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有悲愴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作家  作者:徐剛  頁數(shù):308  

前言

序:歷史是偉人的傳記序者,引言或?qū)ёx之語。本書所記為一百多年間人與事。其要者:號稱“天朝大國”之清王朝土崩瓦解,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亦遂告結(jié)束,由是生出民國肇建之始的各種新潮舊流,各路仁人志士,及其合縱連橫,聚散糾結(jié),文采風(fēng)流。其人物也眾,其事件也繁,且為世紀(jì)之交,新舊雜陳,斑駁陸離可知。筆者以康有為、梁啟超、袁世凱為傳主,記其生平之概要,以他們不同凡響的跌宕起伏,而宕蕩,而起伏。竊以為,有此三公則舊朝崩坍、民國初生之風(fēng)景大備矣!然民國從何而來?康梁何功之有?袁世凱緣何而出?每每念及古希臘賀拉斯“時間磨滅了世界的價值”一語,便心有震顫。哲學(xué)非我所長,雖不能確切地解釋賀拉斯之語,卻總會生出感慨:人是健忘者,我等概莫能外。古西哲所言,是否有時光久遠(yuǎn)之后歷史被遺忘的蒼白淡薄之意?如是,則時光之矢把往昔推向遙遠(yuǎn)更遙遠(yuǎn),而不古人心將墜入深淵更深淵!不堪設(shè)想者為:我們寄居的世界一旦失去歷史的繽紛萬象,進(jìn)化更替,生滅故事,其厚重與智慧頓沒,其價值幾何?因此故,我中華大地上一百年前之苦風(fēng)凄雨,悲壯慘烈,晚清當(dāng)國者的愚頑貪婪,不能不記。此一時期的黑暗與屈辱,蕭公權(quán)先生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中有如下概述:當(dāng)時清王朝“根深蒂固之閉塞風(fēng)氣,非自身力量所能打破,必俟外患頻來,痛懲深創(chuàng),然后天朝之迷惘,始憬然以覺。首以鴉片戰(zhàn)爭,繼之美法聯(lián)軍,與甲午之役,加以臺灣等地之喪失,江寧、天津、馬關(guān)之辱國條約之簽訂”等等,喪權(quán)辱國,罄竹難書。割地一割再割,賠款一賠再賠,列強環(huán)伺,乃至登堂入室,瓜分豆剖也。再加之天災(zāi)頻仍,苛捐雜稅,流民哀號,餓殍遍野。是時也,民不聊生,國將不國,中華大地上遍布悲愁困苦、焦灼憤怨之干柴,于憂時傷國之人心之灼烤下,中國,你在等待什么?“始憬然已覺”者何在?無論我們承認(rèn)還是不承認(rèn),在任一沉悶幽暗之歷史時期,期待也者,憬然而覺者,皆離不開偉人之精神火光。中國的期待,可謂“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近代西方之思想及科學(xué)知識,自明代傳教士及徐光啟等先行者開啟蒙之始,又經(jīng)歷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堵塞、茍延,其間雖有短暫之洋務(wù)運動興起,而國家積弱,一敗再敗的結(jié)果已如前文略述。不妨說,這一段歷史是中華民族史上鮮有的幾近亡國之恥辱史。人們渴望變革,希冀著有光于黑暗中燒出一條裂縫來,有能使干柴成為烈焰的精神之火的迸射者,可以尋覓救國圖強之路。有清一代,也曾有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喚,以及從陳腐守舊中拔起而放眼環(huán)球的星火閃爍,若林則徐、魏源、龔定庵等,但隨即為暗夜吞沒,昏聵依舊,腐敗依舊。直至康有為先是于萬木草堂講學(xué)課徒,廣布知識,再以《新學(xué)偽經(jīng)考》、《孔子改制考》力拔封建專制賴以維持之千年道統(tǒng),若春雷之先出,風(fēng)暴而繼作,是有康梁“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百日維新”之文化與精神之火光,譚嗣同被砍頭時的血,“去留肝膽兩昆侖”。其時,孫中山、黃興等亦以“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為口號,奔走起事,倡言革命。然后是楚望臺下槍聲,清廷惶急之下,袁世凱應(yīng)運而復(fù)出矣。想起了卡萊爾所言:“只有目光短淺的人才會叫喊:‘看這不是木柴燃起的火嗎?’”卡萊爾并且告訴我們,所謂偉人就是“離開了他干柴就不會燃起來的火光”,而“一代人最糟糕的征兆莫過于對這一精神之火光的普遍無視?!鄙圃账寡裕√热魶]有精神之火光,何以讓形同死灰之人心激活跳躍?何以使沉悶死寂之社會稍有活氣?又何以顯露腐朽敗亡之原形?談何變革!談何圖強!談何新民!這樣的變革大勢所趨也,既無可避亦無可免,其性質(zhì),如梁啟超所言“以復(fù)古為其職志,相類歐洲之文藝復(fù)興?!庇姓撜咧^所有的偉人都是孤獨的,此其心境也,然其必有言說,必有論著,其文扛鼎,其思浩蕩,文起百年之衰,思接千載先賢,云何獨孤?偉人之誕生,必經(jīng)歷漫長歲月之磨礪,中西文化之累積,且必具有非凡之天資,蓄之既久,剛?cè)嵯嗄Γ鸸獬鲆?。干柴既成烈焰,一個或幾個偉人的身后必定是一群仁人志士,應(yīng)先知之聲而共鳴之。民國,亂世也且短暫,然各種人物,各有心性,各具懷抱,各領(lǐng)風(fēng)騷,其思想之活躍,識見之高遠(yuǎn),著述之豐富,人物之眾多,后世所不及,且皆具共同之愿望:救民于水火,富強我中國,鉤沉茫茫史料,筆者似乎得見,偉人既非圣人亦非完人,其先知先覺,能發(fā)精神之火光,大異常人;而舉凡七情六欲,則無異也。更有可稱之偉人的另一面或有可能是罪人,但,因為他們發(fā)出的火光,或其開辟之功,我依然擁護卡萊爾所言:“歷史是偉人的傳記。”當(dāng)歷史的某一時期開啟,在火光的召喚下集結(jié)起民眾的大隊,偉人的傳記便因之而更加豐富,后來人一讀再讀,擷取其中的若干片斷,人物行止,文字語境,可以為鏡,可以外視內(nèi)省,可以悲聲落淚,可以會心一笑……如此這般,我們的七尺之軀便承接于歷史中了。當(dāng)今之世也,物質(zhì)擠壓,精神貧乏,科技日新月異發(fā)展,文化夜以繼日沉淪,有此承接,或可使日漸平庸、行將枯槁,有白話而無文的文化人若我輩,亦或因此得一風(fēng)生水起,荒草重綠之機。讀者諸君啊,撫今思昔,不過百年,然哪有比忘卻我民族曾有之先知與偉人更可嘆?更可惜?更可悲者?當(dāng)你翻開書頁,其春秋更替、風(fēng)雨晨昏中的一枝一葉,倘能使君心搖曳,并與任公共一嘆:“史也,史也!”則筆者萬幸、書之不盡。是為序。徐剛2011年4月于北京一葦齋跋:我離民國有多遠(yuǎn)后記,余緒也,書成,尚有不吐不快者,或為許些傾訴,或為內(nèi)心獨白,愿和讀者分享者,蓋寫書人之往往自作多情,視他人為至愛親朋也。我生也晚,少小時似乎離民國不太遠(yuǎn),父母均生于清末,民國人也,我父于我出生三個月不及百日便病故,為我守寡終身之母親是“半大腳”,何故?原來正當(dāng)我母親痛苦地被裹腳時,民國取大清而代之,于是“放腳”,比天足小比小足大,鄉(xiāng)人稱之為“半大腳”。在崇明島西北角的一個村子里,我母親以走路快聞名,猶記得東鄰才元好公總是笑嘻嘻地說:“元郎娘子跑得急兜兜勒!”元郎,我父之小名,“急兜兜”,又急又快。鄉(xiāng)人很少說“走路”,而好用“跑”字,有急迫意。方言語詞的此種選擇大概與崇明島孤懸海上,時有風(fēng)暴潮沒之災(zāi)相關(guān),救災(zāi)或者逃命皆需快跑也。相沿成習(xí),崇明農(nóng)人步速都比較快,而在女人中,我母尤甚,無論做農(nóng)活種花地或者上鎮(zhèn),回家時都“急兜兜”的,家門口,姐姐正帶著我翹首以盼,嗷嗷待哺,等我母回家做飯,玉米面粥,南瓜,番薯,卻是熱湯熱水。今老矣,渾身器官退化,唯胃尚健,我母哺育之恩也。我母生前偶爾提及往事艱辛,亦笑言道:“虧得半大腳”!民國“放腳”,有功德,而創(chuàng)“不纏足”者康有為也。托人民共和國之福,母親有厚望,我六歲即開學(xué)念書,鄉(xiāng)間老戶人家有民國時水印木刻、繪圖繡像之各種舊小說,諸如《三國》、《水滸》、《西游記》、《七劍十三俠》之類,便借來看,略知其意,竟從此入迷,乃我文學(xué)啟蒙之始。我就讀的初中在崇明島亦百年名校,始創(chuàng)于1911年,設(shè)在破廟中,初小,后成高小,繼而為初級中學(xué)。辦學(xué)者為吾鄉(xiāng)湯姓、施姓之讀書人,亦鄉(xiāng)紳望族,為崇明西沙之農(nóng)家子弟能知書識禮,則是辦學(xué)初衷。校名為“三樂學(xué)?!?,“三樂”取《孟子》語:“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庇薪逃龢牵瑑蓪?,名“雨花樓”。有民國時舊學(xué)尚未撲盡之流風(fēng)余韻。蒙作家出版社諸公錯愛,今年年初約寫康有為,并修訂寫于1993年、1995年之袁世凱、梁啟超二書,于是,晨昏皆與康梁、民國為伴,尋覓于舊書故紙,康有為的一則資料稱,南海之墓于1966年8月被青島紅衛(wèi)兵掘而毀之,并以其顱骨示眾,震驚之余,心中默念:“我亦罪人矣!”其時,我也在崇明島上做紅衛(wèi)兵,作為這個群體的一員,為著我曾經(jīng)歷的時代,為著我所生活的世界走向真正的和平、美好,為著中國不再蒙受此等殘暴之恥辱,我要說:我有責(zé)任!我當(dāng)承擔(dān)!“人類是一體的,與宇宙萬物都是一體的,沒有別人,我們?nèi)w只是一個,這是唯一的真相?!保▌⑷海┮惨虼?,當(dāng)我再讀康、梁,追記康有為時,筆下有了稍有新意卻更加沉重的流淌:天造先知,于世界,光也,亮也,福也;于本人,憂也,苦也,禍也。如是觀之,康有為歷劫受難卻畢其一生以“鑄我新中國”(康有為詩)及世界大同為追求,此康有為之所以為康有為也!倘言離民國之遠(yuǎn)近,則不可以歲月計,如我尚能吮吸于經(jīng)典,華夏之遠(yuǎn)古蒼茫、文明初始,皆可視之、聞之、想象之,何況民國?后記不可喋喋,徐剛詞窮矣,且以紀(jì)伯倫先知之語作結(jié):環(huán)顧四周,你們會發(fā)現(xiàn)他在與你們的孩子玩耍。仰望天空,你們會看到他在云端漫步,在閃電中伸臂,在雨水中降臨。你們會看到他在花叢微笑,又在樹上揮手。我永遠(yuǎn)在沙岸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間,高潮會抹去我的腳印,風(fēng)也會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卻將永遠(yuǎn)存在。晚安,親愛的讀者,愿你的夢夢著我的夢……徐剛2011年4月于北京一葦齋

內(nèi)容概要

  康有為,仁者也,憂者也,先知也,屢次上書光緒帝建言改革維新,其思想之深刻遠(yuǎn)邁時人,一生功過眾說紛紜。于當(dāng)時之世,倡言人者仁也,且仁之于草木鳥獸,萬物一體,世界共樂,其大同之義于今不朽??涤袨檗o章飛動,美文連綿,治康學(xué)者萬勿忽略也。

作者簡介

  徐剛,上海崇明島人,世代農(nóng)人之后,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以詩成名,兼及散文、傳記文學(xué)。近二十年來則以環(huán)境文學(xué)及人物傳記著稱。其代表作有《徐剛九行抒情詩》《秋天的雕像》《艾青傳》《范曾傳》《少年中國夢——再讀梁啟超》《民國大江湖——話說袁世凱》以及《地球傳》《伐木者,醒來》《中國風(fēng)沙線》《守望家園》《長江傳》《大山水》《江河八卷》等。

書籍目錄

序:歷史是偉人的傳記
卷首
第一章出亡——滄海浮槎死生
第二章印度——大地古國興衰
第三章歐游——推求物質(zhì)救國
第四章詩記——斯亦微言大語
第五章南洋——聽似濤聲依舊
第六章革命——心事蒼茫為誰
第七章憂憤——吾土吾民吾教
第八章歸去——依然滄海橫流
第九章訪舊——淚酒盈杯波瀾
第十章天心——策杖云山追魂
第十一章先知——守望仁愛之道
第十二章未濟——櫻花明月天游
結(jié)語
跋:我離民國有多遠(yuǎn)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日本神賀須磨浦月見山前,風(fēng)平浪靜,國事驟變,是時中國洪波滔滔,革命如潮,四海名流,八方賢達(dá),競相趨奉時,察危機之隱伏,并謂:革命之后“然尚競兵不已者,則非以保中國,且將以召瓜分而亡中國也;非以救同胞也,實戕民命,且絕生計,而日殺同胞也!”發(fā)如此諍言大聲者,康有為也!黨禁已開,思?xì)w不歸,康有為曾與何旃理言:“陶潛有‘田園將蕪,胡不歸’之間,南海有‘家國多難,胡不歸’之嘆!田園家國一也。”“何不歸去呢?”旃理問。“時機未到也!”南海答之。何為時機?其實康有為是在觀察民國的政情大勢,民生風(fēng)俗,然后整理舊作并不時有新著發(fā)表。此“耐苦不死之神農(nóng)”走遍世界三周大地,尋方采藥所得也,吾國吾民所急需者也!康有為藥方既出,苦必隨之:孤憤語一善忘人有善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可謂心疾者矣,人皆笑以為必?zé)o是也。若夫蒙、藏三千余萬方里之地,廣袤于中國三倍,隨滿洲嫁入于我者,其為至重至富之妻也莫甚焉。乃吾國人改政體而忘之,其為善忘不尤劇耶?一人善忘可也,四萬萬人而患善忘,奈之何不亡?內(nèi)斗群鼠斗于穴,喁喁嚙嚙,負(fù)隅而抗勢,厲目而相奔;曾未知熏鼠者環(huán)穴而趨,左操稈,右執(zhí)燎,塞牖墐戶,郁攸蒸煙,闔穴同熏而咸死也。今以列強眈眈,其欲逐逐,而吾直省日自割據(jù),江西抗兵,上海刺殺,舉國風(fēng)起云蒸,神注目營,惟內(nèi)訌之是驚,而甘以蒙、藏三倍中國之地與人,皆置之不過問也。然則吾四萬萬人之智也,與穴中斗鼠奚異也?旁觀者吃吃笑之,奈之何不亡?行乞田宅廣博,連阡累陌,牛羊被野,可謂富矣。乃草茀不耕,牧畜病死不售,舉家饑餓,子弟各殺牛羊自食,父母終歲行乞,得殘杯冷炙則立盡,不能收恤其家,乃分令子弟各自行乞,而轉(zhuǎn)乞其墦余。是之治家也,不轉(zhuǎn)溝壑,必鬻身為奴而后已。今以吾萬里之地,四萬萬之民,地利未辟,拓農(nóng)工商礦之業(yè),雖甲全球可也。乃共和經(jīng)年,不事理財,日以借債為事。既不得,則令各省分借而取其余。嗚呼!以此治國,古今萬國未聞也,奈之何不亡?兒嬉兒童之嬉也,善摹長者之所為,善仿市井之所作。披長者之袍,執(zhí)笏而舞,不慮其曳地之過長,笏之過重而易仆也。陳豆而戲,舉戟而嬉,持刀而陣,不虞久之易嬉而怒,奮刃相毆,流血倒地也。今吾國人睹人之共和也,亦共和焉。人之政黨也,亦政黨焉。人之國會也,責(zé)任內(nèi)閣也,亦國會焉,責(zé)任內(nèi)閣焉。人之選舉也,亦選舉焉。人之平等、自由也,亦平等、自由焉。人州自立也,亦割據(jù)自立焉。甚至人高冠緇后衽衣也,亦高冠而緇后衽衣焉。人臠塊肉而刀叉食也,亦臠塊肉而刀叉食焉。人免冠鞠躬握手也,亦免冠鞠躬握手焉。凡一切禮制官名,無一不襲人矣。惟人心風(fēng)俗之盡壞,道德教化之盡喪焉。其不仆地互殺、同流血以歸于盡也幾希。嗚呼!舉國皆兒嬉也,奈之何不亡?意之未盡也,康有為又寫:孤憤語二無望農(nóng)苦體耕耘,望有年。商廢財滯居懋遷,望贏利。士勤學(xué),囊螢刺股,望通業(yè)取人間富若貴。僧棄家入山,苦身斷欲,望成道證佛。寡婦劬劬,抱哺其子,望承嗣亢宗。凡人之情,以有所望而后心安身寧,神王長也。今吾中國之為治也,數(shù)千年之舊機器已毀,而新機器不能成也;崇隆堅巨之舊宅已焚,而新草棚茅屋未能建也。一家露坐,無褐無衣,無食無宿,妻子寒饑,烈風(fēng)迅雷,大雨雪交加之,虎豹豺狼,獅子熊羆,猙獰而嗥悲,吾欲救死,而進(jìn)退無所之也,是謂無望。吁嗟天乎!吾四萬萬同胞,誰使我至于斯極也。不治病者重矣,殆矣,彌留矣,屬纊矣。然茍遇良醫(yī),或授良方,或操刀割,可立起死回生矣。今有人也,能立能行,能坐能耕,能食能嗔,能言能呻,望之人也,然而疽隱其背,其面黑以墨,其神沮以晦,其動作若梏以罪,扁鵲望之,適適驚以退,默默不診不刺,不開方焉。曰:是謂不治之癥。今我中國,外患內(nèi)訌,亂狀蓬蓬,熏灼隆隆,潰潰回遹,延禍我邦,刺之不可,達(dá)之不從,坐待大亂,以亡其躬,亦所謂不治之癥也。劉邦曰:天下洶洶,以我二人之故。今為少數(shù)人之私,而投五千年之金甌中國而碎之,坑吾四萬萬人于長平而葬之。嗚呼!坐觀死亡,無以救之,我心長悲,何得舒也。無言吾不忍吾中國,昔喋喋以多言,至于今日吾欲無言。若人中毒而發(fā)狂,飲鴆而跳號,吐火而吞刀,挾戟而醉舞,執(zhí)弓而曳滿,鳴鏑而大嗥,吾雖芬芳其情,玲瓏其聲,跪坐而進(jìn)之,鼓歌以侑之,彼昏安知?彼怏軋心斗,老洫相寇,其誰受之?欲語政府乎,則今已為政府矣,一政廢不行,令不出國門,烏從而語之?欲語政黨乎,則呶呶,入主出奴,忘其國家,惟私是圖,烏從而語之?將語國民乎,則咨嗟愁苦于水深火熱之中,亦又無權(quán),聽魚肉焉,語之何裨?吾猶緝緝哆哆,誰為言之,而誰為聽之?吾亦欲投其筆而焚其書。嗚呼!奈此四萬萬人之艱難。(《康有為全集》第十集)《孤憤》者獨孤之憤也,中國岌岌矣!“蒙藏既失,借債支離”而國內(nèi)亂象紛紛,惟以借債度日,借外債之苛,千萬倍于高利貸也。高利貸者惟高利息是圖,列強之債,除高息還款,還得列強公治,公治也者,豈非瓜分乎?康有為聞之,“心為驚,魄為蕩,魂悵悵而惘惘也?!庇钟小秮砣沾箅y五解》,以淺顯之語,欲國人人人可解??涤袨橐耘c時之憂而與時俱進(jìn),所期望者民國憂而思,思而改,改而進(jìn)也。于是寫《大借債駁議》,在文前跋語中,康有為云:“晚清以鐵路借債,舉國人猶知嘩爭,用以亡清;而革命后,則改其嘩爭,而以借債為日用矣。此一怪也。春間借六萬萬而受監(jiān)理,國人猶知倡國民捐以抵制之,至夏后則專以借債為職業(yè)矣,而國人忘之。此二怪也。秋間猶知從他銀行借債,以免銀行團之挾制;冬后則明卻已借得英國之債,而俯首受六國銀行團二千萬鎊之謚也。其怪三也。一年之中,急轉(zhuǎn)直下,其怪愈劇,其害愈甚,亡國之人,不可與語,不可與處,竟如是乎?嗚呼!咄咄怪事,吾竟躬逢。吾久隱忍不言,今則抑塞于中,亦不能忍矣?!笨涤袨槿虩o可忍,奮筆書《大借債駁議》,在筆者見到的相關(guān)民國借債的各種資料中,康有為之文筆銳利自不在話下,而“借債為亡國之具”,然“為銀行貨幣生利之業(yè),不得已而出于借外債,猶可原也”,民國當(dāng)局以毒脯鴆酒為美食,強使四萬萬同胞共食共飲等等,及借款各項之詳,則亡國之途近矣??涤袨橹模瑸槊駠?,為四萬萬同胞也,其文末云:吾明告吾政府,立國當(dāng)善理財,不可以借債度日也。必不得已,為銀行改幣而借債,則只可于列國借之,必不可受銀行團六國監(jiān)理之辱也。吾更垂涕而導(dǎo)我國民曰,中國之生命存否,在六國銀行團之借債約成否也。全國民當(dāng)速起而爭之,否則為埃及而不可救也。愿我國民其速起??涤袨楫吷羁筛锌邞?yīng)是“知我者謂我何憂”了。南海之憂也,若山巒,騰躍起伏;若巨川,潮推浪疊;若曠野,平川無垠;若荒漠,不可沙數(shù)。憂吾土,則猶憂邊患之不寧;憂吾民,則猶憂民無教而不立;憂吾國,則猶憂磔裂支解被瓜分。惟恐亡國滅種,自晚清以降,一直是康有為流亡十六年、尤其是幾訪印度之后揮之不去的一個噩夢。南海又認(rèn)為,中國與印度,同為文明古國且相與為鄰,印度之亡,康有為又稱“分亡”,分裂而亡也。此種危機在中國屢曾出現(xiàn),康有為也再三提及,而當(dāng)時民國,“號令不出京門”,為避免印度各邦分立而被英帝國各個擊破,然后亡國之教訓(xùn),康有為認(rèn)為,省區(qū)太大,各省權(quán)力太大,令不行,禁不止,再加之地方軍隊,擁兵索餉,橫行一地,省大地大權(quán)力大,已為中國之害,必須鏟除各省之境域,“行州府之制”,而中國必須統(tǒng)一,只能統(tǒng)一的“一統(tǒng)之政略,舍此莫由”。則分省自立、中國分裂之??沙?涤袨樵凇稄U省論》的“序言”中又說印度何以亡,一論再論,為中國一憂再憂也!從《禹貢》劃“五服”地方之治,今康有為則以“三服”分之,于邊疆重地,康有為有詳說,而“兵、刑、財三者,政府之大權(quán),萬不能假于地方分治者也”。又有“增設(shè)東西南北中遼蒙準(zhǔn)藏九部議”,而于東三省、蒙古、新疆、西藏規(guī)劃最細(xì)??涤袨榈摹稄U省論》不僅涉及區(qū)域,而且關(guān)乎官制,地方官員的既得利益等等,倡言二十余年,戊戌變法時即上奏朝廷,南海認(rèn)為倘為平世,亦為治世之法,于今亂世,更是弭亂之道,康有為甚乃稱:“要得救中國之神方妙藥,莫乃于是矣!”康有為對廢省的行政思考,得失比較,兼及古今中外,其知識之廣博已是驚人,而歷史經(jīng)驗不可不記,即徜徉其歷史與文字間,亦美不勝收矣??涤袨椤稄U省論》的結(jié)語,則令人心碎,非不得經(jīng)營蒙藏之法也,戊戌時康有為即有此言論,十年前尚有刻本刊布,蓋主事者非昏聵即志不在此也!衙門重重,人影幢幢,機關(guān)深深,無用之公文廢紙一日不知上傳下達(dá)萬幾,而為國之建言者,其命運非格即阻。南海道:“且西藏,外蒙已去,吾尚妄欲置吏,重省舊文,沉沉惻惻,不知涕之何從也?!蹦虾I醒裕好刹刂儯敖駸o能為矣,但后人見之,勿謂秦?zé)o人也?!鼻赜腥耍丝涤袨橐?,康有為早有言,人不聽而言中焉!還如左宗棠征西域,平阿古柏之亂,言邊事之重,邊民之困,塞防之切;李鴻章一派則以為新疆千里無人、無草,今用重兵,其軍費還不若投之以海防,此塞防與海防之爭也,左宗棠據(jù)理力爭而不讓,平喀什之亂,直逼沙俄侵占之伊犁,于是新疆收回矣!否則,我中國今日之國土西至敦煌,星星峽以外九十六萬平方公里,其胡楊、其紅柳、其天山雪水、其龜茲千佛洞、其塔克拉瑪干荒漠底下之石油,盡為他國強搶奪矣!康有為屢贊左宗棠即為此也!《廢省論》之結(jié)語,吾人不能不讀;按九部之文,經(jīng)營蒙、藏之法,吾于戊戌言之,又前十年壬寅刻于《官制考》,前年又刻之《國風(fēng)報》。若能行之,何待今日庫倫、西藏之變,舉國無措乎十年前行吾此說,則蒙、藏完備,無施不可矣。嗚呼!今蒙、藏之大,僅設(shè)一局,又不列于國務(wù)員,亦豈能以一人為治也。瓜分既迫,嗚呼莫救,今無能為矣。但后人見之,勿謂秦?zé)o人也。雖然,今蒙、藏失矣,此空言何益哉?久矣夫!余之為曲突徙薪而不見信矣。且西藏、外蒙已去,吾尚妄欲置吏。重省舊文,沉沉側(cè)側(cè),不知涕之何從也。邦人之覽此文者,能無同痛乎!“不知涕之何從也!”康有為“沉沉惻惻”,并且總是“不合時宜”地固執(zhí)己見,給人的印象是“老頑固”、“反對民國”,其實不然。當(dāng)民國成立,采總統(tǒng)制,“君憲共和”已成泡影,他不是民國的反對者,他希望改變民國,民國即中國,雖政爭紛亂、內(nèi)憂外患、民生慘烈,康有為愛國愛民之心則一如既往,當(dāng)革命興起、國體丕變,康有為在冷靜地觀察審視之后,指出:握手鞠躬,免冠免跪,西裝革履,此即革命成果乎?“足以治強中國乎?”“今中國阽危,人心惘惘洶洶,政治之變能救之與?意者亦有待于教化耶”(《以孔教為國教配天議》)。讀者當(dāng)會記得,關(guān)于如何救國,與康有為同時代人中,其謀劃之具體,其論述之精辟,其中西對照之具體,惟康有為獨領(lǐng)風(fēng)騷,若《物質(zhì)救國論》,意在物質(zhì)發(fā)展、工業(yè)化之道路、汽機力即國力也;若《金主幣救國議》及《理財救國論》,則是金融改革,以金作本位,保我利權(quán);而《中華救國論》,又明言相告,民國應(yīng)“亟圖”者為:“整綱紀(jì),行法令,復(fù)秩序,守邊疆?!薄叭f事之本乎,莫先以弭暴亂以安生民也”,萬不可“浮慕法、美之富強,歆羨平等、自由之政治,以為一言共和,即可立得利國民福也”等等??涤袨闀r居日本神戶須磨浦,對國內(nèi)形勢了如指掌,且如其所言及時“開方配伍”,以對民國、生民有所補益,憂心忡忡的同時,又在神戶月見山下攜何旃理,覓地辟宅,并云“老夫得此,俯仰山海,飽飫煙霞”,乃至“遺世忘憂”,其忘憂乎?其能舍家國之憂乎?無奈而已。然至少可以讀出康有為的另一面:他為理想奮斗,他也享受生活,并不時流露出詩人氣質(zhì),風(fēng)流本性。此二者有時可分,有時不可分,更多時則互為交融,于政論則文史縱橫,直面現(xiàn)實;于詩歌,則語尚通俗,文質(zhì)優(yōu)雅,且意高境遠(yuǎn)而佳句頻出,波橫浪峻,卻是康有為所有著作之共同特點了。

后記

后記,余緒也,書成,尚有不吐不快者,或為許些傾訴,或為內(nèi)心獨白,愿和讀者分享者,蓋寫書人之往往自作多情,視他人為至愛親朋也。我生也晚,少小時似乎離民國不太遠(yuǎn),父母均生于清末,民國人也,我父于我出生三個月不及百日便病故,為我守寡終身之母親是“半大腳”,何故?原來正當(dāng)我母親痛苦地被裹腳時,民國取大清而代之,于是“放腳”,比天足小比小足大,鄉(xiāng)人稱之為“半大腳”。在崇明島西北角的一個村子里,我母親以走路快聞名,猶記得東鄰才元好公總是笑嘻嘻地說:“元郎娘子跑得急兜兜勒!”元郎,我父之小名,“急兜兜”,又急又快。鄉(xiāng)人很少說“走路”,而好用“跑”字,有急迫意。方言語詞的此種選擇大概與崇明島孤懸海上,時有風(fēng)暴潮沒之災(zāi)相關(guān),救災(zāi)或者逃命皆需快跑也。相沿成習(xí),崇明農(nóng)人步速都比較快,而在女人中,我母尤甚,無論做農(nóng)活種花地或者上鎮(zhèn),回家時都“急兜兜”的,家門口,姐姐正帶著我翹首以盼,嗷嗷待哺,等我母回家做飯,玉米面粥,南瓜,番薯,卻是熱湯熱水。今老矣,渾身器官退化,唯胃尚健,我母哺育之恩也。我母生前偶爾提及往事艱辛,亦笑言道:“虧得半大腳”!民國“放腳”,有功德,而創(chuàng)“不纏足”者康有為也。托人民共和國之福,母親有厚望,我六歲即開學(xué)念書,鄉(xiāng)間老戶人家有民國時水印木刻、繪圖繡像之各種舊小說,諸如《三國》、《水滸》、《西游記》、《七劍十三俠》之類,‘便借來看,略知其意,竟從此入迷,乃我文學(xué)啟蒙之始。我就讀的初中在崇明島亦百年名校,始創(chuàng)于1911年,設(shè)在破廟中,初小,后成高小,繼而為初級中學(xué)。辦學(xué)者為吾鄉(xiāng)湯姓、施姓之讀書人,亦鄉(xiāng)紳望族,為崇明西沙之農(nóng)家子弟能知書識禮,則是辦學(xué)初衷。校名為“三樂學(xué)?!?,“三樂”取《孟子》語:“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有教育樓,兩層,名“雨花樓”。有民國時舊學(xué)尚未撲盡之流風(fēng)余韻。蒙作家出版社諸公錯愛,今年年初約寫康有為,并修訂寫于1993年、1995年之袁世凱、梁啟超二書,于是,晨昏皆與康梁、民國為伴,尋覓于舊書故紙,康有為的一則資料稱,南海之墓于1966年8月被青島紅衛(wèi)兵掘而毀之,并以其顱骨示眾,震驚之余,心中默念:“我亦罪人矣!”其時,我也在崇明島上做紅衛(wèi)兵,作為這個群體的一員,為著我曾經(jīng)歷的時代,為著我所生活的世界走向真正的和平、美好,為著中國不再蒙受此等殘暴之恥辱,我要說:我有責(zé)任!我當(dāng)承擔(dān)!“人類是一體的,與宇宙萬物都是一體的,沒有別人,我們?nèi)w只是一個,這是唯一的真相?!保▌⑷海┮惨虼耍?dāng)我再讀康、梁,追記康有為時,筆下有了稍有新意卻更加沉重的流淌:天造先知,于世界,光也,亮也,福也;于本人,憂也,苦也,禍也。如是觀之,康有為歷劫受難卻畢其一生以“鑄我新中國”(康有為詩)及世界大同為追求,此康有為之所以為康有為也!倘言離民國之遠(yuǎn)近,則不可以歲月計,如我尚能吮吸于經(jīng)典,華夏之遠(yuǎn)古蒼茫、文明初始,皆可視之、聞之、想象之,何況民國?后記不可喋喋,徐剛詞窮矣,且以紀(jì)伯倫先知之語作結(jié):環(huán)顧四周,你們會發(fā)現(xiàn)他在與你們的孩子玩耍。仰望天空,你們會看到他在云端漫步,在閃電中伸臂,在雨水中降臨。你們會看到他在花叢微笑,又在樹上揮手。我永遠(yuǎn)在沙岸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間,高潮會抹去我的腳印,風(fēng)也會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卻將永遠(yuǎn)存在。晚安,親愛的讀者,愿你的夢夢著我的夢……徐剛2011年4月于北京一葦齋

編輯推薦

《先知有悲愴:追記康有為》:歷史是偉人的傳記,因為有康有為、梁啟超、袁世凱不同凡響的跌宕起伏,則舊朝崩坍、民國初生之風(fēng)景大備!當(dāng)歷史的某一時期開啟,在火光的召喚下集結(jié)起民眾的大隊,偉人的傳記便因之而更加豐富,后人一讀再讀,擷取其中的若干片斷,人物行止,文字語境,以此為鏡,外視內(nèi)省,悲聲落淚,會心一笑……如此這般,我們的七尺之軀便承接于歷史中了??涤袨?,文辭豐贍立意高遠(yuǎn)學(xué)貫中西,為百年來頂級國學(xué)大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先知有悲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