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語文學

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莫言  頁數(shù):336  字數(shù):32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一九八一年十月,在《蓮池》雙月刊第五期上發(fā)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至今已是三十年。發(fā)表處女作后不久的我女兒出生,今秋,女兒的女兒也出生了。盡管往事歷歷如在眼前,但外孫女粉紅的笑臉告訴我,三十年,對一個人來說,是相當漫長的一段時光。    我一起羞于編文集,因為編文集,就如同回頭檢點超過的道路。走十里八里,可以努著勁兒,保持良好的姿態(tài),做到一步也不歪斜,但走三百里,就任憑是鐵打的漢子,也難確保沒有一個歪腳印。寫幾年文章,可以抖擻著精神,保證篇篇都是精品,但寫三十年,就難免泥沙俱下,良莠不齊了。因此,編選這種總結性的文集,最大的羞愧就是面對著那些當初草率付梓、如今不堪入目的文本。當然也可以將這類文章剔除出去,但既是階段性的全集,剔出去又名實不副;當然也可以將不滿意的文章大加刪改,但如此又有不忠實自己的寫作歷史之弊。因此,三十年中發(fā)表的文字,幾能總集到的,還是統(tǒng)統(tǒng)編進來;除了技術方面的錯誤,其余的盡量保持原貌。以前發(fā)動過的,以最后一次定稿為準。    通讀舊稿,感慨良多。一萬個個日日夜夜,凝固在其中,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行文字,都能引發(fā)美好或痛苦的記憶。實事求是地說,我為年輕時的探索熱情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勇氣而自豪,同時也為因用力過猛所造成的偏差而遺憾。我本來是能夠也應該寫得更多更好一些的,但我虛構了許多大好時光,浪費了許多才華,現(xiàn)在后悔也晚矣。    當然也可以說現(xiàn)在覺悟也不晚,畢竟我還能寫。我知道已經(jīng)寫了一些什么,因此也就大概地知道還有可能寫些什么。    我用臺灣一位老作家送我的自來水筆定了上述這些字,筆好,書寫便成為一件樂事,接下來的小說,也用這枝筆定。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內(nèi)容概要

這本書是一個對談的整理,由知名作家莫言和蘇州大學文學院院長也是文學評論家王堯,于2002年底于蘇州的一場談話;全書以對談方式呈現(xiàn),十分忠實地表現(xiàn)對談當時的氛圍;同時也生動地表達了對談當時的暢快淋漓。本書可說是以莫言的創(chuàng)作為中心的剝洋蔥似的談話,從莫言的生長背景、童年記憶、成長經(jīng)歷、所受影響、環(huán)境變遷等等四面八方來談他的創(chuàng)作,雖然是一本談話的整理,卻是那全面性地、完整地交代了莫言的創(chuàng)作生命以及他對文學、對小說、對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和想法,是一本了解莫言、解讀莫言不可或缺的重要書籍。
  本書可說是以莫言的創(chuàng)作為中心的剝洋蔥似的談話,從莫言的生長背景、童年記憶、成長經(jīng)歷、所受影響、環(huán)境變遷等等四面八方來談他的創(chuàng)作,雖然是一本談話的整理,卻是那全面性地、完整地交代了莫言的創(chuàng)作生命以及他對文學、對小說、對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和想法,是一本了解莫言、解讀莫言不可或缺的重要書籍。
  除了對理解莫言的重要性之外,本書讀來也真是趣味橫生,作家的語言果真是充滿妙趣,談起生命一路行來的種種際遇,精彩得有如小說一般。除了對理解莫言的重要性之外,本書讀來也真是趣味橫生,作家的語言果真是充滿妙趣,談起生命一路行來的種種際遇,精彩得有如小說一般。

作者簡介

莫言,山東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個人口眾多的農(nóng)民家庭,小學五年級輟學回家務農(nóng)。十八歲時,到縣棉花加工廠做工。1976年2月應征入伍。在部隊歷任戰(zhàn)士、班長、教員、干事、創(chuàng)作員等職。1997年轉業(yè)到報社工作。2007年10月調(diào)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先后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84-1986)和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1989-1991),獲文藝學碩士學位。
2012年10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作家。
1981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勞》等十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歡樂》、《懷抱鮮花的女人》、《爆炸》、《師父越來越幽默》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說《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銬》、《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還創(chuàng)作了《紅高粱》、《霸王別姬》、《我們的荊軻》等話劇、電影文學劇本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外文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qū)出版。
1987年《紅高粱》獲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根據(jù)此小說改編并參加編劇的電影《紅高粱》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
1988年《白狗秋千架》獲臺灣聯(lián)合文學獎。根據(jù)此小說改編的電影《暖》獲第16屆東京電影節(jié)金麒麟獎。
1996年《豐乳肥臀》獲首屆大家?紅河文學獎
2001年《酒國》(法文版)獲法國“Laure Bataillin”(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
2001年《檀香刑》獲臺灣聯(lián)合報2001年十大好書獎。
2004年4月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

2004年3月獲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勛章
2005年1月獲第三十屆意大利 NONINO 國際文學獎。
2006年7月獲日本福岡亞洲文化大獎。
2008年9月獲香港浸會大學“紅樓夢華語長篇小說獎”

2008年10月獲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紐曼華語文學獎”
2009年6月被推選為德國巴伐利亞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
2011年 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書籍目錄

我想做一個謙虛的人——答《圖書周刊》陳年問 1999年3月
貓腔大戲——與《南方周末》記者夏榆對談 2001年6月
選擇的藝術——大江健三郎與莫言、張藝謀的對話 2002年2月
大江健三郎與莫言在中國 2002年2月9日~13日
與王堯長談 2002年12月
一、童年記憶
二、黑色精靈
三、發(fā)現(xiàn)民間
四、小說氣味
五、超越故鄉(xiāng)
六、域外影響
七、碎語文學
與《文藝報》記者劉颋對談 2003年9月
答法國《新觀察報》記者問 2003年10月
用自己的腔調(diào)說話——《新京報》記者采訪錄 2004年4月
小說茶座——《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 2004年5月
王書田的辯證法 2005年12月
李敬澤與莫言對話《生死疲勞》 2006年3月
關于福岡文化獎答新華社記者平悅問 2006年7月
莫言八大關鍵詞 2006年8月
耳朵的盛宴——答《亞洲周刊》記者問 2006年9月
先鋒?民間?底層——與人民大學博士生楊慶祥對談 2007年1月5日
意大利共和國報 2007年4月
答《深圳商報》記者張賀敏問 2007年12月
韓國每日經(jīng)濟報書面采訪2009年3月
作家應該愛他小說里的所有人物——與馬丁?瓦爾澤對話 2009年12月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我想做一個謙虛的人——答《圖書周刊》陳年問 1999年3月 陳:我現(xiàn)在知道,《紅樹林》的故事首先是你為一個電視劇所寫,那么電視劇的寫作與小說的寫作有什么不同? 莫:這部小說在我所有的小說中,就創(chuàng)作過程的曲折復雜來說,是首屈一指的。它作為小說,構思于1995年底,當時我與一個朋友去一個南方的濱海城市采訪一家工廠,準備寫一篇所謂的報告文學。我對采訪對象沒有什么興趣,卻對這個城市的珍珠養(yǎng)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此之前,我就看過有關珍珠加工和養(yǎng)殖的書,這種富有傳奇色彩、既是昂貴首飾又是名貴藥材的物品引起我很多聯(lián)想。有兩組畫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一組是青春健美的漁家姑娘裸著身體、冒著生命危險潛入海底采集珍珠;一組是高貴的女人裸著肩頭、脖子上戴著璀燦的珍珠項鏈在燈火輝煌的大廳里翩翩起舞。我感到這種對比富有深意。從南方回來后我進一步搜集有關珍珠方面的材料,這些材料有歷史掌故、有神話傳說、也有純粹技術方面的。準備得差不多了,1996年春天,我動筆寫這本書,當時的書名叫《珍珠奇談》,寫到大約五萬字時,我原來的單位分給我一套房子,在房子問題上我可不敢拖拉,把小說扔到一邊,趕快找人裝修,然后又忙著搬家,搬完了家就忙著辦理轉業(yè)的事,小說的事根本顧不上了。轉到報社影視部后,就張羅著寫了一個十八集的、反映檢察官生活的電視連續(xù)劇。劇本出來后,我自己也不滿意,于是決定推倒重來。為了打破這種行業(yè)劇的套子,我決定首先應該給故事尋找一個美麗的環(huán)境,一個讓大多數(shù)觀眾感到新奇的環(huán)境,就像電影《紅高梁》那片高梁地一樣,于是就想到了南方的珍珠養(yǎng)殖。我與兩個同事去了廣西的珍珠之鄉(xiāng),在哪里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大片紅樹林。紅樹林是生長在海里的樹林,過去我在資料上見過,但到了實地一看,感覺大不一樣。當時就決定,檢察官的故事應該放在珍珠里,珍珠的故事應該放在紅樹林里。劇本寫完后,大家都比較滿意,我自己甚至有點得意,我認為還沒有一個寫電視劇本的舍得像我這樣在一部十八集的戲里濃縮進去這樣多的東西。去年九月,劇組去廣西拍攝,我坐在書桌前,重新面對《珍珠奇談》,連續(xù)半個月,我沒有在原稿停住的地方往前推進一步,我感到自己處在了一個分岔的路口,無法按照原先設定的道路前進了。我舍棄不了《珍珠奇談》,但前邊的《紅樹林》又在強烈地誘惑著我。最終我決定走一條中間道路,在《珍珠奇談》和《紅樹林》之間左顧右盼,我希望能夠左右逢源,但難度很大。寫到大約一半時,我索性在一個章節(jié)里把《紅樹林》全部解決,然后從容地講《珍珠奇談》。 電視劇本與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不是一回事,但也不是絕對的沒有關系。長篇小說好象一顆大樹,而電視劇本則像一套家具。用大樹造成家具比較容易,但要把一套家具復原成一棵大樹幾乎是不可能的。我的這次創(chuàng)作就有點像把家具復原成大樹的妄想,雖是妄想,但也充滿惡做劇般的樂趣。搞到一半時,我不得不把那些家具全部劈碎,圈成了一個柵欄,然后在柵欄里重新栽了一棵樹。 陳:前些天你對我說,現(xiàn)在把小說寫“好看”就是你對自己的最高要求了,如何理解這里的“好看”?或者說,是否認為自己過去的小說“不好看”? 莫:關于小說的“好看”和“不好看”,看起來是個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是個很模糊的問題。什么是“好看”,什么是“不好看”,并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幾乎是因人而異。我心目中的“好看”小說,第一要有好的語言,第二要有好的故事,第三要充滿趣味和懸念,讓讀者滿懷期待,第四要讓讀者能夠從書里看到作者的態(tài)度,看到作者的情緒變化,也就是說,要讓讀者感到自己與作者處在平等甚至更高明的地位上。不是一個成年人講故事給孩子聽,而是一個孩子講故事給成年人聽。這樣,作者在敘述中可以故意地、也可以無意地犯一些錯誤,讓讀者感到自己的閱讀居高臨下。 我過去的小說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當我寫得不好看時,就是我試圖把故事講得完美無缺的時候。我總想在一部小說里把所有的好話說盡,結果就造成了對讀者的蔑視。其實,我想,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小說里,都不應該把好話一次說盡,應該一次說盡的是壞話,好話應該多次說,慢慢說,有所保留,點到為止。另外,好看的小說既讓讀者充滿期待,但也不必每次都讓讀者的期待得到滿足。你應該讓讀者罵你:這個笨蛋,他應該往這里寫??!但我就是不往這里寫。我沒寫出的,讀者在閱讀時其實自己已經(jīng)寫了,甚至比我寫得還要好。 陳:你是否關心其他中國作家的創(chuàng)作?如果關心,關心誰?出于一種怎樣的心態(tài)?與此相關的問題是,你對當代中國小說寫作的現(xiàn)狀如何評價? 莫:我非常關注同行們的創(chuàng)作。前些年年輕時,出于一種古怪的心理,我曾經(jīng)撒謊說不看同時代作家的作品,好像那樣就顯得不同凡響?,F(xiàn)在我已經(jīng)四十多歲,應該努力做一個坦率的人?,F(xiàn)在活躍在文壇上的作家,都在我的關注之內(nèi)。我不開列名單是因為這個名單會漫長得如一條紅綢腰帶。我閱讀他們,第一是想向他們學習,第二還是想向他們學習,第三還是想向他們學習。人到中年,我除了想努力爭做一個坦率的人,我還想努力爭做一個謙虛的人。做一個坦率的人是為了夜里不失眠,做一個謙虛的人是為了能夠進步。至于當代中國小說寫作的現(xiàn)狀,一個謙虛的人是不會回答這種問題的。 陳:讀《紅樹林》以及你以前的作品,我發(fā)現(xiàn)女性角色在你的敘述中往往作為被贊美的對象,男性角色則大多卑瑣不堪,你是否同意我所說?同意與否,我都想知道你是如何看待性別差異的?以及,你如何看待女性與世界的聯(lián)系?我希望你能以《紅樹林》中的林嵐為例。 莫:我沒有理由不贊美女性,因為女性是我們的奶奶、母親、妻子、情人、女兒、密友。我的遺憾是我還沒把她們寫得更好一點。我作品中的男性角色也不都是卑瑣不堪,也有余占螯、司馬庫那樣的好漢子。我的小說里沒有完人,不論男女,都是有缺點的,正因為他們與她們有缺點,才顯得可愛。我從來不去考慮男女性別差異這種麻煩透頂?shù)膯栴}。我是男人,我在寫作,寫作并不能改變我的性別,我也從來不去試圖用女性的態(tài)度看男人或是其它,因為這是不可能的。梅蘭芳在舞臺上男扮女裝時,胡子也在同時生長。一個男人能夠自如地扮演的角色——其實也不須扮演——只能是孫子、兒子、丈夫、情人、父親、爺爺,或者是嫖客?!都t樹林》主要是寫女人,當然是用男性的態(tài)度寫女人。男性對女性的第一態(tài)度就是性愛,《紅樹林》中的主人公林嵐,自然也就是為了性愛而生,為了性愛而死,她的一生都被性問題圍困著,就像我為本書寫的卷首語:“在欲火如熾的紅樹森林里,煩躁不安的敘述,宛若一匹東奔西突的馬駒……” 陳: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在其獲獎演說中提到你的敘述語言令他羨慕,你是如何看待這種稱贊的?我還想問的是,你認為自己的語言特色特別在哪里?尤其是與其他漢語寫作者相比較。 莫:大江健三郎精通多種文字,但好像不能閱讀中文。他讀過的大概是我的作品的日文譯本。這說明,我的作品的日文翻譯者是很出色的,我不知道他是否忠實于我的原著,但我知道他寫出了很好的日文,否則也就不會得到大江的稱贊。所以我現(xiàn)在拿不準大江稱贊的是我還是譯者。

編輯推薦

《莫言文集:碎語文學》為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莫言的重要作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碎語文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4條)

 
 

  •   莫言大師的談話錄,很有味兒。
  •   多說兩句,能不能把書籍所在倉庫搞準,拍的時候是一個倉庫的,發(fā)的時候結果又不再一個倉庫了,還要等待移倉,用了好幾天,為什么?當初拍的時候就是因為顯示在一個倉庫才一起拍的。
    裝幀設計、排版、字體都很好,紙質(zhì)也很好。主要是越來越感覺愛聽莫言說話和講故事的風格了。
  •   一部莫言個人成長傳記,值得一讀,莫言的字也很漂亮,字如其人,很謙遜!
  •   莫言文集系列,不錯,強力推薦哦 !
  •   這種方式,是了解莫言的一個渠道。
  •   本來是女兒的老師讓看《會唱歌的墻》的,結果索性買了莫言文集中10本。算是追星吧。
  •   莫言新作,先買來,待仔細品讀。
  •   喜歡裝幀,還沒來得及看內(nèi)容??戳藥妆灸缘?,心理已經(jīng)有點兒承受不住了
  •   闡述了作者創(chuàng)作的歷程,有參考價值。
  •   文學方向
  •   這本書印刷好,表述的觀點不是真誠。我喜歡
  •   大師的作品,慢慢細讀,挺好。
  •   裝訂很好,正在閱讀中
  •   好評........
  •   前天訂貨,昨天就到了。送貨快,包裝好。書更好!好書??!
  •   n**gvm
  •   不錯,快遞與書的質(zhì)量度不錯。
  •   第二天就到了很好 ,給小舅子買的
  •   拜讀+學習
  •   這本書純粹是因為莫言得獎而臨時趕制的,但畢竟都是莫言的話莫言的觀點,看看也是有收獲的。
  •   了解一個人,看他的書也許還不夠,聽聽他的訪談,才能真實地感受!
  •   很棒!明天開始讀!
  •   有些字印刷得不太清晰,運輸中受到擠壓,有點褶皺,一分錢一分貨
  •   初步看了點,感覺不是太理想.跟我想的還有差距.
  •   書買了還沒有看,但是覺得,應該不錯的。
  •   這套《莫言文集》可憐巴巴!猥猥瑣瑣!這本《碎語文學》和《用耳朵閱讀》一樣,讓人忍無可忍!這字號也太小啦!比《辭海》縮印本的字還小很多,比小六號字還小,沒見過這么小字的書!這紙也太薄啦!透明紙一般!331頁的大書,才14毫米厚!這些都是盜版書的伎倆,怎么堂堂作家出版社也出如此低劣的書!精典博維還要不要你的形象?這樣下去,莫言應該收回讓你們代理的版權!這書真對不起莫言,對不起諾貝爾文學獎!這樣的書,建議出版社和策劃者像召回質(zhì)量不合格的汽車一樣,賠償讀者質(zhì)量好的書,并向讀者道歉!
  •   其實不是碎語,而是先談。碎語,應該是很短很短的東西吧,但這里都有一定的篇幅,談得也比較集中,雖不上碎語呢。不過,談得很好。
  •   就是把作者的一些個演講、訪談雜燴起來 讀起來很痛苦
  •   卓越網(wǎng)真神速,昨天下午5:00左右下單,中午吃飯前就到了!卓越自己的物流贊一個!盡管之前看到有網(wǎng)友吐槽作家出版社的這套書字太小,鑒于書的內(nèi)容,還是毅然下單了。封面裝幀、印刷什么的都不錯,就是字小的像報紙的字體,不知道出版社怎么想的?還好其他的莫言作品只要上海文藝出版社有的都買那邊了,至少是給人讀的!作品本身不錯,只好硬著頭皮讀了。同時買了一本《用耳朵閱讀》,用不著打開,毛病是一樣的!12-12-17讀了,好看!值
  •   這本書是老媽看上的,一出來就想買了??墒强吹阶钕葍晌坏脑u價很差,一直遲疑著沒出手。最近降價了,就想著相信卓越吧,再差勁也就是16塊錢,呵呵……該書整體質(zhì)量不錯,紙張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么薄,印刷也很清晰,非盜版。唯一的不足是字號過小。
  •   莫言老師力作不可錯過
  •   主要是用于收藏。
  •   買的第二套了,不錯,推薦購買
  •   莫言 碎語文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