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年9月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曹雪芹(著),脂硯齋(評),鄧遂夫(校訂) 頁數(shù):417
Tag標簽:無
前言
與遂夫因紅學而相識,轉眼二十年矣。猶記貴陽一會,他的《曹雪芹》歌劇演出,頗極一時之盛。雪芹之影,見于舞臺之上,此為創(chuàng)舉,史家應記一筆。他也有專著問世,曾為制序。如今他又出示新書稿,為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作出一個??闭淼挠”荆瑖谖衣詴?,仍為之序。此事辭而不獲,復又命筆——執(zhí)筆在手,所感百端,感觸既繁,思緒加紊。故爾未必足當序引之品格,先請著者讀者鑒諒。辭而不獲者,是實情而非套語。所以辭者,目壞已至不能見字,書稿且不能閱,何以成序?此必辭之由也。其不獲者,遂夫堅請,上門入座,言論滔滔,情詞奮涌,使我不忍負其所望;加之一聞甲戌本之名,即生感情,倘若“峻拒”,則非拒遂夫也,是拒甲戌本也——亦即拒雪芹脂硯之書也,是烏乎可?有此一念,乃不揣孤陋,聊復貢愚。言念及此,亦慚亦幸,載勉載興。甲戌本《石頭記》是國寶。但自胡適先生覓獲入藏并撰文考論之后,八十年來竟無一人為之下切實功夫作出專題研究勒為一書,向文化學術界以及普天下讀者介紹推薦(所謂“普及”)。它雖有了影印本,流傳亦限于專家學者而已。今遂夫出此校本,以填補八十年間之巨大空白,其功如何,無待煩詞矣。甲戌本是紅學的源頭,正如《四松堂集》與《懋齋詩抄東皋集》是曹學的源頭一樣——我自己久想?yún)R集二集的不同抄、印本(四松有三本,懋齋有二本),加以校整箋釋,命之為《壽芹編》;然至今未能動手。舉此,以為可供對比,遂夫有功,我則無成也。甲戌本,有原本與“過錄”之爭,有甲戌與“甲午”之爭,有十六回與不止十六回之爭,復有真本與“偽造”之爭。也許不久還會有“新爭更新爭”出來,亦未可知。遂夫似乎不曾因此而有所“動搖”,保持了自己的見解,并為之下真功夫,使成“實體”,而非空言。
內容概要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修訂8版)》是迄今為止國內外首次出版的甲戌本《紅樓夢》的校訂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修訂8版)》與普通印本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可以從中窺見曹雪芹生前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早期原貌,并可直接品味到作者的“紅顏知己”脂硯齋在甲戍原稿本上留下的一千六百余條珍貴批語,大多是現(xiàn)存其他脂評古抄本所闕如的。這是打開《紅樓夢》迷宮的一把鑰匙?! 吨廄S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修訂8版)》所據(jù)底本,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十二種《紅樓夢》脂評古抄本中產(chǎn)生年代最早、保存原貌最真切、殘缺也較多、但卻是最珍貴的一種,由胡適先生一九二七年發(fā)現(xiàn)收藏,原寄存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今據(jù)一九六一年臺灣首次面世的影印本及此后內地出版的影印本校點排印,并悉數(shù)收錄了原底本及影印本上有關此書的各種資料。
作者簡介
作者:(清朝)曹雪芹 合著者:(清朝)脂硯齋 鄧遂夫
書籍目錄
序周汝昌 走出象牙之塔——《紅樓夢脂評校本叢書》導論鄧遂夫 《紅樓夢》脂評本源流示意圖 ??闭f明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凡例 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第二回 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第三回 金陵城起復賈雨村 榮國府收養(yǎng)林黛玉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第五回 開生面夢演紅樓夢 立新場情傳幻境情 第六回 賈寶玉初試雨云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第七回 送宮花周瑞嘆英蓮 談肄業(yè)秦鐘結寶玉 第八回 薛寶釵小恙梨香院 賈寶玉大醉絳云軒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龍禁 尉王熙鳳協(xié)理寧國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館揚州城 賈寶玉路謁北靜王 第十五回 王熙鳳弄權鐵檻寺 秦鯨卿得趣饅頭庵 第十六回 賈元春才選鳳藻宮 秦鯨卿天逝黃泉路 第二十五回 魘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靈玉蒙蔽遇雙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橋設言傳蜜意 瀟湘館春困發(fā)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第二十八回 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 附錄一:影印甲戌本上可以見到的跋文 劉銓福跋 濮文暹、濮文昶跋 附錄二:影印甲戌本上被胡適刪去的跋文 胡適跋一 胡適跋二 胡適跋三 俞平伯跋 周汝昌跋 附錄三:影印《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緣起 附錄四:跋《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影印本 附錄五:臺灣版《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影印本再版重印序跋附錄六:訪周汝昌初版后記二版后記二版跋語三版跋語四版后記五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后記
去年9月出第七版時,已經(jīng)在后記中宣稱是終結版——表明以后不再對此書的簡體橫排本作大的修訂,也不再出新版了;重印時即便作一點小改,也只在原版后記之末說明一下便罷。為什么現(xiàn)在又要出第八版呢?因為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紀念版”。這一建議,還是香港文友、美麗的艾著茹小姐提出來的。這個甲戌校本,自新千年第一個春天的1月中旬面世以來,至此2010年10月再印,剛好趕上10周年,又恰巧累積印了10萬冊——這么多“10”湊到一塊兒,按中國習俗,算得上圓圓滿滿地告一段落。趁機出一個“十周年紀念版”,對出版社,對校訂者,對多年來關愛此書的讀者,都是一種紀念。當然,出這個新版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我在加緊校訂這套叢書的最后一種——《蒙古王府本石頭記校本》(簡稱蒙府校本)的過程中,結合所遇到的新問題,又對甲戌、庚辰這兩種校本的相關內容,作了一次涉及面稍廣的再修訂(當然也包括對一些熱心讀者提出的合理意見的吸收改進)。這樣一來,若不以新版加以標示,似不足以引起新老讀者的注意。十年來,海內外讀者對此書的厚愛,是我一次又一次重校此書、不斷改進、使之日臻完善的基本動力。這次所作的更精細的修訂,既包含了對過去某些技術性失誤的徹查與改進,也包含了校訂者永無止息的版本探索與文本求真的持續(xù)積累。世間的一切事物,都難以達到絕對的盡善盡美。人們通常追求的所謂完美,也只是相對而存在。學術上的進展同樣如此,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抵達終點。
編輯推薦
本書是迄今為止國內外首次出版的甲戌本《紅樓夢》的校訂本。本書與普通印本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可以從中窺見曹雪芹生前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早期原貌,并可直接品味到作者的〔紅顏知已〕脂硯齋在甲戌原稿本上留下的一千六百余條珍貴批語,大多是現(xiàn)存其他脂評古抄本所闕如的。這是打開《紅樓夢》迷宮的一鑰匙。本書所據(jù)底本,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十二種《紅樓夢》脂評古抄本中產(chǎn)生年代最早、保存原貌最真切、殘缺也較多、但卻是最珍貴的一種,由胡適先生一九二七年發(fā)現(xiàn)收藏,原寄存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今據(jù)一九六一年臺灣首次面世的影印本及此后內地出版的影印本校點排印,并悉數(shù)收錄了原底本及影印本上有關此書的各種資料。本書自二○○○年十二月出版問世以來,曾經(jīng)四資修訂,八次重印。此為第五次修訂之新版,增補了一些新的珍貴圖片及附錄資料。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