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紅顏遺事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陳丹燕  頁數(shù):254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2000年,《上海的紅顏遺事》出版。出版后不久,我接到了一個男人的電話,說他是凱凱的親戚,希望與我聯(lián)系,也希望與燈燈聯(lián)系。但他卻沒有再聯(lián)系我們。在那個電話里,他只是說凱凱住在紐約,已經結婚了,有三個孩子,在中餐館工作。這就是所有關于凱凱的訊息?! ?008年,《上海的紅顏遺事》有再版的機會。新版的設計已經完成,只等下廠印刷。這時我接到另一個電話:“我是凱凱。”他說。凱凱回來了。我們約在一家庭院咖啡館見面。我們并不認識,所以我們各自拿了一本舊版的《上海的紅顏遺事》。但當我們在臺階上遇到,彼此都意識到,那就是我等待的人。

內容概要

《上海的紅顏遺事》講的一個普通人,一個不像有的人那樣堅強,也不像有的人那樣冷靜,不像有的人那樣聰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樣理性,是一個感性的人,一個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積極向上生活的徒勞的人,也許還是一個捂著傷口不讓別人看,自己也不看的樂觀的人,一個實在不懂得怎樣去應付,弄得滿身滿心全都是傷的痛楚的人,一個怕被別人落下,被別人孤立,被別人拋棄的認真的人。她還是一個按照自己天性生活,并沒有用是非觀修剪自己的質樸的人,即便是她在照相的時侯,在臉上入滿了扮得十全十美的假笑,在她少年時代,青年時代,和將要時入中年的時侯。我是想寫一寫這樣的普通材料制成的人,在一個動蕩的大時代里的際遇啊。

作者簡介

陳丹燕,中國作協(xié)會員。1982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進中國福利會《兒童時代》雜志社任小說編輯。1992年兼任上海東方電視臺青春節(jié)目主持人。上海作協(xié)理事。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作品有《少女們》(獲文化部新時期十年兒童文學二等獎)、《女中學生三部曲》(獲全國婦女兒童題材作品獎)。80年代后期從事成人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心動如水》、《緋聞》、《一個女孩》、《慢船去中國》和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散文集《寫給女孩的私人往事》、《唯美主義者的舞蹈》、《長裙上的花朵》等?!兑粋€女孩》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寬容”文學金獎。

章節(jié)摘錄

  第1節(jié):上海的紅顏遺事(1)  “請告訴我一些1944年上海夏天的事好嗎?最普通的事,天天都會在生活里發(fā)生的事。”我對一生都在上海度過的老人魏紹昌說?! ∵@是距1944年五十六年以后的春天,這天下著雨,室內有著上海雨天淡灰色的天光,屋角的顏色會要深一點,像是紙煙的煙灰,帶著點點斑駁。而窗框的影子在墻壁上變成了一團模糊的斑跡。過不慣多雨的上海春天的人不能體會到那樣的天光里如煙云的柔和,于是也很難體會在帶著潮濕雨氣的柔和里有很輕的感傷。這種綿長的雨,從來不會有人真的知道什么時候會停下,也不知道天氣預報里預報的春雷會什么時候來,那將是今年的第一聲春雷。那是一個合適問到1944年的天氣。這個老人有很好的記性,他還記得1932年日本人炸閘北寶山路上上海商務印書館那天的情形。日本炸彈炸毀了當時東亞最大的圖書館和印刷廠,大火在寶山路上熊熊燃燒,被燒毀的紙在二月的東北風中向市區(qū)漫天飄來,像黑色的雪片,而那其實是四十萬冊中國書,包括近六萬冊的善本書,以及紙庫里準備印書的紙。黑色的紙灰整整落了一天。南京路上把衣服晾在外面的人家,衣服上落滿了紙灰。他的臉上在說著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有著一種類似微笑的神情,他抬著白發(fā)斑斑的頭。然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樣的神情原來不是微笑,那是對往事無邊的忍耐?! ∷麑ξ蚁胍?944年的事有點吃驚。  “是為了寫書呀。我要寫的那個人出生在這一年。”我說?! ?ldquo;想要多知道一點真實的細節(jié),在歷史書,在報紙上,在偉人的傳記里和回憶錄里都看不到的東西,因為我要寫一個普通人。”我說。在我的感覺里,她的故事就像沾在歷史書上的一?;覊m一般,但我想要做的是,讓她成為一粒永不會被抹去的灰塵?! ?ldquo;是啊。那是需要的。”他說。  1944年,他是一個二十三歲不到的青年,已經結了婚。他在中一信托公司做職員,雖說是銀行職員,但并不需要在上班時穿西裝,他大多數(shù)時候穿長衫上班?! ?ldquo;是灰色的嗎?”我問?! ?ldquo;有時是褐色的。”他想了想說。啊,原來那時的上海青年也穿褐色的長衫?! ?ldquo;1944年的夏天么,上海是在淪陷中,在淪陷中。南京西路上的大華電影院里放的全是日本電影,像轟夕起子、高峰秀子和坂東起三郎的電影,也演出中國和日本合拍的《鴉片戰(zhàn)爭》,因為當時英國是敵對國。你說滑稽吧。”他告訴我說?! ‰m然已經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法國租界,已經消失在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的炮火里,可按照當年法國人的城市規(guī)劃在人行道邊種下的梧桐樹,還在一年年地長高。春夏時,它們綠色的、寬大的樹葉以毫不知情的恣肆拼命地長著,遮蔽了整條整條的街道。冬天,等樹葉變黃,發(fā)脆,成批成批地落下,連在夜里被街燈烤著、最晚落下的那些樹葉也全都掉了以后,能看到樹枝上有一串串淡褐色的小蛋粘在那里,那是刺毛蟲留下的籽,它是翠綠色的爬蟲,春天時長大,住在梧桐樹上,夏天的時候它把背上的小刺扎到人身上,看不見,可是摸上去,那一塊皮膚讓人痛癢難耐。夏天,從菲律賓海面上生成的臺風會影響上海,臺風來的時候,大風大雨把它們從樹上掃下來,大人孩子見到了,都恨得用鞋底去碾。它們的體液是黃綠色的,在人行道上小而粘稠的一汪,慢慢干在陽光里,在地上留下了黃綠的、微微泛光的顏色,像打翻的毒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上海的紅顏遺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3條)

 
 

  •   若干年前讀了陳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葉》,就喜歡上了那細膩通透的文筆,也喜歡戴西,那個在亂世中始終保持著優(yōu)雅和高貴的女人。而今讀《上海的紅顏遺事》,唏噓感嘆。要有一顆多么強大的心,才有勇氣在經歷了動蕩的歲月后再次在諸多親歷者的回憶中感受那份痛楚?要有一支多么淡定的筆,才能從容敘述命運對花樣年華的作弄以及普通人在亂世中的浮沉掙扎?血雨腥風中的沒心沒肺卻又執(zhí)著驚艷的愛情,對舊上海明星母親的疏離、背叛、懺悔和思念,對命運的默默順從、努力迎合和頑強抗爭,構成了薄命紅顏姚姚的傳奇人生。姚姚和戴西,都是花一樣的女人,在風中搖曳,脆弱而倔強,即使枯萎,花香猶在。借助陳丹燕的幽幽文字,讓我們隔著歲月的河,看那恍惚的景,點一注心香,祭那凋零的花。
  •   很喜歡陳丹燕寫的上海系列,上海的金枝玉葉我讀了幾遍,買了幾本送人。這本上海的紅顏遺事又看出了不同的味道。
  •   看上海的紅顏遺事.看半個世紀前的美麗女子.煙花一樣的女子姚姚,深深的深深的打動了我.半個世紀過去.沒有經歷過亂世.沒有跌宕起伏的人生.可是不知道為什么.我想我懂她.我真的覺得我懂.我懂那種痛,那種愛.親人永遠離去.愛人永遠離去.她在人前始終笑著.偶爾提起會滿眼的淚.也只是滿眼的淚這樣而已.只在人前痛哭過一次.朋友們覺得不懂她.她真的有朋友么.她是那樣鴕鳥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樣黑白顛倒的世界,看不到希望.她依然堅持著對生活.對愛的理想.窮到寄人籬下,依然不愿意為了生計嫁給不愛的人."沒有愛,就是不行".小時嬌生慣養(yǎng)生活優(yōu)越.依然能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在那樣艱苦的地方,留下的還是她微笑的樣子.看著半個世紀前的老照片.姚姚笑著.曇花一現(xiàn)的一生.美麗過.然后墜落.我很感動.
  •   總是記得一個片段,一個叫洪晃的女人,最后被車撞了,死的很慘。一生像一朵浮萍,凄凄慘慘戚戚,卻從來沒有低頭。后來很驚訝的發(fā)現(xiàn),洪晃竟然還活著,好好地活著。然后就開始懷疑,記憶里的那個女人是誰?后來看《上海的金枝玉葉》,買而不得,于是開始看《上海的紅顏遺事》,才知道原來是姚姚。那是多久多久以前的事了,我把舊時光都忘了。我們都是過了河的孩子,無路可退。
    沒有什么能把我們打倒,包括我們自己。我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就像姚姚一樣。
  •   《上海的紅顏遺事》,我大哭了一場。一本久違的好書,好書!?。。〉铱赐暌槐?,不想再看第二遍,不是因寫的不好,而是太好了!但我承受不起主人公跌宕坎坷的命運。我難受?。。?!我要把它藏在書柜深處,心靈深處謝謝陳丹燕
  •   喜歡陳丹燕寫的人物傳記作品,很高興又買到了紅顏遺事的增補本,可惜沒買到金枝玉葉的增補本。
  •   在特殊時期下衍生和讓我看到的小人物,小說里的瑤瑤通過作者的走訪而得到的一生,顯得更具有真實性,也讓我更加的記憶深刻那個年代里,人們的生活,瑤瑤的媽媽給了瑤瑤良好的生活,瑤瑤是從一個上海名媛閨秀一步步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蛻變成一個飽受苦難的時代悲劇,就像上海時期樹干上的小蟲子,小小的,爬在樹上,任誰也看不見,但是只要爬到誰的身上,那個人準會難受,春去東來,特殊的時代給人們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痛,不管是在或者不在的人,瑤瑤的笑臉貫穿著全書,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棄微笑和生命,這本書值得一讀,上官云珠教會瑤瑤的讓她受益一生。
  •   《紅顏》講的是上官云珠的女兒,讀了,依舊陳丹燕。
    感覺她很像蕭紅,有一種“瘋”勁兒,不計后果的付出,轟轟烈烈地在火焰里舞蹈。
    你可以說她很不幸,但你未必享受過她的幸福。
    你可以說她不夠正常,但她比任何自詡正常的人過的精彩。

    喜歡讀人物傳記,以往大多是名人傳記多。陳丹燕為小人物寫下的兩部人物傳卻是最令我感動的。也收獲的更多。名人的成功給人的往往是事后諸葛的自作聰明,小人物的人生卻讓我們看清自己。
    只是,太多慨嘆。無法言語。也許不夠勵志,但足夠現(xiàn)實!
  •   這本書是陳丹燕“上海的”系列里讀來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少卻了其他對于舊上海精致生活的造作刻畫,關注更多的描述人物在文革的背景下的痛苦人生和樂觀性格。姚姚,真是一個有新思想的女性,可惜活錯了時候。
  •   因為是湊書數(shù)才買的一本書,多便宜我也忘了。本以為是本講述一些舊上海千金小姐的書,買回來之后發(fā)覺是講一個普通人姚姚的故事,我頓感失望。后來翻了下,原來這普通人的媽是上官云珠,這才支撐我讀了下去。有時,世事就是奇妙的,要不是前段時間我看其它書知道了上官云珠,相信這本書我會遺落在書架的一角?,F(xiàn)在因為上官云珠而讀下去,才自知我差點錯過了一本好書。書中通過很多經歷過文 ge的普通人之口,來了解姚姚,使我從中也更了解了這個特殊時期,不是通過潤色過的歷史,不是通過夸大的電視,就是從普通人看到的感到的去觸摸它,是一個全新的感受。知道當時是一個多令人迷茫的世界,看完后我久久不能跳出這個匡匡,我感到自己理解姚姚,理解她的心里變化,理解她為什么會這樣做,她就像我身邊的一個熟人,而我知道她的所想一樣。一句話:這是一本值得細讀且一讀再讀的書!
  •   看了兩遍,讓人感傷不已!一個悲慘的故事!一個極具個性色彩又極具時代特點的人生!難過,同情,字里行間無處不在的感傷氣息,彌漫在空氣中,讓人不由自主為主人公悲嘆不已。喜歡陳丹燕充滿感性的文字,悲憫的情懷以及超強的說故事的能力!
  •   排版舒服,一看就是正版,值得購買,雖然不如《上海的金枝玉葉》好看,但也很不錯。文筆不好,寫不出長篇大論,只想就書的質量寫下感受,供后來購買者參考。
  •   喜歡陳丹燕,喜歡老上海,更喜歡她筆下的老上海。
  •   一直喜歡陳丹燕的文字,她筆下的上??偸悄敲吹丶毮?,感覺就像在說鄰居的故事。雖然看了很傷感,但本書值得推薦。
  •   陳丹燕的這一套書都很好,值得一讀。了解上海的一切。
  •   很喜歡陳丹燕的上海系列
  •   喜歡陳丹燕筆下的上海舊事,耐讀。
  •   普通人在特殊時代里的際遇,很喜歡陳丹燕,看到最后很有感觸
  •   寫一個名人的后代的一生,反映一個時代的悲劇。
  •   看完這本書很久了,還記得一個深夜里,久久不能入睡,不能理解一個人的命運怎么能這樣,不能理解。
  •   很有上海的味道,(^o^)/~
  •   這套書很值得看,回味舊上海的味道
  •   挺可悲的一生~紅顏薄命
  •   這本書很好滴詮釋了啥叫做紅顏薄命。
  •   還沒看,但陳丹燕的書很客觀,之前看過,期待!只是上次送的禮券,一會兒到期了,一會兒又能用了,變來變去的,還是沒用成,折騰來折騰去,還是沒優(yōu)惠,這種優(yōu)惠真是沒意思透了,讓人失望,下次對這類優(yōu)惠的政策不再報希望了。當當這樣做,適得其反啊
  •   看完,陣陣悲傷...
    感慨自己所處的年代是多么的幸福。常想若是姚姚是生在我這個時代的,她會是怎樣的...
  •   陳丹燕女士的三部曲之一,非常滿意,謝謝啦!
  •   當代的女作家,陳丹燕的文章是最能吸引我看下去的。
    有個疑問,上官云珠的遺言是什么?作者沒直寫,令我遐想。
  •   書裝訂很好。一個悲劇故事,人生悲喜,了解了一段不熟悉的歷史。
  •   一本催人淚下的書,讓人噓唏不已.
  •   美好的,丑陋的,可怕的真實。讓人不忍讀下去
  •   看完這本書我只想哭,為此還特地寫了篇讀后感放在博客里。
  •   看了心里很沉重,無論名人還是普通人的世界在那個年代都是這樣脆弱和扭曲的
  •   共買了三本,就這本沒塑封,不知是什么原因。1998年時也讀過,當時就想上官沒法交代的事是不是和???有關。
  •   還沒看 三部曲都拿來收著
  •   喜歡陳丹燕的書
  •   陳丹燕的書一直很經典,正品。
  •   不錯,這本書寫的挺好,不過,有點矯情,
  •   很喜歡具有年代感的文字
  •   喜歡這種題材的書,這本還可以,了解了很多東西,但內容還不夠細致
  •   書很快收到,拿到手還是熱的,快遞員很辛苦,在次謝謝他們。演員閹妮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正點報時說,大夏天當你在家里涼涼塊塊收到快遞員送來得貨的時候應當表示感謝,遞上一杯水。我記住了。
  •   很便宜,書的質量也很好,送貨很快。
  •   還是喜歡這種平凡而極具溫情的故事。
  •   不錯哦 喜歡 自己有第一版了
  •   看看這些能反省一下現(xiàn)代的自己不好的地方
  •   書本的包裝很有古色古香的感覺,紙張也不錯。
  •   當當網的書籍值得信賴。
  •   書還沒看,內容應是不錯的。
  •   剛看了一點,整體基調應該比較悲傷。。。
  •   很好很及時很滿意
  •   喜歡陳的書。風輕云淡卻歷盡磨礪。這書看著很有點感嘆。尤其是結局
  •   我是幫別人買的,評價很好?。?!
  •   看了好幾遍,還是喜歡
  •   非常好的一本書,語言細膩優(yōu)美,推薦
  •   一次性購買了十多本書 包裝都很贊 書籍也沒有損壞 已經迫不及待要開始讀了!
  •   精美語言,值得一讀再讀。
  •   非常值得珍藏的好書!
  •   我就是沖著封面上的那一位笑顏如花去買的。
    那是上官云珠的女兒。而我,就生活、工作在上官的故鄉(xiāng)。我想更多的了解一下那一段歷史,那一段歷史,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
    所幸,還有一個陳丹燕,穿行在上海的弄堂里面,為我們撥開重重迷霧,尋找一個個普通人曾經有過的生活——或普通或風光的生活。
    文字也是那種和你平淡講話的腔調。將普通人的故事,普普通通的放在你的面前。
  •   我想姚姚并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普通人。她的媽媽是上官云珠,她的爸爸是姚克,包括她身邊的人,那一個個我們熟悉的名字,還有她的被認為是不倫的愛情,她的未婚生子,甚至是她的死亡,這一切一切都不能說是平凡。
    在經歷了那個動蕩扭曲的年代,在她即將要迎來自己新生活的時候,一場車禍奪走了姚姚年輕的生命。讓人惋惜、讓人哀嘆。也留下了許多的疑問和困惑。
    這本書就是通過那些活著的人的回憶的拼湊,把歷史的真相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還原了一個我們所能了解到的最真實的姚姚的一生。
    姚姚走得太早了、太突然了。如果沒有發(fā)生這場意外,她的生活還會有很多的可能吧,但一切就這么結束了,太倉促地結束了。“她還無法安息?!?/li>
  •   記得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學校的圖書館里接了回來在無數(shù)個下課時十分鐘里旁觀的走完了姚姚的一生她是一個普通的人但哪一個人沒有一些不普通的故事呢在某種程度上感謝陳丹燕她教會我平凡之中孕育傳奇
  •   書還沒看完,但已經很喜歡了~~
    從姚姚的照片中,看到一個人從小到大的變化。
    人的成長歷程對這個人的相貌會有改變,信了!
  •   陳丹燕的文筆特別細膩,刻畫人物心理特別到位,哭著看完這本書的!感性的人值得一看!
  •   我選擇書的時候,多是看心情,再是受我當時熱衷的事物影響。在現(xiàn)在的我看來,當時會選擇這本書來看是件帶著奇怪緣分的事情。
    今年早春的時候,我搬了一次家,在一個有些陌生的空間里開始一段寄居的日子。開始的幾天真的有些無所適從,晚上盯著天花板不敢閉上眼睛。于是整夜的放音樂、看書??催@本書的時候,我選擇了一首當時正在熱播的懸疑悲劇的主題曲來播放。這個選擇也是一次意外的巧合。事實上在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并不知道它的內容。而在看的過程中,那些情節(jié),伴隨著那悠長帶著凄楚的樂聲,一直回蕩在那個房間里。禁不住的流下淚來。尤其是她想要去美國找她的親身父親的時候~~~~~看完這本書很久之后,我還是看著她在江南拍的那張蹲在水邊的照片許久,一直一直都難以平復心里的哀慟。
    今年6月的時候,結束了寄居的生活。我回到了家。這本書隨著再一次的搬家,跟隨我回家。它被安置在新的書櫥里。再也沒有被翻開過。冥冥中我想給她一個安靜的不被打擾的角落~~~
    我再次回到那個呆了幾個月的房子去,推開那扇房門。那里是我沒有帶走的哀傷,房間里仍舊回蕩著那首樂曲,一直一直~~~
  •   一個悲情的普通女子的故事,在文革那段瘋狂的歲月。讀了感覺心里很難受,慶幸我們沒有經歷那個階段
  •   關于那個年代里的人和事,看完書后讓我心頭緊鎖而不寒而栗。關于她的人生,卻也是眾多人人生的一種。
  •   書的品相保護不錯,紙張也蠻好。字體顯小了一點。朋友推薦陳丹燕的書,我也喜歡上官云珠??瓷先ナ悄欠N比較容易看的休閑書,應該是不錯,剛到貨,會盡快看。
  •   陳丹燕的幫童鞋定的,他很喜歡
  •   一直想買這本書,昨天看到當當上有,就買下了,書很快就到了。
  •   值得購買 哦
  •   關于窺視。。。
  •   看后對那段時間發(fā)生的事情有了些了解。
  •   我們所了解的歷史只能從有良知的作者那里獲得,不知是否真實,但是主人公本身的遭遇令人唏噓。
  •   很經典,值得一看,最好看系列
  •   《上海的紅顏遺事》就是上海小家碧玉的長恨歌。
  •   泛黃的書頁,快要脫落的封面,這本書的歷史就像它的內容一樣深厚。 再一次繁華起來的上海,越來越找不到當年的痕跡了,有機會,我還是想去逛逛上海,看看外灘,也看看弄堂。只是看完這本書之后,我知道在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地方,原來也有著濃濃的悲傷、淡淡的哀怨。
  •   文筆一般,主人公也沒有任何值得寫的地方,后悔買了這本書
  •   上官云珠的女兒
  •   上海小女人的心情文字
  •   上海的紅顏遺事(增補本)
  •   還沒讀,印刷質量還不錯
  •   陳丹燕的 必須頂
  •   喜歡陳丹燕寫的關于上海的書
  •     昨天午飯時,說,“我最近又在看姚姚的書。”
      
      媽媽沒有說話,只是看著我。我接著問,“你還記得姚姚嗎?”
      
      “當然記得了?!?br />   
      數(shù)不清這本書到底讀過多少次,幾年前還特地推薦給媽媽。
      
      后來媽媽說有一次旅游時在酒店休息,她把姚姚的故事講給朋友聽,講到一半,朋友突然坐直了身子,讓她不要再往下說了。
      
      姚姚的故事,與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毫不相干,但也不是一件能在茶余飯后輕松談起的事,可哪怕現(xiàn)在媽媽的記性不太好了,卻依然清楚記得一本五年前讀過的書。
      
      每次我們都在沒有旁人的時候討論姚姚,彷佛她是一個說不清的故人,很難說該懷著怎樣的感情去看她。她整個人生是毫無起色的,期盼也好堅持也好,都像“站在沙上”,我一直記得書里這個比喻。媽媽說,上官云珠再慘,還有人曉得她,可要不是陳丹燕寫下來,她的女兒的故事就永遠不會被人知道。“這根本是一個不該活著的孩子啊,但她在照片里總是那么美,誰會看得出來呀”,她說了這么一句。
      
      陳丹燕為什么要寫這本書?原因肯定不是“上官云珠的女兒”這么簡單。她在散文中提到為這本書收集素材時采訪了很多人,有些人拒絕回憶,因為無法回頭看那個時代;有些人很艱難地回憶著,而她聽完,常常在離開時流著眼淚走在街上。姚姚的一生,她的努力和掙扎、她的天真與不甘、她永遠純潔而熱烈的愛情、她那對于大時代來說微不足道的生活理想,最后被一個浪頭拍在礁石上,輕而易舉地化成水花飛濺,一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樣的故事能帶給讀者什么呢?這么暗淡無光的故事,只要讀一遍,就不會忘記。籠罩在命運之下,姚姚那種以卵擊石的倔強和內心界限清晰的堅持打動了我,不是感動也不是同情,就是“不會忘記”這種感覺。
      
       “姚姚,1944年生于亂世,1975年死于非命?!?/li>
  •     
      
      昨晚,草草的寫完了《上海的紅顏遺事》的游記。原諒我只能這么草草的寫完,因為我已經不敢再去回憶任何和姚姚有關的細節(jié)了,在上海每到一個地方,我都能想起書中寫到這個地方發(fā)生過什么事,到現(xiàn)在我也依舊記得,我到上海路過的第一個地方,就是姚姚車禍死亡的南京路和江寧路路口,狹小的街道,還有那些法國梧桐……
      
      紅顏遺事這本書讓我難過了很久,HW說因為這本書代入感很強,新版的最后你可以讀到陳丹燕的怨氣,這是很少能在一個以“優(yōu)雅精致小資”著稱的作家身上看到的,幾十年過去了,姚姚的親人依舊痛苦著,陳丹燕的最后一句話是“姚姚還無法安息”,同屋小朋友看完后也問,為什么呢,為什么不能安息呢?是因為還有很多真相迫于壓力沒有被披露么?比如燕凱是自殺還是被自殺??。?!
      
      我想了很久覺得不是的,或者不止這些,我覺得第一,是不管當年去侮辱凌虐別人的人還是被凌虐的人,不少還活著,可是直到2005年之后,才有第一個人在公開場合(登報)向當年被他侮辱打罵的人道歉,幾十年來,那是第一個人,你覺得那些枉死的人,真的就該死嗎?這么多年了,就沒有人去反思自己當年犯下的罪行,那些行為真的只用一個“年少無知”就可以解釋么?
      
      第二:想想反日情緒高漲時候,西安日系車主發(fā)生的慘劇,你就知道,那種“暴民”的基因一直潛伏在人的內心,只是需要一個適當?shù)睦碛?,那些妖魔就會出來作怪?br />   
      書上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情毀滅給你看,姚姚的故事,那些年代千千萬萬的姚姚,還有那些無辜受難的人,他們的事,是時代的悲劇,是人性的悲劇,也是這個民族的悲劇。
      
      盡管姚姚的事情讓我很難過,但是我以后還是會告訴更多的人姚姚的故事,我不只是希望有人能夠心疼姚姚,那個年代有太多的姚姚被碾落成泥,更多的都被歷史湮沒了。
      
      姚姚的故事告訴我的是:你可以不關心政治,你可以不關心歷史,但是沒有人有權利去罔顧他人的靈魂,不要對別人做任何的道德評判,更不要舉起罪惡的雙手,以貌似正義的理由去行傷害之事,像西安那些暴民一樣。
      
      
      
      2012年旅行去過的地方里,上海是我做過的功課最足的地方。
      
      高中時因為《來世我愿做托斯卡納的一棵柏樹》而喜歡上了陳丹燕,只是到了后來我才知道,陳丹燕寫完《紅顏遺事》之后情緒崩潰,大病一場,然后才去歐洲散心。我從陳丹燕最輕松的歐洲游記開始讀,以為她的書都是happy ending,直到讀到金枝玉葉,直到讀到紅顏遺事……
      
      
      
      上海沒有待幾天,因為我相信我還會再去,沒能進去洋樓看一看是個遺憾,不過也正是應了那一句話“北方比南方缺乏資本主義精神和私有產權意識”,所以上海的老建筑比北京保存的好,很多帶花園草坪的房子還在,例如以幾億元賣出的那個愚園路699號,很難想象在個繁華的地段(近江蘇路地鐵站),有這么個公園式的存在是個私人住所,要是在北京估計早就被推倒弄成三環(huán)快速公交專用道了……
      
      去上海之前,有個北京土著跟我說,上海有什么好看的,就外灘有那么點建筑,其他都是高樓大廈,和北京一樣。其實我覺得只要做足了功課,你會發(fā)現(xiàn)和北京絕不一樣。這一趟我基本沒有去著名景點,只在要離開上海的那個晚上,因為三天的暴走,腰和腿都已經瀕臨崩潰狀態(tài),于是買了那種省事的BIG BUS TOUR的票,其實也就是去看了看外灘,坐在雙層巴士上,看了看外灘還有上海博物館。
      
      
      
      去上海做功課用到的東西:
      
      陳丹燕的書:關于老上海的人《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色拉》《成為和平飯店》
      
       關于老上海:《永不拓寬的街道》 《外灘影像傳奇》等
      
      
      
      網上很有用的兩個博客:
      
      一個自稱掃街的博客,里面會介紹哪條路住了什么名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9f8c06001010klr.html
      
      
      
      這個貌似是個街道辦的博客,專門介紹長寧區(qū)的街道,非常詳細,因為我當時就住在戴西小姐家附近,零散的時間都在這個博客說的地方逛,愚園路699號就是在這里發(fā)現(xiàn)的,還有有名的宅子不少改成了有錢人會館,有一個甚至弄成了杜月笙那個時代的樣子,但是是長寧區(qū)的企業(yè)家俱樂部=.=
      
      弄堂天使:
      
      http://jiansu909.blog.163.com/blog/#m=0
      
      
      
      
  •      教當代文學的老師曾說,陳丹燕的文字是他所見過的當代女作家中寫得最美的。
       確實,在私人化、下半身寫作恣肆的時代,她的文字兀自留守著一份純凈的感傷,錦心繡口,卻不流于浮華。淡淡的述說中,有一種綿長而深遠的歷史感,雖然也是厚重,也是沉痛,也化開在一縷女性的溫婉柔情里,纖秀細膩的,如花蕊般的,暗吐芬芳。
      
      ————————————————————————————
       ……那樣的神情原來不是微笑,那是對往事無邊的忍耐。P3
      
       她的故事就像沾在歷史書上的一?;覊m一般,但我想要做的是,讓她成為一粒永不會被抹去的灰塵。(P4)
      
       它們(哥特式小窗)因為在多云而飄忽的陽光里,散發(fā)著奧斯丁小說恬淡而雅致的氣息。P34
      
       摩登帶著一種信念般的堅持,一種類似先鋒的意味。而時髦的人則是用“趕”就可以概括的,只要有一顆不甘寂寞的心就可以做到。P38
      
       她一生不碰政治,可政治改變了她全部的生活。P40
      
       單純的女孩子,在青春的時候,很容易喜愛一個生活有遺憾但又是出色的人,就像美人會愛上野獸的那種柔情?!旌现鴳z惜和同情,還有對一個專業(yè)很好的同學的佩服。我相信那是有許多東西混雜在一起的甘美感情,它像開放在褐色枝條上的玉蘭花一樣,那么大,并不很白,而是帶著一點點黃色的溫柔的白色,它們甚至等不及葉子也長出來,就在春風里突然開了,帶著一些怪誕。要是在暗夜里看它們那樣不顧一切地盛開,就會讓人想到那些在舞臺上穿著白色大袍子演希臘悲劇的小人,保持著的悲愴而抒情的樣子。P55
      
       回憶里點點滴滴愉快的情形,像在棉布白襯衫上的番茄漬一樣牢牢地銹死在那里,只要回頭一看,就是觸目驚心。P63
      
       火光在綠色的梧桐樹下金燦燦的,像孩子舔著蛋筒冰激凌的柔軟而靈活的舌頭。P93
      
       有時候,有的人也把這樣的心勁,叫做“虛榮”。那是一種沒什么理性的心勁,而不是理想。像一股河水在激流中撞上了石頭,看那驚濤駭浪的樣子,好像充滿了斗志,可是,水的本身一丁點要一往無前的意思都沒有的。P94
      
       在那樣的家里,孩子是一個在刑場上陪綁的人,你站在一邊,子彈并沒有打到你,可是你的心已經跳不動了。P109
      
       那時候好像全世界都停住了,只有燕凱沙沙的腳步聲。那么幸福的腳步聲。P117
      
       那是一個一革命的名義鏟除柔軟人性的殘忍的春天……
       ……
       ……他們還能有這樣洶涌的真摯的疼痛的愛情……他們在愛情里的沉迷和奔放,在那樣一個禁欲與凄苦血腥的春天里,帶著一種倔強不甘的氣息吧,像隆冬里的花,不論怎樣的不合時宜,它就是要開,而且要像春天里所有的花那樣開放。P119
      
       春天的時候,白堤上,一棵桃樹夾著一棵柳樹在綠色的西湖里蜿蜒著。桃樹上開著白色和水紅色的花朵,長長的金色的花蕊,像美人的劉海一樣彎彎地從淡粉色的花瓣里挑出來。柳樹青青的枝條一直拂到地上,像西施的裙子。P120
      
       綠湖畔的夕陽在照片上拖著長長的影子,后面的柳樹一直把枝條拖到了水里,那些陰影都像城堡里的公主在幽會時落到常春藤上深情的長發(fā)。
       ……
       ……像全世界的人都會在親人的墳墓四周種樹和花一樣,讓它們使得死亡莊嚴和美麗,你在埋了心肝的地方,種下了滿臉的笑容,你又是想讓自己的笑容做些什么呢?P123
      
       那時上海的晚上,就像落進了敵方野地里心驚肉跳的傷兵,癱倒在黑暗里喘息。P127
      
       就是在那時候,才會有這樣小心維護、全神貫注的快樂。而且是從心里,從本能,從身體里爆發(fā)出來的、對快樂的渴望。P134
      
       檔真理都不能鎮(zhèn)靜心靈的時候,本能就站起來救護一個普通人的心了。
       他們像無知的溪水一樣唱著歌,那樣湍急地流向毀滅和不幸。
       P135
      
       不是理想,不是欲望,也不是賀元元那種“我就是要活下去,看看最后的結果”的斗志。P151
      
       兩張寂寞收斂、在平靜順服里帶著警覺和悻然的臉上,像劃破的傷口滲出了鮮血那樣,滲出了驚喜的微笑。P154
      
       那樣一種將許多東西混雜在一起的沉迷的笑容,那里面的順水推舟,那里面的心痛和心動,那里面的自責和推諉,那里面的純真的少年氣息。P156
      
       “……那種愛情啊,真的可以說它是刀山火海一樣的少女的感情?!?br />    “這個人會粉身碎骨。”她說。
       “何止?!蔽艺f。
      
       姚姚就坐在那樣的樹下,臉上帶著像玉蘭花那樣大的一朵笑,像玉蘭花那樣白凈,那樣不可阻擋,那樣不容易聞到它的香氣。P178
      
       記憶是更安靜、可以躲開的那種東西。它們還不是,它們轉化成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感情或者說行為;轉化成了藍衣服的人們像城市里的麻雀那樣的緊張,遠遠的,有片落葉的黑影子,它們就刷地飛得不知去向,比風還快。P185
      
       她也體會到了吳嫣這樣閱歷豐富、性格頑強的女子,對命運不再有一絲夢想的洞悉和悲涼的心情,還有在無窮的委屈中也要頑強生活下去的勇氣。P194
      
       愛這種感情,在姚姚的生活里,傷得她那么厲害,從小時候開始,愛情就像一把長長的大鋸子一樣,在她細如柳枝的生活里,一個鋸齒、一個鋸齒地拖過去,無窮的傷害,就像無窮的鋸齒一樣,總是排好了隊,一個一個密密地、緊接著向她鋸過去。P195
      
       她不是爸爸,可以高高興興地逆來順受,自得其樂,也不是叔叔,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她要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就是到了當時那種已經身敗名裂的地步,她也有自己對生活的要求。……
       她像一個在水里的氣球,不管怎么壓它,它也不會沉到水下去,要是能沉下去,也就不是氣球了。P196
      
       聽到這樣的琴聲,你要是抬頭看看,能看到總是多云的藍天下,梧桐枝上斑駁的綠色,像印象派的畫風。這就是一個懷舊的城市,帶著它的那種從一條條街道上滲透出來的默默的堅持,要把已經粉碎四散的東西一塊塊找到、把潑出去了的水再一滴滴收回來的執(zhí)拗。P204
      
       那些人,那些人,在平靜的面容里,藏著一個裝滿了苦水的湖,姚姚的名字像一個石頭,丟了下去,才聽到那黑暗的往事里,湖水的響聲。P210
      
       所有經歷了那樣歲月的人,不管如何逃避,也都不能換上新的心了,也都不能填滿那個黑暗的湖,那是陽光永遠照不到的地方。P211
      
       那是另外一種像傘一樣的笑容,它遮住了所有的“現(xiàn)在”,表達出對“現(xiàn)在”以外的悠閑、安全和自由以及繁華的世界的想象。
      
       ……濕漉漉的南京西路上,有鮮血像浮云一樣化開。P220
      
       那本小說里迷茫的情緒像毒箭一樣深深地射到了我的心里,把整個心都染黑了。P226
      
       街道上的梧桐樹還是原來的樣子,春夏時,它們仍舊是綠色的,寬大的樹葉,仍舊以毫不知情的恣肆拼命地長著,遮蔽了整條整條的街道?!璓227
      
       我接觸到了受害者們對那個時代的緘默,像黑暗的隧道一樣深而窄的緘默,那是迷茫和回避,他們希望讓自己能忘記,在忘記中讓傷口自己愈合?!驗樵谀菢拥挠洃浝锩?,還有他們自己沒有辦法釋懷的隱痛。那些看上去溫和悠遠的笑容里,有著夾生飯那樣艱澀的味道?!粋€叫姚姚的上海女子,就像灰塵一樣,被淹沒在沉默里。
       P231—232
      
       滯后的痛苦感受像道路上的地雷一樣,在前行的每一刻都可以突然被引爆。P241
      
       我不相信幸存者還能有真正的幸福。如果幸福這個詞,是為了形容十全十美的感受的詞?!乙詾楹诎禃r代的幸存者,因為太多的傷痕,而失去了許多享受生活的可能。……它仍舊是活生生的。人們將新生活建立在它的廢墟上,仍如石上危卵。P249
      
       她應該覺得幸福吧,一個人這樣地愛著她。她也應該覺得痛苦吧,她愛的人這樣辛苦掙扎,至今無力自拔。濕漉漉的樓群和充滿陰影的灌木叢在閃電下如被譴責的內心那樣幽暗哀傷,悄無聲息?!铱偸窍嘈?,那些經歷了黑暗時代的人,每個人都不再可能保持內心的單純和平靜。P250
      
       在廢墟上重建生活,需要一些重壓,比如責任,比如道義,比如歷史賦予的擔當。它們會讓一個孤獨的生命變得有意義。也讓它的創(chuàng)傷永遠無法愈合,P253
      
       我想要寫一個普通人,一個不像有的人那樣堅強,也不像有的人那樣冷靜,不像有的人那樣聰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樣理性,對,一個感性的人,一個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積極向上生活的徒勞的人,也許還是一個捂著傷口不讓別人看,自己也不看的樂觀的人,一個實在不懂得怎樣去應付,弄得滿身滿心全都是傷的痛楚的人,一個怕被別人落下,被別人孤立,被別人拋棄的認真的人。她是一個按照自己天性生活,并沒有用是非觀修剪自己的質樸的人。
  •     真的很難過,一想到她的臉是用鐵鍬鏟起來的就很痛心。
      想到她的家人,還有張樂平,熊十力,真是這個世界不再令人著迷。
      不知為何想到那具最有名的干尸,那個被人家弄的像臘肉一樣擺在那里的那個人,會不會永遠的死無葬身之地?希望是的。
  •     從小就喜歡陳丹燕的文字,有古典的底子,又帶著點海派和洋氣。她的書在歐洲也得過好幾個獎,看來有底子的老外也喜歡這種調調。
      “上海的紅顏遺事”早就入手,但直到昨天周日才得空從頭到尾細讀了一邊。十二點鐘讀完最后一頁,下半夜就此失眠。腦海里翻騰的都是書中的故事,為女主惋惜心酸之余,還體會到恐懼帶來的顫栗。一篇紀實文學比驚悚小說更驚悚,是出于它的真實性。
      一個人只有一個一輩子,看不到結局,也不能悔棋從來,多少有點無奈?;◣仔r就能看完別人的一生,感慨幾聲,嘆息幾聲,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離完結還有大段時間,不僅就沾沾自喜起來:你是名人又怎樣,你是名人后人又怎樣,你們已經結束了,而我還活著,我的命運還存在著不確定性。讀傳記類的感想大抵如此。
      而“紅顏”不曾給我?guī)眍愃频挠鋹偂?br />   姚姚,她帶著光環(huán)出生,卻擁有如此短暫的悲劇的一生。
      她的一生是惶惑的無所適從的一生,童年時不斷變化的家庭,成年后一場場運動如巨浪打來,她在浪中掙扎,真正陷于滅頂之災的是她的思想和信念,真假黑白對錯攪在一起再也理不清了,所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
      她的一生是不斷失去的一生,失去父親、母親、未婚夫、男友、親戚朋友,最后是她的生命。
      當生活打算對她綻露點笑容時,生命卻戈然而止,且終止于一樁無端的車禍。命運只對她顯露出猙獰的一面,它的魔爪扼住她的咽喉從不曾放松。
      如果站在人生的起點能看到這樣的一生,她會愿意走下去嗎?我們呢?
      沒什么可多說的,老輩子的人早就總結過了:紅顏薄命
      
  •     陳丹燕和龍應臺一樣,都喜歡將下筆的著眼點,放在每個大時代里,那些最平凡不過的小人物身上去
      
      當然,他們書里的人大都還有名有姓,歷史好歹記下了他們的名字,而更多真正的小人物,在時間的隧道里不過如一陣風一樣短暫的穿過,甚至連面容都沒有被記住,更別提有人會記住他們的名姓。
      
      更何況,姚姚的母親,是當年舊上海的電影明星,上官云珠。
      
      今天凌晨,在臺燈下讀完了整本書,看到最后觸目驚心的一句話:“我相信這都是姚姚的眼淚,這一次,她依舊以雷霆萬鈞之力慟哭,因為她還無法安息?!?br />   
      是的,命運總是不會輕易放過那些生著美麗臉龐的女子,所以歷來有紅顏薄命的說法,在一個動蕩的年代,美麗的女人要么被稱作禍水,要么在時代的碾壓下凄涼的死去,總之,都會悲慘地淪為那種時代的殉葬品。
      
      看著書里的那些黑白照片,姚姚時而像個優(yōu)雅的小公主,時而是個青春煥發(fā)的美少女,要么就像極了她那眉目溫婉,端莊秀麗的母親。我始終無法將她與書里的自閉、沉默、古怪、堅韌、或者那些我行我素聯(lián)系起來,也無法將其與她背后的那些苦難與傷痛聯(lián)系起來,無論在
      多么困難的時候,照片上的她,總是那樣微微的笑著,也許,正如書
      里寫到的那樣,上海的女子,即使面對著再多的心酸,在人前也總是微笑的,因為怕人看了笑話去
      
      生活遠遠比電視劇和電影精彩得多,作為一個新聞專業(yè)的學生,看過了那么多的劇情迥異的故事情節(jié),我還是沒有辦法猜到最后的姚姚會在生活對她剛剛露出一個笑臉的時候,慘死在上海的南京西路上。
      
      那張繼承了上官云珠所有美貌的臉,在度過了31年苦難的日子后,被一輛莫名其妙冒出來的大卡車碾得粉碎。就像一朵,被無情碾碎的白玉蘭。
      
      讀到這樣一個情節(jié)的時候,心狠狠的抽搐了一下,魯迅先生說,悲劇
      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姚姚,一個在生活的凄風苦雨中掙扎著生存,卻老是帶著一張盈盈笑臉的女孩子,在她即將開始擁抱新生活的前一天,就以這樣的姿態(tài),向所有希望看到她幸福的人們,揮手告別。
      
      那也好,活在那個年代里的姚姚,實在是太苦太苦了,甚至,連在一旁看著的我,都找不出一個讓她繼續(xù)堅持著撐下去的理由。
      
      媽媽自殺了、最愛的戀人自殺了、未婚先孕、親自生下的孩子連奶水都沒有喂一口就轉手送給了別人…在那樣的一個年代,就是再頑強的活著,也實在沒有做人的趣味了
      
      但如果,能再熬上四年,苦命的姚姚的生活,或許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
      
      但就連命運之神都捉弄了她,讓她在嘗盡苦楚之后,死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慶幸自己沒有生在那個時代,深深的悼念所有,跟姚姚一樣,被那個荒誕的時代吞噬的人們。
      
      我們這個時代,是如此需要像陳丹燕、龍應臺這樣的作家,記錄下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段歷史,那樣一些人,才能讓今天的人們以史為鑒,不再重蹈覆轍。才能讓幾十年前慘死的魂靈們,得到真正的安息!
      
      
      
      
  •     一個人的命運是和時代脫不了干系的。
      凱凱說,如果姚姚能活到今天,一定是個左右逢源的人。
      是啊,姚姚愛笑,愛唱歌,有她的地方總不會冷場;
      
      童年時,她是一個迷糊的孩子,總是不斷地搬家,失去了一次父親,可幸的是能在另一個父親的膝頭承歡,還有一個很愛的弟弟。
      少年時,她是一個雙面的女孩,讓同學感到疏離,再一次失去了父親,在母親的光環(huán)和嚴厲要求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長大。
      青年時,她是一個熱情的女孩,為了能夠融入時代的浪潮拼努力,甚至傷害了自己的母親。擁有一份“很愛很愛”的愛情,確是以最慘烈的方式收尾,獨留了一縷白發(fā)見證著。
      
      不像母親,姚姚可能更加希望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活下去,但是身世為她的命運已經埋下了太深的伏筆,時代為她的際遇已然定下了悲劇的結局,還有她的性格,純真而直接的,完全不會有城府的,冥冥之中把她導向了一條這樣的路。
      
      許多的人,選擇了死。她的媽媽,她的叔叔,她的戀人,她的同學,她的老師。是啊,喪失了自由,喪失的尊嚴,喪失的人格,喪失了理想,還有什么值得期盼的呢?可是姚姚,還是活下了,沒有失去希望, 沒有失去對愛情的理想。
      
      對凱凱,及時是遭到了雙方家庭的強烈反對,遭到了最親的親人的反目,她依然堅持著。她又一次失去了戀人,還有一個孩子。
      
      程鈺先說“她是一個純真的,保留著學生氣的女孩子”。那時候,她已經快30歲了。明明是應該考慮生存問題為先的,可她還是嚴肅地討論著愛不愛,放棄了實惠的一段戀情。即使她曾被愛情傷得千瘡百孔, 她還是要尋求愛情的。
      
      結尾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那個時候,有太多太多的悲劇了。但是,即使幾十年過去了,她依然鮮活在留下來的人的記憶里,在燈燈,在凱凱的心里。
      
      如果我有一個女孩子,我會希望她像姚姚一樣美好而純真,即便不太聰明和理性,也總樂觀地按照自己的天性生活。
      
      
      
      
      
  •     六年前,在電視上看到燈燈,聽他用那樣溫柔的語氣談著他的姐姐姚姚,不由動容。于是,跑到學校圖書館的高架子上,找來了這本書,之后好長好長的時間里我都沉浸在那種半陰郁的氛圍中,不可自拔,我寫了很長很長幾乎破了紀錄的讀后感,兀自不休;再之后就慢慢地到了今天,曾讓我那么掛心的女子終于淡漠到只剩下一圈晦暗不明的影子……
      
      對姚姚,我說不上喜歡,毋寧說“難忘”更恰當。我喜歡看她的照片,倒是真的。她確實沒有媽媽上官云珠的漂亮——那種舊時代獨有的嬌媚以及渾然天成的風情萬種。但她也有她自己的美。上官的好看,在我眼里總稍嫌膩了,反倒是姚姚,漸漸長成的她開始“釋放”出的那種“精氣神兒”,牢牢地吸引住了我。或者那應該叫“生氣”,“生氣勃勃”的“生氣”,這“生氣”滿溢卻并不強烈,包覆著一層濃稠的溫婉,既如沐春風,又憂愁莫名。大概只有上海這樣的城市才養(yǎng)得出這樣的女子。有時,我會忘卻那照片中人正活在那樣一個艱難的時代里,她屬于那個時代,正是那個時代澆灌出她的“獨特”,但她又“出挑”到抽離,仿若抽離著她的時代。那絕不是一個假笑就能換來的抽離。
      
      增補本的新書到手,我才又一次真正地“記起”她。新時代的裝幀貌似精心,卻失掉了舊版本樸實的質感。驚喜在最后一章,看故事的人都期待的后續(xù)。
      
      2008年,凱凱回來了,跟燈燈,還有他自己的姐姐坐在一起。很多的問題有了答案,雖然上官云珠的遺言仍舊對讀者們保著密。我有點失望,原來去醫(yī)院看姚姚的男人真不是程述堯,我總是癡迷于非血緣親情的力量。我理解,我也不因此而否定什么,但我確實希望姚姚在那一刻能感受到“爸爸”的愛。
      
      對于看戲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喜劇的結尾。凱凱的崩潰,更多的帶來的是慶幸,替姚姚慶幸,她仍舊被如此深愛著。
      
      聚會前一年(2007)的燈燈,看起來已有些發(fā)福,我的記憶還停留在04年的電視屏幕上,當時和他坐在一起的還有他和姚姚的大哥哥,三個不同父親的孩子。當時的他英俊非常,剛剛壯年的樣子,后來我知道他的真實年齡后,沒辦法不訝異于他年輕得不像話,那一年他53歲,如果算上拍攝周期,最多也只能減去1、2歲罷了。
      
      08年的這次相聚如果算作結尾,那么距作者開始籌備這本書算起,差不多10年的時間。距我初讀,隔了4年,恰好2屆奧運,劉翔從春風得意的昂揚少年到黯然神傷的悲情人物的距離。只算我自己的閱讀經歷,開始到今天,則是6年,一個小學的時間。我怎能怪燈燈老了,我自己都再不是6年前只一心純粹地為古人傷心的小女孩。
      
      我仍舊會為故事神傷,但我也開始面向自己,顯然我更關注的是時間的流逝,我傷我自己的青春。就算好像剎時回到33年前的凱凱,當他回到美國,看到他的妻和子時,他就又是活在現(xiàn)代的那個他。同樣,燈燈也不會一個人留在過去,縱然他把過去當成了未來的目的。
      
      以下04年初讀的筆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4a998d010002vh.html
  •      書是高中時候讀的。生為上海人,很容易有種30年代的情結,懷念那個年代,為韶華已逝而嗟嘆,更何況,才過千禧年,水瓶座開始掌管新的世紀,這是善于分析,理性的一百年,可我們仍然不清楚主宰命運的那雙手在哪里,我們仍然在試探彼此,并最終迷茫。
       陳丹燕的上海系列分三冊:上海的風花雪月是泛談,老上海女兒經的散文版;金枝玉葉則是一部傳奇,雖然最后歸于市井平淡;而紅顏遺事,而我們的姚姚,她的故事又是什么呢?
       是恨么?當她的母親,她的男友,她的老師,她的同學,她身邊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那場時代的動蕩中,當他們選擇結束生命來傳遞那種恨時,而姚姚只是每天依舊穿得干凈整潔,平靜地生活。
       亂世中,一個女子潔身自好地努力生活,每一次事件的發(fā)生,我們都以為那是一記致命的左勾拳,可是姚姚卻是一聲不吭地承受住,站起來,繼續(xù)。她用她嬌小的身軀承受住了很多八尺男兒都無法忍受的精神上的折磨。
       可,最終她還是倒下了。她的弟弟韋然送別最后一面的時候,說道:
      “她推出來的時候已經完全認不出來,胸腔整個是凹陷下去的,用蠟撐起來?!币σΤ鍪碌牡胤?,我高中時經常騎車經過,每每下雨,就覺得景物恍惚,以為已經沒人記得幾十年前的那場車禍了,可這雨下得綿密悲戚,像是天為她這一生掉下來的淚。孤獨的一個人上路的姚姚啊,如今自會有天人疼你吧!
  •   后來去買了增補本,因為有些凱凱回來的后續(xù),可是看了后,還是無解的吧,故事里的人絲毫沒有被這么久的時間救贖吧。。明明那時有一些朦朧的希望,或者轉折,或者說過幾年就好了,不知道改歸結于什么,只能歸結于命運太過殘酷吧,不知道為什么要那么殘酷和巧合
  •   這一篇是讀增補本時寫的筆記。
    人生是無情的。因為沒有原因所以才無情。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