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裁剪實訓教材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作者:劉鋒,盧致文,孫云 編著  頁數(shù):308  字數(shù):278000  

前言

本書作為“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被評為部委級優(yōu)秀教材。現(xiàn)作為“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繼續(xù)出版,結合新的職業(yè)教育形勢,綜合教學實踐中的反饋意見,在基本保持原有編寫思路、突出可操作性的基礎上,對基本操作和成衣設計兩大部分分別進行了修訂。第一~第十一單元為基本操作部分。在保留原有內(nèi)容基礎上,對部分內(nèi)容進行了補充說明,進一步強調(diào)面料紗向在立體裁剪中的重要性;操作說明力求詳盡,增強對規(guī)范操作的指導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第二單元調(diào)整了節(jié)次順序,“裙片原型立體裁剪”由第三節(jié)調(diào)至第一節(jié),從相對簡單的裙裝原型入手,便于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逐步深入,編排更科學、合理。第十一單元“特殊造型立體裁剪”為新增內(nèi)容,主要介紹了簡單幾何形的塑型規(guī)律,面料的二次設計與應用,立體裁剪中常見的局部特殊造型的塑造方法,內(nèi)容更加完善。第十二~第二十單元為成衣設計部分。更新了上裝、連衣裙、小禮服等三個款式,重在保持款式的新穎性,體現(xiàn)立體裁剪的意義,引導學生通過款式分析,正確選擇和運用立體裁剪的方法與技巧,平面與立體相結合,實現(xiàn)技術與藝術的融合。編排次序由易到難,體現(xiàn)了內(nèi)容的漸進性與系統(tǒng)性。為保證總課時不變,成衣實例設計部分刪減了“晚禮服立體裁剪”單元。為延續(xù)款式拓展的思路,光盤中新加了學生習作,包括局部練習和成衣設計作品。另外還增加了設計實例欣賞,包括成衣、禮服、表演服設計作品。本教材由劉鋒主編,盧致文、孫云參與編寫。第一~第四單元、第十二~第十五單元及附錄由劉鋒編寫;第五~第十一單元及第十六單元由盧致文編寫;第十七~第二十單元由孫云編寫。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的專業(yè)教材,也適用于廣大服裝從業(yè)人員和愛好者自學。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著作、論文及網(wǎng)絡資料與圖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教材中難免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編著者2011年11月

內(nèi)容概要

  立體裁剪是服裝設計的一門專業(yè)課程,是注重實訓的課程。本書共二十單元,每單元4課時。第一~第十一單元為基本操作部分,第十二~第二十單元為成衣實例設計部分?;静僮鞑糠种卦诨A手法的細節(jié)說明與規(guī)范要求,包括原型的立體裁剪、基本造型方法的操作過程與要求、局部造型的操作方法與變化技法;成衣實例設計部分強調(diào)對局部造型的綜合應用,包括半身裙、上裝、連衣裙、禮服、表演服等立體設計的全過程。全書內(nèi)容完整,款式新穎,特點突出,可操作性強。
  本書可作為服裝專業(yè)大專院校的專業(yè)教材,也適用于廣大服裝設計人員和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劉鋒: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書籍目錄

第一單元 立體裁剪概述
  一、材料準備
  二、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立體裁剪基礎知識
  一、立體裁剪的形成及發(fā)展
  二、服裝結構設計的兩種方法
  三、立體裁剪需要的知識基礎
 第二節(jié) 立體裁剪常用工具及材料
  一、立體裁剪前需要準備的材料
  二、立體裁剪常用工具
  三、大頭針的使用方法
 第三節(jié) 立體裁剪操作過程
  一、操作過程
  二、立體裁剪的準備
 第四節(jié) 人臺相關知識
  一、標準人臺
  二、人臺的分類
  三、人臺準備
  課后練習
第二單元 原型立體裁剪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裙片原型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第二節(jié) 衣片原型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第三節(jié) 袖片原型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裁剪
  三、做記號
  四、別合
  五、裝袖
  六、檢查
  七、拷貝
  課后練習
第三單元 立體裁剪塑型方法一——收省與分片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收省的應用
  一、前中收?。ㄎ恢米兓?br />  二、不對稱省道(位置變化)
  三、弧形省(形狀變化)
  四、多重?。〝?shù)量變化)
 第二節(jié) 分片的應用
  一、公主線分割(結構性分割線)
  二、公主線位置弧線分割(裝飾性分割線)
  課后練習
第四單元 立體裁剪塑型方法二——折裥與抽褶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折裥的應用
  一、折裥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肩位順裥
  三、前中交叉裥
 第二節(jié) 抽褶的應用
  一、褶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褶袖
  三、垂領
  課后練習
第五單元 衣片立體裁剪一——省、褶、裥的應用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交叉型省道衣片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二節(jié) 前中抽褶衣片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過程及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三節(jié) 腰省位折裥式衣片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六單元 衣片立體裁剪二——分割線等造型方法的應用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分割線的應用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二節(jié) 無省衣片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三節(jié) 花式衣片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七單元 領片立體裁剪一——無領、立領、翻領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無領造型立體裁剪
  一、一字領
  二、鉆石領
 第二節(jié) 立領造型立體裁剪
  一、合體型立領
  二、前中下落型立領
  三、夸張型立領
 第三節(jié) 翻領造型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八單元 領片立體裁剪二——平領、駁領、花式領
  一、材料準備
  二、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平領造型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二節(jié) 駁領造型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三節(jié) 花式領造型立體裁剪
  一、荷葉領
  二、垂領
  課后練習
第九單元 袖片立體裁剪一——方袖窿、兩片袖、插肩袖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方袖窿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二節(jié) 兩片袖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第三節(jié) 插肩袖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十單元 袖片立體裁剪二——連身袖與花式袖
  一、材料準備
  二、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連身袖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二節(jié) 花式袖立體裁剪
  一、泡泡袖
  二、花瓣袖
  三、寶塔袖
  四、寬肩袖
  課后練習
第十一單元 特殊造型立體裁剪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簡單幾何形的塑型
  一、圓與橢圓
  二、正方形
  三、三角形
  四、月牙形
 第二節(jié) 面料的二次設計與應用
  一、抽縮
  二、折疊
  三、壓痕
  四、絎縫
  五、席編
 第三節(jié) 局部造型立體裁剪
  一、繩帶類
  二、花邊類
  三、花飾類
  四、蝴蝶結
  課后練習
第十二單元 半身裙立體裁剪一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低腰育克褶裥裙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二節(jié) 圓裙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三節(jié) 魚尾裙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十三單元 半身裙立體裁剪二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折裥裹裙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二節(jié) 輻射折裥裙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三節(jié) 雙環(huán)折裥裙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十四單元 上裝立體裁剪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花式領上裝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二節(jié) 蝴蝶造型上裝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十五單元 連衣裙立體裁剪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旗袍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二節(jié) 腰線分割式連衣裙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十六單元 簡單造型類禮服立體裁剪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第一節(jié) 吊帶式花瓣小禮服裙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第二節(jié) 月牙形層疊裝飾禮服裙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十七單元 婚禮服立體裁剪一——層疊式婚禮服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層疊式婚禮服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十八單元 婚禮服立體裁剪二——曳地式婚禮服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曳地式婚禮服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十九單元 表演服立體裁剪一——橫向分割式表演服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橫向分割式表演服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第二十單元 表演服立體裁剪二——民族風格表演服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準備
  三、工具準備
  民族風格表演服立體裁剪
  一、款式說明
  二、操作步驟與要求
  三、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針插的縫制
  一、備料
  二、縫制
  附錄二 手臂的縫制
  一、手臂平面圖
  二、裁剪
  三、裝手臂

章節(jié)摘錄

基礎理論——立體裁剪概述課程名稱:立體裁剪概述課程內(nèi)容:1.立體裁剪基礎知識2.立體裁剪常用工具及材料3.立體裁剪操作過程4.人臺相關知識上課時數(shù):4課時教學提示:本單元介紹關于立體裁剪的基礎知識,可以結合服裝史講解,使學生具有感觀認識。立體裁剪需要的知識基礎必須強調(diào),其應用貫穿全書,是學生掌握立體裁剪的基礎。面料的準備與大頭針的使用方法作為操作的起步,一定要規(guī)范。人臺標記帶貼附的準確性關系造型的平衡與穩(wěn)定,需要高度重視。要學好立體裁剪,要打好基礎,引導學生不可急于求成。教學要求:1.使學生了解立體裁剪的特點。2.使學生了解相關的基礎知識。3.使學生熟悉常用工具,重點是大頭針的使用方法。4.使學生掌握整理面料的方法。5.使學生明確貼附標記帶的要求,并能準確操作。第一單元 立體裁剪概述【準備】一、材料準備平紋白坯布,50cm×50cm;標記帶一盤。二、工具準備1. 所需工具熨斗、軟尺、方格尺、曲線尺、剪刀、大頭針及針插、鉛筆、彩色鉛筆、描線器等。2. 人臺準備半身標準人臺。第一節(jié) 立體裁剪基礎知識立體裁剪作為服裝塑型的一種高級手段,因其直觀、富于變化、能夠直接表達設計者意圖等特點,已經(jīng)為世界各地的服裝設計者廣泛使用。但立體裁剪并不是伴隨服裝出現(xiàn)就形成的。一、立體裁剪的形成及發(fā)展最早的服裝只是將面料直接固定或纏繞于人體,以達到蔽體與裝飾的目的。這類服裝只有必要的穿脫結構,而沒有考慮人的體型,所以不存在結構分解,也無須裁剪,如古希臘的基同和古羅馬的托嘎。這是服裝發(fā)展的非成型階段。隨著服裝文化的發(fā)展和各地間相互滲透,服裝造型漸趨合體,但也只是利用一些簡單的平面裁剪(直線式分割結構)來塑造較為合體的造型,如哥特時期的考特。這是服裝造型發(fā)展的半成型階段。推進到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服裝首先脫離了古代文明的平面造型模式,出現(xiàn)了強調(diào)人體立體感的服裝造型——突出胸部、收緊腰身,拉開了服裝造型成型階段的序幕。這類造型正是基于人體直接塑造而成,也就形成了最早期的立體裁剪。經(jīng)過巴洛克、洛可可時代至近代,立體裁剪逐步提高完善,直至現(xiàn)代,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立體裁剪工具的改進和材料的更新,使這種方法日漸成熟。眾多名師不斷創(chuàng)造出各具特色的優(yōu)美造型,令人嘆服。只是現(xiàn)代的立體裁剪并不僅僅是人臺上的直接操作,還包括運用一定的平面技術進行調(diào)整與修正,這兩者的有機結合使得立體造型更趨完美。二、服裝結構設計的兩種方法從日常生活中我們知道,任何立體表面都可以經(jīng)過合理分解,轉換為多個形狀不一定相同的平面。換言之,將一些特定的平面形狀有序地連接組合,便可以塑造成一定的立體造型。服裝可以看做人體這個復雜多面體的表面,其所需材料又是平面的,所以必然經(jīng)過平面組合而成型。不同造型需要不同的平面,不同平面組合成不同的造型。平面形狀及大小決定立體造型。當設計師需要特定的造型時,與之對應的平面是必須明確的,確定這些平面也正是服裝結構設計的內(nèi)容與目的。為得到準確而可靠的平面,結構設計中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平面裁剪法,另一種是立體裁剪法。這兩種方法目的相同,區(qū)別在于操作順序的不同。平面裁剪法是在審視效果圖的基礎上,憑借一定的服裝平面知識與經(jīng)驗,直接給出平面圖,進而成型,進行立體檢驗確認,對比效果圖進行修正;立體裁剪法則是模仿效果圖,直接用布料在人體(人臺)上塑型,完成造型后將各個成型部分還原為平面裁片,拷貝后即得到平面圖。這兩種方法各有所長,但不是涇渭分明的,而是平面中有立體,立體中也不能缺少平面。(一)立體裁剪相對于平面裁剪的優(yōu)勢1. 準確直接以人體為基礎進行塑型,可以準確把握造型,達到設計要求。2. 直觀塑型過程可謂“立竿見影”,便于設計者充分表達創(chuàng)意,可以根據(jù)效果隨時調(diào)整造型、比例與松量,在創(chuàng)作中不斷引發(fā)設計靈感,體會特殊效果的微妙變化,而且設計師會很有成就感。3. 便于把握復雜造型對于一些夸張、復雜或不對稱造型的處理,對立體裁剪法來說更容易實現(xiàn)。4. 幫助樹立造型觀念通過立體裁剪得到平面圖,可以幫助認識、理解人體,建立立體與平面間的對應關系,體會“造型決定結構”的服裝技術理念,積累平面結構設計經(jīng)驗,培養(yǎng)對設計線造型與比例的良好感覺。(二)立體裁剪相對平面裁剪的劣勢1. 對操作者要求高立體裁剪時要求操作者具備相應的設計能力和平面結構知識基礎,熟練掌握各種操作方法與技巧,初學者難以勝任。2. 操作過程復雜不同部位、不同造型需要不同的處理方法,每一部分用料紗向及大頭針的固定方法都很講究,各部分都必須細致操作,否則會因操作不當而影響效果,且得到的平面圖需經(jīng)過較多程序、較長時間。3. 操作條件要求高一般情況下,要做好立體裁剪,需要標準的人臺和較大量的坯布以及一些專用工具和材料,成本較高。相比之下,當成品造型復雜且要求高時以立體裁剪法為主,當成品為常見造型時多以平面裁剪法為主,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兩者綜合完成塑型。三、立體裁剪需要的知識基礎立體裁剪是基于人體的立體造型方法,不僅需要設計的靈感、造型的美感等藝術基礎,還要求服裝適合人體、美化人體,因此需要一定的服裝專業(yè)知識基礎。(一)認識理解人體要使服裝造型適合人體,必須首先了解人體結構特征。人體是一個復雜的多面立體,需要將其合理分解為多個小的平面,面與面之間的分界線便是人體特征線,線與線的交點便是人體特征點,那么基于人體特征點與線的曲面分割是最合理的分解,這些點與線也就成為立體裁剪中選擇結構線位置的重要依據(jù)。(二)合理分配服裝放松量服裝相對于人體需要一定松量,這是人體基本活動的需要,也是一定造型的需要。但放松量在各部位分配量的不同,將對造型產(chǎn)生影響。把握好放松量的分配,使服裝更具立體感,這也正是高品質(zhì)服裝的結構技術核心。放松量分配的總原則為:相應人體表面轉折部位所占比例大,活動部位所占比例大。(三)注意面料的紗向面料紗向很大程度上決定面料的特性,如垂感、光澤等,而這些特性也直接影響成品的效果。一般情況下,立體裁剪時裁片的經(jīng)紗方向與人臺縱向中心方向一致,以保證衣片的對稱平衡,使造型均勻。為保證紗向的準確,立體裁剪中所有用料需要撕取。服裝是立體的,要實現(xiàn)其最佳效果就需要用立體裁剪。立體裁剪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而且是井然有序的。只要遵從其規(guī)律,就可以盡情地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無窮無盡的、美的立體造型。第二節(jié) 立體裁剪常用工具及材料立體裁剪需要一些專用的材料和工具(圖1-1),下面分別說明使用方法及要求。圖1-1 立體裁剪常用工具及材料一、立體裁剪前需要準備的材料立體裁剪需要用到的材料有以下幾種:1. 面料為降低成本,一般采用平紋本白色棉坯布,棉布的紗支數(shù)在15~30tex之間,以便適應實際用料不同厚度的需求。特別強調(diào)應選擇平紋織物,若選擇專用色織方格(10cm×10cm)坯布則更為理想,可以清晰地看到面料紗向,保證成衣效果。如果實際用料極薄或是針織類面料,立體裁剪時應該準備相類似的面料。2. 棉花主要用來填充人臺的手臂和針插,另外在補正體型或滿足設計需要、突出某一部位時也要用到。3. 標記帶在進行立體裁剪前,應該在人臺的某些特殊位置貼附標記,需要專用的色膠帶;也可用棉質(zhì)織帶代替,但固定時需要專用大頭針,不如膠帶方便。為了醒目,標記帶要與人臺顏色有明顯區(qū)別,使人臺覆蓋布料后仍能清楚地看到其位置。如人臺為白色時,一般選擇紅色或黑色標記帶。標記位置往往多為曲面,因此標記帶不宜過寬、過厚,一般寬度為0.3~0.4cm。4. 繪圖紙立體裁剪是直接用面料在人臺上操作,取得衣片輪廓及內(nèi)部結構線,但每個衣片都需要拷貝到繪圖紙上制成樣板,以便實際裁剪時使用,所以繪圖紙也是不可缺少的。5. 棉線有色粗棉線,縫在面料上做紗向標記,最好選用醒目的顏色,如紅色、藍色等。如果使用色織專用方格棉布(面料上已經(jīng)有明確的紗向線),則無須做紗向標記。二、立體裁剪常用工具1. 人臺人臺是靜態(tài)的服裝載體,立體裁剪時需根據(jù)設計要求適當選擇。2. 熨斗立體裁剪用的面料要求平整,經(jīng)緯紗向正直,所以在使用前必須進行整燙。為防止面料縮水變形或變硬,一般不宜使用蒸汽或加水,應該用熨斗以合適的溫度干燙。3. 尺類(1)軟尺(皮尺)。一般操作中需要準確定位或有對稱性等要求時,需要使用軟尺測量。另外,軟尺末端卷起并加吊重物,還可用來確定鉛垂方向(相當于重錘)。(2)方格尺。即打板尺,衣片確定后,用來修正衣片樣板輪廓線。(3)曲線尺。用于準確畫出某些部位的曲線輪廓。4. 剪刀準備一把適用的大剪刀非常必要,立體裁剪中經(jīng)常需要修剪。另外,還需要一把便于剪紙和線頭的小剪刀。5. 大頭針及針插立體裁剪使用專用大頭針,不銹鋼材質(zhì),長約3.5cm,直徑約0.05cm。操作時需要大量的大頭針,操作前插在針插上。針插一般套于左手手腕上,方便隨時取用。針插可以自己制作,具體方法見附錄一。6. 鉛筆普通鉛筆用來繪制樣板,彩色鉛筆用于操作中做標記或在面料上畫線。7. 描線器拷貝確認后的衣片輪廓需用描線器。描線器有尖齒和圓齒兩種,為保護拷貝樣,由紙樣拷貝布樣時用尖齒描線器,由布樣拷貝紙樣時用圓齒描線器。三、大頭針的使用方法立體裁剪中大頭針是必不可少的,衣片與人臺的固定、衣片間的連接、省的疊合、特殊部位的標記等都要用到。(一)用針的基本原則正確使用大頭針,是進行立體裁剪的一項基本要求。不正確或不恰當?shù)膭e針方法不僅影響造型效果,還會影響效率。用針的基本原則是連接平服牢固,方便操作,不影響造型。首先,要做到疏密得當。直線部位用針間隔較大(約5~6cm),弧線部位稍密(約3cm),但間距都應保持相對均勻,否則會干擾造型線。其次,要根據(jù)部位和造型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膭e針方法。(二)點固定立體裁剪操作時,首先需要將面料按照一定的紗向要求與人臺在關鍵點處固定。常用的方法為V型固定,即將兩個大頭針以一定角度在相鄰的點位入針,斜向插入半個針長(圖1-2)。這樣固定后,布料上下左右都不會發(fā)生位移。如果需要臨時固定,也可以采用單針斜向插入的方法,但只能保證布料單方向的穩(wěn)定,由于操作方便,造型過程中也經(jīng)常用到。操作時,一般先進行前、后中線的固定,只需要進行右半部分的立體裁剪時,固定點應該在中線左側1~2cm處,以保持中線處衣片與人臺間留有松量,與實際著裝狀態(tài)相符。需要左右片連裁時,固定位置在中線標記帶左側或右側任選。其他輪廓線位置的固定選擇輪廓線交點內(nèi)角處為宜,以方便后續(xù)的修剪。圖1-2所示為前中線上的點固定,位置距前中線1~2cm(前中線要求),頸根圍線下1cm(輪廓線要求,不妨礙修剪領口)。任何位置的固定,操作時入針位都應該避開標記帶。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將全針垂直插入人臺,此法固定后布料與人臺貼合緊密,失去松量空間,與實際穿著狀態(tài)不符。服裝與人體間相對穩(wěn)定的位置關系不能依靠大頭針來保證,而是結構設計中應該考慮的。(三)別合方法立體裁剪時,常用的裁片連接針法有四種,如圖1-3所示。每種方法都要求由凈線位(止口)入針,入針距離不宜過大,為0.3~0.5cm,針尖露出部分控制在0.5cm左右,即大頭針的利用長度約為總長的13,這樣既能保證布料平服,又可提高效率。1. 折別法將造型線一側衣片折凈后壓在另一衣片凈縫線上用針挑縫,該針法使折邊分割線露于表面,可以很容易地判斷該線條是否準確美觀,且方便調(diào)整。這種針法別合后可帶針試穿,折邊線即為最終縫合位置,是立體裁剪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根據(jù)針與止口形成角度的不同,又分為直別、斜別、橫別三種情況。圖1-3 大頭針的別合方法2. 掐別法多用于臨時固定,操作時將兩層布料用手指尖掐起,留出需要松量后用大頭針固定。針的位置即為最終縫合位置。例如肩縫、省的臨時固定。3. 搭別法兩衣片重疊在一起,在重疊部位將兩層布料一起穿透固定。該針法連接平服,最終縫合位置可確定在兩層布料搭接的任何位置。例如領下口與衣片領口的固定。4. 挑別法操作時,由其中一片布料的折邊上入針、出針,針尖挑透另一片布料,穿出再刺入始針布料折邊上,類似于手針的串縫針法。使用此方法時,需要根據(jù)折邊造型,調(diào)整連續(xù)出入針數(shù),一般可有三四次,弧度較大部位不宜超過三次。該針法適用于不等量連接,可隨時調(diào)整吃量,所以常用于绱袖。出入針處即為最終縫合位置。此處特別強調(diào):四種針法都作為連接針法,所以不能別在人臺上。一般為安全起見,無論采用哪種別法針尖都應盡量朝下。(四)應用實際操作時,應根據(jù)連接部位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別針方法,使用最多的是折別法。一般情況下,折別的起始針與結束針應該在凈縫線處,且與輪廓線平行;中間針要求方向一致,間距均勻。當別合區(qū)域較大時,需要先別合中間對位點,再分別向兩端捋順后橫別輪廓線起點與終點,確認各區(qū)域對應線等長、輪廓線順直后,再等間距平行別合。省的別合略有不同,省尖處應該直別,針尖連續(xù)出入兩次后指向省尖,如圖1-4 所示。固定陰裥時,單針連續(xù)出入兩次,分別固定兩側,針的方向與陰裥垂直。折邊的固定需要別合上口,且要求針的方向與止口垂直,不能影響止口造型,如圖1-5 所示。圖1-4 省的別合方法圖1-5 陰裥及底擺的固定第三節(jié) 立體裁剪操作過程一、操作過程(一)立體裁剪準備1. 所需工具及材料所需工具及材料的準備參見第二節(jié)。2. 款式圖準確反映人體比例的款式圖,要求結構清晰,符合穿著要求。3. 選擇人臺根據(jù)款式需要,選擇號型適合的標準人臺。為方便操作,人臺特征部位應該貼附標記帶。(二)實際操作1. 結構線定位根據(jù)款式要求,在有結構線的位置(如分割線、省等)貼附標記帶,以便操作時準確處理。2. 立體裁剪(1)取料。根據(jù)要求撕取適量面料,燙平、整方,并做好經(jīng)、緯紗向標記線,備用。(2)裁片。將面料覆于人臺上,使布紋標記線與相應人臺標記線重合,并在關鍵部位別針固定。例如,前片有胸圍線(緯向)、前中線(經(jīng)向),后片有肩胛線(緯向)、后中線(經(jīng)向)。保證布紋方向準確,將面料依次捋平、捋順,留出必要的放松量后將多余部分在預定位置收省,使衣片合體。(3)做標記。將衣片關鍵點(輪廓線、省等)做記號(十字標或“◎”拼接符號)。(4)拷貝衣片樣板。將衣片從人臺上取下,展開平放于圖板上,連接各關鍵點記號,得到衣片輪廓線,并適當修正不順直部位,留足縫份后修剪掉多余部分。用描線器將衣片所有標記拷貝到圖紙上,得到所需的衣片樣板。(5)檢查衣片。將修正后的衣片重新別合后穿于人臺上,進行整體檢查,檢查內(nèi)容如下。①紗向正確。每個部位都有明確的紗向要求,排除松量不適的前提下,調(diào)整省量分布使其符合要求。②檢查各部位松量。適度的松量是成衣必需的,可以自然地表現(xiàn)人體的比例與形態(tài)。松量過小會使局部出現(xiàn)抽皺,合縫不能自然合攏;松量過大會使局部出現(xiàn)垂墜、松褶,使布紋方向被拉(放)而不符合要求。③造型線的順直。各部位造型線應順直流暢,而且強調(diào)立體狀態(tài)。平面與立體的差異往往導致平面順直而實際造型中出現(xiàn)問題,必須以立體效果為準進行修正。④比例及局部設計要正確反映設計效果。整體分割比例,局部褶、省、袋等的位置、數(shù)量及造型等都應該與效果圖一致。(6)樣板的確定。根據(jù)檢查中的調(diào)整量相應地修正圖樣,拷貝到圖紙上,得到準確的樣板待用。二、立體裁剪的準備(一)面料的選擇與整理立體裁剪所用的面料在材料、組織等方面都有其特殊要求。1. 面料的選擇立體裁剪時多用與實際面料厚度接近的本白色棉坯布或其他棉質(zhì)平紋布料。常用棉布為15~30tex(40~20英支),由薄到厚對應實際面料適當選擇。立體裁剪對面料紗向使用要求很高,為保證紗向準確,多選用平紋織物。平紋織物不僅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經(jīng)緯向,操作時也較容易按紗向縫入彩色標記線或畫出紗向線(專用色織方格布則不需要)。2. 紗向要求面料的外觀及垂感等特性除了與原材料有關外,還與紗向有密切關系。非彈性面料的紗向特性一般為:經(jīng)紗向畫線捻度大,強度最大,彈性最小,順經(jīng)紗方向懸垂性較好,造型穩(wěn)定;緯紗向畫線捻度較小,強度較差,彈性比經(jīng)紗略大,順緯紗方向垂感最差,保型性也較差。正斜向是經(jīng)緯紗間45°方向,此方向面料彈性最大,保型性也最差,當設計要求既體現(xiàn)形體曲線又不加入省道時,通常采用正斜向紗向。如果紗向有問題,服裝穿著時會出現(xiàn)扭曲、松垂或拉皺現(xiàn)象,如下擺不齊、波浪不勻等,這些并非平常認為的結構問題。通常需要保證經(jīng)紗正確的部位有上衣的前中線、后中線(后片無拼接)、背寬線(后中拼接)、袖中線,褲子的前、后燙跡線。緯紗必須保證正確的部位有上衣的胸圍線(上衣前片)、肩胛線(上衣后片),褲子的臀圍線(裙、褲)等。3. 面料的整理立體裁剪要求面料經(jīng)緯紗向垂直,一般情況下,由于織造過程中受力原因,面料都有一定程度的緯斜,所以使用前必須進行整理。(1)去邊。布邊一般比較緊,影響面料的平服,所以應該將其去掉。布邊兩側約2cm寬處打剪口,撕去布邊(布邊可留做帶子或包邊)。撕去布邊后,經(jīng)緯向容易混淆,建議順經(jīng)紗方向畫線做記號。(2)拉直。熨斗干燙面料,先將折印燙平,觀察四邊是否順直,如有凹進部位,須一手壓住該部位,另一手斜向用力拉出,矯正整條邊為直邊,如圖1-6所示。面料四角都應為直角,如果不呈直角,在兩側緯邊兩人順兩個鈍角方向用力拉,使布邊相互垂直。整理后的布邊如圖1-7 所示。(3)推平。如圖1-8、圖1-9 所示,將面料沿經(jīng)(緯)向對折,兩角分別對齊,如果面料中間出現(xiàn)褶皺,需要用熨斗向反方向推,直至褶皺消失,表明面料經(jīng)緯向已調(diào)整好,可以使用,順經(jīng)向折疊后懸于人臺備用。(二)標記帶的使用立體裁剪時,為便于把握造型與結構,需要在人臺表面特征線的位置貼附醒目(多用紅色或黑色)的專用膠帶作為標記,簡稱貼條。專用標記帶寬度約0.4cm,略有伸縮性,故使用時不宜太緊(伸長變形),避免一定時間后因長度回縮而浮起,尤其在人臺曲面部位貼附時注意留足長度。同時注意標記帶也不宜留長度松量,否則會出褶,影響順直。人臺上經(jīng)常需要貼附曲線,可以提前在干凈的玻璃板上將直條拉伸為弧線(類似于歸拔),定型一段時間后再貼于人臺上,既方便操作又可保證線條圓順。也可用即時貼切條代替專用膠帶,只是牢度較差,使用中容易脫落。第四節(jié) 人臺相關知識人臺作為立體裁剪的首要工具,使用之前需要了解其相關知識。一、標準人臺作為立體裁剪的首要工具,模擬人體可以使設計師直接塑型。既然是模擬人體,那么人臺就需要盡可能具備和接近人體所具有的特征,以保證立體裁剪結果的準確性。但也并不是強求人臺必須與真人一樣,適當?shù)暮喕梭w表面不僅可以降低立體裁剪的操作難度,而且有助于美的塑型,最理想的人臺一般稱為標準人臺,如圖1-10所示。標準人臺應該具備正確而優(yōu)美的比例,進而輔助創(chuàng)造美的服裝造型;還應該適度表達人體表面的凹凸感,但不需要很突出,以增強人臺廣泛的適用性。使用中,可依據(jù)流行或設計需要進行局部調(diào)整。此外,人臺的表布不宜太硬或太滑,應該接近皮膚的特性——平滑而有彈性,內(nèi)殼與表布間應有適當厚度的墊層,以便于插針。二、人臺的分類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人臺種類也不斷豐富,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體型的人臺已經(jīng)出現(xiàn),以適應不同著裝主圖1-10 標準人臺體的需求。(一)按用途分人臺有立體裁剪用、成品檢驗用和陳列用(圖1-11)等種類。(二)按主要適用服裝種類分有裸體人臺和工業(yè)人臺兩類。裸體人臺與人體相似度較高,用于制作內(nèi)衣和合體型服裝;工業(yè)人臺主要部位已經(jīng)加入一定松量,多用于進行外套的立體裁剪和成品檢驗,使服裝立體效果更接近實際穿著狀態(tài)。(三)按部位分1. 全身式人臺可用于各類服裝的立體裁剪,但價格昂貴,不適合教學和普通生產(chǎn)用。2. 連身式人臺帶有局部下肢,可用于各類服裝的立體裁剪,與全身式人臺相比價格較低,可用于教學和普通生產(chǎn),如圖1-12所示。3. 半身式人臺不帶下肢部分,是最常用的一類,可用于上衣、連衣裙、半身裙等的立體裁剪,如圖1-13所示。圖1-12 連身式人臺圖1-13 半身式人臺(四)按性別、年齡分有男體人臺、女體人臺和童體人臺。(五)按比例分實際操作使用的大多都是1:1人臺,為服裝設計課程教學方便,院校也用1:2小人臺(圖1-14)供學生練習造型、啟發(fā)設計靈感、檢驗設計的可行性等。另外,不同國家或地區(qū)、各民族的人體體型特征也各不相同,所以各地都有本地區(qū)人群的適用人臺,各國都在研究開發(fā)更適用的人臺。我國雖然人臺工業(yè)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fā)展進步顯著。三、人臺準備為操作準確方便,人臺在使用之前應該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包括標記帶的貼附、手臂的縫制(參見附錄二)及體型補正等。(一)貼附標記帶人臺有不同型號,使用時應該根據(jù)需要適當選用。人臺高度一般以與操作者肩部同高為宜。人臺使用中應保持豎直和穩(wěn)固,避免因標記帶錯位而導致裁片變形。標記帶作為衣片結構線定位的依據(jù),應該與人體表面特征線一致。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 頸前、后中點定位分別在人臺前、后肩部水平量取頸前中點FNP、頸后中點BNP,并用大頭針記錄準確位置,如圖1-15、圖1-16所示。圖1-15 定位頸前中點圖1-16 定位頸后中點2. 前、后中線定位如圖1-17所示,確認支架及人臺底面穩(wěn)固且水平后(也可以將人臺置于水平桌面上),將皮尺下端加重物(重錘),上端對齊FNP固定,皮尺自然垂下即為前中線,用大頭針記錄垂線位置;用同樣方法確定后中線位置。特別注意,操作者應正對前中線標記線,具體要求是操作者正面與人臺標記帶所處面平行,且標記帶與操作者前中線所在的縱向面與操作者正面垂直,如圖1-18所示。對于人臺上某一縱向線,操作者正對的位置是唯一的,而且不同位置的縱向線,具有不同的正對方位。只有處在正對方位觀察,標記帶才是豎直線。人體截面操作者圖1-17 確定前中線圖1-18 正對方位示意圖3. 貼附前、后中線先從卷盤上拉出約20cm標記帶(過長易絞纏),左手比齊記號將標記帶輕貼于人體表面,右手繼續(xù)少量放出標記帶,左手跟進確定標記帶走向。注意,右手不宜用力拉緊標記帶。退后1m正面觀察人臺,如果需要局部調(diào)整,用大頭針插入標記帶下,上下滑動理順;確認無誤后,用手指將標記帶壓實,尤其是腰部,如圖1-19所示。同樣方法貼附后中線標記帶。前、后中線確定后,需復核各圍度尺寸(水平測量),確認左右是否對稱。4. 貼附胸圍線胸圍線是經(jīng)過胸高點(BP)的水平線。確定人臺右側胸高點,用大頭針記錄位置;如圖1-20所示,與胸高點等高固定方格尺,平穩(wěn)轉動人臺一周,用大頭針全方位記錄等高點,參照前中線貼附方法與要求,沿記號貼附胸圍線標記帶。注意,兩胸高點間標記帶要壓實。圖1-19 貼附前中線標記帶圖1-20 定位胸圍線5. 貼附腰圍線腰圍線是腰部最細處的水平線。正面觀察人臺,確定右側腰部最細處并做記號,用與定位胸圍線相同的方法水平定位腰圍線位置(方格尺需要水平固定于等高處),貼附標記帶。6. 貼附臀圍線臀圍線是經(jīng)過臀部最豐滿處的水平線。側面觀察人臺,確定右側臀部最高點并做記號,或沿前中線以腰節(jié)線向下18~20cm定位其位置,用與定位胸圍線相同的方法定位臀圍線,貼附標記帶,如圖1-21所示。注意,臀圍線位置不宜靠下。7. 貼附側縫線側縫線上點位于右半胸圍的中點,沿胸圍線量取右胸圍并記錄其中點位置。用皮尺垂直向下,正對皮尺定位側縫線,貼附標記帶,標記帶上部超出胸圍線約3cm,如圖1-22~圖1-24所示。操作方法與要求同前中線,注意壓實腰部。圖1-21 貼附三圍標記帶圖1-22 定位側縫線上點8. 貼附頸根圍線頸根圍線是人體軀干與頸部的交界線。用手指觸摸確定各位置并用大頭針記錄,然后用皮尺檢測頸根圍的左右對稱性,如圖1-25所示,無誤后貼附標記帶。頸根圍需要曲線標記帶,參考前面介紹的方法準備。9. 貼附肩線肩線連接頸肩點(SNP)與肩端點(SP)。正面觀察頸根部,側面最突出位置為SNP;平視肩端部,最高位置為SP(臂根截面最高點),兩點間自然連線貼附肩線,如圖1-26所示。10.貼附臂根線與臂根底線沿臂根截面輪廓貼附臂根線(用曲線標記帶)。過臂根截面最低點水平貼附約6cm長標記帶,以便明確袖窿深的位置,如圖1-27所示。11.貼附前公主線前公主線由肩線中點開始,經(jīng)胸高點(BP)垂直向下。量取肩線中點做記號,用皮尺由中點自然過渡至胸高點后垂下,正對觀察皮尺投影確定胸高點以下位置。按記號貼附公主線標記帶,要求線條自然順暢,腰部壓實,如圖1-28、圖1-29 所示。12.貼附肩胛線肩胛線是經(jīng)過后背最突出位置的水平線。側面觀察人臺,確定后背最突出點做記號,參照胸圍線定位方法做肩胛水平線記號,貼附標記帶,如圖1-30所示。注意,左右肩胛區(qū)之間要壓實標記帶。圖1-28 定位前公主線位置圖1-29 貼附前公主線標記帶圖1-30 貼附肩胛線與后公主線13.貼附后公主線由肩線中點,經(jīng)肩胛點自然向下確定后公主線位置,貼附標記帶,如圖1-30所示。操作方法及要求同前公主線。至此,標記帶全部貼附完畢,如圖1-31 所示。14.固定胸條為了簡化胸部表面形態(tài),可以在兩胸高點之間固定白布條。取長為20cm、寬為1.5cm的白布條,對折后固定在左右胸高點外側(盡量繃直),并在其表面貼出胸圍標記線,如圖1-32所示。圖1-31 標記帶貼附完畢圖1-32 固定胸條(二)人臺的補正人臺是按照標準體制作的,可以適應多種體型的需要,但與實際人體相比總會有一些細微差別。如果需要根據(jù)某個體體型進行立體裁剪時,就必須實施人臺的補正;當造型需要強調(diào)某一部位時,也需要對該部位實施補正。操作時,只能加厚某些部位而不能切削。一般是用較薄的成型填料(如針刺棉)剪成需要的形狀,厚度不足時,可在內(nèi)層再重疊一片形狀相似的小片,保證造型過渡自然。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補正方法。1. 胸部的補正如圖1-33所示,需要強調(diào)胸部的隆挺時,要根據(jù)人體實際狀態(tài),將墊布裁成橢圓形,墊布邊緣要自然地變薄。加墊層時,四周過渡要自然,先納縫固定后,再用大頭針整體固定在人臺上。注意,補正后不能破壞胸部的自然優(yōu)美造型。2. 肩部的補正如圖1-34所示,強調(diào)平肩效果時可以加墊肩。墊肩有各種造型的成品,可根據(jù)要求恰當選用。如果有特殊需要,也可以自制墊肩。3. 背部的補正如圖1-35所示,進行肩胛骨的突出補正。背部略為隆起可使造型立體感加強,因此依據(jù)人體特征可加附三角形墊片,以滿足造型要求。注意,此補正并非駝背體型。4. 肩背部的補正為突出肩背厚度,需要進行如圖1-36所示的補正。由薄至厚添加墊片,使形狀自然,且保留背部立體造型。圖1-34 肩部的補正圖1-35 背部的補正圖1-36 肩背部的補正5. 胯部的補正為突出胯部,需要進行如圖1-37的補正。此補正大多為滿足時裝化造型的要求,有時是滿足體型的要求。注意,腰圍至臀圍的過渡要自然。圖1-37 胯部的補正課后練習選擇適用人臺,按照要求準確貼附標記帶?;静僮鳌土Ⅲw裁剪課程名稱:原型立體裁剪課程內(nèi)容:1.裙片原型立體裁剪2.衣片原型立體裁剪3.袖片原型立體裁剪上課時數(shù):4課時教學提示:原型立體裁剪是最基礎的立體裁剪,主要學習把握基本造型的方法,建立對立體裁剪的基本認識。立體裁剪得到的衣片平面結構是平面裁剪的基礎,有助于加深對平面裁剪方法的認識與理解。同時,平面裁剪知識也為立體操作中放松量的確定與分配提供了經(jīng)驗。教學要求:1.使學生掌握衣片與人臺固定的基本方法。2.使學生掌握各部位松量的預留方法及基礎值。3.使學生掌握省道及分割線的別合方法。4.使學生了解省量分配的基本原則,并在實際操作中能靈活應用。5.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原型衣片、袖片、裙片平面結構的理解。第二單元 原型立體裁剪【準備】一、知識準備原型是指實際應用之前的服裝基本形態(tài),無任何款式變化因素,包括衣片原型、袖片原型和裙片原型。袖片原型的袖山形狀比較復雜,直接由立體裁剪完成對于初學者來說難度較大,所以借用平面裁剪的基礎,進行袖片原型的布樣確認,需要提前繪制袖片原型平面圖,如圖2-1所示。因需要明確袖窿弧線長度(AH),故應在完成原型衣片后再準備。圖2-1 袖片原型平面圖1. 制圖規(guī)格袖長=56cm,袖口圍=24cm,AH=19.8cm(前)+21.5cm(后)=41.3cm,袖山高=AH9 2×0.6≈12.4cm,肘圍=袖肥×10。2. 加肘?。?)拷貝袖肘線以下ABCD部分。(2)以前袖口點E 為圓心,袖口圍24cm 為半徑畫弧線。(3)以A點為圓心,轉動拷貝樣(ABCD),當C點交至袖口弧線上時(C′點),后袖肘線轉動量即為肘省量(BB′)。(4)描出后袖縫線B′C′,省尖退至后袖肘線(AB)中點處,畫出肘省。修順袖口,完成袖片原型平面圖。

編輯推薦

《服裝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級規(guī)劃教材(高職高專):立體裁剪實訓教材(第2版)》編輯推薦:理論與實訓相結合,重點突出實訓,分為基本操作部分和成衣實例設計部分,基本操作部分重在手法的細節(jié)說明與規(guī)范要求,成衣實例設計部分強調(diào)對局部造型的綜合應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立體裁剪實訓教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值得好好地看看學習內(nèi)容豐富
  •   大概翻了一下,紙質(zhì)還行,內(nèi)容很喜歡,很詳細,就是例子少了點,有點可惜!
  •   總感覺不錯,具體類容還不知道,還沒看,不過,應該不會讓我失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