂、膽堿、蛋白質等,茯苓具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鉀、鈉等電解質的排出,此外,還有鎮(zhèn)靜和降血糖作用。 2.豬苓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 竟πА坷疂B濕。 【運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泄瀉,淋證等。本品甘補淡滲,利水滲濕作用較茯苓強,凡水濕滯留均可應用,若脾虛水腫,小便不利等,多與茯苓、白術、澤瀉同用;若水濕泄瀉可與蒼術、厚樸等同用,如胃苓湯;陰虛有熱小便不利,淋證等,多與滑石、阿膠同用,如豬苓湯。 【用法用量】煎服,5~10g?! 臼褂米⒁狻繜o水濕者忌用。 《神農本草經》:主痃瘧,解毒蠱注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猳豬尿。生山谷?! 侗静萁浖ⅰ罚何陡?、苦,平,無毒。生衡山山谷,及濟陰冤朐。二月、八月采,陰干?! 侗静菅芰x》:豬苓引水之功多,久服必損腎氣,昏人目?! 侗静菥V目》:開腠理,治淋腫腳氣,白濁帶下,妊娠子淋胎腫,小便不利。并謂開腠理利小便與茯苓同功,但入補藥不如茯苓也。 豬苓主要含麥角甾醇、粗蛋白、多糖等。其水煎劑有較強利尿作用。其利尿機制主要是抑制腎小管對水及電解質,特別是鉀、鈉的重吸收所致,豬苓多糖還有一定的抗腫瘤、防止肝炎的作用?! ?.白術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 竟πА垦a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具\用】用于脾虛水停,而為痰飲、水腫、小便不利。白術可補氣健脾,又能燥濕利水,故用之宜。治痰飲,常配桂枝、茯苓等.以溫脾化飲;治水腫,常配茯苓、澤瀉等,以健脾利濕。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燥濕健脾宜生用,補氣健脾宜炒用,健脾止瀉宜炒焦用。 《神農本草經》:術,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一名山薊(《藝文類聚》引作山筋),生山谷。 《本草經集注》: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利腰臍間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作煎餌。一名山薊,一名山姜,一名山連。生鄭山山谷、漢中、南鄭。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曝干?! 侗静輩R言》:白術,乃扶植脾胃,散濕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藥,脾虛不健,術能補之;胃虛不納,術能助之?! “仔g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蒼術酮,白術內酯A、B及糖類等,有強壯、利尿、降血糖、抗血凝作用,并有保護肝臟、防止四氯化碳所致肝糖原減少的作用?! ?.澤瀉 【性味歸經】甘、淡,寒。歸腎、膀胱經。 【功效】利水滲濕,泄熱?! 具\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泄瀉,淋證及痰飲等。本品甘補淡滲、利水滲濕作用較茯苓強且性寒能泄腎與膀胱熱,下焦?jié)駸嵴哂纫?,多與薏苡仁、豬苓等同用。治水濕痰飲眩暈多與茯苓、白術同用,如澤瀉湯。 【用法用量】煎服,5一10g?! 渡褶r本草經》:味甘,寒。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yǎng)五臟,益氣力,肥健。久服,耳目聰明,不饑、延、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瀉,一名芒芋,一名鵠瀉。生池澤?! 度杖A子本草》:主頭眩,耳虛鳴?! 侗静菪戮帯罚簼蔀a,味甘、酸、微咸,氣寒,沉而降,陰中微陽,無毒。入太陽、少陽足經,能人腎。長于利水,去陰汗,利小便如神,除濕去渴之仙丹也?! 侗静菥V目》:滲濕熱,行痰飲,止嘔吐,瀉痢,疝痛,腳氣。仲景地黃丸,用茯苓澤瀉者,乃取其瀉膀胱之邪氣,非引接也?! 蔀a主要含三萜類化合物、揮發(fā)油、生物堿等。有顯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等的排泄,對腎炎患者利尿作用更明顯。有降壓、降血糖作用。還有抗脂肪肝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桂枝 【性味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功效1發(fā)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運用】用于痰飲蓄水證。本品甘溫能助陽化氣以行水,除痰飲之邪。如脾陽不運,痰飲眩悸者,常與白術、茯苓同用,如苓桂術甘湯;若膀胱氣化不行,水腫小便不利者,每與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居梅ㄓ昧俊考宸?~10g?! 臼褂米⒁狻勘酒沸翜刂鸁?,容易傷陰動血,凡外感熱病,陰虛火熱,血熱妄行等證,均當慎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珍珠囊》:主傷風頭痛,開腠理,解表發(fā)汗,去皮膚風濕。 《本經疏證》:其用之道有六:曰和營,曰通陽,曰利水,曰氣,曰行水,曰補中?! 缎滦薇静荨罚褐髦螞_逆也,旁治奔豚頭痛、發(fā)熱惡風、汗出身痛?! 蹲C類本草》:桂枝,輕,解肌,調營衛(wèi),辛甘而溫,氣薄升浮。入太陰肺、太陽膀胱經。溫經通脈,發(fā)汗解?。芾螝?。經日:辛甘發(fā)散為陽)。治傷風頭痛(無汗能發(fā)),中風自汗(有汗能止。中,猶傷也,古文通用,自汗屬陽虛。桂枝為君,芍藥、甘草為佐。加姜、棗名桂枝湯,能和營實表),調和營衛(wèi),使邪從汗出,而汗自止。亦治手足痛風、脅風(痛風有風痰、風濕、濕痰、瘀血、氣虛、血虛之異。桂枝用作引經。脅風屬肝,桂能平肝?! 侗静萁浖ⅰ罚盒翜責o毒。體輕而上行。浮而升陽也。入足太陽經。(即取木桂之最薄者。去其粗皮是也)主治傷風頭痛。開腠理。解表止煩發(fā)汗。去皮膚風濕。泄奔豚。散下焦蓄血。利肺氣。療痛風。橫行手臂?! ”酒泛瑩]發(fā)油,其主要成分為桂皮醛等,桂枝煎劑有降溫解熱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常見致病皮膚真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對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有健胃、緩解胃腸痙攣及利尿強心等作用。桂皮醛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抗驚厥作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