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陳丹燕 頁數(shù):254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2000年,《上海的紅顏遺事》出版。出版后不久,我接到了一個男人的電話,說他是凱凱的親戚,希望與我聯(lián)系,也希望與燈燈聯(lián)系。但他卻沒有再聯(lián)系我們。在那個電話里,他只是說凱凱住在紐約,已經結婚了,有三個孩子,在中餐館工作。這就是所有關于凱凱的訊息?! ?008年,《上海的紅顏遺事》有再版的機會。新版的設計已經完成,只等下廠印刷。這時我接到另一個電話:“我是凱凱。”他說。凱凱回來了。我們約在一家庭院咖啡館見面。我們并不認識,所以我們各自拿了一本舊版的《上海的紅顏遺事》。但當我們在臺階上遇到,彼此都意識到,那就是我等待的人。
內容概要
《上海的紅顏遺事》講的一個普通人,一個不像有的人那樣堅強,也不像有的人那樣冷靜,不像有的人那樣聰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樣理性,是一個感性的人,一個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積極向上生活的徒勞的人,也許還是一個捂著傷口不讓別人看,自己也不看的樂觀的人,一個實在不懂得怎樣去應付,弄得滿身滿心全都是傷的痛楚的人,一個怕被別人落下,被別人孤立,被別人拋棄的認真的人。她還是一個按照自己天性生活,并沒有用是非觀修剪自己的質樸的人,即便是她在照相的時侯,在臉上入滿了扮得十全十美的假笑,在她少年時代,青年時代,和將要時入中年的時侯。我是想寫一寫這樣的普通材料制成的人,在一個動蕩的大時代里的際遇啊。
作者簡介
陳丹燕,中國作協(xié)會員。1982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進中國福利會《兒童時代》雜志社任小說編輯。1992年兼任上海東方電視臺青春節(jié)目主持人。上海作協(xié)理事。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作品有《少女們》(獲文化部新時期十年兒童文學二等獎)、《女中學生三部曲》(獲全國婦女兒童題材作品獎)。80年代后期從事成人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心動如水》、《緋聞》、《一個女孩》、《慢船去中國》和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散文集《寫給女孩的私人往事》、《唯美主義者的舞蹈》、《長裙上的花朵》等?!兑粋€女孩》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寬容”文學金獎。
章節(jié)摘錄
第1節(jié):上海的紅顏遺事(1) “請告訴我一些1944年上海夏天的事好嗎?最普通的事,天天都會在生活里發(fā)生的事。”我對一生都在上海度過的老人魏紹昌說?! ∵@是距1944年五十六年以后的春天,這天下著雨,室內有著上海雨天淡灰色的天光,屋角的顏色會要深一點,像是紙煙的煙灰,帶著點點斑駁。而窗框的影子在墻壁上變成了一團模糊的斑跡。過不慣多雨的上海春天的人不能體會到那樣的天光里如煙云的柔和,于是也很難體會在帶著潮濕雨氣的柔和里有很輕的感傷。這種綿長的雨,從來不會有人真的知道什么時候會停下,也不知道天氣預報里預報的春雷會什么時候來,那將是今年的第一聲春雷。那是一個合適問到1944年的天氣。這個老人有很好的記性,他還記得1932年日本人炸閘北寶山路上上海商務印書館那天的情形。日本炸彈炸毀了當時東亞最大的圖書館和印刷廠,大火在寶山路上熊熊燃燒,被燒毀的紙在二月的東北風中向市區(qū)漫天飄來,像黑色的雪片,而那其實是四十萬冊中國書,包括近六萬冊的善本書,以及紙庫里準備印書的紙。黑色的紙灰整整落了一天。南京路上把衣服晾在外面的人家,衣服上落滿了紙灰。他的臉上在說著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有著一種類似微笑的神情,他抬著白發(fā)斑斑的頭。然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樣的神情原來不是微笑,那是對往事無邊的忍耐?! ∷麑ξ蚁胍?944年的事有點吃驚。 “是為了寫書呀。我要寫的那個人出生在這一年。”我說?! ?ldquo;想要多知道一點真實的細節(jié),在歷史書,在報紙上,在偉人的傳記里和回憶錄里都看不到的東西,因為我要寫一個普通人。”我說。在我的感覺里,她的故事就像沾在歷史書上的一?;覊m一般,但我想要做的是,讓她成為一粒永不會被抹去的灰塵?! ?ldquo;是啊。那是需要的。”他說。 1944年,他是一個二十三歲不到的青年,已經結了婚。他在中一信托公司做職員,雖說是銀行職員,但并不需要在上班時穿西裝,他大多數(shù)時候穿長衫上班?! ?ldquo;是灰色的嗎?”我問?! ?ldquo;有時是褐色的。”他想了想說。啊,原來那時的上海青年也穿褐色的長衫?! ?ldquo;1944年的夏天么,上海是在淪陷中,在淪陷中。南京西路上的大華電影院里放的全是日本電影,像轟夕起子、高峰秀子和坂東起三郎的電影,也演出中國和日本合拍的《鴉片戰(zhàn)爭》,因為當時英國是敵對國。你說滑稽吧。”他告訴我說?! ‰m然已經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法國租界,已經消失在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的炮火里,可按照當年法國人的城市規(guī)劃在人行道邊種下的梧桐樹,還在一年年地長高。春夏時,它們綠色的、寬大的樹葉以毫不知情的恣肆拼命地長著,遮蔽了整條整條的街道。冬天,等樹葉變黃,發(fā)脆,成批成批地落下,連在夜里被街燈烤著、最晚落下的那些樹葉也全都掉了以后,能看到樹枝上有一串串淡褐色的小蛋粘在那里,那是刺毛蟲留下的籽,它是翠綠色的爬蟲,春天時長大,住在梧桐樹上,夏天的時候它把背上的小刺扎到人身上,看不見,可是摸上去,那一塊皮膚讓人痛癢難耐。夏天,從菲律賓海面上生成的臺風會影響上海,臺風來的時候,大風大雨把它們從樹上掃下來,大人孩子見到了,都恨得用鞋底去碾。它們的體液是黃綠色的,在人行道上小而粘稠的一汪,慢慢干在陽光里,在地上留下了黃綠的、微微泛光的顏色,像打翻的毒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