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麥家 頁數(shù):234
Tag標簽:無
前言
相對于我的小說,這是我的“影子”寫的一本書,散漫,飄忽,虛懸,蹤影不定,濃淡無度,時斷時續(xù)……“影子”是一個虛空的我,也可能是一個更真實的我。我總是設(shè)法在小說中把真實的我藏隱起來,在這里卻常常把我的真實一 一鋪張開來:身世,經(jīng)歷,家庭,親人,摯友,好惡,困惑,恐懼,念想……照實道來,毫不躲閃。作為一冊散文、隨筆集,我無法進入虛擬的空間,我要遵守某種約定,敞開心門,直抒胸臆。所以,我可以負責地說,如果你在我小說中看到了我的“影子”( 文如其人,誰能在文字中完全藏身 ),那么在這里你看到的就是活人了:一個確實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麥家的第一個散文集,其中收錄了他歷年在報刊上發(fā)表的散文,一些篇章和寫給友人的書信是首次刊發(fā)。收錄的文章包括:博爾赫斯和我、我有三本《聚書的樂趣》、卡夫卡的“愛人”和“罪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謎、再看看茨威格、此文給C(兩題)、善待朋友、杭城的一片錦繡、害怕讀書、嗜書如命、作家是那頭可憐的“豹子”、模擬倡議書等。書中還創(chuàng)意地收入了他兒子畫的麥家作為插圖。
作者簡介
麥家,作家,編劇。1964年出生于浙江富陽?,F(xiàn)居成者。曾從軍17年,轉(zhuǎn)輾七個省市;1983年畢業(yè)于解放軍工程技術(shù)學院無線電系;1991年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文學系;1997年轉(zhuǎn)業(yè)至成都電視臺電視劇部任編劇。1986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電視劇《暗算》、《地下的天空》等。作品多次獲獎,作家本人曾被評為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進步最大的作家、第三屆風尚中國榜年度作家、第六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年度小說家、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視節(jié)最佳編劇、第三屆電視風云盛典最佳編劇等。根據(jù)其同名小說改編的電禢劇《暗自》被譽為中國特情電視第一劇,深得觀眾喜愛。
書籍目錄
自序輯一:天南海北 博爾赫斯和我 我有三本《聚書的樂趣》 卡夫卡的“愛人”和“罪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謎 再看看茨威格 此文給C(兩題) 善待朋友 杭城的一片錦繡 害怕讀書 嗜書如命 作家是那頭可憐的“豹子” 模擬倡議書輯二:情同手足 八大時間 老師姓沈 我愛兔子 于謙改變了我的夢 母愛有靈 無法瀟灑 家有書鬼 家有萬年古木 小說富陽 散說富陽 居于成都 二說成都 天堂碧水輯三:浮云蔽日 秘密的經(jīng)典 就像兩個幽靈 玉式艷遇 快回家,親愛的 致陌生女人 她沒有名字 “4站長”索拉 智者邱繼寶 風的故事 潔塵:寫字的女巫 在四個城市說朱向前輯四:品頭論足 文學的創(chuàng)新 我用大腦寫作 小說的“責任” 小說是“手工藝品” 談《解密》 談《暗算》 《風聲》是《暗算》的敵人 談《四面楚歌》 又談《解密》 與姜廣平對話 歲月生成的刀子 為了靈魂的安棲 可觸摸的不可思議 某一類人的饕餮盛宴 馬平和《草房山》 文學與我們的心靈有關(guān)輯五:竊竊私語 前言 致閆連科 致王旭烽 致周曉楓 致何大草 致荊歌 致小鳳 致唐朝暉 致貝德·西姆 致瑪麗亞·科達瑪認識麥家(又題《捕風者說》編后)安然
章節(jié)摘錄
博爾赫斯和我 他帶來了那些基本的詞語 時間會把它們組成的語言 抬舉為莎士比亞的音樂: 夜與晝,水與火,色彩與金屬…… ——博爾赫斯《 一個薩克森人( 公元449年 )》 1986年,我最值得炫耀的是年輕和健康,除此之外,我?guī)缀跏裁匆矝]有,沒有戀愛,沒有存折,沒有忘不掉的歡樂,也沒有驅(qū)不散的痛苦,生活對我來說似乎還沒有真正開始。與此同時,在萬里之外,在球星馬拉多納的國土上,一位雙目失明的作家,他最缺少的恰恰是年輕和健康,高齡和疾病正在無情地折磨著他,不斷地向他敲響生命結(jié)束的鐘聲。當他預感到這點后,他跟那些步入生命末日的老人一樣,執(zhí)著地選擇了自己的葬身地:日內(nèi)瓦。旅行是他人生的一大嗜好,伴隨著死亡的腳步聲,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日內(nèi)瓦,成了他今生現(xiàn)世的最后一次旅行。 1986年6月14日,這位老人在日內(nèi)瓦與世長辭:他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博爾赫斯?! ≡谖业纳磉叄瑳]有人不知道,博爾赫斯是阿根廷人——“燠熱潮濕的美洲是我的大陸”。博爾赫斯出生于阿根廷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少年時代他隨父母親呆過不少地方,包括日內(nèi)瓦,但成年后他基本上也沒怎么離開過這個城市。與布宜諾斯艾利斯相比,我感覺日內(nèi)瓦只是他少年求知途中的一個驛站,就像我們很多人年輕時代都有一段在外地求學或謀生的經(jīng)歷一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獨獨選擇日內(nèi)瓦做他與世訣別的地方,而不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或者其他地方。這成了他作為一個“迷宮制造者”給我們制造的最后一個秘密?! 「嬖V你們,我已經(jīng)榮幸地揭開了這個謎語,但我不會跟任何人說的——我不告訴你,就像莫言先生有一次當著很大的官員和不少專家這樣說道:“造長篇小說的秘訣我知道,但我不告訴你?!薄 ∫驗椤安桓嬖V你”,你們可以懷疑我的“坦率”。這無所謂的。我現(xiàn)在要說的是:當你們懂得懷疑時,也就等于喜歡上博爾赫斯了。因為懷疑,或者說制造懷疑,正是博爾赫斯最擅長并樂此不疲的。余華在《 博爾赫斯的現(xiàn)實 》一文中這樣寫道:“在他的詩歌里,在他的故事里,以及他的隨筆,甚至是那些前言后記里,博爾赫斯讓懷疑流行在自己的敘述中,從而使他的敘述經(jīng)常出現(xiàn)兩個方向,它們互相壓制,同時又互相解放?!薄 『茈y想象,失去這種敘述方式,博爾赫斯的作品會讓人感到那么浩瀚,那么深邃,那么無窮無盡。其實,如果從作品數(shù)量而言,他一生的作品還不及我們身邊有些人一年寫下的多。好在文學從來不是以數(shù)量取勝的,如果這樣的話,文學早給那些人糟蹋得不像樣了?! ∥艺f過,剛剛說過,1986年的我除了年輕和健康什么也沒有,這個沒有當然包括沒有文學,也包括沒有博爾赫斯。事實上,我在博爾赫斯生前連他的一個字都沒碰過。這本來不該算我的錯,但后來由于我對博爾赫斯產(chǎn)生了過度的崇敬,這竟然成了我常常對自己發(fā)出蠻橫責罵的一個大不是。我有些天真地想,如果讓我在博爾赫斯生前結(jié)識這位大師,那么他的溘然長逝一定會成為我的一次巨大悲痛,真正的悲痛。一個人需要真正的悲痛,否則那些小打小鬧甚至自作多情的悲痛會把他毀壞的。為什么那些深宅大院里很難走出來一個硬朗的人,原因就因為他們只是生活在“蜜蜂的飛舞中”?! ∥沂钦f,他( 她 )們可能經(jīng)常會痛苦得叫爹叫娘,但所謂的痛苦只是被蜜蜂甜蜜的小刺蜇了一下皮表而已。在博爾赫斯的一篇詩作《 白天的晚些時候 》里,有一個這樣的人,他被一條灰色的毒蛇嚇死了,臨死不禁泄出了“銀色的甜蜜的尿液”——有人居然將它譯成了“潔白的糖尿”,感覺像他是個糖尿病人,所以才弱不禁風,才會被嚇死掉。哈哈,有趣的誤譯。說真的,閱讀經(jīng)他人翻譯的博爾赫斯作品,有時真覺得是一件冒險的事情,你不得不隨時做好捶胸頓足的準備。但這是沒辦法的。好在我們有個了不起的王央樂先生,是他首先把博爾赫斯作品送到我們面前的。由于他把頭開得相當不錯,使得后來者對博氏作品的翻譯始終保持著一種相對的謹慎和高度。 說真的,這是必須的?! ∥覜]有忘記,我第一次讀博爾赫斯小說的時間是1987年春天,在南京魯羊家里。當時魯羊還不叫魯羊,也不像現(xiàn)在的魯羊,可以盡管呆在家里,除了少有的幾堂課的時光。那時候他在出版社謀生,單位像根繩子一樣拴著他。這天,單位又把他牽走了。也許怕我一個人在家太無聊,出門前,他從書堆里抽出一本《 世界文學 》( 不是當月的 ),建議我看看福特的兩篇小說。我看了,但福特的僧尼一般冷靜又干凈的語言沒有叫我喜歡,于是就順便看了另外幾個欄目,其中有個“拉美文學”專欄,是王央樂先生翻譯的一組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說,有《 交叉小徑的花園 》、《 馬別圖書館 》、《 沙之書 》和《 另一個我 》等四個短篇?! ‘敃r我對博爾赫斯一無所知,所以開初的閱讀是漫不經(jīng)心的,似乎只是想往目中塞點什么,以打發(fā)獨自客居他屋的無聊。但沒看完一頁,我就感到了震驚,感到了它的珍貴和神奇,心血像漂泊者剛眺見陸岸一樣激動起來。哈哈,天曉得那天下午我有多么辛苦又興奮!我很快就得出結(jié)論,捧在我手上的不是一個作品或作家,而是一個神秘又精致、遙遠又真切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水做的,但又是火做的,因而也是無限的、復雜的,它由一切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將來的事物交織而成,而我仿佛就是交織的網(wǎng)中的一個點、一根線、一眼孔。閱讀中,我不止一次地深深感到,我被這個框在黑框框里的陌生人扯進了一個無限神秘怪誕的、充滿虛幻又不乏真實的、既像地獄又像天堂的迷宮中。奇怪的是,出現(xiàn)了那么多我心靈之外的東西,它們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迷失,可我卻并不感到應有的慌亂和害怕,而是感覺像回到了一個寶貴的記憶里,回到了我久久尋覓的一個朋友身邊?! ∈裁唇须y忘的經(jīng)歷?這個下午就是我閱讀人生中的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它全然改變了我對文學的認識,甚至改變了我人生的道路?! ∪绻f迷醉、感動我一個下午不是件太難之事,那么要徹底迷醉、感動我,讓這種迷醉和感動一個白天一個夜晚,又一個白天又一個夜晚地流動起來,像某種傳說里的經(jīng)典愛情一樣,這肯定是困難又困難的,“要比用沙子搓一根繩子還要難”,“需要悟透所有高級和低級的謎”?,F(xiàn)在看博爾赫斯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悟透了所有高級和低級的謎的人,他把我心靈的無數(shù)個白天和夜晚都以一種感動、迷醉的方式固定下來,流動起來。他甚至改變了我的形象,不再是那個桀驁不馴的什么主義者,而是一個懂得了天高地厚的拜倒者。我敢說,我身邊一個個自以為是的名作家也不乏這種感受和變化,只不過他們更喜歡在私下說而已。迄今為止,我只看到過一個人對博爾赫斯的作品提出責難,他是這樣說的: “我不太喜歡博爾赫斯寫的東西……他不是思想家,他是利用哲學問題作為文學素材創(chuàng)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一些片斷,一些草稿,一些輪廊,一些小說構(gòu)思的筆記和幾行詩……在他寫成的小說中,我比較喜歡的是《 南方 》、《 烏爾里卡 》和《 沙之書 》……” 意思是說,除此之外,他就談不上喜歡了?! ∈钦l在這么大放厥詞? 是他,博爾赫斯自己! 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除了博爾赫斯自己,沒有人可以站到他的作品上去指手畫腳;二、博爾赫斯也許很想看到一個對他作品發(fā)難的人,因為實在沒有,他只好把自己請出來了?! ∠胂耄覀兊淖骷沂窃趺磻峙氯思覍λ髌返呐u,甚至不惜挖空心思去組織一些吹捧的好言好語。這說明什么?不說明我們真成為了博爾赫斯,只說明我們太遠離了博爾赫斯,遠離了真正的文學?! √骄恳幌略炀筒柡账剐≌f魅力的因素很有意思。 博爾赫斯小說似乎總是那些故事,那些場景,那些遙遠的、影子一樣的人物。換句話說,他用來制造小說的材料是有限的,不復雜的。簡單的故事,古老的身影,甚至常常出現(xiàn)雷同的東西。但他給讀者留下的感覺卻是無限得復雜,無限得多,經(jīng)常多得讓我們感到一下子拿不下,仿佛他隨時都在提供新東西,而那些東西總是那么深不可測,采之不盡?! 槭裁磿羞@種效果?答案在他詭秘的敘述上。他之敘述初粗看來,充滿了精致的、陌生的措詞和比喻,它們首先迷惑了我們,讓我們一時無暇去關(guān)注故事本身的走向。這感覺有點如同看時裝表演,表演完了,塞滿你腦海的往往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服裝,而不是模特的長相或表情,雖然她們的表情甚至長相都很近似,但你就是記不住,因為你本來就無暇去記她們。 這還不是根本的。如果僅僅是這樣,那我們只要看兩遍或三遍就解決問題了。問題是博爾赫斯的敘述還藏著更復雜、神秘的技巧,他敘述希望達到的效果,不是正常的設(shè)法讓讀者接近故事,而是遠離。準確地說是:接近了又遠離。他總是這樣迷惑讀者,先設(shè)法苦口婆心地給你制造一個東西,當這個東西造得無可挑剔、令你篤信無疑時,他突然又對你說:哎喲,這個東西原來不是這樣的,我可能把它弄錯了。我們不可能從他的敘述中抓住什么,抓住了什么,就要放掉什么,結(jié)果最后我們手上依然是空空的。這樣,當他下回再向你轉(zhuǎn)達同一東西時,你不會覺得他在重復,只會覺得更來勁,感覺像又摸到了上次從你手上滑掉的“那條魚”。你以為這下一定會把它捉住,結(jié)果它又跑了,甚至跑得更遠?! ∫灿行〇|西是不會跑的,它們就在你眼前,但你還是無法抓住,因為它們隨時都可能轉(zhuǎn)身離去,或者永遠亮在“玻璃的另一邊”。這又是博爾赫斯敘述的奇妙,他從來不通過把什么推到很遠讓你抓不到( 這就成神話或者童話了 ),相反,他常常把什么都推到你的眼前,看上去一切都活蹦亂跳的,似乎伸手可及,卻又永遠抓不著。在這種事實面前,我們把他小說說成魔幻也好,迷宮也罷,甚至說成游戲,都是可以理解的。難以理解的是,他的這一切不知從何而來,又不知從何而去?! √孤收f,在這世上能讓我感到光榮和幸福的事情并不多,我甚至沒感到生活在愛情或金錢中是光榮幸福的。但沉醉在博氏書籍中,我確實感到了光榮和幸福。十多年來,他飄洋過海伸出的手越來越親切又深刻地觸摸著我,溫暖著我,給了我各種各樣的愿望和力量,使我的生命獲得了某種伸展和靈敏。我就像棵不錯的樹,在對博氏作品不倦的閱讀和想象中長出了枝枝椏椏,長出了粗根龍須。有時候,我覺得他的書籍很像一位飽經(jīng)風霜因而變得溫和善良又智多識廣的長者,與其在一起遠比跟一個驚驚乍乍的女人在一起更真實、更快樂,也更占有眼前的世界,和內(nèi)心的自己?! ∠ED詩人埃利蒂斯說,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我曾經(jīng)推崇卡夫卡為我心中的英雄,但現(xiàn)在我心中還有一個英雄,他就是博爾赫斯。這位失了明卻依然長年蟄居在圖書館里的文學大師,盡管和滿腹哀怨的卡夫卡有著截然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熱情,可我感到他們是一種高度的對壘,是一種東西的正反面,就像國王和獅子、蛇和陰險的女人:他們在我心中具有相等的形象、相等的質(zhì)量。 2000年8月19日完稿 我用大腦寫作*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此刻在想什么,也不知道明天的天氣會如何,是晴到多云,還是雨過天晴?這個世界是神秘的,很多事情我們不知道,很多事情我們知道后又被弄得不知道了。所以,我現(xiàn)在干脆什么都不想知道,只想一言以蔽之——這世界是神秘的。我得這個獎,我認為是替這個神秘的世界又加增了神秘的內(nèi)容。我是說,我和這個獎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和關(guān)系,我?guī)缀跸攵紱]有想過。說真的,四十歲前我渴望得獎,莊重文獎,馮牧獎,魯獎,茅獎,省內(nèi)的獎,省外的獎,我都暗自念想過。但是現(xiàn)在,從四年前起,我改變了自己,我不再念想那些獎。為了安慰自己,我非常刻意地記住了一位文學大師的話,這位大師說:得獎總的來說是滿足虛榮心的,既然是滿足虛榮心,那么不得也罷了。但奇怪的是——也可以說神秘的是,從那以后我斷斷續(xù)續(xù)得了一些獎。為了體現(xiàn)我的成長和成熟,我不允許自己在獎狀面前喜樂,我套用大師的話對自己說:那不過是滿足了虛榮心,虛榮心總的說是要克服的。我盡量保持平常心,把因為得獎而可能驛動的心熨得服服帖帖,止若靜水。但是此刻——或者確切地說,從得知有此刻的那一刻起,一種喜悅按捺不住地浮沉在我心間,像花香之于花開一樣。這有兩種可能:一、我四年來對自己改變是假的,起碼是不徹底的;二、是這個獎已有的榮光擊跨了我,就像我以前部隊的一位首長,他在一只裝滿百元大鈔的坤包前弩張劍拔,虎虎生威,但一天晚上當這只坤包換成一只麻袋時,他變得談笑風生起來,輕淺的笑容,期許的目光,稱兄道弟的平易近人。這是他跨掉的形象,我一點也不欣賞。鑒于此,我不知道得這個獎是我的幸,還是正好相反?! ∥业锚勈且驗椤?風聲 》,這是一部我用大腦寫出來的小說。我一直簡單地認為,小說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用頭發(fā)寫,一種是用心,還有一種是用腦。用頭發(fā)寫的人叫天才,寫出來的東西叫天賦之作。天才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是從冬瓜藤上結(jié)出的西瓜,橫空出世,無法無天,可遇不可求——一般說來要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一遇。所以,這沒什么好說的,也沒人能說得清??梢哉f一說的是,用心寫還是用腦?這是個問題,而且我們有選擇權(quán)。我知道,要想留下傳出之作必須用心寫,我們平時談論的那些經(jīng)典名著大多是用心或者是用心又用腦寫成的,光用腦子是無論如何寫不出這些傳世巨作的。但用心寫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兩個極端:好的很好,差的很差,而且差的比例極高。那是因為大部分作家的心和大部分人差不多,榮辱要驚,愛恨要亂,欲望沉重,貪生怕死。相對之下,用腦寫可以保證小說的基本質(zhì)量,因為腦力或者說智力是有參數(shù)的,一個愚鈍的人總是不大容易掌握事物的本質(zhì),分辨縱橫捭闔的世象。我很希望自己能夠用心來寫作,同時我的智力又告訴我,這可能不是一個用心寫作的年代。用心寫作,必須具備一顆非凡偉大的心,能夠博大精深地去感受人類和大地的體溫、傷痛、脈動,然后才可能留下名篇佳作。但這個年代用李熬的話說:形勢大好,人心大壞。我不相信我的心在這個潮汐一般的市聲以無以復加的速度和力度,洶涌地遮蔽心靈的年代里能夠出污泥而不染,獨秀于林。當我看到周圍人的欲望和黑暗被無限地打開,喧囂得連天上的云層都變厚了,地下的水不能喝,身邊的空氣污濁了,我更加懷疑自己的心早已蒙羞結(jié)垢,因為無論如何我不可能比大自然更了不得。統(tǒng)而言之,我不信任我的心,所以我選擇用大腦來寫。 用腦寫,通俗地說是把小說當作一門手藝活來做。1944年,博爾赫斯通過給一本小說集命名的方式宣稱:小說是手工藝品。這讓不少小說家們心驚膽顫,一時間遭到各路豪杰的無情怦擊。是啊,感天動地的小說——心靈藝術(shù)——怎么可能是手工藝品呢?事實上,我敢肯定,博爾赫斯自己也不會這么認為的,他所以這么說只是一種態(tài)度,是對小說家們?nèi)諠u疏離技藝的一種質(zhì)疑,一種不滿,一種嘲笑,一種呼喚。說到底,把小說說成手工藝品,是對小說的一種退到底線的說法,是對小說家注定應該遵守的紀律的強調(diào)。我們應該承認,我們的小說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平庸、弱智,缺乏教養(yǎng),我們很在乎寫作速度,卻不在乎筆下人物的長相、口音、身份,更不要說人事變遷的羅輯道德和心理坐標了。我記得李敬澤曾諷刺我們小說家都是地鐵司機,只管一路狂奔,把人拉到目的地了事。他認為小說家應該是三輪車夫,一路騎來,丁當作響,吆五喝六,客主迎風而坐,左右四顧,風土人情,世態(tài)俗相,可見可聞,可感可知。我用腦寫,就是想當一個三輪車夫,把各條路線和客主的需求研究透,然后盡可能以一種服人的實證精神,給客主留下一段真實的記憶。把假的說成真的,這是我們小說家的基本功,也是我們想讓小說可能承載其它意涵的物質(zhì)基礎(chǔ)。如果這個“基礎(chǔ)”是假的,破的,你往里面裝最救命的東西最終都是要漏掉的,更何況今天的看客似乎并不需要救贖,起碼是不愿意被蠻橫地救贖。我認為,我們不少小說對讀者的態(tài)度是有些粗暴和蠻橫的?! ∽詈?,我還是要說,這個世界是神秘的——因為喧囂和混亂而變得更加神秘,我什么也不知道,雖然說了這么多。謝謝大家用心傾聽了一只可能被病毒感染的大腦輸出的微弱聲音,我把它看作是對我的鼓勵和獎勵,并因之感到無比幸福。謝謝! 2008年4月13日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麥家因《暗算》聲譽鵲起,基實,在此之前他的另一部長篇《解密》已經(jīng)很是精彩,而之后的《風聲》更讓他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家伙。眼下這部散文隨筆選又將讓你看到一個隱在秘處、略帶憂郁的立體的麥家。 麥家就是麥家,他不會讓你失望?! 踩?/pre>編輯推薦
她屬于那種等待你去引誘的女人。和我們經(jīng)驗中的這樣女人不同的是,她沒有把等待暴露在聲色中,她的等待像沒有一樣默默無息…… 麥家因《暗算》聲譽鵲起,基實,在此之前他的另一部長篇《解密》已經(jīng)很是精彩,而之后的《風聲》更讓他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家伙。眼下這部散文隨筆選又將讓你看到一個隱在秘處、略帶憂郁的立體的麥家?! ←溂揖褪躯溂?,他不會讓你失望?! 踩弧 ”緯惰髦H,欣聞麥家用積攢了多年的稿費原本是為兒子準備的教育基金20萬,捐給了災區(qū),寄望兒子在成長的路上去傳播更多的愛?! ∵@應該就是一個作家的責任與良知吧?! 幷?/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