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作者:洪榮昌 頁數(shù):265
內(nèi)容概要
《紅色貨幣》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fā)行的紙幣、銅幣、銀幣三個方面,系統(tǒng)地介紹貨幣的圖解、版別分類方法、形成原因、珍稀分析。共列圖例紙幣320張;五分銅幣293個;一分銅幣72個;1932年銀幣39個;1933年銀幣62個。共計786個版別。目錄序前言紙幣伍分壹角貳角伍角壹元銅幣五分一分銀幣一九三二年一九三三年附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紙幣發(fā)行量考證五分銅幣版別分類示意圖蘇維埃五分銅幣分類查對表交換參考價銅鍍銀幣假票補遺后記參考文獻作者介紹洪榮昌,福建省武平縣人。曾經(jīng)種過田,當過兵,教過書。一九八O年步入政壇,縣處級國家公務員。是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武平縣慈善總會榮譽會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始收藏活動,涉及郵票、錢幣、毛主席像章等。多次在《中國錢幣》雜志、《中國收藏家通訊》發(fā)表過文章。專題收藏和研究中央蘇區(qū)票證和錢幣。出版過專著《紅色票證》。系統(tǒng)介紹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各種票證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發(fā)行種類、收藏特征等。榮獲過全國首屆紅色收藏先進個人。
作者簡介
洪榮昌,福建省武平縣人。曾經(jīng)種過田,當過兵,教過書。一九八○年步入政壇,縣處級國家公務員。是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武平縣慈善總會榮譽會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始收藏活動,涉及郵票、錢幣、毛主席像章等。多次在《中國錢幣》雜志、《中國收藏家通訊》發(fā)表過文章。專題收藏和研究中央蘇區(qū)票證和錢幣。出版過專著《紅色票證》,系統(tǒng)介紹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各種票證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發(fā)行種類、收藏特征等。榮獲過全國首屆紅色收藏先進個人。
書籍目錄
序
前言
紙幣
伍分
壹角
貳角
伍角
壹元
銅幣
五分
一分
銀幣
一九三二年
一九三三年
附錄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紙幣發(fā)行量考證
五分銅幣版別分類示意圖
蘇維埃五分銅幣分類查對表
交換參考價
銅鍍銀幣
假票
補遺
后記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版別差異形成的原因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紙幣雖只發(fā)行了五種面值,但由于處在非常時期的紅色政權,紙張、油墨的采購都受到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封鎖,據(jù)當?shù)匾恍┤罕娀貞?,有些紙張是群眾埋藏在糞桶底下,逃避國民黨軍隊搜查而運到蘇區(qū)的,油墨無法在外采購時,只好自己土法生產(chǎn),加上當時印刷工人大部分文化程度低,沒有經(jīng)驗,操作不熟練,因此紙質(zhì)、票幅、顏色差異極大,版別極多。除此之外,為什么還會產(chǎn)生這么多的文字、冠字、簽字差別呢?我們來看看蘇維埃紙幣的印刷過程就知道了。紙幣印刷使用的是石印技術,應該說這種技術在當時條件下是很先進的。石印技術是奧匈帝國人施內(nèi)費爾特于1796年發(fā)明的,清道光年初,最早傳人我國廣州、澳門,至光緒30年,已可彩色印刷。這種技術一直延用到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F(xiàn)在我們還有許多印刷行業(yè)的老工人知道和使用這種技術。紙幣印刷的工藝是:制版一印布紋一印正面一印背面一印簽字一裁(切)邊一打號碼。(《中央革命根據(jù)地財政經(jīng)濟史長編》下冊第334頁)。整個工藝最關鍵最復雜的應當是石印版制作。其過程是:先取薄而透明的特制藥紙貼在已雕刻好的銅版上,再用淡墨水按銅版模樣認真填寫,待各種圖案都填寫好后,掀起特制藥紙,貼在石版上用手抹平,將石版連藥紙放在石印機的擱板上扣壓好,由兩名石印師傅抓住石印機搖柄用力搖動,石印機便從石印版上滑過。這樣反復兩次后,用手輕輕地掀起特制藥紙,看是否所有文字和圖案都印在了石版上。如果已基本清楚,就將特制藥紙掀掉。石印版晾干后,再將不夠清楚的文字、筆畫填清楚,對走了樣的字和圖案先清除后改正。最后在石印版上涂滿一層梨樹膏,石印版就這樣制作成功了(《中央革命根據(jù)地貨幣史》第111頁)。上述制作過程不難看出其中的二道工序是造成版別差異的關鍵因素。這就是描圖及最后修正工序。
編輯推薦
《紅色貨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fā)行貨幣版別研究》是紅色收藏系列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