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醫(yī)藥科技 作者:孫建光,鞏昌靖 頁數(shù):242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難病奇方系列叢書》之一,書中分上中下三篇對溫膽湯的理論研究、臨床研究、實驗研究進行了分別論述。所述內(nèi)容博古論今、翔實精準,提供給經(jīng)方研究領(lǐng)域以寶貴的信息,也是臨床中醫(yī)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書。
書籍目錄
上篇 理論研究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jié) 溫膽湯的來源 一、《集驗方》溫膽湯 二、《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溫膽湯 三、《集驗方》與《三因方》溫膽湯的區(qū)別 四、溫膽湯與二陳湯的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溫膽湯的組成及用法 第三節(jié) 溫膽湯的功效與主治 一、方中藥物的功效與主治 二、溫膽湯的功效與主治 第四節(jié) 溫膽湯的臨床應用 第五節(jié) 溫膽湯的衍生方 第二章 古今醫(yī)家的論述 第一節(jié) 溫膽湯源流考析 第二節(jié) 溫膽湯十三首同名方 第三節(jié) 對“溫膽”之見解 一、以“和”為“溫” 二、以“溫”療“寒” 三、“臟寒腑熱”與“臟熱腑寒”說 四、寒溫混淆說中篇 臨床研究 第一章 內(nèi)科病證 第一節(jié) 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 一、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 二、腦血栓形成 三、失眠 四、腦萎縮 五、神經(jīng)官能癥 六、癲癇 七、精神抑郁癥 第二節(jié)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一、冠心病 二、心律失常 三、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四、高血壓病 五、病毒性心肌炎 第三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反流性食管炎 三、慢性糜爛性胃炎 四、膽汁反流性胃炎 五、慢性淺表性胃炎 六、胃潰瘍 七、重癥肝炎 八、酒精性肝病 第四節(jié)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一、支氣管哮喘 二、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 三、肺炎 第五節(jié)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一、慢性腎功能衰竭 二、尿道綜合征 第六節(jié) 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 一、糖尿病 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三、糖尿病腎病 四、高脂血癥 第七節(jié) 腫瘤 腫瘤化療后嘔吐 第二章 外科病證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 第三章 婦產(chǎn)科病證 一、妊娠劇吐 二、卵巢囊腫 三、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 四、產(chǎn)后缺乳 第四章 兒科病證 一、肺炎 二、小兒厭食癥 三、兒童多動癥 四、抽動穢語綜合征 五、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 六、病毒性心肌炎 七、癲癇 第五章 男科病證 男性性功能障礙 第六章 骨科病證 一、損傷 二、骨折 三、頸性眩暈 第七章 皮膚科病證 生殖器皰疹 第八章 耳鼻喉科病證 一、梅尼埃病 二、耳鳴耳聾 三、耳郭假性囊腫 四、慢性咽炎 第九章 眼科病證 中心性漿液性視網(wǎng)膜脈絡(luò)膜病變 第十章 口腔科病證 頑固性口腔潰瘍下篇 實驗研究 第一章 溫膽湯中各昧中藥的藥理研究 一、半夏 二、枳實 三、竹茹 四、陳皮 五、茯苓 六、甘草 七、生姜 八、大棗 第二章 溫膽湯全方藥理研究 一、對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 二、降血脂作用 三、抗衰老作用 四、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 五、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六、對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 七、改善腎功能的作用
章節(jié)摘錄
上篇 理論研究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jié) 溫膽湯的來源 溫膽湯早期記載可見于《集驗方》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前者所載溫膽湯由半夏、竹茹、枳實、橘皮、生姜、甘草組成;而后者所載溫膽湯是在前者基礎(chǔ)上加茯苓而成。隨著溫膽湯方藥組成及主治的演變及發(fā)展,醫(yī)家們在臨床中也逐漸習用《三因方》之溫膽湯,現(xiàn)今所提及的溫膽湯則多指《三因方》之溫膽湯?! ∫弧ⅰ都灧健窚啬憸 啬憸钤巛d于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膽虛實》(以下簡稱《千金方》),謂:“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此溫膽湯。方為:生姜四兩,半夏二兩,橘皮三兩,竹茹二兩,枳實二枚(二兩),炙甘草一兩半,六味藥組成?!锻馀_秘要?虛勞》(以下簡稱《外臺》)所載溫膽湯基本同《千金方》,但其標明方劑源于《集驗方》,并云“出第三卷中”?! 都灧健纺藶槟媳背t(yī)姚僧坦(公元499~583年)所撰,宋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年)高保衡等曾據(jù)此?!肚Ы鸱健罚缚担ü?126年)后其書遂佚。據(jù)此,溫膽湯方最早的文獻記載當為南北朝的:集驗方》??梢哉J為《千金方》中的溫膽湯就是從《集驗方》中而來?!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溫膽湯南宋諄熙元年(公元1174年)陳無擇撰《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以下簡稱《三因方》),該書第十卷“驚悸證治”條下亦載有溫膽湯,方為:陳皮三兩,半夏二兩,茯苓一兩半,炙甘草一兩,竹茹二兩,枳實二兩共為粗末,每服四大錢,加生姜五片,大棗一個,煎服。與《千金方》所載溫膽湯相比較,各藥每服劑量均有減少,而生姜減少尤多,且增加茯苓、大棗兩味。此方主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寐不祥,或異象感惑遂致心驚膽攝,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庇^其主治已從“膽寒”變?yōu)椤靶哪懱撉印?,并明確提出其病變機制為“氣郁生涎,涎與氣搏”,這一改變?yōu)楹笫泪t(yī)家所遵循。 三、《集驗方》與《三因方》溫膽湯的區(qū)別 由此得知,溫膽湯最早見于《集驗方》,《千金方》系后來引用?!肚Ы鸱健放c《三因方》所言之溫膽湯其組成相似,均有半夏、竹茹、陳皮、枳實、甘草、生姜,所治病證均以祛痰為主,前者生姜藥量最大,是其他藥量的2~4倍,故藥性偏溫,能散寒;后者生姜僅用5片,使得竹茹在方中的用量相對較大,故偏于清痰熱。二者出發(fā)點雖有共同之處,但藥量的變化使方中藥物的君臣關(guān)系發(fā)生變化,方劑發(fā)生原則性改變,實際上已然變成迥然不同的兩個方子。由于目前臨床療病以痰熱者居多,故《三因方》溫膽湯應用更為廣泛。及至明清時期,醫(yī)家用“溫膽湯”者甚多,大多沿用《三因方》溫膽湯的組成,以致《三因方》溫膽湯竟成為后人習用之方,而逐漸忘卻《集驗方》、《千金方》之溫膽湯?! ∷摹厍业c二陳湯的關(guān)系 現(xiàn)在一般都認為,溫膽湯是二陳湯加竹茹、枳實而成,其實并非如此。據(jù)考證,溫膽湯始見于唐代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其藥物組成是陳皮、半夏、竹茹、枳實、生姜、甘草六味。宋代陳無擇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記載的溫膽湯,則是從孫氏溫膽湯衍化而來,較之多了茯苓、大棗兩藥。二陳湯最早見于北宋裴元宗和陳思文所著《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以下簡稱《局方》),由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姜、烏梅組成。由此可見溫膽湯的文獻記載早于二陳湯。因此,不能說二陳湯加竹茹、枳實就是溫膽湯,并且可以認為二陳湯是由溫膽湯衍化而來?! 〉诙?jié) 溫膽湯的組成及用法 1.組成溫膽湯類方中出自宋?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中的溫膽湯目前臨床應用最多,治療范圍廣泛,普通高等教育中醫(yī)藥類教材《方劑學》五、六版也選載了此方。組成:半夏、竹茹、枳實各二兩,陳皮三兩,炙甘草一兩,茯苓一兩半,生姜五片,大棗一枚。2.用法上銼為散,每服四大錢(12g),水一盞半,加生姜五片,大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現(xiàn)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棗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谌?jié) 溫膽湯的功效與主治一、方中藥物的功效與主治(一)半夏 半夏,又名三葉半夏,始載于《本經(jīng)》,本品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塊莖。一般用生姜、明礬制過入藥。味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 竟πА吭餄窕?,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外用消腫止痛?! 局髦巍靠却刀?,嘔吐反胃,胸脘痞滿,頭痛眩暈,夜臥不安,癭瘤痰核,癰疽腫毒?! ?.用于咳喘痰多 本品辛溫而燥,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之要藥。尤善治臟腑之濕痰。治痰濕阻肺之咳嗽氣逆,痰多質(zhì)稠者,常配橘皮同用,如《局方》二陳湯;若寒飲伏肺,咳嗽氣喘,痰多清稀,形寒背冷,感寒易發(fā)者,常與麻黃、桂枝、干姜、細辛等同用,以溫肺散寒,化痰平喘,如《傷寒論》小青龍湯。若熱痰犯肺,咳嗽痰黃質(zhì)稠者,可與黃芩、天南星同用,以清熱化痰,如《潔古家珍》小黃丸;亦可與瓜蔞、貝母、黃芩等同用?! ?.用于胃氣上逆嘔吐半夏為止嘔要藥。各種原因的嘔吐,皆可隨癥配伍用之,對痰飲或胃寒嘔吐尤宜。常配生姜同用,益增止嘔之效,如《金匱要略》小半夏湯;若胃熱嘔吐,則與黃連、竹茹、橘皮同用,以清熱和胃,降逆止嘔,如《溫熱經(jīng)緯》;若胃中有寒,干嘔,吐涎沫,可與干姜同用,以溫胃止嘔,如《金匱要略》半夏干姜散。胃陰虛嘔吐,則配石斛、麥冬;胃氣虛嘔吐,則配人參、白蜜,以補中降逆,如《金匱要略》大半夏湯。至于妊娠嘔吐,半夏雖屬妊娠忌用之品,但妊婦脾胃虛弱,痰飲內(nèi)停,濁陰上沖而嘔吐不止者,可宗《內(nèi)經(jīng)》“有故無殞”之義,配干姜、人參同用,以溫中益氣,化痰降逆而止嘔,如《金匱要略》干姜人參半夏丸?! ?.用于心下痞、結(jié)胸、梅核氣等半夏辛開散結(jié),化痰消痞。治心下痞滿,濕熱阻滯者,配干姜、黃連、黃芩,以苦辛通降,開痞散結(jié),如《傷寒論》半夏瀉心湯;治痰熱結(jié)胸,配瓜蔞、黃連,如《傷寒論》小陷胸湯;治胸痹,胸陽不振,痰濁較甚,與瓜蔞、薤白、白酒同用,以通陽散結(jié),化痰寬胸,如《金匱要略》栝樓薤白半夏湯;治梅核氣、氣郁痰凝者,配紫蘇、厚樸、茯苓等,以行氣解郁,化痰散結(jié),如《金匱要略》半夏厚樸湯?! ?.用于頭痛、眩暈 半夏善化濕痰。治痰濕內(nèi)蘊,上蒙清陽,頭痛而重,或頭暈目眩,甚則嘔吐痰涎者,常與白術(shù)、天麻、生姜等同用,以化濕痰而熄內(nèi)風,如《古今醫(yī)鑒》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用于夜臥不安半夏化痰和胃。治痰飲內(nèi)阻,胃氣不和,夜不得臥,常與秫米同用,以化痰和胃安神,如《靈樞’邪客篇》半夏湯。6.用于癭瘤痰核、癰疽腫毒及毒蛇咬傷等本品內(nèi)服能消痰散結(jié),外用能消腫止痛。治癭瘤痰核,配昆布、海藻、貝母等;治癰疽發(fā)背、無名腫毒、毒蛇咬傷,以生品研末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 ?.其他本品生用研末局部外用治子宮頸糜爛有效,其三氯甲烷取物更有效;與天南星等量生用研末為丸服用治冠心病,對緩解心絞痛,改善心電圖均有一定療效;配菖蒲研末吹鼻取嚏治室上性心動過速等。歷代醫(yī)家論述:1.論半夏辛散、辛潤的功能①成無己:“辛者散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氣,以除煩嘔,辛入肺而散氣,辛以散結(jié)氣,辛以發(fā)聲音?!雹诶顣r珍:“半夏能主痰飲及腹脹者,為其體滑而味辛性溫也,涎滑能潤,辛溫能散亦能潤,故行濕而通大便,利竅而泄小便,所謂辛走氣能化液,辛以潤之是矣?!保ā侗静菥V目》) 2.論半夏“本脾胃中州之劑” ①倪朱謨:“半夏,散風寒,利痰涎,開結(jié)氣,燥脾濕,溫內(nèi)寒之藥也。此藥生當半夏,本脾胃中州之劑。主治陰陽相半之邪,故治傷寒邪在少陽半表半里之間,若寒熱往來,若腹脹嘔逆,若咳,若悸,若煩,若眩,若脅下痞硬,入柴胡湯為開樞紐之劑。入雜病方,治心下痞堅,胸脹飲積;或泄瀉腫滿,腸鳴喘嗽;或霍亂嘔吐,瘧痢瘴氣,是皆脾胃寒濕之證;或中風、中氣,痰閉昏迷;或痿痓癲癇,驚悸狂越;或心煩悶亂,旋運動搖;或痰厥頭痛,時吐冷涎;或痰包心絡(luò),終夜不寐,是皆脾胃郁痰之證,半夏并能治之。觀其辛溫善散,辛能理氣開郁,溫能攻表和中,所以風、寒、暑、濕四氣相搏,郁滯不清,非半夏不能和,七情、六郁、九氣所為,結(jié)塞于中,非半夏不能散。古方立二陳湯以半復為君,意在此也?!保ā侗静輩R言》)②陳士鐸:“或日,半夏既治各痰,何以能人脾以化痰,而不能人腎以消痰耶?不知人身原無痰也,飲食人胃,該化精而不化痰。惟腎中真火虛,則火沸為痰;亦腎中真水虛,則水泛為痰矣,火沸為痰,與水泛為痰,雖出于腎,而痰仍留于脾也,半夏既能化痰,豈難消化,況痰已入于脾中,安在不能消之,然而終不能消者,以其能消已入脾中之痰,而不能斷其將人脾中之痰也。蓋腎中痰,必須腎氣丸始能逐之,非半夏所能祛也。半夏治痰之標,不能治痰之本,誠見到之語,惜啟其機,而不競其說。半夏性沉而降,似乎能人至陰之中,然陽多于陰,止可淺人脾陰,而不能深人腎陰。況半夏泄陰而不補陰,而腎經(jīng)又可補而不可泄,半夏即欲入于腎,而腎所不受也,半夏既不能人于腎內(nèi),又何以化腎中之痰哉,可見痰在脾為標,痰在腎為本,以脾之痰出于腎也,消脾之痰,而不能消腎之痰,不可以見標本之異哉?!保ā侗静菪戮帯罚 ?.論半夏功能之“全在于開宣滑降四字” 張山雷:“半夏味辛,辛能泄散,而多涎甚滑,則又速降,《本經(jīng)》以主傷寒寒熱,是取其辛散之義,又治心下堅滿而下氣者,亦辛以開泄其堅滿,而滑能降達逆氣也。咽喉腫痛,頭??饶?,皆氣逆上沖,多升少降使然?;平?,是以主之。胸脹即心下堅滿,腸鳴乃腹里之窒塞,固無一非泄降開通之效用。止汗者,汗出多屬氣火上逆為病,此能抑而平之,所以可止,固非肌腠空疏,衛(wèi)氣不固之虛汗可知。后人只知半夏為消痰主將,而《本經(jīng)》乃無一宇及于痰飲,然后知此物之長,全在于開宣滑降四字,初非以治痰專長,其所以能蕩滌痰濁者,蓋即其開泄滑下之作用。《本經(jīng)》主治,皆就其力量之所以然者而詮次之。至《別錄》主治,大率皆與《本經(jīng)》同意,惟多癰腫、痿黃兩癥,蓋癰腫仍是脈絡(luò)之結(jié)滯,痿黃又多濕熱之不通,此能主治,亦猶是開泄之力。悅澤面目,則外敷之面脂藥也?!保ā侗静菡x》) ?。ǘ┲袢恪 楹瘫究贫嗄晟>G喬木或灌木植物青桿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的中間層。生用或姜汁炙用。味甘,性微寒。歸肺、胃經(jīng)?! 竟πА壳鍩峄?,除煩止嘔,安胎涼血?! 局髦巍糠螣峥人裕瑹狍@悸,胃熱嘔呃,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于肺熱咳,痰黃及痰熱煩躁,驚悸竹茹味甘微寒性潤,善清熱化痰而除煩。治痰熱壅肺,咯痰黃稠者,多用鮮品。與黃芩、瓜蔞、貝母等相配,以增強清肺化痰之功。煩躁驚悸屬熱者皆可投用,痰熱者最宜,虛熱者亦可,《千金要方》溫膽湯治痰熱上擾,膽胃不和,證見胸悶痰多,煩躁不眠,或驚悸不寧,或嘔吐呃逆者,即以竹茹配枳實、橘皮、半夏等,理氣化痰、清膽和胃;治產(chǎn)后虛熱上沖,證見煩亂嘔逆者,可配生石膏、白薇、棗肉等藥,共奏清虛熱,和胃氣之功。方如《金匱要略》竹皮大丸;產(chǎn)后內(nèi)虛,煩熱短氣,可配人參、茯苓、甘草、黃芩等同用,以益氣補虛,清熱除煩,方如《千金要方》甘竹茹湯?! ?.用于胃熱嘔吐,妊娠惡阻竹茹清熱降逆止嘔,為治熱性嘔逆之要藥。治胃熱氣逆嘔呃,常配黃芩、山梔子、生姜等藥,以增強清胃降逆止嘔之力,方如《延年秘錄》竹茹飲。若屬痰熱客胃,證見脘悶嘔吐,舌苔黃膩者,常配黃連、陳皮、半夏等藥,以清熱化痰,降逆止嘔,方如《溫熱經(jīng)緯》黃連竹茹橘皮半夏湯。胃虛有熱者,可配人參、陳皮、生姜等補虛清熱,降逆止嘔,方如《金匱要略》橘皮竹茹湯。竹茹清降力緩,兼能安胎,能治惡阻、胎動屬熱者。治懷胎蘊熱之惡阻嘔逆,常配枇把葉、陳皮、半夏等藥,以清熱降逆止嘔。治胎動不安,單用即可,有清熱安胎之效,或與黃芩、苧麻根等藥合用,以增強藥力?! ?.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竹茹清熱涼血而止血,且有消瘀之效,可治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及崩漏等證屬血熱妄行者。但其力較緩,臨床多入復方。常與生地黃、白茅根、大薊、小薊等藥同用?! v代醫(yī)家論述: 1.論竹茹清肺涼胃降逆 黃宮繡:“竹茹,清肺涼胃,解煩除嘔。凡因邪熱客肺,肺金失養(yǎng),而致煩渴不寧。膈噎嘔逆,惡阻嘔吐,吐血衄血等癥著,皆當服此。蓋味甘則中可安而煩不生,氣寒則熱得解而氣悉寧?!保ā侗静萸笳妗罚 ?.論竹茹主清胃熱①繆希雍:“《經(jīng)》日,諸嘔吐酸水,皆屬于熱。陽明有熱,則為嘔畹;溫氣寒熱,亦邪客陽明所致。(竹茹),甘寒解陽明之熱,則邪氣退而嘔啘止矣。甘寒又能涼血清熱,故主吐血崩中及女勞復也。”
編輯推薦
六味地黃丸是最著名的經(jīng)典方劑之一,臨床應用范圍極其廣泛?!稖啬憸穮R集了六味地黃丸證治的理論,臨床與實驗的國內(nèi)外研究資料,尤其突出其臨床應用,涉及內(nèi)、外、婦、兒、五官等臨床各科,按病證分類介紹,并綜合了國內(nèi)外探索六味地黃丸作用機理等實驗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較為充分地反映了當代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從事中醫(yī)藥學習與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