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中國紡織 作者:華梅//要彬 頁數(shù):310
Tag標簽:無
前言
人們通常認為,教材,就是教師以此來講,學生以此來聽;史論,就是史料和論說;服裝更無歧義其實不是這樣。無論教還是學,注重的都應該是一種意境,一種蘊涵無限的大文化。如服裝,確切說服裝文化教學與研究,它的范圍和對象,絕不僅僅限于服裝本身。我在服裝史論教學前線已近三十年,為什么持之以恒,且毫不倦怠,就因為我鉆研起服裝來常有一種莫名的愉悅感覺——宛如“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妲娥真體態(tài),素面原無粉黛。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蒙蒙。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在這里,詩人劉克莊是在描述身游月宮的奇妙幻想。但研究服裝的過程,不也正具有這樣一種浪漫的意境嗎?每一點探索的結(jié)果都是前所未有的,每一步向新領(lǐng)域的跨越都令人激情滿懷,其過程是充滿神秘感的,好像是在探險。當未知被一個個解惑,當碩果掛滿了枝條,那種登臨月宮的感覺是美妙的,它令人向往。我有時覺得自己是一個農(nóng)夫,我播種的服裝研究在沃土上成長健旺,我培養(yǎng)的學生也是在服裝文化的大地上辛勤耕耘,我們的團隊已使服裝文化綻放出綺麗的花朵。我的腦海中常有一幅圖像閃現(xiàn)出來,那就是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那種醉人的金色令人振奮又愜意,有一種美感,是收獲的幸福。一想到這番景象,汗水還算得了什么?中國古人有一句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總是“發(fā)懸梁,錐刺股”。實際上這只是在激勵學子們,倡導的是一種精神,真正鉆研起來,苦中自有樂。人們?yōu)槭裁匆恃拢繛槭裁匆獧M渡太平洋?這里有探索心的驅(qū)動,也有好奇心的驅(qū)使,說好了是科學無畏,說不好是尋求刺激。實際上,無須褒貶,值得肯定與贊揚的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人的精神。服裝教學與科研正是這樣,勤是需要,但不一定都是苦。上山艱難卻完全可以看風景,渡海危險卻可以放飛自己的理想。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世界是強者的,學術(shù)界尤為此。
內(nèi)容概要
“西方”,沿用了關(guān)于區(qū)域范疇的習慣稱謂,與亞洲一帶的“東方”相對。西方服裝史,即是以西歐國家為主,上溯至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服裝發(fā)展史。西方服裝體現(xiàn)出與東方服裝相迥異的風格,特別是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元素,代表了人類服裝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持較清晰的演化脈絡(luò),本書章節(jié)的設(shè)計基本依據(jù)歷史進程,另依據(jù)近現(xiàn)代及當代流行時裝的特殊地位,因此本書較其他西方服裝史書籍加大了這部分內(nèi)容的含量,專門敘述了20世紀至今時裝的發(fā)展歷程及風格特色,這既符合新時代對服裝史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讀者不斷增長的閱讀需求。
作者簡介
華梅,女,1951年生于天津市,祖籍無錫。現(xiàn)為天津師范大學美術(shù)設(shè)計學院院長、教授、天津師大華梅服飾文化學研究所所長。國家人事部授銜“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wù)院政府津貼。1997年天津市勞動模范,1998年全國教育系統(tǒng)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全國模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服裝成因 第一節(jié) 人類起源學說與服裝成因推論 第二節(jié) 人類起源傳說與服裝成因思考 第三節(jié) 人類起源考古與服裝成因推斷 第四節(jié) 當代服裝考證與服裝成因定論第二章 育成期服裝 第一節(jié) 草裙 第二節(jié) 獸皮披 第三節(jié) 織物裝第三章 成形期服裝 第一節(jié) 服裝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服裝類 一、貫口式服裝 二、大圍巾武服裝 三、上下配套式服裝 四、首服與足服 五、假發(fā)、飾件與化妝第四章 定制期服裝 第一節(jié) 地中海一帶的等級服裝 一、國王及重臣服裝 二、王后及貴婦服裝 第二節(jié) 服裝慣制的產(chǎn)生 一、上衣下裳 二、上衣下褲 三、整合式長衣 四、圍裹式長衣第五章 交會期服裝 第一節(jié) 拜占庭與絲綢衣料 第二節(jié) 拜占庭的服裝款式 一、男服 二、女服 第三節(jié) 波斯鎧甲的東傳第六章 互進期服裝 第一節(jié) 拜占庭與西歐的戰(zhàn)服時尚 一、緊身衣與斗篷 二、腿部裝束 三、佩掛武器 第二節(jié) 華麗傾向與北歐服裝 第三節(jié) 十字軍東征的積極作用 一、騎士制度與騎士裝 二、騎士裝對常服的影響 三、東西方服裝的必然融合 第四節(jié) 哥特式風格在服裝上的體現(xiàn) 一、宗教藝術(shù)的哥特式 二、服裝形象的哥特式 第七章 更新期服裝 第一節(jié) 文化的復興與服裝的更新 一、文化意義上的復興 二、服裝意義上的更新 第二節(jié) 文藝復興早期的服裝 一、意大利服裝 二、法國服裝 三、勃艮第公國與佛蘭德公國服裝 四、德國服裝 五、英國服裝 六、西班牙服裝 第三節(jié) 文藝復興盛期的服裝 一、男子服裝 二、女子服裝 第八章 風格化期服裝 第一節(jié) 服裝上的巴洛克風格 一、廣義巴洛克風格及其形成條件 二、狹義巴洛克風格的具體體現(xiàn) 三、男服風格及演變 四、女服風格及演變 第二節(jié) 服裝上的洛可可風格 一、廣義洛可可風格及其形成條件 二、狹義洛可可風格的具體體現(xiàn) 三、男服風格及演變 四、女服風格及演變第九章 完善化期服裝 第一節(jié) 民族特色服裝 一、埃及人的服裝 二、波斯人的服裝 三、土耳其人的服裝 四、貝都因人的服裝 五、蘇格蘭人的服裝 六、愛爾蘭人的服裝 七、英格蘭人的服裝 八、法蘭西人的服裝 九、瑞士人的服裝 十、奧地利人的服裝 十一、荷蘭人的服裝 十二、葡萄牙人的服裝 十三、西班牙人的服裝 十四、意大利人的服裝 十五、德意志人的服裝 十六、瑞典人的服裝 十七、拉普人的服裝 十八、丹麥人的服裝 第二節(jié) 工業(yè)革命與服裝改革 一、男服 二、女服 第十章 時裝化期服裝 第一節(jié) 時裝潮流 第二節(jié) 時裝風格與流派 一、新藝術(shù)派 二、野獸派 三、超現(xiàn)實主義派 四、雷特羅派 五、俄國服裝派 六、日本服裝派 七、立體派 八、未來派 九、古典派 十、視幻藝術(shù)派 十一、波普藝術(shù)派 十二、浪漫派 十三、極少主義派 十四、構(gòu)成派 十五、后現(xiàn)代派 十六、嬉皮士風格 十七、雅皮士風格 十八、朋克風格 十九、中性風格 二十、哥特風格 二十一、內(nèi)衣外穿風格 二十二、迷你風格 二十三、解構(gòu)主義風格 二十四、民族風格 二十五、女性化風格 二十六、戎裝風格 二十七、波西米亞風格 二十八、混搭風格 第三節(jié) 時裝設(shè)計師 第四節(jié) 時裝設(shè)計中心 一、巴黎 二、紐約 三、米蘭 四、倫敦 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地平線朦朧隱約,朝陽普照著光線可以達到的地方。 但是,地球上每一個有人居住的區(qū)域,并不能同時接受陽光的沐浴。只是,隨著地球的自轉(zhuǎn)與公轉(zhuǎn),地球上的全人類都能夠感受到太陽的賜予和帶來的希望。 到底從什么時候,地球上站立起人?人又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穿起了衣服?這至今仍是一個謎。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為解開謎團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墒菑哪切╇y以破譯的古化石與炭化物甚至實物上,只能摸清事物發(fā)展的下限,而尋求上限卻很難。一次次驚人的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著人類始祖的偉大,同時將世界開化史或僅是人類文明史向前推進。價值巨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只能推遠年限,而難以真正尋到人類發(fā)展的源頭。也許,這并不奇怪。因為迄今為止,人類究竟什么時候開始成為人,這根本不能作為議題成立。人不會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出現(xiàn)在地球上,人類也不可能在某一次心血來潮時,忽然穿起了衣服。這一切都是在漫長的歲月中一點一滴形成的。當人們看到那水流湍急的江河時,會想到源頭是從一處處山石、地面溢出的涓涓細流嗎?服裝史,還要從制作服裝、穿著服裝,與服裝共同構(gòu)成形象的人說起。第一節(jié) 人類起源學說與服裝成因推論 關(guān)于人類起源的學說,長期以來國際上爭論不休。由于歐洲的人文文化發(fā)達及科學研究起步早和系統(tǒng)化,因此這場圍繞著人類起源的論戰(zhàn)也就在歐洲拉開了序幕。從目前來看,在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是基督教《舊約全書》中的“創(chuàng)世說”?!杜f約全書》上說,上帝用了6天時間,先造出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飛禽走獸,最后照自己的模樣用圣土造出了第一個男人,名叫亞當,又從亞當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并作為他的妻子,名叫夏娃。亞當和夏娃的子孫都是上帝的后裔。
后記
中國紡織出版社包含芳女士邀我寫《西方服裝史》,我答應了。但是,中國人寫外國史,終覺力不從心。畢竟,我們與西方人的生存環(huán)境有異,文化背景不同,思維方式也都各有自己的特點。最重要的是,我們只能憑借已有的資料去了解西方文化。也就是說,只能知道他們曾經(jīng)有過什么事,以至引起過什么樣的后果。而這些事究竟是因何發(fā)生的,細節(jié)如何?我們都只能說些皮毛,從表面上去作分析,很難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有人曾帶著我的專著《人類服飾文化學》去日本攻讀碩士學位,研究課題是日本女性發(fā)展史。臨走時來我家,還想聽我有何囑咐。我對她說,到日本搞研究,牽涉到服飾的,中國資料可以以我書中所述為根據(jù);日本資料則要以日方圖書典籍或日本老師講授為準。這一點是很明顯的。且不說兩國之間,就中國各地而言,有些風俗習慣甚至語言都相去甚遠。以語言為例,我祖籍無錫,生在天津。幾十年來,聽到影視或曲藝節(jié)目中,外地演員學說天津話,沒有一個學得像的。譯成中文的、西方學者撰寫的《世界通史》,即使是被史學界推崇備至的著作,談及中國時也有隔腹之感,或說相當膚淺,且有多處表述不準確。由此及彼,我們寫西方服裝史,是否也有隔靴搔癢之憾呢?可是我們又不得不寫,因為世界學術(shù)一定要交流,學生一定要了解異域文化,而且必須借助一下國內(nèi)學者總括的西方文化史,即西方文化中有哪些最為重要的地方。國內(nèi)學生不可能都為此去國外進行長期考察或研修,即使研修也不容易如此便捷地掌握與理解異域文化。就服裝史來說,當然也是這樣的。根據(jù)以上所述,我需要聲明的是,我寫《西方服裝史》肯定不如我寫《中國服裝史》那樣游刃有余。西方服裝史古代和近現(xiàn)代部分,盡管可供參考的資料不是很多,但大多已成定論。現(xiàn)當代的就不容易了。流行趨勢還可以總結(jié)得基本符合客觀情況,因為這一階段媒體介紹的多,信息通道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方便。只是對于設(shè)計師的介紹不好掌握,有些人尚在爭論之中,太年輕的又不知是否能在世界裝苑留下蹤影。當然,不管怎么樣,我盡我所能,為服裝專業(yè)師生撰寫可供授受的教材,是我的責任和使命。
編輯推薦
《西方服裝史》中西方服裝是西方文明與文化的一個載體,西方服裝中有許多可供我們借鑒的地方,不僅僅是立體裁剪更重要的是設(shè)計思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