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作者:崔曉麗 編譯 頁數:314 字數:389000
內容概要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yī)學典籍?!段陌讓φ拯S帝內經》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yī)學成就,包含了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等方方面面的醫(yī)學理論,開創(chuàng)了中醫(y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標志著中醫(yī)學由單純的經驗積累上升為系統(tǒng)的理論總結階段,為中國的醫(yī)學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指導。
書籍目錄
素問
上古天真論篇
四氣調神大論篇
生氣通天論篇
金匱真言論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靈蘭秘典論篇
六節(jié)藏象論篇
五臟生成篇
五臟別論篇
異法方宜論篇
移精變氣論篇
湯液醪醴論篇
脈要精微論篇
平人氣象論篇
玉機真臟論篇
三部九候論篇
經脈別論篇
臟氣法時論篇
血氣形志篇
寶命全形論篇
八正神明論篇
通評虛實論篇
太陰陽明論篇
靈樞
九針十二原
邪氣臟腑病形.
壽夭剛柔
本神
終始
經脈
營衛(wèi)生會
師傳
海論
逆順肥瘦
病傳.
外揣
本臟.
五色
天年
賊風
五味論
通天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五臟的病氣是從它所生之臟接受來的,傳于其所克之臟,病氣留在生己之臟,死于克己之臟。當疾病發(fā)展到快要死亡的時候,一定要先傳行于克己之臟,患者才會死。例如,肝臟受病氣于心臟,而又傳給脾臟,其病氣留止于腎臟,最后傳到肺臟而死。心臟受病氣于脾臟,而又傳給肺臟,其病氣再留止于肝臟,最后傳到腎臟而死。脾臟受病氣于肺臟,而又傳給腎臟,其病氣留止于心臟,最后傳到肝臟而死。肺臟受病氣于腎臟,而又傳給肝臟,其病氣留止于脾臟,最后傳到心臟而死。腎臟受病氣于肝臟,而又傳給心臟,其病氣留止于肺臟,最后傳到脾臟而死。這是五臟病氣的逆?zhèn)?,所以才會死亡。將一日一夜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別配以天干、地支、五行、五臟,這樣就可以占驗死亡時間是早晨還是晚上了。 黃帝說:五臟之間是相互通連的,五臟之氣的轉移,有一定的次序。如果五臟有病,病氣就會按照五行相克的順序傳變,各傳其所勝。如果不能給予及時的治療,那么長則三個月或六個月,短則或三天或六天,病氣傳遍五臟,人就會死了,這是邪氣按照五行相克的次序傳變。所以說:能辨別三陽的,可以知道病發(fā)生于哪個腑臟;能辨別三陰的,就可以預知疾病致人死亡的日期,也就是至病臟被克之日而死。
編輯推薦
《中華經典必讀:文白對照黃帝內經》編輯推薦:《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yī)理論大典,是第一部養(yǎng)生寶典,是第一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全書分為兩部分《素問》、《靈樞》,前者偏重理論,后者偏重具體的方法。之所以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書中所言非虛。其作者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時間段寫成的?!吨腥A經典必讀:文白對照黃帝內經》精選權威版本作為底本,并進行了一定的精簡,使讀者既能感受到中醫(yī)的博大精深,也能閱讀有趣。在文白對照間感受悠久文化的美麗,是一本值得擁有的好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