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風評傳

出版時間:2010年1月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陳蘭村  頁數(shù):245  字數(shù):23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永葆童心、滿懷希望和憧憬未來的人才能終生執(zhí)著于兒童文學事業(yè)。同樣,也只有終生執(zhí)著于兒童文學事業(yè)的人才能對兒童文學事業(yè)卓有建樹。蔣風先生從最初于1947年因有感(《申報》刊載三個孩子受惑于荒誕作品在峨眉山跳崖自盡而決定終生投入兒童文學事業(yè),迄今半個世紀以來,矢志不移,筆耕不輟,以其在兒童文學事業(yè)方面長期累積而成的卓越成就,奠定了他作為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教育家與活動家的學術地位?! ∈Y風先生喜歡做“夢”,也善于圓“夢”。大至宏偉理想,小至普通心愿,他都喜歡稱之為“夢”,然后就是執(zhí)著于圓“夢”之旅,并最終實現(xiàn)之。從做“夢”到圓“夢”的成果,集中體現(xiàn)在他所開創(chuàng)和改寫兒童文學歷史的諸多“第一”,體現(xiàn)在他長期逐步累積而成的一系列學術創(chuàng)新成果,體現(xiàn)在他榮獲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特殊貢獻獎、榮任亞洲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國際格林獎評委等重要學術榮譽,體現(xiàn)在他所培養(yǎng)的年輕一代兒童文學學者群體的茁壯成長,也體現(xiàn)在他于年高離休之后,仍然致力于創(chuàng)建民間兒童文學研究機構——中國兒童文學中心,創(chuàng)辦發(fā)行《兒童文學信息》,籌建國際兒童文學館,乃至非常熱心地輔導孩童創(chuàng)作兒歌。所有這些,都是他不斷做“夢”又不斷圓“夢”的重要實踐,他樂此不疲,且持之以恒。  在蔣風先生的學者生涯中,還有一段重要插曲,就是他于1984年年屆花甲時,由一名普通教師被直接任命為浙江師范學院院長,成為浙江師范大學建校以來的第五任校長。回顧師大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史,幾經(jīng)拆并,屢遷校址,可謂歷經(jīng)滄桑,令人感慨萬千。從1956年杭州師范??茖W校創(chuàng)辦于西子湖畔始,195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到1962年與浙江教育學院、浙江體育學院合并更名為浙江師范學院,然后至1965年從杭州南遷金華辦學,1970年又被拆分降格為金華師專、臺州師專、麗水師專三所學校,再至1974年結束“一分為三”歷史,在金華重建為浙江師范學院,1985年更名為浙江師范大學。如此種種坎坷經(jīng)歷,既是中國高等教育長期以行政為主導反復折騰的結果,同時也給學校造成了辦學困難、人心不穩(wěn)的困境??v觀浙江師范大學的歷任校長經(jīng)歷,從普通教師直接擔任校長者,唯蔣風先生一人而已,這在今天十分看重臺階的干部選拔程序中,當然絕無可能,但在當時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卻并非“特殊”的個例。我想這是一個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蔣風先生作為著名兒童文學專家,以及長期在浙江師范學院執(zhí)教對學校的熟悉與了解,應是兩個最為重要的自身因素。誠然,四年的校長任期畢竟歷時太短,不可能迅速改變學校的一切,但蔣風先生在上任后認定當時的首要任務是把學校從師院升格改名為師大,以振奮人心,并與黨政班子成員一同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這在浙江師范大學半個世紀的發(fā)展史上,的確是一次重要的跨越。  正是基于蔣風教授在學、政兩個方面的獨特經(jīng)歷與貢獻,所以當2006年國慶節(jié)陳蘭村教授告知我他正在著手撰寫《兒童文學家——蔣風評傳》時,我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而今當我拜讀了傳記書稿之后,更印證了我當初的想法。概而言之,此傳有以下諸方面的重要價值:  1,文獻存真的價值  蔣風先生親歷了舊社會與新中國兩個時代,見證了中國高等教育的風雨滄桑與改革創(chuàng)新進程。圍繞他從普通教師走上校長崗位與成為兒童文學理論家、教育家、活動家的經(jīng)歷,作者已將視角延伸到大學變遷與行政管理,延伸到兒童文學的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所以雖然寫的是蔣風先生個人,但實際上就是寫出了一所學校、一批教師、一個學科的歷史,寫出了兒童文學崛起于浙師大然后逐步走向全國、走向亞洲、走向世界的歷史,寫出了結緣于兒童文學的諸多人物、事件、論著與影響的歷史。所有這些,對于時人與后賢而言,都有文獻存真的價值。   2.歷史啟思的價值   蔣風先生少年經(jīng)歷曲折,在大學先后學習畜牧獸醫(yī)、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專業(yè),但最終卻成為著名兒童文學家,至60歲又由普通教師被直接任命為校長,皆非偶然所致。誠如本書作者在本書中所說:“司馬遷在《史記》中突出地寫了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的兩種人:一種是面對際遇,敢于抓住不放的人;還有一種是面對挫折,敢于發(fā)憤圖強的人。我覺得蔣風就是這樣勇于把握自己命運的人。尤其是他在幾次遭受挫折時,他的精神狀態(tài)總的是積極面對,使他終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治學之與治校,既有諸多矛盾之處,同時又有相通相融相濟的一面:一是彼此都需要有戰(zhàn)略思維的能力,要根據(jù)既定的戰(zhàn)略目標,善于把握機遇,作出前瞻性的戰(zhàn)略選擇與決策;二是彼此都需要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要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善于打破常規(guī),獨辟蹊徑,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努力填補空白點,尋找增長點,形成新亮點;三是彼此都需要組織實施的能力,要執(zhí)著于自己的高遠理想,善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然后一步一個腳印地付諸實踐,不為困難所動搖,也不計較別人的非議,直至實現(xiàn)理想目標。所以,不同的讀者可以從中獲得不同的啟迪。   3.傳記寫作的價值   在傳記寫作中,寫誰、誰寫、如何寫等是決定能否寫好傳記的關鍵要素。的確,寫好傳記不易,寫好學者的傳記更為不易。陳蘭村教授寫作《蔣風評傳》的成功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材料收集。作者與蔣風先生先后共事長達40年,又數(shù)度成為鄰居,兼有熟悉情況與采訪方便之利。從2006年開始,作者更是精心收集傳主有關材料,包括時代背景、本人經(jīng)歷與社會交游,同時又廣泛閱讀兒童文學論著,力圖從著名兒童文學家與大學校長的雙重角度,以扎實豐富的材料還原真實而富有個性的蔣風。二是理論借鑒。作者長期從事傳記文學研究,尤其對《史記》情有獨鐘,深有研究,同時對中外現(xiàn)代傳記理論也多有涉獵,著有《中國古典傳記論稿》、《中國傳記文學發(fā)展史》、《20世紀中國傳記文學論》、《中國古代名人自傳選》、《中外優(yōu)秀傳記選讀》等著作。此傳即是作者將其理論成果具體運用于傳記寫作的成功實踐。三是學理思考。比如作者認為傳記是靠事實說話,包括歷史背景事實、傳主本人經(jīng)歷事實、傳主與他人交往事實;傳記不僅要有可讀性,又要有可思性;傳記不僅要寫出傳主的生平經(jīng)歷,更要對傳主的個性及其經(jīng)歷作出解釋。又如作者對于傳主作為著名兒童文學教育家、理論家、活動家的學術定位,以及對于傳主勇于把握自己命運的鮮明個性的準確把握等等,都是經(jīng)過深入思考的結果,而非得于一時所感。四是敘事策略。作者本著實錄精神,根據(jù)自己對傳主學術地位的定位與鮮明個性的把握,以傳主人生經(jīng)歷為經(jīng),以其重要學術、行政活動、事件為緯,精心設計為10個章節(jié),組織有序,結構完整,形象鮮明,語言流暢。其中事實敘述中的傳主回憶、同事評論、作者議論的巧妙裁剪、穿插與融合,以及始于早期種下文學因子的童年夢幻,歸于培養(yǎng)得意弟子的“明天的夢”的呼應與寓意,皆見作者用心之勤,構思之精,相信會得到廣大讀者與蔣風先生本人的充分認可。   是為序。

內容概要

  本書分“童年在金華”、“戰(zhàn)時中學”、“流亡大學生”、“‘走上光榮的荊棘路’”、“研究成果冒出來了”、“四年大學校長”、“夕陽正紅”、“明天的夢”等10個章節(jié),共23萬字。書中以大量扎實的材料,描述了著名兒童文學家、我校原校長蔣風教授從幼年到85歲期間帶有傳奇性的經(jīng)歷,著力刻畫了蔣風勇于把握自己的命運,敢于面對挫折,善于抓住機遇的鮮明個性與特點。書中還附有蔣風珍貴的歷史照片及蔣風大事年表等。

作者簡介

陳蘭村,男,1938年2月生,浙江紹興縣人。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曾任校傳記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副主任,中文系黨總支副書記?,F(xiàn)為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下屬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傳記文學的教學和研究。
已出版的著述有:《中國古典傳記論稿》(與張新科合著)、《中國古代文學》(與梅新林聯(lián)合主編)、《中國古代名人自傳選》、《20世紀中國傳記文學論》(與葉志良聯(lián)合主編)、《中國傳記文學發(fā)展史》(主編)、《古代散文概論》(與張繼定合著)、《中外優(yōu)秀傳記選讀》(主編)、《中外優(yōu)秀傳記選讀教師用書》等。
《中國古典傳記論稿》,獲陜西省教委社科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吨袊鴤饔浳膶W發(fā)展史》,獲浙江師范大學1998—1999年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秱饔浳膶W方向碩士生培養(yǎng)與教材建設》項目,獲本校2001年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頒發(fā)的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年獲本校教師綜合獎第二屆“鄭曉滄獎”。

書籍目錄

序 梅新林
引子
第一章 童年在金華(1925~1936)
 一.金華雙溪在蔣風家窗前流過
 二.金華學派的學術因子
 三.最早的影響是母親的詩教
 四.童年是美麗的,也是難忘的
 五.小學恩師教他寫日記
 六.斯老師和《愛的教育》
第二章 戰(zhàn)時中學(1937~1942)
 一.十三虛歲當了小學教員
 二.家里來了位房客
 三.戰(zhàn)時中學
 四.考進金華戰(zhàn)時服務團
 五.筆名蔣風的由來
第三章 流亡大學生(1942~1948)
 一.從浙江常山步行一個月到福建建陽
 二.到建陽只剩下一角錢紙幣
 三.考上東南聯(lián)大先修班
 四.暨南大學短暫的文學夢
 五.英士大學在云和、泰順
 六.英士大學在溫州、金華
 七.三個孩子跳崖死亡引起的震撼
 八.把自己的“飯碗”給了同學宋無畏
 九.記者生涯
第四章 走上“光榮的荊棘路”(1949~1976)
 一.參與金華戲曲婺劇改革
 二.收集金華民間剪紙
 三.在金華師范開兒童文學課
 四.走兒童文學這條光榮的荊棘路
 五.豬郎中結婚
 六.中國兒童文學史的雛形:《中國兒童文學講話》
 七.調入新浙江師院
 八.三年牛棚生活
 九.浙師院“一分為三”的日子里
第五章 研究成果冒出來了(1977~1983)
 一.難忘的1978年
 二.講師敢于招研
 三.創(chuàng)建兒童文學研究室(上)
 四.創(chuàng)建兒童文學研究室(下)
 五.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六.專著《兒童文學概論》出版
 七.蔣風其他的兒童文學理論著作
第六章 四年大學校長(1984~1987)
 一.從一個普通教師直接任命為浙江師院院長
 二.提出辦十件大事的設想
 三.改校名為浙江師范大學
 四.提出“唯實“的校訓
 五.積極開拓本校與國內外的交流
 六.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七.考察美國大學教育
 八.旅美手記
 九.老師們對蔣風任校長四年的評論
 十.主編中國第一部《中國現(xiàn)代兒童文學史》
第七章 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1988~1994)
 一.擴建兒童文學研究所
 二.主編中國第一部《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史》
 三.含辛茹苦編寫兒童文學工具書
 四.與港臺之間的兒童文學交流
 五.中國兒童文學研究要走向世界
 六.與日本兒童文學家鳥越信的友誼
 七.初到韓國
 八.折西湖柳到新加坡吊慰一位老人
 九.國際兒童文學學會第一名中國籍會員
第八章 發(fā)揮余熱頭十年(1995~2004)
 一.義務招收非學歷兒童文學研究生
 二.一人辦《兒童文學信息報》
 三.兩次到馬來西亞巡回講學
 四.當選國際格林獎評委
 五.童心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翱翔
 六.散文集《未圓的夢》
 七.首編《玩具論》
 八.愛生助學
 九.榮獲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特殊貢獻獎)
第九章 夕陽正紅(2005~2009)
 一.在韓國獲兒童文學理論貢獻獎
 二.童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
 三.夢圓紅樓一創(chuàng)建中國的國際兒童文學館
 四.蔣風爺爺教你學寫詩
 五.與國內同行的交往(上)
 六.與國內同行的交往(下)
第十章 明天的夢(2009~ )
 一.蔣風的學生們(上)
 二.蔣風的學生們(下)
 三.明天的夢
附錄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個好的小學老師可以影響小孩子一輩子。  蔣風在金中附小遇到了一對夫妻恩師,他們是蔣風讀四年級時的班主任、語文老師徐德春,徐老師的夫人算術老師斯紫輝。他倆對蔣風的影響永存在蔣風的心田里?! ⌒炖蠋熓怯揽等?,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語文寫作都非常關心,尤其是讓蔣風從小養(yǎng)成了記日記的好習慣,這對培養(yǎng)蔣風的寫作能力極為有用。后來蔣風回憶說:“我從小學四年級起就開始寫日記了。這首先要感謝我們的小學班主任、語文老師徐德春,徐老師要求我們天天寫日記,他為什么要求我們寫日記,原話我記不清了,但有一點我敢肯定,老師可以通過日記了解孩子們的心理、思想、行為和品德,徐老師身為班主任也不例外,他正是通過讀日記了解小學生的。”  從那以后,蔣風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事實證明,寫日記使蔣風一生受益??谷諔?zhàn)爭時期,金華淪陷時,蔣風逃了出來,許多東西丟失了,但他的日記一直隨身攜帶著。這樣,蔣風在戰(zhàn)亂年代朝不保夕的時候,仍堅持寫日記,并持續(xù)了三十多年。到“文革”期間,日記停寫了八九年,生怕因日記惹禍?!拔母铩眲傞_始,他還把自己三十年來寫的日記燒毀了,生怕抄家留下什么莫須有的罪證。燒日記前,他還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思想斗爭的,不過等到一被關入“牛棚”,他又后悔了,心想:早知道燒了日記也照樣要進“牛棚”,還不如不燒掉。粉碎“四人幫”后,他又天天寫日記。  蔣風對寫日記的好處深有體會,他說:“寫日記,我覺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天天寫日記,堅持把一生都寫下來,就是一個人一生的歷史,最詳盡的傳記。”記日記“就是天天在反思生活、檢點行為、保持上進心”,就是“勵志”、“修身”、“養(yǎng)性”的最好辦法。“天天寫日記,可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保ㄒ陨弦霓D引自《守望的情結》第17、18、19頁)  蔣風天天記日記,也就是天天進行自我人格的完善、高尚情操的磨煉,并且在寫日記過程中提高了寫作能力。蔣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上海的《兒童雜志》舉辦了“全國兒童作文比賽”,他的作文《北山游記》得了第十名,后來他寫的一首童話詩《落水的鴨子》也發(fā)表了,這使他受到很大的鼓舞。這是他的兒童文學的開篇之作。(《守望的情結》第20、143頁)  在蔣風的小學語文老師徐德春要求小學生寫日記之前,現(xiàn)代作家郁達夫也提倡寫日記。郁達夫自己有寫日記的習慣,編入《郁達夫文集》(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的日記就有二十種之多。他不僅有寫日記的創(chuàng)作實踐,而且有對日記理論的探討。曾寫過《日記文學》、《再談日記》兩篇專論。日記和書信在文學的分類中一般歸入“亞傳記”,郁達夫直截了當?shù)胤Q為“日記文學”。他說:“日記文學,是文學里的一個核心,是正統(tǒng)文學以外的一個寶藏。”(《郁達夫文集》第5卷,第265頁)他以瑞士亞米愛兒的日記為例,說讀一部好的日記比讀變化莫測的小說還要有趣?! ⌒斓麓豪蠋熯€讓剛上小學讀書就逃學的蔣風,一下子成了小讀書迷。這是怎么回事呢?蔣風在《從小便是小書迷》的文章中說,他想起奧維爾·普里斯科德在他的《一個讀書給子女聽的父親》里寫下的一段話:“很少有兒童會自己愛上讀書的,一定要有人誘導他們進入書寫文字的奇妙世界,給他們指示閱讀的途徑。”蔣風在文章里描述了他老師借書給他的故事。原來徐老師自己就是一位愛書如命的書迷。他愛書如命但并不是把書當寶貝來珍藏,而是盡力發(fā)揮書的作用。蔣風到他班上后,他便把高爾基的《我的童年》借給蔣風。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描繪了故事的講述者和主人公雙重身份的阿寥沙八歲以前的童年生活。阿寥沙有個善良的外祖母,常常給他講許許多多好聽的故事。外祖母是阿寥沙最知心的人。而蔣風把書當成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因為是書中豐富的知識和溫情,溫暖了他,教育了他,給了他無盡的力量,使他克服人生道路上的一切困苦與艱難?! 『髞硇斓麓豪蠋熡纸榻B蔣風讀高爾基的《在人間》、《我的大學》。在上世紀30年代,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剛被譯成中文,是在一家雜志連載的。徐老師就是從雜志上將小說拆下來自己把它裝訂成冊。蔣風如癡如醉地深深沉浸在這三部自傳體小說中,小說引領蔣風走進文學的殿堂。從小學中年級開始,蔣風就迷戀上課外兒童文學讀物。對書有特別的愛好,對文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與徐老師的誘導分不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蔣風評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終于買到偶像的書了。很喜歡,正在閱讀中……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