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中國紡織 作者:(戰(zhàn)國)孟子|譯者:東籬子 頁數(shù):318
前言
孟子被后人尊稱為“亞圣”,是“孔子之后第一人”。他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仁”的學說,對發(fā)揚光大儒家思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主張通過施行仁政去統(tǒng)一天下,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為政理念,推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主張做人要有浩然正氣!《孟子》一書“擬圣而作”,是繼《論語》之后的又一部語錄體的儒家經典著作,共七篇十四卷,記載了孟子的言行和一些生平事跡,涉及政治、哲學、教育和文藝思想等各個方面。其間的大部分文章都議論風發(fā),文辭華麗,大氣磅礴,奔放不羈,處處展現(xiàn)了孟子雄辯的鮮明特色,對后世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對于《孟子》的解讀,歷來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為讀者所處的社會需要服務。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今天,我們更需要了解儒家思想,學習孔孟之道?;诖?,編者精心編寫了《全鑒》一書,書中吸取了其他《孟子》版本的精粹所在,分別從原典、譯文、注釋、解讀四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新穎的闡釋。譯文部分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基本不背離其思想精神。注釋部分主要針對一些少為人知的人名或地名、典故以及較為難懂的字詞進行重點闡釋,結合各種注譯版本,去粗取精,取其精華。
內容概要
《孟子》是儒家精典著作,被列為“四書”之一,它既吸收了《論語》中的精華,也接受了《大學》、《中庸》的一些特點。其文章議論風發(fā),文辭華麗,大氣磅礴,奔放不羈。本書在對原典注釋、翻譯的基礎上,以全新的解讀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去接近《孟子》,讀者可深切感受到孟子的仁愛思想和思辨智慧,從而將先賢思想更好地運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
作者簡介
作者:(戰(zhàn)國)孟子 合著者:東籬子
書籍目錄
卷一 梁惠王(上)卷二 梁惠王(下)卷三 公孫丑(上)卷四 公孫丑(下)卷五 滕文公(上)卷六 滕文公(下)卷七 離婁(上)卷八 離婁(下)卷九 萬章(上)卷十 萬章(下)卷十一 告子(上)卷十二 告子(下)卷十三 盡心(上)卷十四 盡心(下)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一點,就不要指望魏國的百姓會比鄰國多了。不耽誤百姓的農時,糧食就吃不完;細密的漁網(wǎng)不放入大塘捕撈,魚鱉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時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生有以供養(yǎng)、死有以安葬而沒有什么遺憾的了。百姓生養(yǎng)死喪沒有什么遺憾,這就是王道的開始。五畝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種桑樹,五十歲的人就能穿上絲棉襖了。雞、豬和狗一類家畜不錯過它們的繁殖時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占奪(種田人的)農時,幾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餓肚子了。搞好學校教育,不斷向年輕人灌輸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頭頂著東西趕路了。七十歲的人穿上絲棉襖,吃上肉,百姓不挨凍受餓,做到這樣卻不能統(tǒng)一天下的,是絕不會有的。(現(xiàn)在,富貴人家的)豬狗吃著人吃的糧食,卻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尸體,卻不知道開倉賑濟;人餓死了,卻說‘這不是我的責任,是收成不好’,這跟把人刺死了,卻說‘不是我殺的人,是兵器殺的’,又有什么兩樣呢。大王請您不要怪罪于年景不好,(只要推行仁政)這樣天下的百姓就會投奔到您這兒來了?!痹谶@里,孟子首先針對齊宣王說,寡人已盡心于政,而“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問題,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一針見血地指出齊國的政治情況不好于鄰國。如果能好于鄰國,就不會出現(xiàn)“寡人之民不加多”的問題。怎樣實現(xiàn)本國的強大和人口的增多呢?孟子認為要從經濟問題入手,解決人的基本生活問題。第一是不違農時,保護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天有春夏秋冬,農有種蒔(shl,栽種)收藏,天不待我,違時無收。國有征戰(zhàn)服役,除非特殊情況,應在農閑。禁止用細網(wǎng)打魚,則魚可再生,越年仍有可捕??撤淠荆瑧诙韭淙~之后,則樹逢春可以再生。這樣,資源不竭,民之財用不乏,“養(yǎng)生喪死而無憾”。
編輯推薦
《孟子全鑒》: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繼《論語》之后又一部語錄體的儒家經典著作?!睹献印酚涊d了孟子的言行和一些生平事跡,涉及政治、哲學、教育和文藝思想等各個方面。其問的大部分文章都議論風發(fā),文辭華麗,大氣磅礴,奔放不羈,處處展現(xiàn)孟子善于雄辯的鮮明特色,對后世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睹献印分械闹晾砻匀瞬豢梢詿o恥,無恥之恥,無恥矣。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睹献印返匚坏拇_立經過了漫長的過程:《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國的后蜀時,后蜀主孟昶命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到南宋孝宗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并成為“十三經”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滿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刪節(jié)《孟子》中的有關內容。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