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與兩彈一星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作者:陸其明,范敏若 編著  頁數:563  

前言

  張愛萍同志長期從事國防科學技術和國防工業(yè)戰(zhàn)線的領導工作,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的杰出領導者。1955年12月,他參加國務院科學規(guī)劃委員會研究制訂全國科學技術遠景規(guī)劃工作,擬制了《關于十二年內我國科學對國防需要的研究項目的初步意見》、《關于軍隊內部建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自1959年9月,先后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工業(yè)辦公室副主任,中央專委委員兼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委員,主持國防科技、裝備和國防工業(yè)工作,組織領導“兩彈一星”大協(xié)作、大會戰(zhàn),先后4次擔任核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現場試驗總指揮,成功地組織了我國第一代地地導彈、首次原子彈塔爆、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彈爆炸試驗。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工作面臨嚴重困難的關鍵時刻,他深入全國各地的核工業(yè)單位調查研究,向中央建議集中全國力量,加速攻關,并呈報了《原子能工業(yè)建設的基本情況和急待解決的幾個問題的報告》,為中央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他長年奔波在大漠深處、深山僻壤,與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參試部隊官兵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為解決核試驗中的難題,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提出了許多關鍵的指導性意見。1964年2月,任地地導彈專門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建立導彈作戰(zhàn)基地及組建導彈部隊領導機構的工作。1965年6月,向中央軍委呈報了《關于組建導彈部隊領導機構問題的報告》,得到軍委批準。1966年6月6日,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他親赴全國各地勘察、選址,為第二炮兵和我國戰(zhàn)略核力量的建設與發(fā)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大革命”中張愛萍同志慘遭迫害,被批斗、囚禁達6年之久,左腿致殘。但他剛直不阿,正氣凜然,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975年3月,他復出后任國防科委主任,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工作,提出“要盡快拿出武器裝備上的‘殺手锏’來”,領導制定并組織實施了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通信衛(wèi)星等尖端武器裝備的研制計劃,成功組織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wèi)星“尖兵一號”的發(fā)射。  1977年3月后,張愛萍同志再次復出,歷任中央軍委委員、國防科委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家科委第一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并兼任中央專委辦公室主任、中央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主任。他團結帶領廣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大力撥亂反正,全面整頓,很快恢復了正常工作秩序。他集中精力抓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通信衛(wèi)星的研制試驗,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了武器裝備研制試驗工作中的總設計師和行政總指揮“兩條指揮線”制度。1980年 5月,他成功地組織指揮了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的發(fā)射。同年9月,任國務院副總理。主持國防科委、國防工辦、軍委科裝委合并組建國防科學技術工業(yè)委員會。1982年9月,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同年11月,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他強調在進行國民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強國防建設,走民富國強的路子。他建議并組織領導了我軍機械化集團軍試點工作;加強了國防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并親臨現場組織指揮潛地導彈和地球同步衛(wèi)星發(fā)射。他十分重視我軍信息化建設,對“銀河”巨型計算機、軍用漢字系列微機等信息裝備的研制給予極大支持。他倡導“保軍轉民”工作,為秦山核電站等重大項目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出訪了許多國家,積極開展軍事外交和對外國防科技交流與合作,促進了我軍與世界各國軍隊的友好交往,促進了我國國防科技的進步。他積極貫徹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為國防建設和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特別是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涀浴稄垚燮纪旧健?新華社北京2003年7月12日電 (二) 張愛萍同志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的杰出領導者,他嘔心瀝血鑄利劍,為發(fā)展以“兩彈一星”為主要標志的國防尖端科技事業(yè),建立國防工業(yè)體系,提高我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鲜兰o50年代中期,他積極協(xié)助聶榮臻同志,領導和主持制定了國防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將原子能、噴氣與火箭、半導體、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等五個方面的技術,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歷史證明,確定國防科技發(fā)展的這 “五朵金花”,是一項極富遠見的戰(zhàn)略謀劃,對明確我軍武器裝備發(fā)展方向和研制任務,帶動國家科技和國民經濟發(fā)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他根據國家科技發(fā)展的總體安排,領導擬制了《關于十二年內我國科學對國防需要的研究項目的初步意見》、《關于軍隊內部建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促進了國防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在他的直接領導和強有力的組織指揮下,我國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建成了尖端武器和常規(guī)兵器科研機構與試驗基地,組建了國防科技“主力兵團”,初步形成了國防科研、試驗和生產體系。  張愛萍參與領導了“兩彈一星”的大協(xié)作、大會戰(zhàn)。他堅決執(zhí)行中央確立的方針,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充分調動廣大國防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他認為,對科學家最好的服務就是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充分施展才華和智慧的環(huán)境,讓他們感到有目標可奔、有章法可循、有集體可靠。他奔波于茫茫無際、人煙稀少的戈壁荒原和深山峽谷,與參研“兩彈一星”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試驗部隊官兵同工作、同生活,為解決科學試驗中的各種難題提出了許多關鍵性的指導意見,這也使他成為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的良師益友?! ?960年前后,中蘇兩黨的分歧逐步公開化,前蘇聯(lián)政府背信棄義,單方面撕毀合同,中斷對中國的全部援助,給剛剛起步的我國國防尖端科技事業(yè)造成了巨大困難。對此,毛澤東同志堅定地說:“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賬是很難還的。”此時,恰逢我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局面,有人提出原子彈研制是否下馬的問題。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聶榮臻主持召開國防工委會議,分析研究國防尖端技術的基本情況及其發(fā)展問題。聶榮臻力主繼續(xù)上馬,并派張愛萍和劉西堯率領調查組到核工業(yè)建設和原子彈研制第一線進行實地考察。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查研究,他們向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呈報了《關于原子能工業(yè)建設的基本情況和急待解決的幾個問題的報告》,認為只要中央進一步加強組織協(xié)調,集中全國有關部門的力量進行技術攻關,1964年炸響原子彈這一設想是有可能實現的。這份調研報告為中央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蒸敃苑蛟鴶嘌裕x開蘇聯(lián)人,中國20年內也搞不出原子彈。但中國人民不怕鬼,不信邪。周恩來總理親任中央專委主任,組織全國進行大協(xié)作、大會戰(zhàn)。根據中央專委的決定,1964年8月,由國家有關部門和解放軍各總部、各軍兵種負責人與專家,組成首次核試驗委員會,張愛萍任主任委員、黨委書記,統(tǒng)一組織指揮試驗工作。在他的精心組織下,核試驗的各項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春雷般的巨響,承載著中國人民富國強兵的百年夢想,承載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定信心。張愛萍滿懷激情地寫下了“東風起舞,壯志千軍鼓??喽钒倌杲駨椭?,矢志英雄伏虎”的著名詩句,為實現東方巨響而高歌。此后,張愛萍多次擔任核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試驗現場總指揮,成功地組織了我國第一代地地導彈、首次原子彈空爆和第三次原子彈爆炸試驗?! ?ldquo;文化大革命”中,張愛萍蒙受不白之冤,遭到批斗、關押6年之久?! ?975年3月,他復出后任國防科委主任,積極貫徹鄧小平同志關于全面整頓的思想,首先帶領工作組深入七機部派性十分嚴重的單位蹲點。他認真調查研究,摸清情況,然后展開全面整頓,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的科研、生產和試驗工作秩序。他提出,要盡快拿出性能先進、質量優(yōu)良的武器裝備,并按照精簡型號、統(tǒng)一方案、集中力量、突破重點的原則,領導制定了戰(zhàn)略導彈研制計劃。當年下半年,我國連續(xù)成功地發(fā)射了3顆衛(wèi)星,人稱“三星高照” 。1975年底,“四人幫”大搞“反擊右傾翻案風”,張愛萍再次靠邊站?! 》鬯?ldquo;四人幫”后,張愛萍再度復出,主持國防科委工作。他率領國防科研大軍,大力撥亂反正,逐步恢復和健全了武器裝備研制試驗工作中的總設計師系統(tǒng)和行政總指揮系統(tǒng)“兩條指揮線”的制度。他集中精力搞“三抓 ”,即抓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通信衛(wèi)星的研制和試驗。1980年5月,他成功地組織指揮了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的發(fā)射。1982年10月和1984年4月,潛地導彈、試驗通信衛(wèi)星也先后發(fā)射成功?! 垚燮纪镜挠⒚?,將永遠與“兩彈一星”偉業(yè)融為一體,載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錄自2003年10月9日《人民日報》郭伯雄、曹剛川 《一代儒將功勛卓著神劍將軍風范長存》 (三) 張愛萍同志長期擔任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的重要組織領導工作,是建國初期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fā)展藍圖的直接組織擬制者,是“兩彈一星” 研制試驗的重要組織實施者,是“三抓”任務的杰出領導指揮者,也是軍隊科研工作和常規(guī)武器裝備建設的重要謀劃者,為開拓發(fā)展新中國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事業(yè)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茖W擬制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fā)展規(guī)劃。20世紀50年代中期,面對國際斗爭的嚴峻形勢和尖端科技的發(fā)展趨勢,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果斷發(fā)出了“向現代科學技術大進軍”的偉大號召,決定立即著手研究制定我國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簡稱“十二年科學規(guī)劃”),并毅然作出了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戰(zhàn)略決策。張愛萍同志受命參加國務院科學規(guī)劃委員會工作,在聶帥的領導和主持下,負責制定國防科技發(fā)展十二年規(guī)劃。他精心組織,虛心求教,刻苦鉆研,集中廣大專家的智慧,科學擬制了《關于十二年內我國科學對國防需要的研究項目的初步意見》,確定了被稱為“五朵金花”的原子能技術、噴氣與火箭技術、半導體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及自動控制技術等五項重點任務。1960年,張愛萍同志又負責組織研究制定了軍隊裝備八年規(guī)劃,其基本任務和目標,就是要為把人民解放軍建設成為一支擁有先進技術裝備的現代化軍隊打下堅實基礎,并使各戰(zhàn)區(qū)具有獨立完整的部隊裝備體制,以便戰(zhàn)時能獨立遂行作戰(zhàn)任務。上述兩個重要規(guī)劃的制定和實施,對增強國防力量、帶動國家科技進步及經濟建設,都具有非常重要和非常深遠的影響?! ∪M織“兩彈一星”研制試驗。為了盡快獨立自主突破以“兩彈一星 ”為代表的國防尖端技術,時任副總參謀長兼國防科委副主任的張愛萍同志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他懷著“為國為民平生愿”的“似火丹心”和“發(fā)憤圖強”的堅定信念,跋山涉水,櫛風沐雨,嘔心瀝血,不辭辛勞,在開展決策調研、組建試驗基地、創(chuàng)建科研機構、指揮科研試驗等許多重要方面,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汗水,作出了特殊貢獻?! ≡缭?958年,張愛萍同志就參與了組建西北導彈試驗基地、核試驗基地和儲存器材基地的規(guī)劃和領導工作;1960年1月,率三總部工作組赴西北導彈試驗基地檢查基地建設工作,同年5月,又先后深入上述3個基地調查研究、指導工作,解決了基地建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并在返京后向黨中央、中央軍委寫出了專題報告,就急需解決的若干重大問題,提出了決策建議和意見。黨中央、中央軍委對此高度重視,很快批轉有關部門迅速予以落實,對加速試驗基地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貏e是1961年,在我國原子彈、導彈研制面對蘇聯(lián)毀約停援和國家經濟困難嚴峻形勢,必須作出重大抉擇的歷史關頭,張愛萍同志受聶帥委托,與劉西堯、劉杰同志一起,深入原子彈研制一線和試驗基地建設現場,進行了歷時近一個月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和實地考察,向中央提交了《關于原子能工業(yè)建設的基本狀況和急待解決的幾個問題的報告》,明確提出,只要進一步加強對核工業(yè)建設和原子彈研制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集中全國各有關部門進行協(xié)同攻關,就能夠在1964年實現原子彈爆炸成功。為中央決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谠訌椩囼炛?,他作為首次核試驗委員會主任和現場試驗總指揮,堅決貫徹周總理提出的“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wěn)妥可靠,萬無一失”十六字方針,精心組織,精心指揮,狠抓落實,明確提出了“一定保響,基本保測,確保安全”和“不放過一個問題,不帶著問題進行試驗”的要求,并深人試驗準備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細致的檢查指導和把關驗收,解決了核試驗中的一系列重點難點問題,終于在1964年lO月取得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的圓滿成功。此后,又連續(xù)兩次親臨核試驗現場,成功組織指揮了1965年5月的首次原子彈空爆試驗和1966年5月的第三次原子彈試驗。在導彈試驗方面,1960年11月,他在西北導彈試驗基地成功地組織指揮了我國第一枚國產地地導彈發(fā)射試驗;1964.年6月,又成功組織了我國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導彈首次飛行試驗,并連發(fā)連中,創(chuàng)下了“連中三元”的佳話。原子彈、導彈研制、試驗成功后,我國隨即開始了“兩彈”(原子彈、導彈)結合試驗和氫彈研制工作,并先后于1966年10月和1967年6月取得圓滿成功。這兩次試驗成功之時,張愛萍同志雖然已被錯誤地“打倒”,但他所做的工作,已經融進了這項偉大的事業(yè)之中?! ?965年初,受聶帥委托,張愛萍同志組織對中國科學院和錢學森同志提出的《關于發(fā)展衛(wèi)星研制工作的綱要和建議》進行了研究,認為進行衛(wèi)星工程研制的技術基礎已經基本具備,應該統(tǒng)一規(guī)劃,有計劃、按步驟地開展研制工作。隨后參與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研制的有關組織工作。特別是1975 年復出后,大刀闊斧地開展思想整頓、組織整頓和生產秩序整頓,使國防科研形勢迅速好轉,戰(zhàn)略導彈、運載火箭和衛(wèi)星發(fā)射試驗連創(chuàng)佳績,當年就連續(xù)成功發(fā)射了3顆衛(wèi)星,人們喜稱為“三星高照”。尤其是第一顆返回式衛(wèi)星的成功發(fā)射和回收,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蘇之后第三個掌握這項高技術的國家?! ?ldquo;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是新中國偉大成就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極大地激發(fā)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大國地位和國際威望。在組織實施“兩彈一星”研制試驗的歷史進程中:,張愛萍同志表現出了高超的組織才能、指揮藝術和崇高的奉獻精神、務實作風,立下了彪炳史冊的殊勛。為此,1999年9月18日,中央特邀他出席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 ”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會上,榮獲功勛獎章的科技專家們紛紛上前,同他親切握手并致衷心問候,異口同聲地談到“兩彈一星”的成功與他的有力領導密不可分;江澤民主席熱情稱贊他:為“兩彈一星”等國防高科技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 【念I導“三抓”工程決戰(zhàn)決勝。1975年3月張愛萍同志首次復出時,就提出要盡快拿出幾個國防科技戰(zhàn)線的“殺手锏”來,并主持制定了在1980 年前完成洲際導彈等3項重大發(fā)射任務的“四年三步”規(guī)劃。1977年3月,再次復出后,他又明確提出務必要在20世紀80年代前期完成洲際導彈、潛地導彈、通信衛(wèi)星三項重點任務,即“三抓”任務?! ?ldquo;三抓”目標的確定,在整個國防科技戰(zhàn)線產生了極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增強了廣大科技人員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為勝利完成“三抓” 任務,時任國防科委主任后來又擔任國務院副總理、軍委副秘書長等重要領導職務的張愛萍同志,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他首先著力在國防科技工業(yè)戰(zhàn)線進行全面治理整頓,提出“撥亂反正、全面整頓、加強統(tǒng)一、集中領導、同心協(xié)力,盡快恢復正常的工作秩序”的要求。針對“三抓”工程型號新、難度大、周期長、技術密集、知識密集、設備密集、組織協(xié)調復雜、安全要求嚴格等特點,張愛萍同志以其卓越的領導魄力,實行全國“一盤棋”,組織全國大協(xié)作、大會戰(zhàn),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健全了總設計師和行政總指揮“兩條指揮線”制度,嚴格實行逐層逐級的崗位責任制,狠抓質量與進度,集中力量,有計劃、有步驟、梯次漸進地突破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導彈核潛艇及運載火箭與通信衛(wèi)星關鍵技術,加速相關試驗保障條件的調整建設,特別是遠洋測量船隊建設,確保了“三抓”任務緊張有序、高質高效的順利進行,先后于1980年5月、1982年10月和1984.年4月成功組織了洲際導彈全程飛行試驗、潛地導彈發(fā)射試驗和通信衛(wèi)星發(fā)射任務,奪取了“三抓”工程的全面勝利。此外,還于1981年9月成功進行了“一箭三星”發(fā)射試驗?! ?ldquo;三抓”是“兩彈一星”的繼續(xù)和發(fā)展,標志著我國的戰(zhàn)略核導彈從中程發(fā)展到遠程、從液體發(fā)展到固體、從陸上發(fā)展到水下、從固定陣地發(fā)射發(fā)展到隱蔽機動發(fā)射,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獨立自主掌握洲際導彈、導彈核潛艇和發(fā)射靜止軌道通信衛(wèi)星及“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之一,使我國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統(tǒng)籌謀劃常規(guī)武器裝備研制和軍隊科學研究工作。張愛萍同志對常規(guī)武器的研制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20世紀60年代中期,組織制定了國防科技常規(guī)武器裝備“三五”計劃,要求確定武器裝備研制項目及其戰(zhàn)術技術性能時,一定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先解決“有無”問題,再逐步改進提高?! 舜_定,常規(guī)武器以陸軍武器為發(fā)展重點,陸軍武器發(fā)展以防空武器和反坦克武器為重點;軍用飛機發(fā)展以殲擊機為重點;海軍艦艇發(fā)展以潛艇為重點;軍事電子技術發(fā)展以保障進一步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為重點。該規(guī)劃的實施,使陸、海、空三軍常規(guī)武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對“銀河”巨型計算機、軍用漢字系列微機等信息裝備的建設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張愛萍同志也是軍內科學技術研究工作的重要開創(chuàng)者。1956年在制定十二年規(guī)劃的同時,就提出了《關于軍隊內部建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建議各軍種、兵種、勤務部門分別建立科學研究機構。他還十分重視軍隊裝備技術革新工作,強調指出在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發(fā)展國防工業(yè)的同時,在使用方面搞技術創(chuàng)新,以推動軍隊裝備技術革新工作向前發(fā)展?! ′涀?003年10月12日《解放軍報》總裝備部 《春雷神劍騰九天 豐功偉績垂青史》

內容概要

“兩彈一星”(原子彈、氫彈、導彈、衛(wèi)星)的研制成功,是新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輝煌成就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標志。
開國上將張愛萍同志是我國“兩彈一星”偉大事業(yè)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之一。
《張愛萍與兩彈一星》以紀實文學形式,真實地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彭德懷、聶榮臻、陳毅、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關于研制“兩彈一星”的英明決策、偉大氣魄和宏偉韜略:真實地再現了張愛萍領導和組織實施“兩彈一星”研制、生產、試驗和成功發(fā)射的艱難險組和曲折經歷;真實地再現了他敏銳的超前意識,高超的組織才能,靈活的指揮藝術和深入細斂的工作作風:真實地再現了他身處逆境頑強不屈,面對困難百折不撓,崇尚科學,尊重知識,虛懷若谷的精神境界以及與科學家結下的深情厚誼。同時,也真實地再現了錢三強、錢學森、朱光亞、王淦昌、鄧稼先、程開甲、周光召、陳能寬、任新民、黃緯祿、孫家棟、屠守鍔等一代科學巨匠帶領全國廣大科技人員、人民解放軍指戰(zhàn)員英勇奮斗、堅忍不拔、嘔心瀝血、忘我獻身的偉大的科學精神、愛國情懷和民族意志。
《張愛萍與兩彈一星》由陸其明、范敏若編著。

作者簡介

  陸其明,男,1931年12月出生于江蘇省沙洲縣(今張家港市)。1948年6月參加黨的蘇南武工隊。1949年4月參加人民海軍。歷任華東軍區(qū)海軍、中央軍委海軍《人民海軍》報記者、編輯。海政新聞處副處長,新華社海軍分社記者、副社長,新華社高級記者。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和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從事新聞工作40年。榮獲解放功勛榮譽章。1988年離休。著有散文集、特寫集、報告文學集、長篇報告文學、傳記文學、紀實文學等30多部。其中有10余部著作獲軍內外有關單位一、二、三等獎。1986年11月獲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頒發(fā)的“長期從事新聞工作,為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做出了積極貢獻”的榮譽證書;2009年7月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頒發(fā)的“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六十周年”的榮譽證書。2009年人民海軍誕生60周年(1949.4.23-2009.4.23)之際,出版10卷本500萬字的《陸其明六十年海軍作品選》和45萬字的《大海背后的故事--陸其明六十年軍旅記者生涯》;同年9月被總政治部評為“全軍先進離休干部”?! 》睹羧?,女,1932年12月出生于江蘇省太倉縣(今改為太倉市)。l951年2月參加人民海軍。畢業(yè)于南京軍區(qū)師范學校語文系、上海外國語學院俄專系。歷任小學、中學語文教員。1960年調到北京,先后在國家科委科技情報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工作。歷任秘書處副處長、辦公廳副主任、宣傳部副部長、副編審。參與編輯出版《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中國優(yōu)秀科技人物通訊選萃》等書。

書籍目錄

代序言
 (一)
 (二)
 (三)
引言
第一章 兩帥選主將
第二章 命運的抉擇
第三章 兩份《初步意見》
第四章 在酒香飄逸的地方
第五章 千里戈壁灘上
第六章 幽靜的草原腹地
第七章 為國產液氧奔波
第八章 上馬與下馬之爭
第九章 程“Book”的兩次保證
第十章 “減壓”成了新動力
第十一章 直奔爆炸現場
第十二章 鞏固發(fā)展“協(xié)同網”
第十三章 春風早度玉門關
第十四章 痛心與憤怒
第十五章 連中三元
第十六章 大膽懷疑小心驗證
第十七章 戰(zhàn)士餓飯引起的一串故事
第十八章 一員都不能少
第十九章 細節(jié)決定成敗
第二十章 效應試驗更重要
第二十一章 實為“預演”人
第二十二章 “既然是嚇人的,就早響”
第二十三章 響
第二十四章 不能讓兩位老帥“打架”
第二十五章 早響
第二十六章 讓“噦唆君”和“嬌小姐”盡快結婚
第二十七章 還是叫第二炮兵吧
第二十八章 老帥登門請出山
第二十九章 夜訪
第三十章 深談
第三十一章 整頓:還我舊時精神
第三十二章 1975:三星高照再創(chuàng)輝煌
第三十三章 又陷絕境
第三十四章 老帥召見再出山
第三十五章 必須要從整頓人手
第三十六章 集中力量打贏“三大戰(zhàn)役”
第三十七章 5號洲際導彈飛向南太平洋
第三十八章 必須要把整頓放在首位
第三十九章 書面發(fā)言震動“十二大”
第四十章 “巨浪1號”雷震海天
第四十一章 感受世界格局巨變
第四十二章 優(yōu)美的科學城
第四十三章 “東方紅2號”遨游太空
第四十四章 含淚擁抱“兩彈”元勛
第四十五章 中國火箭打人國際市場
后記
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兩帥選主將  1956年春?! ∫惶煸绯浚瑥垚燮忌蠈⒊酝暝顼?,習慣地站到鏡子前,整理衣帽,準備上班。正要出門,電話鈴突然急促地響了起來?! 垚燮甲テ痣娫挘骸罢l?喔!陳老總找我有什么事?”  “張副總長,陳老總有事找你談,請來一趟?!薄  笆裁词??”  “陳老總沒有說?!薄 垚燮挤畔码娫挘猩暇l(wèi)員,登上了汽車。  汽車出了宅院,在巷子里拐了幾個彎,朝著總參謀部大樓馳去?! 垚燮际窃?月到總參謀部報到的。其實,195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就下達命令,任命張愛萍為副總參謀長。同時任命的,還有總參謀長粟裕、副總參謀長陳賡、鄧華、許世友、李克農、楊成武、張宗遜、韓先楚、彭紹輝。只是由于時任華東軍區(qū)參謀長、浙東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張愛萍正忙于組織一江山島登陸戰(zhàn)役、解放浙江沿海島嶼的準備工作,未能按時上任,直到戰(zhàn)役結束,浙江沿海島嶼解放,才來到總參謀部報到?! 垚燮紙蟮綍r,粟??倕⒅\長交給他的任務是分管軍事行政、軍隊組織建設工作兩個部分。細分起來那就多了:軍隊建設、組織編訓、行政管理、武器裝備、兵員調整、軍事技術干部的調配以及軍隊文書;此外,還分管著總參辦公廳、軍務部、隊列部、裝備部、干部局等等。  總參謀部在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副主席、國防部長彭德懷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彭德懷和總參謀長、副總參謀長都在一幢樓內辦公。彭德懷的辦公室及其秘書辦公室設在四層,總參謀長和九位副總參謀長辦公室分別設在二層和三層?! ∫惶欤瑥垚燮忌纤膶诱埵竟ぷ?。彭德懷說:“你就搬到四層來吧?!睆垚燮歼B聲說“不”。彭德懷又說:“我一個人在四層,用不了那么多辦公室,就搬上來吧,省得跑上跑下的?!睆垚燮歼€是遲遲不搬。后來粟裕知道了,解釋說:“彭總的意思很明顯:你分管的不少工作,都是彭總親自抓的,你搬上四層辦公,彭總找你研究工作也方便些?!薄 ∑囋诳倕⒅\部大樓門前停了下來。張愛萍健步走上四層,向辦公室走去?! ≡谧呃壤?,張愛萍碰到了彭德懷?! 垚燮剂⒄炊Y:“彭老總,你好。”  彭德懷還禮,問:“陳老總找你談了吧?”  張愛萍:“有件急事要辦,處理完了就去?!薄 垚燮继幚硗昙笔拢R上下樓登上汽車?! ∑嚦隽舜笤?,拐到府右街,進了中南海,來到國務院大樓前?! £惱峡傆惺裁词峦蝗徽易约赫勀??要是過去在華東,一個是司令員,一個是參謀長,談事是家常便飯??墒?,陳毅現在是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談外事工作?可能。那會談什么事呢?直到跨進陳毅辦公室,張愛萍還沒有想明白?! £愐阄罩鴱垚燮嫉氖?,打量了一下說:,“好久沒見了,沒有想到我會找你吧?”  “真的沒有想到?!薄  昂?,坐下來談?!薄 扇嗣鎸γ娴刈讼聛怼! £愐闱榫w興奮,滿臉微笑,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最近,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說:‘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guī)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芸偫砀鶕飨闹v話,主持召開了會議,決定國務院成立科學規(guī)劃委員會,并已進行了第一次會議,專門研究制訂全國科學技術十二年規(guī)劃(1956~1967)?!薄  叭珖憬ㄔO,科技走在前,這的確是一個好消息!”  陳毅接著介紹了會議盛況,又闡述了制定科學技術十二年規(guī)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v者亢奮,聽者振奮,兩人常常會情不自禁地稱贊“中央的英明決策”?! £愐阃蝗粏枺骸澳憧吹街醒腙P于大力發(fā)展自然科學的指示沒有?”  張愛萍思索片刻:“什么指示?沒有看到呀?!薄 £愐悖骸熬褪?954年初,中共中央批轉中國科學院黨組報告時所作的指示?!薄 垚燮迹骸澳菚r我正在忙于解放浙江沿海島嶼呢,沒有看到。”  陳毅立即叫秘書把文件取來,交給張愛萍?! 垚燮颊归_文件,默默地讀著:發(fā)展自然科學,以促進生產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并幫助全面了解和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我國科學技術基礎薄弱,而科學研究干部的生長和科學研究經驗的積累,都需要相當長的時期,必須發(fā)奮努力,急起直追,否則就會由于科學落后而阻礙國家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①  陳毅見張愛萍讀完,又說:“中央已經下了決心,決定要像戰(zhàn)爭年代抽調大批地方干部到軍隊去工作那樣,從全國抽調大批優(yōu)秀干部分配到工業(yè)戰(zhàn)線上去,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工業(yè)建設的領導骨干和科技骨干。不久前,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再次強調,我們進入了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鉆社會主義改造,鉆現代化的國防,并且開始要鉆原子能這樣的歷史新時期;適合這種新的情況鉆進去,成為內行,是我們的任務?!薄 ÷犃岁愐愕恼勗?,張愛萍是既激動又困惑:自己又能為現代化建設做些什么呢?  陳毅好像看透了張愛萍的心思,開門見山地說:“剛岡0結束的是第一次會議,對制訂全國科技十二年規(guī)劃才進行了初步想定,還要繼續(xù)深入研究討論,最后要研究到我們軍隊科技規(guī)劃。第二次會議決定由你去參加,然后拿出一個軍隊科研十二年規(guī)劃來?!薄 垚燮枷仁且惑@,繼而搖頭:“陳老總,不行,我不行!”  陳毅:“怎么不行?”  張愛萍:“我文化水平低,不懂什么科學技術,就是去參加了會議,也完不成任務。”  ……

編輯推薦

  張愛萍同志長期從事國防科學技術和國防工業(yè)戰(zhàn)線的領導工作,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的杰出領導者。 《張愛萍與兩彈一星》以紀實文學的形式,真實再現了張愛萍將軍敏銳超前的意識、高超的組織才能、靈活的指揮藝術、深入細致的工作作風、逆境中的頑強意志、困難中的百折不撓,以及與科學家們的深厚情誼。同時,再現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關于研制“兩彈一星”的英明決策、偉大氣魄和宏偉韜略;再現了錢學森等眾多科學家及我軍指戰(zhàn)員英勇奮斗、堅忍不拔、嘔心瀝血、忘我獻身的革命精神;再現了中國人民上下一條心、全國一盤棋的堅強意志和精神風貌。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張愛萍與兩彈一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作者文筆太差,可以作為紀實文學讀讀。歌頌領導成分太大,太假。
  •   語言比較通俗,但是史實還不夠豐富,沒有展現應有的風范。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