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衛(wèi)東自選集(1-4卷)

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杜衛(wèi)東  頁數(shù):421  
Tag標簽:無  

前言

歲月,真的如同赤腳踩在沙灘上的腳印,潮水漫過就了無痕跡了嗎?也許,它更像一把折扇,合上時風收云斂,波瀾不興;一旦打開,往事便如扇面上的山水小品,風生水起,撲面而來……    有時,只需要一個契機。    生出以上的感慨,源于翻檢我的舊作。那么多的往事,那么多的故人,隨著發(fā)黃的紙頁,依次向我走來……    1    上世紀70年代初,我作為文藝特征兵來到了沈陽軍區(qū)后勤三分部創(chuàng)作組,任務是為分部演出隊下部隊演出和參加各級文藝匯演創(chuàng)作節(jié)目。接兵的首長所以看上了我,是因為在一個偶然的場合,讀到了我一篇沒有發(fā)表的小說。不過,由于缺乏舞臺經(jīng)驗和部隊生活,我閉門造車寫出來的獨幕話劇、小歌劇、對口劇,幾乎全被“槍斃”。主業(yè)雖然荒蕪,副業(yè)卻大有收獲。那時候,所有的文學名著全部被當做“封資修”的“毒草”封存,創(chuàng)作組的幾個老兵卻在偷偷傳閱。我也近水樓臺,開始接觸了托爾斯泰、普希金、杰克·倫敦以及老舍、沈從文和楊朔。真的應該感謝那一段貧瘠而又富有的時光,它訓練了我的文字,奠定了我最初的文學基礎。    1976年退伍回到北京,我被中國青年出版社調(diào)入該社當編輯。工作之余,正式發(fā)表的第一篇文字是《不做生活的旁觀者》。那是時任《中國青年報》思想理論部主任王文祥先生的約稿。他說:“小杜啊,你編青年修養(yǎng)讀物,也應該練著寫寫這樣的文章。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應該親口嘗嘗嘛!”于是,我大著膽子寫了一篇寄給他,沒想到很快就在1979年10月28日的《中國青年報》三版頭條位置刊出。這以后,我又陸續(xù)寫了一些這類文字,于是有了雜文散文卷中的“心香”專輯。    我正式發(fā)表的第一篇小說,名為《架子工》。編發(fā)這一篇作品的是《北京晚報》的編輯孫雁行。那年月,媒體還不發(fā)達,《北京晚報》只有四開四版,見諸“五色土”副刊的多是一些文壇名宿。我實在沒有想到,一篇稚嫩的試筆之作竟被這位素昧平生的資深編輯從眾多的來稿當中看中,刊發(fā)于1980年2月2日的《北京晚報》,從而點燃了我心中的文學之火。由于生性疏懶,刊發(fā)我作品的許多報刊都遺失了,唯獨這張《北京晚報》我一直珍藏至今。每每翻開它,眼前都會浮現(xiàn)出雁行先生的樣子:目光睿智、一臉祥和。在寫作的道路上,他后來給了我許多鼓勵與指導。內(nèi)心深處,我對他一直執(zhí)弟子之禮。編輯這套自選集時,我把《架子工》置于小說卷的卷首,不光因為它是我發(fā)表的第一篇小說,更重要的是,它見證了兩個男人長達三十年的友誼。這樣純潔而真誠的友誼,在物欲橫流的當下已如稀有的礦石。    我出的第一本書,是思想散文集《青春的思索與追求》。1982年還不是全民皆可出書的年代,許多筆耕一生的老編輯也難有一本專著問世。我是幸運的,作為中國青年出版社當時最年輕的編輯,我把在《中國青年報》上發(fā)表的幾篇樣稿,連同擬寫的文章目錄寄給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時隔不久,兩位操著南方口音的編輯就敲開了我辦公室的房門。半年后,這本由秦牧先生作序的思想散文集就擺上了各地新華書店的書架。    在寫作的路上,還有許多的“第一”令人回味。    刊發(fā)我第一首詩的編輯是《北京日報》的陣容;那是一個話語遲緩的編輯,也是一位心地純凈的詩人。我在工廠當工人時,他編發(fā)了我好幾首詩作與歌詞。每每是,我寄出稿件后的某一天,就會有科室干部找到正在車間干活的我,說:“嘿,今天《北京日報》發(fā)表你的詩了!”如今,陣容先生已駕鶴西去,我卻深深地后悔,沒有在他生前請他喝上一杯清茶。推出我第一部中篇小說的編輯是《北京文學》的章德寧。因為與章德寧早就熟悉,怕她礙于情面不好決斷,我的那篇小說是以“張志發(fā)”的化名托一位書商轉(zhuǎn)遞的。沒想到半個月后,那位書商就打來電話,讓我轉(zhuǎn)告“張志發(fā)”,章社長看了小說覺得不錯,決定刊用,約定時間要見見新人張志發(fā)。在關系稿、人情稿盛行的時下文壇,章德寧社長所表現(xiàn)出來的清澈與高貴實在令人感動。出版我第一本報告文學集的編輯是上海文藝出版社的郟宗培。我永遠也忘不了1985年初冬那個寒風料峭的上午,郟宗培談定書稿后連口水都沒有喝,就匆匆離開了我的辦公室。那時的他年輕而瀟灑,精明又干練。他走進北京街頭的寒風里,豎起褐色皮夾克的領子,回過頭沖我招了一下手。那招手的動作真的很帥,成了我記憶中的一個經(jīng)典定格。出版我第一部長篇小說的編輯是作家出版社的唐杰秀。迄今為止,我還很少見到如唐杰秀一樣率真的中年女性。她永遠是快樂和幸福的。而且,她可以把快樂與幸福像流行感冒一樣迅速傳染給你。跟她交往,你會覺得,希望的太陽永遠在前方照耀。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我在全國各種報刊上發(fā)表了幾百篇雜文、散文、小說、報告文學和詩歌,每篇作品都有著一段牽動情絲的回憶。我是幸運的,交往的編輯無不真誠而坦蕩。他們中,有的已成了我一生的師長或摯友,有的至今未曾謀面。每每想起他們,我的內(nèi)心都充盈著一份感動。    感謝作家出版社同意出版這套自選集,讓我有機會以感恩的心情寫下他們的名字:蔣元明、關國棟、游燕凌、許錦根、肖關鴻、張志國、韓春旭、劉貴賢、石英、蘇殿遠、王乾榮、陳先義、柳萌、韓作榮、江增培、林非、陳四長、劉孝存、劉茵、莫揚、趙李紅、馬力、丁洪章……    2    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是我創(chuàng)作的蜜月期。    那時候,生活中的一個偶然見聞常常就能激發(fā)起我的靈感。比如,每天早晨我在使館區(qū)晨跑,有一段時間常常見到一個白衣女孩沖我微笑。那笑容恬靜得猶如冬日里的一縷春風,于是就有了散文《永遠的微笑》。再比如,有一天我到火車站送人,見一個小伙子在站前一個無照小販那里買了一兜梨,那小販明顯要了高價,但小伙子急匆匆的沒有在意。在車廂里,我又遇到了那個買梨的小伙子,他也是來送站的,送一位盲人。我似有所悟,一篇題為《梨》的散文很快完成。    我總是處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晨跑時構思了一篇雜文或者散文,回到家馬上記下梗概,下班后再整理成文,過上兩三天潤色推敲一遍后寄出。一般情況下,報刊總會有我待發(fā)的文章,郵路上又有我剛剛寄出的作品,還有正在推敲構思的素材。    前幾天,語文學習雜志社約請我為他們的“課文作者”欄目寫一篇創(chuàng)作札記,因為我的散文《明天不封陽臺》被編入了蘇教版的中學語文課本。    這勾起了我的一段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我的住房不足四十平方米,為了拓展使用空間,決定把陽臺封閉。封陽臺的工人第二天就要來了,傍晚我推開陽臺的門,突然聽見了幾聲咕咕的鳴叫。循聲望去,見一只灰黑色的鴿子正臥在一塊木板下孵蛋。頓時,一種久違的情感在心頭油然而生。    關愛自然,其實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支點。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曾提出過生態(tài)倫理思想,其表述雖有差異,但在推崇“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模式上是基本一致的。先秦諸子中,也多有“厚德載物”的論述。    《管子·五行》指出,人與天調(diào),然后天地之美生;孔子則對“竭澤而漁、覆巢毀卵”的做法深惡痛絕,孔子認為好生而惡殺是君子的一種美德,并明確提出了仁民愛物的主張。隨著時代的演進,人類對自然的獵取幾近瘋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成了每一個現(xiàn)代人必須面對的問題。我曾試圖就此成文,只是沒有合適的切入點。陽臺上的“不速之客”一下子激發(fā)了我的寫作靈感,回到案頭我一氣呵成,第二天整理潤色了一遍后就寄給了《人民日報》。    有朋友不解,說你的寫作范圍怎么這么龐雜?雜文、散文、隨筆、評論、小說、詩歌、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幾乎無所不包。這個問題以前從沒有認真想過,編這套自選集時我認真想了一下,大概源出于此——    我是編輯,寫作一直是我的業(yè)余愛好。而我當編輯的師傅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的資深編輯林君雄。他費盡周折將我從工廠調(diào)入中國青年出版社,在業(yè)務上對我的要求一向極為嚴格。印象中,我編發(fā)的書稿必須勾畫整齊,添加的文字也一定要一絲不茍,否則就會受到他嚴厲的批評。而在工作時間,除了上下午各有一刻鐘的休息時間外,是不許干一點點私活的。他知道我愛寫一些東西后,常常放輕腳步走到我的身后,探頭看看我案頭的書稿是不是分內(nèi)工作。星期天還常常要為工作加班,沒有整塊時間,只能寫一些與業(yè)務相關的小文章。后來我受命協(xié)助君雄老師主編一本以報告文學為主的綜合性青年刊物,才堂而皇之地開始涉足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而小說一直是我的業(yè)余愛好,只是在心癢難耐的時候偶爾為之,如果癡迷于此是要挨批的,因為我所在的編輯室出的主要是青年修養(yǎng)讀物。    不過,我還是非常感激君雄老師,不僅僅是因為他費盡心力,將我從一機床的重型鑄造車間調(diào)到中國青年出版社當編輯,更是因為他對我編輯業(yè)務上的嚴格要求,使我有可能從一個沒有受過正規(guī)大學教育的青年工人,成長為一名稱職的職業(yè)編輯。    3    編輯這套自選集的想法純屬偶然。    前幾天,我打開電腦,無意中讀到了一篇中國青年出版社原副總編輯王維玲先生的文章《我與伊始》,其中談到他和伊始去廣州拜訪秦牧時,先生曾和他談起過我,并說他非常羨慕中國青年出版社能有我這樣敬業(yè)的青年編輯。讀到這段文字,我不由想起了1992年10月14日。記得那天妻子下班見到我的第一句話竟是:“你知道了嗎?秦牧先生逝世了!”我聞聽愕然良久,接著淚水奪眶而出。隨便找了一張紙,半個小時后一篇懷念先生的文章寫好了,淚水也打濕了案頭的稿紙。    關上電腦,我找出了這篇文章,讀后仍心潮起伏。原以為,往事已如捧在手中的砂粒,早從指縫間流走了。不承想,它其實是風干的黑木耳,情感的清水一泡,就立即豐盈鮮活起來。我又信手翻了翻其他的舊作,竟也不時撥動了我情感的琴弦。    于是,我決定編一套自選集。    這套自選集分四卷:雜文散文、紀實文學、報告文學和小說,計一百八十萬字,是從我公開發(fā)表的近四百萬字作品中選出的。雜文散文卷按體裁分上、中、下三輯;報告文學卷也按題材分成了四部分;紀實文學卷總共十一篇,沒必要細分;小說卷只是按長、中、短做了分類。無論分集與否,四卷均按發(fā)表的時間排序,文字上一律將編輯在發(fā)表時刪改的文字復原,以求存真。    自選集編好了,我的心靜如止水。因為我知道,收錄的一百八十萬文字,不僅浸透了我的情感與心智,也融入了我的追索和生命。    比如我的雜文,雖全部寫作于三十年以前,但今天讀來仍酣暢淋漓,并無過時之感。這一方面說明作品抨擊的社會時弊至今仍未消除,令人心生感慨;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我在雜文寫作中的良好藝術功力。    報告文學與紀實文學各分了一卷。劃分的原則是:報告文學基本是寫一人或一事,所依據(jù)的材料全部是真實的,力求每句對話都非杜撰。報告文學的寫作難度,在于報告與文學孰輕孰重。常見的問題是,報告多了,文學性就削弱;文學性強了,真實性就大打折扣。我的報告文學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閱讀自己早年的報告文學作品,我常常感嘆,一堆采訪得來的干巴枯燥的素材,居然可以被剪裁應用得如此生動而鮮活。紀實文學卷收入的作品則基本以社會重大問題或社會事件為題材,因為要顧及當事人的心理感受,一般都隱去了真實姓名。在細節(jié)和氛圍的描寫上,也有少許想象的成分。這些紀實作品發(fā)表后,幾乎全部被報紙或刊物轉(zhuǎn)載。    小說其實是我最早嘗試的。由于很長時間是做青年讀物的編輯和青年刊物的記者,反倒寫得最少。2004年作家出版社推出了我的長篇小說《右邊一步是地獄》,連我的師長程樹榛先生都非常愕然:原來你也能寫小說呀!這些年,因為我的全部精力幾乎都傾注給了工作,我主持的幾本刊物發(fā)行量都曾有過明顯的上升,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我甚至成了一個只會抓抓管理、搞搞發(fā)行的行政干部。其實,我在主持所有刊物時首先抓的是版面,是編輯業(yè)務。我從1976年正式從事編輯工作,經(jīng)我手編發(fā)的各類書稿不低于八千萬字,各種國家級的獎項也得過幾次。我策劃或主編的《世界小說流派經(jīng)典文庫》《當代紀實名家精品文庫》《宗教經(jīng)書寶典系列》《人民文學五十年精品文庫》《當代中國大寫意》等大型叢書都為出版社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經(jīng)濟效益。從上世紀80年代初,我開始從事業(yè)余寫作,創(chuàng)作了大量雜文、散文、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即便是小說,微型、短篇、中篇幾種形式也都有過嘗試。《中國新文學大系·微型小說卷》收有我的作品。我的中篇小說《吐火女神》在《北京文學》刊出后,隨即被《中篇小說選刊》和《小說月報》轉(zhuǎn)載。一位三十多歲的讀者在地鐵站買到載有這篇小說的《中篇小說選刊》,一路讀下來竟忘了下車?;丶液笏钠拮涌戳艘哺锌灰选7蚱薅溯氜D(zhuǎn)找到我,一定要和我探討女主人公的命運歸宿。根據(jù)《吐火女神》改寫的長篇小說《右邊一步是地獄》出版后,一位文化公司的老總在春節(jié)回家的列車上讀了一路,回京后立刻找到我,提出由出版社轉(zhuǎn)讓版權,他要再加印兩萬冊。承蒙作家出版社總編輯侯秀芬大姐首肯,《右邊一步是地獄》得以在三個月內(nèi)再版。    照常規(guī),人們在談及自己的作品時多應自謙,我的做法卻有悖常理。在這一點上,我很欣賞李敖。此公說他今生有兩大遺憾:一是沒有能結識一個像李敖這樣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朋友,一是不能坐在臺下親耳聽李敖的精彩演講。是名士乃真風流,李敖既然可以率真至此,我輩多一點自信該不為過。且不說我的雜文和散文文字嫻熟、風格迥異,即便是報告文學,也有“傻青兒吳歡”式的詼諧幽默和“勇者”式的文采飛揚。紀實文學中,更有“第三者”的詩意與哲理,也有“昨夜星辰”的深邃與雄辯;小說因為寫得少,不敢自詡,但其中的美學追求卻是始終如一的。主編《小說選刊》后,我曾系統(tǒng)闡釋了《小說選刊》的文學主張,其中的基本觀點,我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曾努力踐行,盡管達到的和我所期待的還有很長的距離。    4    進入新世紀的十年,是我創(chuàng)作的淡季。    2000年以前,我擔任副職,天塌下來有大個兒頂著,心境一直比較自由。這以后《人民文學》接管了《中國校園文學》,我作為《人民文學》的副社長,兼任了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社長,全面負責該社的業(yè)務與經(jīng)營。既要協(xié)調(diào)解決各種矛盾,還要每年向主辦單位上繳管理費,工作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六年慘淡經(jīng)營,《中國校園文學》由《人民文學》接手時的五萬多冊,最高峰時實際發(fā)行量達到了十五萬冊。    2005年9月末,我調(diào)入《小說選刊》任主編。那時候,由于嚴酷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小說選刊》的發(fā)行量已跌至谷底。我知道我別無選擇,或者立即遏制住刊物發(fā)行量不斷下滑的趨勢,或者完成一次人生舞臺上的黯淡謝幕。上任后的十天里,我馬不停蹄地調(diào)研了京城上百個書攤,得出的結論是:本來打算半年以后實施的改版必須立即推行。只有這樣,也許才能在迷霧茫茫中找到一條出路。    2005年12月27日,永遠定格在了我的記憶中——    北風料峭,枯葉凋零,夜色像洇在宣紙上的水墨,一點一點彌漫開來,直到把我淹沒:“杜主編啊,你怎么搞的嘛?《小說選刊》怎么能是這種樣子?我進的五百本刊物到現(xiàn)在一本也沒賣動!”四個小時以前,當我從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律系的一位《小說選刊》代理商那里得知了這個信息后,就一直呆坐在辦公室,脊背上冒出的一層層冷汗打濕了我的內(nèi)衣。    是分娩前的陣痛,還是改版失敗?我在內(nèi)心一遍遍地問著自己。本來,當我取得社委會的支持決定改版后,可以采取一個比較折中的方案。但是多年運作刊物的經(jīng)驗告訴我,在林林總總的期刊市場上,這種不顯山不露水的改版吸引不了讀者的眼球和媒體的注意。我決定冒險:采用了一個民工吃饅頭的封面,以期形象地彰顯《小說選刊》“三貼近”的辦刊姿態(tài),在對讀者產(chǎn)生視覺沖擊力的同時吸引媒體的關注。    可是新改版的刊物上市三天了,嚴重滯銷!    感謝副主編馮敏。是他在我最困難的時刻發(fā)來了那條叫我銘記一生的短信:衛(wèi)東,封面很好。我們支持你,你不孤獨,我們和你站在一起。而他對封面的前瞻性預見也在兩天后得到了完美的證實:改版后的《小說選刊》銷路明顯好轉(zhuǎn),雪片一樣的讀者來信飛向雜志社,對《小說選刊》的改版給予了高度肯定。一向以強勢媒體自居的各類報紙也一反常態(tài),主動刊發(fā)了幾十篇以《小說選刊》改版為話題的評介文章。那些天,“饅頭”封面成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事件,這讓我如釋重負,也百感交集。    《小說選刊》連年下滑的勢頭暫時扭轉(zhuǎn)了,但是依然險峻的生存環(huán)境讓我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它的光環(huán)既讓我感到自豪,同時也讓我深感壓力。它不同于我以前主編的刊物,《小說選刊》辦得好壞,實際上是向行進的中國文學交出的一份答卷。作為主編,面臨的生存壓力使我一直處于焦慮之中,無法進入創(chuàng)作狀態(tài)。計劃中的長篇小說幾次提筆,也只是開了一個頭。    我不知道這種狀況還會延續(xù)多久。    聊可自慰的是,我從一名青年工人成為了一名編輯,又從副處、副局一直走到正局的領導崗位,憑借的是我本身的能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這期間,我沒有請任何人為自己的升遷調(diào)動吃過一次飯、送過一粒瓜子、說過一句好話;我先后擔任過幾家刊物的主編或者社長,從未收受過作者的任何饋贈,推辭不掉的禮品全部交公;我調(diào)到中國作協(xié)十幾年,為所在刊社累計拉來過近千萬企業(yè)贊助,從來沒有拿過分文提成、私下收受過哪怕是一盒煙的好處。上世紀以來,也得過十幾次雜文、散文和報告文學獎,作品也曾被收入多種權威選本,但全是在我事先不知情的情況下?!堆笮欣锏闹袊蛦T》在《南方周末》連載時,一位全國報告文學獎的評委曾好心地打電話給我,讓我把此文復印若干份呈送各位評委一閱,“因為許多參評的稿子還不如這篇”,我聽了也只是一笑了之。鳴生兄說,我的報告文學所取得的成就遠遠高于我在社會上所享有的聲譽,他為此感到遺憾。我非常感謝鳴生兄的仗義執(zhí)言,不過,與其浪得虛名還不如實至名歸。逝去的歲月,沒有能承載我成就的遠洋巨輪,卻也沒有夾帶齷齪與卑劣的殘枝敗葉,它一如我的生命,平淡無奇,卻清澈純凈并充滿激情。    ——歲月,是我的勛章    2010年4月10日

內(nèi)容概要

  《吐火女神:小說卷》收錄的是作者的短、中、長篇小說共8篇。閱讀這些小說,我們不能不為“橘紅色的傘”的詩意所嘆服,為”小院兒”洋溢的溫馨和”街燈點亮的時候”所折射的真誠而感動;不能不被“秘使”的宏大所吸引(這篇更接近于紀實,因獲得了《時代文學》小說獎,故收錄于此卷),為“吐火女神”中人物的生離死別,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而嘆息。2005年底,作者以報告文學作家的角色定位出任中國權威的小說選本——《小說選刊》主編。其實,他對小說的各種形式都有過嘗試。從本卷收錄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的文學主張在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早有脈絡可以尋覓,故將兩篇小說專論和作者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創(chuàng)作的一首長詩作為附錄一并收入。

作者簡介

杜衛(wèi)東,當過兵當過工人。1976年從事編輯工作,先后創(chuàng)辦和主持過多家刊物。經(jīng)手編發(fā)的各類書稿、文章不低于八千萬字,獲多種國家級獎項。1979年開始業(yè)余寫作,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在《人民日報》《人民文學》等各種報刊上發(fā)表雜文、散文、報告文學、詩歌、小說、劇本和評論近四百萬字。出版有《兩步齋話——杜衛(wèi)東雜文選》《蒼茫人間——當代紀實名家精品文庫杜衛(wèi)東卷》《卻憶往事風流——老兵大家散文叢書·杜衛(wèi)東卷》等雜文、散文、報告文學和小說集近30部。作品被收入多種權威選本和中學語文課本。近期,有180萬字的《杜衛(wèi)東自選集》(四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分別是:《歲月深處·雜文散文卷》《昨夜星辰·紀實文學卷》《敗軍之帥·報告文學卷》《吐火女神·小說卷》。現(xiàn)在北京某雜志社任職。

書籍目錄

都市里的保姆世界約會愛神中國人口大浪潮第三者北京城里的“吉卜賽人”當代商標警示錄“洋行”里的中國女雇員昨夜星辰夢幻中國流行歌壇備忘錄世紀之泣

章節(jié)摘錄

引子:一字牽動萬人心    本報訊北京市三八服務公司近日作出在全國招雇保姆的決定:凡年滿17周歲,品行端正、身體健康的無業(yè)女青年,可持鄉(xiāng)政府一級介紹信及醫(yī)院證明,到北京建國門南大街2號報名。受雇后吃住除外,月收入不低于25元。    1984年初春,北京某報報屁股上登出的這則短訊,有如比基尼島上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立即在市民中產(chǎn)生了強大的沖擊波。那些剛剛從為人父母的幸福感中醒悟過來,隨即便為小天使入托而愁眉緊蹙的年輕父母們,以及雖有舐犢之情,但又不愿丟棄棋盤、花鳥、二胡、君子蘭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欣喜若狂,興奮不已。    敏感的海外新聞界同行,更是以閃電般的速度,用電傳機發(fā)回了如下消息--    照顧嬰兒洗煮“一腳踢”村姑進城喜有新出路    農(nóng)村少女涌入城市謀職北京招募家庭女傭行業(yè)成為熱門    北京雇傭三萬女傭負責家庭工作十分吃香    瞬息之間,北京興起了一股“保姆熱”!    第一章:保姆市場    北京建國門南大街2號原是個門庭冷落的地方。一則短訊,使這里成了北京最熱鬧的處所之一。然而,人們大都乘興而來,俯首快快而去。家務服務公司手續(xù)齊全,有地方政府的介紹信,有身體健康證明書,雙方簽訂勞務合同,用這樣的保姆固然放心,但是,卻很難雇成。北京師范大學一位年輕婦女懷孕時就在家務服務公司登記交款,孩子出生快半年了,仍未有小保姆“光臨”;原因是小保姆不愿意到家務服務公司登記?!肮疽页鲎C明,要簽合同,還要交五元錢,手續(xù)真多。我們從外地來的人,十個有九個沒有證明。公司把我們分到誰家后,如果和這家合不來,不干還不行。而且公司的工資低,只有三十元,我自己找的戶,每月三十五元?!?   于是,自發(fā)的保姆勞務市場便在北京街頭出現(xiàn)了。    建國門外:老B“露怯”    老B四十來歲,在某中學任教。半年前,他在校辦工廠當廠長的賢妻為他生下一位“千金”,中年得子,自然是喜不自勝。眼瞅著半年的產(chǎn)假到日子了,家里又無老人可資“借助”,于是,屢屢跑向保姆市場。    北京的保姆市場有四處:和平里、勁松、三里河和建外小樹林。其中,尤以建外的最為興盛。    老B活了四十來年,從來都是聽喝兒的主兒。想到這一遭將以雇主的身份去挑三揀四,不覺有些興奮,胸脯也挺了起來。    建外小樹林里人聲嘈雜,摩肩接踵。老B初來乍到,覺得不可造次,須先摸摸“行市”。不遠處,有一女士:牛仔褲,黃皮靴,紫紅色的登山服,再往上看,秀發(fā)垂肩,面白唇紅。只是目光有些疲憊,眼眶罩著一圈淺淺的黑暈。老B想,八成也是h孩子操勞所致,于是過去搭訕:“您的小孩多大啦?”    該女士沒言聲兒。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老B原本是個“先生”,嘎雜子學生見得多了,心胸自然極為開闊,他并不在意該女士的矜持與冷漠,近乎討好地又問了一句:“也來了幾趟了吧!”他特別在“也”字上加重了語氣,仿佛這樣便可找到彼此的相同點。P1-2

媒體關注與評論

紀實文學成功的標志,我認為應該達到三個層次。第一是經(jīng)驗的層次,即依據(jù)生活的經(jīng)驗,選取最適合紀實文學表現(xiàn)的題材:二是理論的層次,即要有思想燭光的照耀,通過一系列客觀坐標,來完成對現(xiàn)實生活的宏觀把握:第三是詩化的層次,即文學性與紀實性的高度和諧與統(tǒng)一。我認為,衛(wèi)東以他的作品對此做了很有說服力的詮釋。我們有理由依據(jù)本卷收錄的作品,對作者投以感佩的目光。    ——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長:劉佳

編輯推薦

《昨夜星辰》收錄作者杜衛(wèi)東11篇紀實文學作品。作品實際上是行進中的中國一幅形神兼?zhèn)涞膫扔埃骸皦艋弥袊敝覍嵱涗浟丝ɡ?K在中國的興起:“世紀之泣”詳細講述了艾滋病登陸中國以后的種種境遇;“第三者”充滿了詩意與哲理:“洋行里的中國女雇員”令人深思與奮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杜衛(wèi)東自選集(1-4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