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兼容設計與測量技術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  作者:李舜陽 主編  頁數(shù):258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電磁兼容設計及測量方法,從最基礎的印制電路到設備、系統(tǒng)、系統(tǒng)間,循序漸進,對廣大的工程設計和試驗人員進行了系統(tǒng)的設計和測量指導,并根據(jù)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對技術人員遇到的問題給予解答。本書實用性很強,面向廣大電磁兼容工程設計人員、電工電子產(chǎn)品設計及檢測人員、電工電子等相關專業(yè)大專院校師生,是電磁兼容設計的必備工具書。

書籍目錄

第1章  電磁兼容性綜述  1.1  電磁兼容性(EMC)  1.2  電磁兼容性的三個要素  1.3  電磁輻射的近場與遠場  1.4  脈沖信號的頻譜  1.5  電磁騷擾的主要危害  1.6  電磁兼容電平  1.7  EMC設計的重要性  1.8  EMC標準  1.9  EMC研究的頻率范圍第2章  印制電路板(PCB)設計基礎  2.1  無源元件的高頻寄生特性  2.2  在PCB內(nèi)為什么和如何產(chǎn)生RF能量  2.3  磁通及其抵消要求  2.4  走線拓撲布置  2.5  分層布置  2.6  徑向轉(zhuǎn)移(排列)  2.7  共模和差模電流  2.8  RF電流密度分布  2.9  接地方法  2.10  地和信號環(huán)(不包括渦流)  2.11  幅形比——地連接的間距  2.12  鏡像平面(板)  2.13  鏡像平面(板)內(nèi)的槽  2.14  功能分區(qū)  2.15  臨界頻率  2.16  邏輯系列(族)第3章  印制板的旁路和去耦  3.1  諧振概念  3.2  電容器的物理特性  3.3  電容器的并聯(lián)  3.4  電源和地平面(板)構(gòu)成的電容  3.5  布置  3.6  電容器的選擇第4章  時鐘電路、軌跡(信號線)和端接  4.1  印制板內(nèi)傳輸線的形成  4.2  微帶線和帶狀線  4.3  傳播延遲和介電常數(shù)  4.4  信號軌跡(線)端接容性負載  4.5  元件的放置  4.6  阻抗匹配——振鈴和反射  4.7  計算信號線(軌跡)的長度(電長度)  4.8  軌跡布線  4.9  走線層  4.10  串擾  4.11  3-W規(guī)則和軌跡隔離  4.12  保護/分(旁)路軌跡  4.13  軌跡線的端接第5章  互連線和I/O電路  5.1  劃分區(qū)  5.2  隔離和分區(qū)(開槽)  5.3  I/O電路的濾波和接地  5.4  視頻和音頻第6章  后(背)面板、帶狀電纜和子卡  6.1  基礎  6.2  連接器輸出腳的設定  6.3  AC(交流)殼體平面  6.4  后面板結(jié)構(gòu)  6.5  互連線  6.6  機械  6.7  信號走線  6.8  軌跡長度/信號端接  6.9  串擾  6.10  地環(huán)控制  6.11  后面(印制)板中的地槽第7章  靜電放電保護  7.1  概述  7.2  摩擦帶電  7.3  直接放電和間接放電  7.4  對ESD防護的設計技術  7.5  防護帶第8章  印制板附加設計技術  8.1  局部平面(板)  8.2  20-H規(guī)則  8.3  拐角走線軌跡  8.4  鐵氧體元件的選擇  8.5  接地散熱器  8.6  鋰電池電路  8.7  BNC連接器  8.8  漏電和爬電距離  8.9  銅軌跡載流能力  8.10  基板(印制板)第9章  電磁屏蔽  9.1  金屬的阻抗  9.2  屏蔽效能  9.3  屏蔽效能的惡化  9.4  屏蔽材料  9.5  屏蔽的完整性  9.6  殼體屏蔽第10章  濾波  10.1  信號電路濾波器  10.2  電源線濾波器第11章  瞬態(tài)干擾的抑制  11.1  概述  11.2  瞬態(tài)電平的波形  11.3  瞬態(tài)騷擾的傳輸  11.4  瞬態(tài)電子的抑制第12章  系統(tǒng)間的電磁兼容性  12.1  系統(tǒng)間電磁干擾控制技術  12.2  基本傳播方程  12.3  系統(tǒng)間電磁騷擾的預測第13章  系統(tǒng)內(nèi)電磁干擾及對策  13.P  公共地阻抗耦合  13.2  電磁場耦合到回路中  13.3  電纜對電纜的近場耦合第14章  電纜布線與捆扎線  14.1  電纜布線的分類與扎線  14.2  電纜作為輻射的環(huán)天線  14.3  電纜對輻射發(fā)射場的敏感度  14.4  電纜與電纜的耦合(串擾)  14.5  電纜連接器第15章  電磁兼容性試驗電平單位  15.1  功率單位  15.2  傳導騷擾和抗擾度電壓單位  15.3  傳導電流單位  15.4  輻射騷擾電平單位  15.5  天線系數(shù)AF第16章  電磁兼容試驗設備  16.1  測試接收機  16.2  音頻電壓表  16.3  人工電源網(wǎng)絡(AMN)  16.4  電流探頭和電壓探頭  16.5  吸收鉗  16.6  傳導電流耦合單元  16.7  天線第17章  傳導騷擾的測量  17.P  25 Hz~10kHz電源線傳導電流騷擾  17.2  10 kHz~10 MHz電源線傳導電流騷擾的測量  17.3  0.15 MHz~30 MHz注入電源騷擾電壓的測量  17.4  用電壓探頭測量不可拆卸電源線的騷擾電壓(9 kHz~30 MHz)  17.5  用電流探頭測量電源線的騷擾電流  17.6  射頻輸入端騷擾電壓(或騷擾功率)的測量  17.7  電源線瞬態(tài)尖峰信號的測量  17.8  諧波電流發(fā)射測量(設備每相輸入電流≤16 A)  17.9  電壓波動和閃爍的測量方法第18章  輻射騷擾(發(fā)射)的測量  18.1  25 Hz~100 kHz磁場輻射的測量  18.2  150 kHz~30 MHz磁輻射的測量  18.3  0.15 MHz~30MHz電輻射的測量  18.4  30 MHz~1 GHz輻射場強的測量  18.5  1GHz以上頻率范圍輻射的測量  18.6  用大環(huán)(3m直徑)測量9 kHz~30 MHz輻射場強  18.7  30MHz~300 MHz(或1GHz)騷擾功率的測量第19章  傳導抗擾度的測量  19.P  概述  19.2  25 Hz~50kHz電源線傳導抗擾度  19.3  150 kHz~150 MHz(或230 MHz)頻率范圍內(nèi)的傳導抗擾度  19.4  接收設備天線端輸入(內(nèi)部)抗擾度的測量第20章  輻射抗擾度試驗  20.1  頻段為25 Hz(50 Hz)~10 kHz(100 kHz)輻射抗擾度的測量方法(GB/T 19954.2)  20.2  10kHz~80 MHz電輻射抗擾度的試驗方法(見GJB 152A、GB/T 6833)  20.3  80 MHz~1GHz輻射抗擾度的試驗方法  20.4  1GHz~40 GHz輻射抗擾度的試驗方法(GJB 151)  20.5  用橫電波(TEM)小室測量輻射抗擾度  20.6  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  20.7  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  20.8  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電磁兼容設計與測量技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讀完后增加了對輻射控制技術的基礎理解。適合入門級電磁兼容方面的設計與測量工程師。
  •   對測量技術沒有展現(xiàn)出太多的實用心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