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8-01 出版社: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作者:高麗松
內容概要
內 容 提 要
本書將消化生理的理論知識及其新進展,以及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理
論知識和中醫(yī)藥學知識緊密結合,并圍繞消化與保健進行論述。
全書分為4篇。第一篇為消化系統(tǒng)的胚胎發(fā)育與解剖;第二篇為
消化系統(tǒng)的生理;第三篇為營養(yǎng)、熱能與保??;第四篇為常見胃
腸道疾病形與局部免疫,介紹如何根據消化生理學、營養(yǎng)學和中
醫(yī)藥學知識防治常見胃腸道疾病、防癌、抗癌以及增強人體免疫
功能,延年益壽。內容較豐富,有實用性。
書籍目錄
目 錄
第一篇 消化系統(tǒng)的胚胎發(fā)育及解剖
第一章 消化系統(tǒng)的胚胎發(fā)育
第一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的發(fā)生
一 人體發(fā)生的胚胎期
二 原腸的分化
三 咽、舌、食管的發(fā)生與發(fā)育
四 胃腸的發(fā)生與發(fā)育
五 肝、膽道的發(fā)生與發(fā)育
六 胰的發(fā)生與發(fā)育
七 消化道內分泌細胞的胚胎發(fā)生
第二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組織學的發(fā)生
一 食管、胃與腸組織學的發(fā)生
二 肝與胰組織學的發(fā)生
第二章 消化系統(tǒng)的解剖
第一節(jié) 消化管
一 消化管壁的一般結構
二 口腔
三 咽
四 食管
五 胃
六 小腸
七 大腸
第二節(jié) 消化腺
一 唾液腺
二 肝
三 胰
第二篇 消化系統(tǒng)的生理
第三章 概論
第一節(jié) 消化生理學歷史發(fā)展的概況
一 近代消化生理學的創(chuàng)立與奠基時期
(17世紀中~19世紀末)
二 現(xiàn)代消化生理學發(fā)展時期
第二節(jié) 胃腸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生物電活動
一 胃腸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 胃腸道平滑肌的生物電活動
三 胃腸平滑肌電活動與胃腸運動
四 胃腸道的周期性電活動――消化間期
綜合肌電
第三節(jié) 胃腸道的神經支配與調節(jié)作用
一 胃腸道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
二 腸神經系統(tǒng)或壁內神經叢
三 攝食的調控
第四章 胃腸激素
第一節(jié) 胃腸道的內分泌細胞
一 胃腸道內分泌細胞的特征 命名和分類
二 胃腸激素釋放方式及部位
第二節(jié) 胃腸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一 促胃液素
二 促胰液素
三 縮膽囊素
四 胃動素
五 血管活性腸肽
六 生長抑素
七 抑胃肽
八 胰多肽
九 神經降壓肽
第三節(jié) 胃腸激素與臨床
一 胃腸激素與疾病
二 胃腸激素作為胃腸功能檢查的試驗用藥
三 胃腸激素在APUD系統(tǒng)腫瘤診斷和
研究中的應用
四 胃腸激素在治療中的應用
第四節(jié) 腦腸肽
一 腦腸肽的雙重分布
二 腦腸肽的作用方式
三 腦腸肽的生理功能
第五章 胃腸道的運動功能
第一節(jié) 吞咽及食管運動
一 咀嚼
二 吞咽
三 食管的蠕動與分泌
第二節(jié) 胃的運動
一 胃的電活動
二 胃的運動與排空
第三節(jié) 小腸及膽道的運動
一 膽囊及膽道的運動
二 小腸運動
第四節(jié) 大腸的運動及其調節(jié)
一 大腸的運動
二 大腸運動的調節(jié)
第六章 消化液的分泌
第一節(jié) 唾液分泌
一 唾液的性質 成分與作用
二 唾液分泌的調節(jié)
第二節(jié) 胃液分泌
一 胃液的性質、成分與作用
二 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三 收集胃液的方法
四 胃液分泌的調節(jié)
第三節(jié) 胰液分泌
一 胰液的性質、成分與作用
二 胰液分泌的調節(jié)
三 胰液分泌的時相
第四節(jié) 膽汁分泌與膽囊功能
一 膽汁分泌
二 膽囊的功能
第五節(jié) 腸道的分泌
一 小腸液的分泌
二 大腸液
第六節(jié) 肝的生理
一 肝的功能
二 肝功能貯備及肝的再生
三 肝功能檢測的進展
第七章 食物的消化
第一節(jié) 糖類的消化
一 糖類在口腔及胃內的消化
二 糖類在小腸內的消化
第二節(jié) 蛋白質的消化
一 蛋白質在胃內的消化
二 蛋白質在小腸內的消化
第三節(jié) 脂類的消化
一 脂肪在胃內的消化
二 脂肪在小腸內的乳化和水解
第八章 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第一節(jié) 吸收的機制
一 吸收部位及途徑
二 吸收機制
第二節(jié) 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與轉運
一 糖類的吸收與轉運
二 蛋白質的吸收與轉運
三 脂肪的吸收與轉運
四 膽固醇和磷脂的吸收
五 水的吸收與轉運
六 無機鹽的吸收與轉運
七 維生素的吸收與轉運
小結:消化機能的整體性
一 消化器官之間的功能聯(lián)系
二 消化功能與其它功能的關系
第三篇 營養(yǎng)、熱能與保健
第九章 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
第一節(jié) 蛋白質
一 蛋白質的生理意義
二 食物中蛋白質的化學組成及類別
三 氨基酸與必需氨基酸
四 食物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及評定指標
五 膳食蛋白質的來源與特點
六 膳食中蛋白質供給量與人體必需氨基酸
需要量
第二節(jié) 脂類
一 脂類的生理意義
二 膳食中常見的脂肪酸
三 必需脂肪酸
四 脂類來源及供給量
第三節(jié) 碳水化合物
一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意義
二 碳水化合物的組成及分類
三 膳食纖維的作用
四 糖的發(fā)酵產物酒精對人體的影響
五 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及供給量
第四節(jié) 水 無機鹽及微量元素
一 機體總液量
二 水的攝人與排出
三 水在機體中的作用
四 無機鹽
五 微量元素
第五節(jié) 維生素
一 脂溶性維生素
二 水溶性維生素
第六節(jié) 營養(yǎng)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人體的功能狀況
對營養(yǎng)素利用的影響
一 營養(yǎng)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二 人體功能狀況對營養(yǎng)素利用的影響
第十章 熱能、膳食與保健
第一節(jié) 熱能
一 能量單位及人體熱能需要量的測定
二 決定人體熱能需要量的因素
三 影響熱能消耗的其它因素
四 膳食中熱能供給標準
五 膳食中熱能來源
第二節(jié) 人體不同生理狀態(tài)下的營養(yǎng)與膳食
一 合理膳食
二 嬰幼兒的營養(yǎng)與膳食
三 青春期的營養(yǎng)與膳食
四 孕婦及乳母的營養(yǎng)與膳食
五 中 老年期的營養(yǎng)與膳食
第三節(jié) 營養(yǎng)與腫瘤
一 熱量與腫瘤
二 蛋白質與腫瘤
三 碳水化合物與腫瘤
四 膳食脂肪與腫瘤
五 維生素與腫瘤
六 微量元素與腫瘤
七 飲食與抗癌
第四篇 常見的胃腸道疾病及其局部免疫
第十一章 常見的胃腸道疾病
第一節(jié) 嬰幼兒常見胃腸道疾病
一 新生兒嘔吐
二 腹瀉
第二節(jié) 成人常見的胃腸道疾病
一 消化管運動功能紊亂
二 消化性潰瘍病
三 病毒性肝炎
四 胰腺炎
五 胃腸道腫瘤
第三節(jié) 防治胃腸道癌的良方及胃腸道常見病藥膳
一 治癌良方
二 胃腸道常見病藥膳及養(yǎng)生保健藥膳
第十二章 胃腸道的局部免疫
第一節(jié) 胃腸道免疫系統(tǒng)及功能
一 胃腸道的淋巴組織
二 胃腸道的免疫機制
三 胃腸道免疫的臨床意義
第二節(jié) 營養(yǎng)與免疫
一 營養(yǎng)對胸腺淋巴組織的影響
二 營養(yǎng)對淋巴細胞功能的影響
三 營養(yǎng)對免疫球蛋白和抗體的影響
四 營養(yǎng)不良對其它免疫功能的影響
附錄一 常用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
附錄二 日本推薦的膳食營養(yǎng)供給量
(兒童、少年與輕勞動成人)
附錄三 美國推薦的膳食營養(yǎng)供給量
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