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

出版時間:2007-1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挪] 喬斯坦·賈德  頁數(shù):528  譯者:蕭寶森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蘇菲的世界》一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與好奇。

作者簡介

  喬斯坦·賈德,1952年生于挪威,擔任高中哲學教師多年,以《蘇菲的世界》一書,奠定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執(zhí)著于人的本質(zhì)與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與思考;設(shè)立挪威環(huán)境與發(fā)展獎項——“蘇菲獎”。    譯者簡介:  蕭寶森,臺灣輔仁大學講師,現(xiàn)居美國,專職翻譯。出版有《蘇菲的世界》等。

書籍目錄

伊甸園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魔術(shù)師的禮帽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神話善與惡之間脆弱的平衡自然派哲學家沒有一件事物可以來自空無德謨克里特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命運算命者試圖預(yù)測某些事實上極不可測的事物蘇格拉底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雅典廢墟中升起了幾棟高樓柏拉圖回歸靈魂世界的渴望少校的小木屋鏡中的女孩雙眼眨了一眨亞理斯多德一位希望澄清我們觀念的嚴謹?shù)倪壿媽W家希臘文化一絲火花明信片我對自己實施嚴格的檢查制度兩種文化避免在真空中飄浮的唯一方式中世紀對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錯文藝復(fù)興啊!藏在凡俗身軀里的神明子孫哪巴洛克時期宛如夢中的事物笛卡爾他希望清除工地上所有的瓦礫史賓諾莎上帝不是一個傀儡戲師傅洛克赤裸、空虛一如教師來到教室前的黑板休姆將它付之一炬柏克萊宛如燃燒的恒星旁一顆暈眩的行星柏客來曾祖母向一名吉普賽婦人買的一面古老魔鏡啟蒙從制針的技術(shù)到鑄造大炮的方法康德頭上閃爍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規(guī)范浪漫主義神秘之路通向內(nèi)心黑格爾可以站得住腳的就是有道理的祁克果歐洲正邁向破產(chǎn)的地步馬克思在歐洲游蕩的幽靈達爾文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艘小船佛洛伊德他內(nèi)心出現(xiàn)那股令人討厭的自大的沖動我們這個時代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花園宴會一只白色的烏鴉對位法兩首或多首旋律齊響那轟然一響我們也是星塵

章節(jié)摘錄

  蘇菲放學回家了。有一段路她和喬安同行,她們談著有關(guān)機器人的問題 。喬安認為人的腦子就像一部很先進的電腦,這點蘇菲并不太贊同。她想: 人應(yīng)該不只是一臺機器吧? 她們走到超市那兒就分手了。蘇菲住在市郊,那一帶面積遼闊,花木扶 疏。蘇菲家位于外圍,走到學校的距離是喬安家的一倍,附近除了她家的園 子之外,沒有其他住家,因此看起來她們仿佛住在世界盡頭似的。再過去, 就是森林了。 蘇菲轉(zhuǎn)了個彎,走到苜蓿巷路上。路盡頭有一個急轉(zhuǎn)彎,人們稱之為“ 船長彎”。除了周六、周日的時候,人們很少打這兒經(jīng)過。 正是五月初的時節(jié)。有些人家的園子里,水仙花已經(jīng)一叢叢開滿了果樹 的四周,赤楊樹也已經(jīng)長出了嫩綠的葉子。 每年到這個時節(jié),萬物總是充滿了生機。這豈不是一件奇妙的事嗎?當 天氣變暖,積雪融盡時,千千萬萬的花草樹木便陡地自荒枯的大地上生長起 來了。這是什么力量造成的呢? 蘇菲打開花園的門時,看了看信箱。里面通常有許多垃圾郵件和一些寫 給她媽媽的大信封。她總是把它們堆在廚房的桌子上,然后走上樓到房間做 功課。 偶爾,也會有一些銀行寄給她爸爸的信。不過,蘇菲的爸爸跟別人不太 一樣。他是一艘大油輪的船長,幾乎一年到頭都在外面。難得有幾個星期在 家時,他會上上下下細心打點,為蘇菲母女倆把房子整理得漂亮舒適。不過 ,當他出海后卻顯得離她們遙遠無比。 今天,信箱里卻只有一封信,而且是寫給蘇菲的。信封上寫著:“苜蓿 路三號,蘇菲收”。只此而已,沒有寫寄信人的名字,也沒貼郵票。 蘇菲隨手把門帶上后,便拆開了信封。里面只有一小張約摸跟信封一樣 大小的紙,上面寫著: 你是誰? 除此之外,什么也沒有。沒有問候的話,也沒有回信地址,只有這三個 手寫的字,后面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蘇菲再看看信封。沒錯,信是寫給她的。但又是誰把它放在信箱里的呢 ? 蘇菲快步走進她家那棟漆成紅色的房子里。當她正要把房門帶上時,她 的貓咪雪兒一如往常般哨悄自樹叢中走出,跳到門前的臺階上,一溜煙就鉆 了進來。 “貓咪,貓咪,貓咪!” 蘇菲的媽媽心情不好時,總是把他們家稱為“動物園”。事實上,蘇菲 也的確養(yǎng)了許多心愛的動物。一開始時是三只金魚:金冠、小紅帽和黑水手 。然后她又養(yǎng)了兩只鸚哥,名叫史密特和史穆爾,然后是名叫葛文的烏龜, 最后則是貓咪雪兒。這些都是爸媽買給她作伴的。因為媽媽總是很晚才下班 回家,而爸爸又常航行四海,很少在家。 蘇菲把書包丟在地板上,為雪兒盛了一碗貓食。然后她便坐在廚房的高 腳椅上,手中仍拿著那封神秘的信。 你是誰? 她怎么會知道?不用說,她的名字叫蘇菲,但那個叫做蘇菲的人又是誰 呢?她還沒有想出來。 如果她取了另外一個名字呢?比方說,如果她叫做安妮的話,她會不會 變成別人? 這使她想起爸爸原本要將她取名為莉莉。她試著想象自己與別人握手, 并且介紹自己名叫莉莉的情景,但卻覺得好像很不對勁,像是別人在自我介 紹一般。 她跳起來,走進浴室,手里拿著那封奇怪的信。她站在鏡子前面,凝視 著自己的眼睛?!拔业拿纸欣蚶?。”她說。 鏡中的女孩卻連眼睛也不眨一下。無論蘇菲做什么,她都依樣畫葫蘆。 蘇菲飛快地做了一個動作,想使鏡中的影像追趕不及,但那個女孩卻和她— 般的敏捷。 “你是誰?”蘇菲問。 鏡中人也不回答。有一剎那,她覺得迷惑,弄不清剛才問問題的到底是 她,還是鏡中的影像。 蘇菲用食指點著鏡中的鼻子,說:“你是我?!?對方依舊沒有反應(yīng)。于是她將句子顛倒過來,說:“我是你?!?/pre>

編輯推薦

  同名英文原版書火熱銷售中:Sophie's World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蘇菲的世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4條)

 
 

  •   蘇菲的世界
  •   給家里的愛好者買的,希望他可以好好學習
  •   正品好書慢慢品
  •   挺好,還沒看,
  •     代開通化單身證明【ΩΩ:535982237】代開通化無房證明代開通化單身證明【ΩΩ:535982237】代開通化無房證明代開通化單身證明【ΩΩ:535982237】代開通化無房證明代開通化單身證明【ΩΩ:535982237】代開通化無房證明代開通化單身證明【ΩΩ:535982237】代開通化無房證明代開通化單身證明【ΩΩ:535982237】代開通化無房證明
  •     請允許我扯遠一點開始,先談?wù)勛x書。
      
      雖然從小被雙職工的父母放在家里電視機盒子里的時候就開始讀書打發(fā)時間,但是開始大批量的買書看書是一直到了上研究生才開始的。越來越覺得慢速的精度不能適應(yīng)讀書的需要,所以開始看一些講讀書方法的書和博客,方法有很多,有一點是關(guān)于如何挑選書的——先根據(jù)閱讀經(jīng)歷找一些感興趣的書,然后鎖定喜歡的作者或者領(lǐng)域,繼而去看該作者或者該書推薦的書,我稱這些書為“大綱書”。
      
      《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一本大綱書。
      
      
      剛開始小說式的情節(jié)讀起來十分輕松,進入神話思考模式的討論和、古希臘自然派哲學的時候看得還津津有味,而且從我之前在書商的筆記能看得出來當時是十分欣賞這一段的,集中介紹了幾個自然派哲學家,感覺在探討自然的組成和變化的時候一個比一個深入,一個比一個牛逼。
      
      進入古典派之后就讀得力不從心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每個都講了好多,但是還是不容易搞清楚其主要的思想脈絡(luò),要多看幾遍多想想才行。
      
      進入中世紀就更難,倒不是說不容易理解,是哲學跟文化、時代都有聯(lián)系,而我之前一點點歐洲史的東西都沒有看過,感覺不在節(jié)奏上。
      一直持續(xù)到文藝復(fù)興和巴洛克,到巴洛克后期講到笛卡爾才開始覺得:“嗯 ,終于好理解了?!?br />   
      之后的馬克思、達爾文等等都是比較近代的東西了,很好理解,所以剩100多頁的時候看著很順了,之前磨磨蹭蹭了好久都沒看完的書,終于在某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一口氣讀完了。
      
      
     ?。ㄒ恢毕雽@本書做個脈絡(luò)梳理,網(wǎng)上有個該書的思維導圖,但是是unfinished,我覺得做成樹形圖會更好,按照文化的發(fā)展來做,整理中)
  •      經(jīng)過一個月, 終于看完了這本書。發(fā)現(xiàn),確實理解了哲學--不斷探索人生的本質(zhì)?;蛟S我們也只是別人筆下的人物,或許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我們自己的文學人物。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去追求我們自己的人生,就像蘇菲一樣。
       以前我相信各種占卜、算命和星座,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那不過是一種心理的寄托罷了。
       生命的本質(zhì)是什么?每次想到這里我都感到恐懼,或許我們只是一粒塵埃,我們無法解答這個問題。如果有一天,某某站出來說我們現(xiàn)在一切的體系都是假的時候,世界會是什么樣子?
       不過,看哲學書有一點好處,我們能夠辯證的看待問題,坦然面對人生的順逆境(只是一個輪回,都會發(fā)生的)。最重要的是,對于任何問題我都不會武斷的下結(jié)論,我明白了要冷靜的分析和觀察。
       肯能第一遍看,對于西方的哲學還不能夠參透,只是泛泛之談。過短時間應(yīng)該會再度一遍,那時候應(yīng)該會有更深的感觸了吧。
  •     這樣一本非常優(yōu)秀的哲學啟蒙書,我居然在二十五歲時才讀到。
      
      哲學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總是有些枯燥無味,越是深奧難解,越有不明覺厲感。而蘇菲的世界,則是將西方哲學中重要的理論和人物,用最簡單明了的方式講給15歲的蘇菲及讀者,讓這門學科不再那么高不可攀,變成一只想讓人看到全貌的大白兔。
      
      說來慚愧,大學時的專業(yè)和哲學密不可分,但我只是粗略讀過幾本中國哲學史的入門書,對西方哲學史完全不了解,蘇格拉底、柏拉圖、黑格爾這樣的名字,其實只是聽說過而已。通過蘇菲的世界,再結(jié)合之前了解的歷史,才讓我對西方哲學思想史有了更多的理解。而我最喜歡段落,其實是書中的最后一段,當席德和少校在一起仰望星空,看到的星星可能來自數(shù)千甚至上萬年前,人類在這樣浩瀚的宇宙面前是這么的渺小,這是一件多么驚心動魄的事情。
      
      感覺這本書最適合在15歲的時候閱讀,書中蘇菲也正好是15歲的年紀。在十幾歲的年紀,能多讀幾本這樣優(yōu)秀的啟蒙書籍,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可以為之努力終生的領(lǐng)域,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     我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席德的父親是誰?為何像上帝一樣操控一切?為何蘇菲有時會遇見席德。哲學家是怎樣向蘇菲展示古代雅典的殿堂?席德佳與席德是什么關(guān)系?席德要對父親耍的小把戲是什么?哲學家如何逃脫少校的操控?這些線索穿插在一部哲學史中,非常有趣。吸引人往下讀。
      
      
      
      其實并不滿意現(xiàn)在的生活,但是卻害怕時間流逝。
      站在二十歲的邊緣,從來沒有一個時刻如現(xiàn)在這般惶恐。要知道,二十年的人生不再來。想象一下,宇宙間大約有一千億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而每一個銀河系包含一千億左右的星球。而我只是蕓蕓眾生之一,地球到現(xiàn)在為止已經(jīng)有四十六億年了,我二十歲的人生就如同洶涌澎湃的歷史之河中的一滴水。
      我曾經(jīng)想過改變世界,而我成長成現(xiàn)在的樣子,早就沒有孩童時代征服世界的決心。
      我思考的是去哪里實習,哪里工作,租多少錢的房子,享受怎樣的物質(zhì)生活。這個世界就如同魔術(shù)師從帽子里變出的兔子,而我匍匐著朝兔子毛深處爬去。我至少十年不曾決定疑惑并追問答案了。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萬物的本源是什么?抬頭望天空,云上面是大氣層嗎?大氣層外面是什么銀河系嗎?銀河系外面是什么?宇宙是什么樣子,宇宙外是什么樣子?《蘇菲的世界》就像你走在路上冷不丁踩空了一腳,讓你爬起來,換一個角度,重新出發(fā),打量世界。
  •      某些感想,不喜勿噴,謝絕吐槽。
      
       哲學的入門讀物。讀完之后感覺仍是一頭霧水,不過相對于讀之前而言,對哲學有了一定的認識。
       讀的時候,感覺似乎每個人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感覺在讀的過程中,自己再跟著每位學者的思想在走。會不自覺的相信他們所陳述的觀點??赡芤彩亲约喝狈λ伎疾艑е逻@樣的問題吧。
       也有可能自己就是所謂的不可知論者。認為人們不可能徹底的了解世界的本來面目,人們解釋了一定的世界,卻發(fā)現(xiàn)還有跟多,更難得世界等著人們發(fā)現(xiàn)。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徹底解釋世界。
       還有一件事,如果說我們像蘇菲一樣并不是真實的存在,其實只是生活在某位作者寫的一本書當中,那有該如何呢?還是不要這么想的好,應(yīng)該不會瘋掉吧。
       總之要是如果別人問我推薦哲學的書,我會推薦這本的。
  •     在喬斯坦?賈德創(chuàng)作的故事當中,真實與虛構(gòu)的世界相互交錯。在講到文藝復(fù)興之後,真實與虛構(gòu)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席德所代表的「真實」的世界開始漸漸地佔據(jù)篇幅,而蘇菲及其老師所代表的「虛構(gòu)」則開始慢慢地沉下去。
      
      自此往後,蘇菲的存在狀態(tài)漸漸讓讀者明晰,以至關(guān)於柏克萊的章節(jié),阿伯特終於告訴了蘇菲,他們周圍的世界不是真實的,而是席德的父親寫到自己女兒的生日禮物。這在原初的結(jié)構(gòu)上進行了顛覆。真實與虛構(gòu)的顛倒。這應(yīng)當是某種安排,柏克萊是一個經(jīng)驗主義者,注重感官經(jīng)驗以及聯(lián)想,他遵從不可知論。而就是在這樣的一部分哲學課程中,阿伯特告訴了蘇菲,他們自身的非真實。
      
      一旦真實的因素被否定,爾後阿伯特在講述哲學課程的時候,超現(xiàn)實的景象便可以呈現(xiàn)出來了。這種超現(xiàn)實的景象是上校安排的,無可厚非,他的存在之餘蘇菲一如上帝之餘我們。然後,隨著哲學課程漸進尾聲,故事被推向高潮。上校以蘇菲的生日花園宴會來結(jié)尾,以此點明自身寫作是給女兒慶生。然而,上校不知道的是,阿伯特在向人們揭示世界「不真實」之後,便帶著蘇菲來到一個平行世界,完成了故事完全的顛覆。一如蘇菲說道:「我們一開始並不知道席德和少校生活的那個世界,而現(xiàn)在他們也不知道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br />   
      在這樣一個「超脫」的過程中,讓人聯(lián)想到《楚門的世界》。它和《蘇菲的世界》具有某種相似性。主角都是在一個虛構(gòu)的世界當中,在故事中都意識到了自我的存在的不真實,然後都開始想從這部分的存在中逃離出去,超脫之後完成存在的圓滿。在故事的結(jié)尾,兩者都成功地逃離原來的世界?!短K菲的世界》的故事結(jié)構(gòu)則與《盜夢空間》相似。夢境的層次與現(xiàn)實的存在性證明,跟蘇菲的生活與席勒的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繫。在現(xiàn)實存在中,向下一層的虛構(gòu)?!侗I夢空間》當中完成這個過程的是,進入夢境。《蘇菲的世界》當中完成這個過程的是,席勒父親的小說創(chuàng)作。
      
      文本試驗。
      
  •     十多年前高中的時候看的了,當時覺得還是很有意思。
      這本書適合中小學生讀。
      成年人,推薦北大出版社的《西方哲學十五講》和《現(xiàn)代西方哲學十五講》作為入門。這兩本書寫得比較深入淺出,不是很難理解??赐旰?,會對西方哲學脈絡(luò)有個大概認識。
      西方哲學史上,個人認為最晦澀難懂的是德國古典哲學和現(xiàn)代西哲的語言學派,其他應(yīng)該都還好,刨除了自然哲學里的自然科學部分,其他理解起來應(yīng)該問題都不大。
  •      2011年,由于我的心血來潮,在網(wǎng)上訂購了一本《蘇菲的世界》,當年我的興致勃勃并未帶我走進“蘇菲的世界”,3年后春季開學的第一周,百無聊賴的我,又默默的打開了這本書,花了幾個晚上,從剛開始的囫圇吞棗到后來的細細品味,對于書中的內(nèi)容,我味同嚼蠟,那些斷章取義哲學史的東西早已破壞了我的味蕾,值得回味的是,這本書對對整個情節(jié)的掌控與布局,讓我贊嘆回味不已。
       故事從主人翁蘇菲收到一名莫名哲學家艾伯特的來信開始,艾伯特以對話交談、書信啟示等方式,將世界哲學史的概覽呈現(xiàn)給蘇菲,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全書不過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哲學史,但是在故事的開始,另一個神秘女孩的名字——席德——總穿梭在故事發(fā)展過程中,在談到柏客來的時候,全書出現(xiàn)了一個小高潮:原來蘇菲的故事不過是席德的父親艾勃特少校精心編撰出來,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但在這禮物之中,蘇菲和艾伯特意識到了自己不過一個受控制的演員,他們不斷的尋求反抗和逃脫,此時故事出現(xiàn)了一些逆轉(zhuǎn):席德通過看《蘇菲的世界》,接觸了許多哲學家的思想:
       康德: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得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nèi)心的道德準則。
       波爾:世間有兩種真理。一種是表面的真理,與它相反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但別外一種則是深層的真理,與這樣的真理相反的說法卻是對的。
       祁克果:生命有三種不同的階段:美感階段,道德階段,宗教階段。一個活在美感階段的人很容易有焦慮或恐怖和空虛的感受。
       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薩特: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為他并沒有創(chuàng)造自己,但卻是自由的。因為一旦被扔進這個世界里來,他就必須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負責。
      。。。。。
      ps: 其實這些都是我的收獲。 作為一個即將滿十五歲的女孩來說,席德實在是太幸福了,有著如此愛著自己父親,擁有如此別出心裁的生日禮物,十五歲就受到了哲學的洗禮。
      
      全書我最贊賞的一段對話是在蘇菲和艾伯特發(fā)現(xiàn)自己不過是少校虛構(gòu)出來的人物后,有了逃脫的計劃,在艾伯特講述浪漫主義的哲學時,他通過兩人自身的處境,與浪漫主義的思想相連接:
       “你不妨試著想象我們身上所發(fā)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另一個人的心中進行的。我們就是那心靈。這表示我們自己沒有靈魂,而是別人的靈魂。……很可能這個靈魂就是席德的產(chǎn)。他在遙遠的黎巴嫩寫一本有關(guān)哲學的書以慶賀他女兒的十五歲生日。……不過很可能某個地方有別外一個作者正在寫一本,關(guān)于一個為他的女兒席德寫一本書的聯(lián)全國少校艾勃特的書,而艾勃特所寫的這本書則是,關(guān)于一個叫艾伯特的人突然開始寄一些討論哲學的信函給住在苜蓿巷三號的蘇菲?!敲匆苍S他不應(yīng)該太洋洋得意,他也可能是某個更高高在上的心靈的一部分?!?br />   這段話可能會在點混亂,但是如果看原文的話,就會比較清楚了。大致的的意思是A活在B的思想里,而B有可能只是C筆下的某個人物。讀此文,讓我想起了一首詩——卞之琳的《斷章》和一張畫:大概是每縮小一點都會發(fā)現(xiàn),你所看的都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以后再遇到,附圖)。蘇菲后來逃脫了,成為一個隱形人,與時間永存,活在我們生活之中,而我們自己呢?
  •      如果哲學是一部史詩大片,《蘇菲的世界》就是那篇能夠讓你走進影院欣賞饕餮盛宴的華彩宣傳片。
       如果哲學是一桌滿漢全席,《蘇菲的世界》就是拿到能夠讓你提起胃口有欲望一飽口福的必經(jīng)開胃菜。
       建議不了解哲學的朋友可以把玩把看,其中的道理就是:小學前,最好讀個學前班,遇到一個好的啟蒙老師,對今后的學習生涯都有好處。
  •      中國人對于“哲學”這個詞似乎總有著莫名其妙的誤解。早在高三填志愿的時候,“哲學系”就被父母列入了黑名單,屬于是畢業(yè)后賺不到錢且會讓人精神錯亂的一門學科?;蛟S這就是目前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于哲學的理解吧。
       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我也是這么認為的,直到我接觸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真是相見恨晚。它解答了我太多的疑惑,它提供了我太多的正能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我之所以說中國人對哲學的排斥是莫名其妙的,是因為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哲學是什么:如果你連一樣東西是什么都沒看清,你就反對它,這不是莫名其妙是什么?~!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是迷茫的,作為一個年輕的中國人,我更是迷茫中的迷茫。經(jīng)濟的騰飛讓我們失去了自我,淪為商品社會的附庸,我們已經(jīng)不會再在思考一些虛無飄渺的問題上浪費時間了——在現(xiàn)代的中國人看來,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是不值得我們多做甚至一秒鐘的停留的。諸如:生命的意義、我們是誰、宇宙的外面是什么、人死后會去哪里等等,這些問題我經(jīng)常會問,經(jīng)常會想,當然也經(jīng)常為人恥笑?!跋脒@些問題干啥,你該去看心理醫(yī)生了?!薄ⅰ澳阍趺床话褧r間精力放在有用的事情上!”、“這些問題不會有答案的,想了也白想。”……
       很少有人知道,這便是哲學。許多中國人奇怪美國所有的博士都是哲學博士,所有的學科學到最后都變成了雞肋一般的哲學,他們覺得所謂實用的物理學、數(shù)學、金融學、語言學等等都和無聊的哲學不沾邊。其實,正是哲學對于人類本身和人類所生活的大自然大膽的發(fā)問,才促成了這些學科的出現(xiàn)和繁榮,要知道西方許多著名的科學家都是哲學家出生。
       所以,中國在這點上是舍本逐末了。中國人輕視哲學,因此中國出不了改變?nèi)祟惏l(fā)展進程的科學家,出不了創(chuàng)意天才,只能出現(xiàn)學霸型技術(shù)人員:因為缺乏好奇心,沒有探索的精神。有的只是千篇一律的學習,機械般的重復(fù)工作。中國人輕視哲學,所以中國人也不會有什么信仰,不關(guān)心自己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為了活著而活著,遇到了困難和挫折倒要把希望寄托在神明之上(真正的迷信)。中國人輕視哲學,所以中國很難再出現(xiàn)什么大思想家,這是致命的,當一個社會沒有了思想,便失去了前進的方向: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缺一不可。少了正在思考著的人,我們的民族將會頓失活力。中國人輕視哲學,所以很多人很迷茫,導致人生境界低下,有的人追逐感官上的最大化滿足,對于金錢的熱情近乎變態(tài);也有的人一輩子都為了別人而活著;更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干嘛要活著:這些現(xiàn)象都不奇怪,社會發(fā)生了劇烈的變革,迷失的情況很正常,但我們的指南針究竟在哪里?什么東西才能指引我們走出這迷宮般的浮躁塵世?
       答案就是哲學。中國可以有與西方截然不同的哲學,但是我們不能沒有哲學。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到漢朝的獨尊儒術(shù),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儒釋道三家鼎立、近代以后中西方思想的激烈碰撞、新中國成立后馬列主義思想的灌輸。中國的哲學事實上是在走下坡路。目前為止,我們官方的哲學體系已經(jīng)鮮有聽眾了,大家都各自為政,基本上可以算沒有思想了,如果硬要說有的話,就兩句話:以經(jīng)濟建設(shè)為中心、科學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進行了無畏的探索,雖然路上挫折不斷,但是我們最終還是取得了較好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對于中國人思想的破壞也是極其嚴重的。破而不立,中國人數(shù)千年來的哲學價值體系已經(jīng)被擊垮,而沒有一個新的思想出來替代:難怪美國人認為和平演變政策可以最終打敗中國。
       《蘇菲的世界》這本西方的哲學啟蒙讀物,應(yīng)當比較適合未成年人閱讀,希望這本書能更快地深入中國人的人心,出版更好的中文譯本,讓更多的中國讀者了解到那個神秘莫測的哲學世界。從這本書里,我知道了唯心主義也可以那么美,我知道了生命的意義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他自己的答案,我知道了哲學家們對于靈魂與肉體之間關(guān)系的爭鳴,我知道了人類和宇宙的起源,我知道了中西方價值觀不同之源頭何在……
       引用書背后簡介上的一句話: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與好奇。
  •      這是我讀得最慢的一本書,從買到手到今天一年多了。我不知道中國大學的哲學系是怎么學習的,但對于一個工科學生,我深感到我們的教育在哲學這塊的嚴重缺乏,整天宣傳變味了的宇宙真理,令我厭惡。這讀《蘇菲的世界》過程中,我順便看了一些《極簡歐洲史》,這樣理解起來就不至于那么吃力?;蛘哧P(guān)于哲學的書讀快了就變味了,對書中內(nèi)容的思考,令我很多次不得不停下來細細品嚼。書中講的各類思想使我大開眼界,但讀完了竟然有些失落感,因為我的問題還是沒有答案。借用史鐵生的話:人生究竟有沒有意義?人一旦開始尋找就確認了意義的存在。
       另外,書中就神這個話題,提到了許多,這世界究竟有沒有神的存在?我原以為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從這書里我才意識到我也是一個泛神論者,我也隱約地支持著不可知論。曾經(jīng)在教科書上見過的兩個名字,我曾經(jīng)以為是那么遙遠,多可笑。我不相信世界存在我們正在祭拜的神,但是我不相信卻不代表不存在。相信與知道永遠是兩回事,與真相更不靠邊。記得《達芬奇密碼》中男主角說過這樣一句話:當我在黑暗當中,我能做的,只有祈禱。
       另外對于書中結(jié)局,我理解為,人由巧合創(chuàng)造但人生卻由人類自己把握。
  •     我不喜歡看日系推理,但我非常推薦《白夜行》;我很鄙視宮斗小說,但我很推薦《后宮甄嬛傳》;我對言情小說沒興趣,但我覺得《喜寶》值得一看;我很少關(guān)注時事新聞,但《看見》讓我受益匪淺?!瑯樱覍φ軐W無感,但我五星推薦這本《蘇菲的世界》。
      
      之前有本《少有人走的路》我寫了許多閱讀筆記,非常推薦,那本是非虛構(gòu)類的心理咨詢合集,能幫我們解答許多心理疑惑。這次看《蘇菲的世界》,雖然是虛構(gòu)類的小說,但其中有大篇幅的哲學理念講解,也算是非虛構(gòu)類的專欄合集了。
      
      作為一個對哲學無感的人,書里的許多比喻讓我對哲學有了好感。比如魔術(shù)師的帽子、白兔子,開篇絕好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被這本書吸引了。然后是各大哲學家的登場,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如果把他們的哲學理念全部鋪陳開來講的話,想必我就看不下去了。這本書歸根結(jié)底,是一本哲學「入門」書,不適合哲學家看,適合我們普通人看,看完了,對哲學立馬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
      
      可以說,《蘇菲的世界》是用來長見識的,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基本的哲學知識。比如,蘇格拉底的反諷、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區(qū)別(之前我都不知道亞里士多德是看不起女性的)、希臘文明時期的四個學派、史賓諾莎的永恒的觀點、黑格爾的沒有永恒的理念……詳細可見我的讀書筆記:http://book.douban.com/people/GayScript/annotation/1045818/
      
      這么多哲學觀念我們一一看下來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哲學家的理念是相互矛盾的。我覺得這一點很精彩,作者由此告訴我們,應(yīng)該辯證地去看待歷史哲學。這就好像黑格爾說的「人類認知的基礎(chǔ)代代不同,世間并沒有永恒的真理」,從前的真理,也許過些日子就不是了,現(xiàn)在不是真理的,也許過些日子就是了。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一切,與時俱進。
      
      或者用書里的話來說就是「你不能從古代、中世紀、文藝復(fù)興時期或啟蒙運動時期挑出某些思想,然后說它們是對的,或是錯的。同樣的,你也不能說柏拉圖是錯的,亞理斯多德是對的,或者說休姆是錯的,而康德和謝林是對的。因為這樣的思考方式是反歷史的。你不能將任何哲學家或任何思想抽離他們的歷史背景?!?br />   
      另外,結(jié)尾我也有點迷糊,感覺兩個世界重疊了。有點像《黑客帝國》或者《盜夢空間》。
      
      還有,提醒下大家:
      
      1、這是哲學入門書,只是概要,不是完整全篇。你若因為這本書對哲學感興趣,千萬不要指望這本書能繼續(xù)教導你許多,請找更詳細、更專一的書。這書是大雜燴的入門。歸根結(jié)底是入門的。
      
      2、里面只是介紹古往今來的一些哲學觀念,許多前后矛盾的,作者做了對比,你自己心里也要有對比,不要看到亞里士多德看不起女性,就不想繼續(xù)看這本書了。要站在那個時代的角度看待問題。
      
      3、建議做筆記。很多哲學觀念說起來是沒有經(jīng)濟效益的,但你懂得它們,總會對你的人生有潛移默化的幫助?!苍S這就是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吧。
      
      五星推薦。
  •     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蘇菲的世界,大愛呀,蘇菲。最開始是丹,推薦給我的,她覺得我會對這方面的書籍比較感興趣,但是我也就混個臉熟,也就擱那了,但是,我這人有個毛病,拿到的書一定要看完,不然心理各種的不爽,所以,我真的是我一股勁的又把擱下的書,又拿回來看完,無論是再枯燥,或是再讓我看不下去,看不懂, 你可以找機會看第二遍嗎?但是你第一遍都沒有看過,你就是從一開始就自己放棄了你機會,你失去了認識這本書的機會。 說到看書,還想要多說幾句,首先是看書一定要走心,你要帶入自己,真的用心去看這本書。第二,就是如何閱讀一本好書里面介紹的,方法很重要,就算人家告訴了你一個很好的方法, 但是需要你自己去做丫,那些快速閱讀的習慣,需要你自己去養(yǎng)成,去行動丫,你不做怎么行,所以,這就是,你一定要去做,而且是每時每刻嚴格的要求自己去做。那樣你才能做到,優(yōu)秀,習慣優(yōu)秀。
      
      文章的布局很有意思,本是一本需要毅力才能看下去的西方哲學史,因為反諷的手法,因為,懸念的設(shè)置,我居然給他看完了。從一開始就感覺,不是說好的西方哲學史嗎?好好的 把一個一個的哲學家介紹就行了唄。好吧,你說你要增加樂趣,增加讀者的帶入感,借用小姑涼蘇菲的故事講出來,行。不救增加趣味性嗎?能快點進入主題否?老是玩什么神秘。這還好,最后越玩越大,玩成懸疑了, 這到底是要鬧怎樣呀?這到底是有多么的人格分裂丫,而且知道2/3了部分,才明白懸疑到底是怎么回事,原來是近現(xiàn)代主義中的反諷的手法,這伏筆可是一直由 蘇格拉底時期埋到文藝復(fù)興時期丫,這是得有多么的沉得住氣,吊人胃口。這還不算,后來又來個大逃離,不是說好了不要 相信所謂的通靈嗎?怎么自己變成了幽靈,還童話了,不是說好的寫實手法嗎? 本來討論哲學,就已經(jīng)夠虐了,您還這么虐我有意思嗎?
      
      而且,看得我及其痛苦,因為,一句話都需要想好久。嚴重影響我的進度,如果還不能得到點我自己的東西,真心不好交代。 哲學問題,比較難想。讀哲學書,你不應(yīng)該抱著,他本來就是這樣呀的想法,而應(yīng)該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去想想,咦,他真的是這樣嗎?很多時候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比你去回答他更加的有意義。 了解完所有的哲學家之后,才發(fā)現(xiàn),對于康德的哲學是最感興趣的,改天要找個時間好好讀讀,再一個就死覺得弗洛伊德的理論其實沒有那么的扯淡,畢竟, 夢的解析深深的影響到了二十世紀的神經(jīng)學的研究方向。在西方的思想界也是影響深遠,比如說:盜夢空間,禁閉島,等等經(jīng)典。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也不是突然一下,就如晴天霹靂般的提出了一個觀點,而是由很嚴肅的科學研究,很長的時間積累得來的,是由很多的小發(fā)現(xiàn)而得來的。 在這之前就有很深的積累。時代,活在當下。
      
      再一個就是作為,一本給青少年看的哲學入門書,實在是太到位了,很欠缺這樣的一本書,沒有教導,只有指引。很需要這樣一本書,但是看了這本書,你自己的收獲又有那些呢?哪些是你自己的。
      
      對于現(xiàn)代的很多主義都是可以追溯到很悠久的歷史的,所有的思想和想法都不是空穴來風,都是有他的淵源。在當時的人們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也是會受到當時的時代的影響。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也是我們需要了解的一個很深刻的歷史淵源。 從整體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太過于神奇,對于各位哲學家的觀念都有著很整體很清晰的認識,我覺得,我在更深的了解所有的哲學家之后,還需要回來看這本書,應(yīng)該會給我更深的啟示。
      
      學習哲學不要妄下定論,很多時候很多大家之間的學說也是相互矛盾,而你自己有何見解,這很重要,哲學,只是促使你去思考,對于數(shù)學這門哲學,計算機這門哲學,也是需要更多的思考。這才是最大的收獲。
      
  •     《蘇菲的世界》是我初上大學時候買的一批書里的,雖然當時并不太明確里面的內(nèi)容,只是通過某些途徑知道這是一本值得讀的書。當然,當時并沒有讀完。我相信人會根據(jù)自己的本能尋找思想的養(yǎng)分,就像在這之前我對心理學的渴求。今天,在理性與感性的掙扎中找不到方向時,我知道我需要再次完整的閱讀此書。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啟蒙性的哲學書籍,書中面對也是十五歲的主人公。然而,除去對情節(jié)的精彩稱贊之外,則是對挪威這位家喬斯坦·賈德的致敬,西方文學中永遠存在為兒童、青少年的成長閱讀的伊甸園,那種即使愛又是責任感的使命,通過文學的土壤培養(yǎng)孩子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思考能力,思維得以生根發(fā)芽,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當然,在這本書中,會明白西方的教育學在哪個時期創(chuàng)立以及創(chuàng)立的思想背景。
      
      我們的教育背景中,缺少哲學的思維引入,比如我們從來不涉及: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因此,也就避免了思考。唯一相關(guān)的科目則是政治,這也導致我們最后的一點點興趣的扼殺。曾經(jīng)也想看看有關(guān)哲學的書籍, 但是西方太過浩渺的哲學史讓人眼花繚亂,無從下手?!短K菲的世界》恰好是一個可愛的敲門磚,稍帶魔幻色彩的故事,串聯(lián)并梳理了整部歐洲哲學史,當然僅僅的高度概括性的,然而,這卻是重中之重的。通過這些指引,非常清晰自己的眼睛將流向哪些哲人的思想,哪些著作可以成為閱讀的方向。
      
      即使很感興趣,但和書中的十五歲的蘇菲一起上哲學課,我仍然感到十分慚愧?,F(xiàn)在我仍不能像她那樣對各個哲學家的理論理解的那樣透徹,并且,不能像她那樣隨時回憶起之前歷史時期思想家們的觀點。對那些費腦筋的理論,和我之前的看法一致,那就是那些思想家純粹是在思想上的博弈,并無多大作用。然而,引用蘇菲的一個結(jié)論,轉(zhuǎn)變的地方在于“哲學不是一般人能夠?qū)W到的,但我們也許可以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
      
      我很喜歡書中,不帶批判性的講解,蘇菲也盡可能去理解當時的哲學家的想法,因為歷史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之前的基礎(chǔ)之上。但是在現(xiàn)實中我們要做的是對權(quán)威的懷疑與思考,得出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和認識。書中說所謂哲學問題的定義就是每一個世代,甚至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一再的問自己的一些問題。我想,學習哲學人會更加確信人之所以為人的所在。
      
      對哲學產(chǎn)生興趣與學習哲學是兩個事情,《蘇菲的世界》不是大部頭,他的目的和作用僅僅是啟蒙,當然就像書中的精髓之一,我們依然可以對他的內(nèi)容保有質(zhì)疑,那么這個質(zhì)疑就是在哲學不斷學習的基礎(chǔ)。書的結(jié)尾很有深意,看似被操控的小說人物,最后要逃脫被掌控的命運。這如我們的世界一樣,命運、自然規(guī)律或者更上層的所在,似乎在決定著我們的生老病死,然而在有限的范圍里我們卻依然可以行使個人的自由意志,為自己尋找方向,這依然是那么的激動人心。
      
  •     這本書對哲學、宗教和歷史都有一個相對客觀又全面的介紹,我非常想把它推薦給我曾經(jīng)的學生們?nèi)プx,他們現(xiàn)在正適合讀這本書,初中時代,正是開始形成自己的三觀的時代,如果當年的自己能有幸讀到這本書,相信我就不會覺得那是個迷茫困惑而又無助的青春期了。
      現(xiàn)在讀也不算太遲,讀書這件事,永遠都嫌不夠。
  •      《蘇菲的世界》是由一連串奇妙的問題組成的,它們潛藏在人們靈魂深處,仿佛蒙塵已久。人們根本不會提起它們,就算提起了,也會把它們當成癡人的妄想或者是絕對無解的問題。而《蘇菲的世界》,卻激起了人們的好奇,把這些看似枯燥無味的哲學問題轉(zhuǎn)變成了讓人重新審視這個世界的鑰匙。
      書中有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這世界就像從魔術(shù)師帽子里拉出來的一只白兔。人們出生時都在這白兔的毛皮頂端,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但隨著慢慢長大,他們漸漸對外界失去了興趣,躲到安逸的毛皮深處去了。但哲學家,卻不斷向著毛皮脆弱的頂端進發(fā),渴望了解魔術(shù)師和這場魔術(shù)的真相?!?br />   所以哲學并不是玄乎的終極,只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就像它的兄弟科學一樣。(早期的科學家,如亞里士多德,都出身于哲學)但哲學更微妙的一點是,它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只有更接近真理的答案。每個哲學家對于世界的看法各不相同,就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宇宙一樣,而他們的觀點十分有意思,值得玩味。很多的想法讓人豁然開朗,好像給這一成不變的宇宙添上了新的色彩。同時,因為世界在不斷發(fā)展,所以早期的哲學家的觀點甚至很有神話色彩,很有故事性。
      整篇故事的呈現(xiàn)手法很有意思,雖然都是老師艾伯特給蘇菲講課,但一開頭的描寫仿佛像懸疑小說一樣,而艾伯特和蘇菲的課堂也從實際的地點不可思議地跳到了古代雅典(居然還見到了柏拉圖)和中世紀,這一切使艾伯特這個不請自來的人物更蒙上了神秘色彩。在這些神秘的課背后,作者也沒有忘記描寫蘇菲的日常生活,而她的日常與這些課的沖突,以及后來一個像神一樣操控蘇菲的生活的人,都使讀者的信念和蘇菲一起動搖,懷疑到底哪個世界才是真實,難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是虛幻的嗎?書的作者用這種方式和讀者互動,讓讀者更深刻的審視這個世界。這些使原本平淡的大部頭說教變得更有趣味了。而艾伯特的課堂本身也并不乏味,他用各種比方把哲學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學問變成我們有印象的游戲。聽見“哲學入門”就覺得是嚴肅死板的白紙黑字的人,看這本書絕對不會瞌睡。
      看這本書的人,不妨把它當成一次旅行,你每看一遍,都能發(fā)現(xiàn)一個新世界,每次都會帶來新的感觸,(比如我就讀了三遍)別看這本書厚,但你怎能拒絕一個鮮活的世界?你也一定能找到看推理小說的緊張感。但就如同看推理小說一樣,請看這本書的人時時刻刻思考,對書中的問題思考,對自己的內(nèi)心思考,對這個世界思考。因為作者在書中反復(fù)強調(diào)的信念,就是“我思故我在”吧!
      =============
      好了,這是一份不太成熟的書評,輕噴。。。
  •     To summarize briefly: A white rabbit is pulled out of a top hat. Because it is an extremely large rabbit, the trick takes many billions of years. All mortals are born at the very tip of the rabbit's fine hairs, where they are in a position to wonder at the impossibility of the trick. But as they grow older they work themselves ever deeper into the fur. And there they stay. They become so comfortable they never risk crawling back up the fragile hairs again. Only philosophers embark on this perilous expedition to the outermost reaches of language and existence. Some of them fall off, but others cling on desperately and yell at the people nestling deep in the snug softness, stuffing themselves with delicious food and drink.
  •      知道每一位哲學家的課題后,我們就比較容易了解他的思想的脈絡(luò),因為沒有任何一位哲學家會企圖探討哲學的所有領(lǐng)域。
      
      【自然派哲學家】:
      1.一種東西一直都是存在的 。
      2.萬物如何從無到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
      3.幫助哲學脫離了宗教范疇。
      
      米雷特斯的三位哲學家:
      泰利斯:水是萬物之源。
      安納克西曼德:世界是由“無限定者”元素所構(gòu)成。
      安那西梅尼斯:世界萬物之源必定是空氣或氣體。
      共同相信宇宙間有一種基本物質(zhì)是所有事物的源頭,我們的感官使我們對世界有不正確的認識,這種認識與我們的理智不符,身為一個哲學家,他們認為他們的使命就是要揭穿各種形式的“感官幻象”。
      【理性主義者】百分之百相信人類的理智是世間所有知識的源泉的人。
      
      【流動的世界】赫拉克里特斯說,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動的,因此我們不可能在同一條河流中涉足兩次。當我第二次涉水時,無論是我們還是河流都已經(jīng)于從前不同了。
      
      恩陪竇麗斯:大自然是由四種元素構(gòu)成的,這四根就是土、氣、火、水;自然界有兩種力量,那就是“愛”與“恨”。愛使事物聚合,恨使事物離散。
      
      【原子理論】每一件流動的事物背后都有某種永恒不變、不會流動的東西,那就是原子。
      
      【理性主義者】蘇格拉底,最聰明的人就是明白自己最無知的人/我們之所以不斷犯錯,是因為我們并不知道何者是對的,這是人必須要不斷學習的原因。
      
      【理型論】柏拉圖,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所以時間才沒有不會分解的物質(zhì),屬于物質(zhì)世界的美一樣東西必然是由某種物質(zhì)組成,這種物質(zhì)會受時間侵蝕,但是它的模子和形式確實永恒不變的。物質(zhì)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個實在存在。這就是”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種現(xiàn)象背后、永恒不變的模式。
      
      【真正的知識】我們對于那些不斷改變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認識,對于感官所感受到的食物,只能有模糊不清的觀念,但是我們卻能夠真正了解我們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
      
      【靈魂】人是一種具有雙重性質(zhì)的生物,我們的身體是流動的,與其他的物質(zhì)命運相同如肥皂泡,與感官世界不可分割,我們所有的感受都是以身體為基礎(chǔ)的,因此是不可靠的。但我們同時也擁有一個不朽的靈魂,而靈魂不是物質(zhì),因此可以探索理型世界。靈魂棲居在軀體內(nèi)之前,原本就已經(jīng)存在。
      
      【邏輯說】【倫理學】【政治學】亞里士多德認為,一種事物的形式就是他的特征,事物的”形式“與”質(zhì)料“有差別。黃金中庸。人天生就是政治動物,不生存在社會當中就不算真正的人。
      
      【犬儒學派】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環(huán)境的優(yōu)勢上。
      
      【斯多葛學派】每一個人都是宇宙的一小部分,沒一個人都像一個”小宇宙“,是”大宇宙“的縮影。宇宙間自有公理在,即所謂的神明的文法。所有的自然現(xiàn)象如生病與死亡,都只是遵守大自然不變的規(guī)律罷了,因此人必須要學會接受自己的命運。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偶然發(fā)生的,每一件事物都有發(fā)發(fā)生的原因。
      
      【神秘主義】你所失去的東西比起你所得到的東西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所失去的只是眼前這種形式的自我,但同時,你卻會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更廣大,因為你就是宇宙。
      
      【印歐民族】印歐民族指的是所有使用印歐語言的民族文化,包括所有的歐洲國家和印度、伊朗地區(qū)的一些國家。
      【多神論】印歐民族相信宇宙間有許多天神。他們都將世界看成善與惡無休止相對抗的場所。
      【泛神論】印度教與佛教強調(diào)世間萬物皆有神性,并主張人修道后便能成佛。在東方,清凈無為、退隱山林可以成為一種宗教理想。
      此外,印歐文化也有“靈魂轉(zhuǎn)世”和”生命輪回“的觀念。
      每一個印度人的生命終極目標就是要掙脫輪回。
      
      【閃族文化】新教是十六世紀宗教革命之后才分離出來的。
      【一神論】西方三大宗教強調(diào)上帝與造物之間有一段距離,對他們而言,生命的母的不在于輪回,而在于從罪惡與譴責中得救,西方宗教偏重祈禱、布道、研究圣經(jīng),而不在于自省和打坐。
      
      【圣奧古斯丁】宣城宇宙由善與惡,光與暗,精神與物質(zhì)等二元的事物組成,人類可運用精神來超脫與物質(zhì)世界之上,并且借此為靈魂的救贖做好準備。
      將人分為兩類,一類會得救,一類會受罰。
      
      【理想主義與唯物主義】
      【機械論】思想并不是可以被開刀或被分解成較小單位的東西。
      物質(zhì)與精神不同的地方在于物質(zhì)可以不斷被分割成更小的單位,但靈魂卻連分割成一半也不可能。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現(xiàn)代哲學之父,他希望用理性的“數(shù)學的方法”來進行哲學性的思考。
      1.靈魂是純粹屬于意識的,不占空間,因此也不能被分解成更小的單位;而物質(zhì)是純粹的延展,會占空間,因此可以分解成更小的單位,但卻沒有意識、
      2.“二元論”,人是一種二元存在物,既會思考也會占空間,因此人又靈魂,也有一個擴延的身體。
      3.靈魂比肉體更高尚。(我們的背有可能變坨,我們的腿有可能會衰弱無力,我們的牙齒有可能掉光,但是只要我們的二加二就理性存在一天,二加二就永遠是四。)
      
      【自然學派】也叫斯多葛學派。主張從永恒的觀點看待每一件事情。
      我們不能控制發(fā)生在我們體內(nèi)的每一件事,這是擴延屬性的一個模式。我們特不能選擇自己的思想。因此人沒有自由的靈魂,他們的靈魂都被囚禁在一個類似機器的身體里。
      
      【經(jīng)驗主義】洛克:主張從感官經(jīng)驗獲取一切世界的知識。發(fā)明了“思維”和“感覺”一說。
      洛克認為,類似顏色、氣息、味道、聲音等感覺并不能真正反映事物本身的固有性質(zhì),而只是反映外在實體在我們感官上所產(chǎn)生的作用。
      
      【不可知論】佛陀認為,人生就是一串心靈與肉體的變化,使人處于一種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沒有什么是屬于“我”的,因此并沒有“我”或“不變的自我”。
      
      【啟蒙運動】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
      1.人類應(yīng)該回歸自然。
      2.體認童年的價值觀。
      3.人是否有一個不朽的靈魂并不是信仰的問題,而是理性的問題。
      4.自由、平等、博愛。
      
      【康德】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觀念是我們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我們所見的食物首先會被看成是時間與空間里的一個現(xiàn)象。心靈影響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倡議國際聯(lián)盟,所有的國家應(yīng)該聯(lián)合起來,以確保各國和平共存。
      
      【倫理學】
      【義務(wù)倫理觀】只有那些你純粹是基于責任所做的事才是道德行為。
      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
      
      【浪漫主義】席勒:強調(diào)藝術(shù)對人類認知的重要性。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其實是古老宇宙意識的復(fù)興。
      藝術(shù)家有一種“創(chuàng)造宇宙的想象力”,當他們的內(nèi)心充滿藝術(shù)的狂喜時,他們可以跨越夢境與現(xiàn)實的藩籬。
      
      【黑格爾】主要是一種理解歷史進展的方法。
      【辯證法】每一種新的思想都是以前任的舊思想為基礎(chǔ),而一旦有一種新的思想被提出來,馬上就會出現(xiàn)另一種與它相抵觸的思想,于是這兩種對立思想之間就會產(chǎn)生一種緊張狀態(tài),但這種緊張狀態(tài)又會因為有人提出另外一種融合了兩種思想長處的思想而消除。
      這個階段叫做“正”“反”“合”。
      
      【上帝是否存在】祁克果:如果我能客觀地抓住上帝,我就不會相信他了,但正因為我無法如此,所以我必須相信他。如果我希望保守我的信心,我必須時時刻刻緊握住客觀的不確定性。
      【人生的階段】祁克果認為,生命有三種不同的階段:”美感階段“、”道德階段“、”宗教階段“。
      
      【馬克思和共產(chǎn)主義】
      【唯物論】馬克思認為,物質(zhì)的變化才是推動歷史的力量,精神關(guān)系并不會造成物質(zhì)的改變,而是物質(zhì)的改變造成了新的精神關(guān)系。他強調(diào),促成改變并因此吧歷史向前推進的,其實是一個社會的經(jīng)濟力量。
      馬克思將物質(zhì)、經(jīng)濟和社會方面的條件定義為社會的基礎(chǔ),并將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規(guī)章、宗教、道德、藝術(shù)、哲學和科學等成為社會的”上層構(gòu)造’。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
      一個社會的上層結(jié)構(gòu)正好反映了那個社會的基礎(chǔ)。
      【階級斗爭】人在工作時,就是在干涉大自然并影響大自然,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大自然也同時干涉人類并影響人類。我們的工作方式影響著我們的心靈,但我們的心靈也影響著我們的工作方式。
      剝削:資本主義者是把由工人創(chuàng)造的價值或剩余利潤放進自己的口袋。馬克思造成了社會上的巨大變動,社會主義已經(jīng)大致改改善了社會上的不人道現(xiàn)象。
      
      【進化論】達爾文:如果說地球生物進化的“原料”就是同一種生物之間不斷出現(xiàn)的個體差異,再加上子孫的數(shù)量龐大,以致只有一小部分能夠存活,而進化的實際驅(qū)動力則是生存競爭中的自然淘汰作用,這種淘汰過程就被稱為適者生存。
      【新達爾文主義】生命是一種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再有養(yǎng)分的液體里能夠自行分化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單位,這個過程是有一種我們成為DNA的物質(zhì)控制的。所謂DNA就是我們在所有活細胞里面都可以發(fā)現(xiàn)的染色體。
      
      【精神分析學】是一門描述一般人的內(nèi)心,并治療神經(jīng)和心理失調(diào)現(xiàn)象的學問。
      弗洛伊德:非理性的沖動經(jīng)常左右我們的思想、夢境河行為,這種不理性的沖動正是我們的基本本能需求。而這種需求會被“偽裝”、“升華”,并在我們無從觀察的情況下主宰我們的行動。
      【潛意識】指的是那些被我們壓抑的經(jīng)驗或想法,也就是那些我們努力要忘掉的不愉快,不恰當或丑陋的經(jīng)驗。
      人類的意識只是他們心靈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意識就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頂端,在海面下,也就是在人的意識之外,還有潛意識的存在。
      這些想法會不斷地從我們的潛意識浮現(xiàn),使我們經(jīng)常處于一種壓力之下,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闯3f一些本來不想說的話,或做一些本來不想做的事的緣故。
      【解夢】弗洛伊德:我們的潛意識試圖透過夢和我們的意識溝通。夢境是以偽裝的方式滿足人被壓抑的愿望。
      我們將我們所見、所經(jīng)驗的一切都貯藏在我們意識深處的某個地方,而這些印象可能會再度浮現(xiàn)。有時我們會突然“腦中一片空白”,然后過了一會兒“差點就想起來了”,然后再“猛然想起”。這就使原本存在于潛意識的東西突然經(jīng)由那扇半開半掩的門溜進我們意識的證據(jù)。
      
      【存在主義】薩特:存在先于本質(zhì)。
      存在不等于活著,人是唯一意識到自己存在的生物。
      生命應(yīng)該是有意義的,這是一個命令。但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chuàng)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命。人在一個沒有意義的世界中會感到疏離。
      人的自由是一種詛咒,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
      
      
      【我們都是星塵】一光分就是光線在一分鐘內(nèi)可走的距離,光線每秒能在太空中走三十萬公里,億光分就是三十萬乘以六十,就是一千八百萬公里,光是在太空中走了八分鐘才走到我們這兒來的,也就是說當光傳到我們眼睛里是我們看到的已經(jīng)是八分鐘以前的世界了。我們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的一定是從前的太空,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現(xiàn)在的宇宙是什么摸樣,而且我們知道宇宙會一直擴張下去,或者開始再度收縮,不管宇宙將會怎么樣,我們都是宇宙中的星塵。因為宇宙中所有的物質(zhì)都是又同一種物質(zhì)構(gòu)成,這種物質(zhì)就是十多億年前的那場大爆炸形成的,換句話說,我們就是幾十億年前那熊熊燃燒的那場大火所報出來的一點火花。然而,我們也不要太過于強調(diào)這些數(shù)字的重要性,只要你在手中握著一塊石頭就夠了,就算宇宙是有這樣一塊橘子大小的石頭做成的,我們也還是無法理解它,我們還是要不斷追問:這塊石頭是哪兒來的?
      
      【哲學家的課題】
      所謂哲學的定義就是每一個世代,每一個人都需要再一次問自己的一些問題。要有批判性的思考態(tài)度看問題,所有真正的哲學家都應(yīng)該睜大眼睛,即使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白色的烏鴉,我們也不應(yīng)該放棄尋找它。
      
      
      
  •      蘇菲生活在席德的父親為席德寫的書里,她只是書中的人物,她其實只是少校的思想而已。但少校又是誰呢?席德又是誰呢?其實他們只是喬斯坦·賈德書中的人物而已,他們生活在他的思想里。那么喬斯坦·賈德又是誰呢?他又生活在誰的思想里面呢?我又是誰呢?我是否也是生活在別人思想里的呢?
       《蘇菲的世界》的確是一本很新穎的書,作者竟然用這樣的一種寫作方式來講述哲學故事,還真有一種反諷的意味。就像書中所說的,這本書讀一遍是不夠的,書中的情節(jié)確實很吸引人,但是那么多的哲學史寫在一起,很難一下接受。所以,哲學史的大部分我都不是很明了,但整個故事的大骨架非常吸引人。
       盡管如此,本書還是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多共鳴,喚起了我的很多興趣。我也時常在黑夜里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我們的宇宙,但這些問題真的不敢深入思考,因為一旦陷入問題之中,我就會產(chǎn)生一種極度悲傷的情緒。好在這本書讓我直面很多的埋藏在心底的問題,讓我一下就豁達了,釋然了。
  •     1.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似乎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正因如此,我們喪失了某種極為重要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哲學家們想要使人們恢復(fù)的能力)。(P17)
      
      2.深化的作用便是為人們不了解的事物尋求一個解釋。(P25)
      
      3.柏拉圖因此得出一個結(jié)論:在“物質(zhì)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個實在存在。他稱這個實在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種現(xiàn)象背后、永恒不變的模式。”這種獨樹一幟的觀點我們稱之為“柏拉圖的理型論”。(P86)
      
      4.古希臘的四個學派(P131-137):
       ①犬儒學派
       代表人物:第歐根尼(Diogenēs)
       主要思想:精神上的幸福快樂才是真的的快樂滿足,無需過分追求物質(zhì)上的滿足。
       ②斯多葛學派
       代表人物:芝諾(Zeno)
       主要思想:自然法(即“神明的法律”)統(tǒng)治一切、一元論。
       ③伊壁鳩魯學派
       代表人物:伊壁鳩魯(Epicurus)
       主要思想:精神享樂主義(”神不足懼,死不足憂,禍苦易忍,福樂易求“)
       ④新柏拉圖派哲學
       代表人物:普羅提諾(Plotinus)
       主要思想:一元論,萬物一體(世界分為兩端,上帝在光明端,非生命體在黑暗端,生命體位于其中,人類 靈魂靠近上帝)
      
      5.中世紀三個文化分支(P174)
       時期:西羅馬滅亡(公元476年)~東羅馬滅亡(公元1453年)
       ①西歐(以羅馬為首):拉丁式的基督文化
       ②東歐(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希臘式的基督文化
       ③北非、中東、某時期西班牙:阿拉伯的伊斯蘭文化
       14世紀三個文化分支在意大利匯聚后產(chǎn)生文藝復(fù)興
      
      6.在中世紀期間,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出發(fā)點。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則以人為出發(fā)點。(P200)
      
      7.文藝復(fù)興文壇三杰:旦?。ㄉ袂⒈颂乩耍ㄊ男性姡?、薄伽丘(十日談)
       美術(shù)三杰:達芬奇(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大衛(wèi)雕塑)、拉斐爾(圣母像)
      
      8.機械論/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9.笛卡爾(Rene Descartes)(P235-248)
       哲學思想:我思故我在、形而上學、二元論("思想"和“擴延”相互獨立)
      
      10.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P249-258)
       哲學思想:一元論、泛神論、決定論
      
      11.約翰·洛克(John Locke)
       哲學思想:經(jīng)驗主義
       政治思想:立法權(quán)、行政權(quán)分立
      
      12.大衛(wèi)·休謨 (David Hume)
       哲學思想:不可知論、懷疑主義
      
      13.喬治·柏克萊(George Berkeley)
       哲學思想:主觀唯心主義
      
      14.康德(Immanuel Kant)
       哲學思想:調(diào)和了經(jīng)驗派(“知識的原料”)和理論派(“知識的形式”)的對立、形而上(因果律)、義務(wù)倫理觀
      
      15.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哲學思想:唯心主義(“世界精神”:主觀精神、客觀精神、絕對精神)、辯證法(對立統(tǒng)一、質(zhì)量互換、否定之否定)
      
      16.祁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哲學思想:存在主義
      
      17.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哲學思想: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
      
      18。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基本觀點:1.人的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是性
       2.精神層次:意識、前意識、潛意識
       3.人格結(jié)構(gòu):本我、自我、超我
       4.夢境是“以偽裝的方式滿足人被壓抑的愿望”(P451)
      
  •      我看完了,這本書從一個小孩的敘述方式介紹了著名哲學家的觀點。
      對于哲學史有了了解。小說的寫法挺吸引小孩,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啟蒙書。也許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感悟吧。什么是正確的世界觀?讀完后我認為哲學史是很深奧啊
  •     <Sophie’s World>,我的哲學世界
       ——重拾那些遺落了的思考
      
      
      2013年10月5日
      好像很小的時候,在沒有立刻入睡的晚上,躺在床上,常常會思考一些奇怪的沒有盡頭的問題。有時是這個世界究竟是從哪里誕生的?又或是,時間的起點在哪里?還有最常想的是:我與別的人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因為我出生便成為了我,用我的思維與視角去看著世界,就能說明我是獨特的么?或許,某一天我忽然發(fā)現(xiàn)我在用別人的眼光看世界,別人的思維思考問題,那么我還是我么?而假如我有一個一模一樣的雙胞胎姊妹(不幸的是我沒有),在一模一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擁有幾乎完全相同的基因與記憶,為什么她不是我,我又如何證明自己的獨特呢?
      這些問題,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出結(jié)果的,有時,我就在這樣混沌中漸漸入眠,而有時,我的神經(jīng)卻因這樣的思考跳躍不已,無比亢奮直至凌晨。
      然而,隨著我漸漸長大,每天都學習至深夜,要么是疲憊得在接觸枕頭的剎那就跌入黑甜鄉(xiāng),要么就是腦海中蹦跳著各種數(shù)學公式、物理定律、化學方程式。依舊是神經(jīng)興奮久久不能入睡,但卻再沒有絲毫空間留給那些看似沒有意義、永恒沒有正解的問題。
      我想,就如我一樣,許多人都在曾經(jīng)年幼時,用天真的思想與無限的好奇心去思考著困擾整個人類的最艱深的問題。而隨著年歲漸漸增長,我們的天真被現(xiàn)實吞噬,好奇心環(huán)境殘忍地扼殺,我們不再有力氣與動力去思考那些看起來沒有答案的問題,我們習慣了尋找標準答案的思維,甚至不敢對標準答案提出質(zhì)疑。我們做什么事情都習慣去尋求意義與價值,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變成了:“這件事有什么意義呢”,仿佛暫時看不到結(jié)果,獲得不了實在價值的事情全都是浪費時間。
      直到進入大學的前夕,瀏覽網(wǎng)頁的時候無意間的看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的介紹:“這是一本哲學化的《愛麗絲漫游仙境》,那個叫蘇菲的小女孩會帶著閱讀這本書的人游歷那五色斑斕的未知世界。”大概是寫這段介紹的人是真心的熱愛哲學,熱愛這本書,所以他的推薦詞瞬間觸碰到我心底某些隱藏的點,而我作為一個同樣名為Sophie的女孩,是否可以期待書中的那個女孩子帶我重新找到那些年少時期丟失了的思考呢?曾經(jīng)對我來說無趣枯燥的哲學,忽然變成了漂浮在思想領(lǐng)空中的絢麗泡泡,讓我禁不住湊近觀察。
      
      2013年12月1日
      時間過得飛快,距離心血來潮寫下上面那段文字已經(jīng)過去近兩月。不禁疑惑,在這每一天都安排的滿滿當當,被學業(yè)社工各種講座塞得無比“充實”的時間里,我的思想是否也如生活一樣豐富呢?還是與繁忙高中時期無二,空洞的乏善可陳?
      或許,為了督促自己,也為了證明給自己,時間飛逝我思想的水面并非平靜無波如一潭死水。
      在《蘇菲的世界》開頭,蘇菲和她的朋友走在回家的路上,這個未滿十五歲的女孩這一天的生活還與過往的十四年沒有任何區(qū)別,直到在信箱中收到了一封莫名的來信。
      這封匿名的信帶來了幾個讓蘇菲思考的問題,隨后也為蘇菲帶來了一位亦師亦友的哲學老師,在一天一封的信件中蘇菲漸漸了解了一些之前從未聽說過的哲學家與哲學流派,并且開始思考許多從未注意過的問題。
      艾伯特改變了蘇菲看世界的眼光,帶著她一起努力成為被拽出來的兔子沿著細毛向外爬的人,而不再滿足于躺在舒適的皮毛深處,他帶著蘇菲睜開了向外看世界的好奇之眼與向內(nèi)看內(nèi)心思想的思考之眼。
      而接觸了這本書的我,是另一個Sophie,而其實或許我更像是閱讀在這本書中閱讀<蘇菲的世界>的小女孩席德。這些神秘莫測的文字,那些曾在歷史上燦爛輝煌過的思想與流派,蹦跳著進入了我的頭腦,迫使我也張開雙眼,看世界看內(nèi)心。
      既然我也是一個實實在在存在的Sophie,每一天也都是屬于我的Sophie’s World,為什么我不可以就記錄下我每天的點滴思考呢?這個世界就是一本巨大的書,每天都在閱讀著的我,就以《My Sophie’s World》為題留下些閱讀這個世界的讀書筆記吧。
      
      2013年12月4日
      最近在看一個耶魯?shù)墓_課,叫做《死亡-哲學》,那個名叫Shelly教授莫名給了我一種艾伯特的感覺。留著覆蓋了下半張臉的雜亂胡須,總是穿得像工人或是街頭少年般的發(fā)白牛仔褲、帆布鞋,明明是在無比莊嚴的耶魯課堂,卻總是隨意的盤腿坐在講臺上。他仿佛并不覺得這是一堂需要無比嚴肅對待的哲學課,而是跟同學問交流思想,分享對人生思考的大party。
       仿佛忽然與Sophie有了一種無形間的聯(lián)系,她是收到了封來歷不明的信,然后認識了艾伯特,因而步入了哲學的世界。而我只是漫無目的在網(wǎng)上閑逛,無意間點進去了這個視頻然后認識了Shelly。雖然橫跨了半個地球以及好幾年的距離,但我開始了每天與Shelly的四十五分鐘哲學課。
      今天上的第一課,與我們開學時每節(jié)課的開篇無二,介紹課程形式與考試內(nèi)容。比較有趣的一部分是Shelly閱讀了他的一些以往的學生對他課程的評價,真令人大跌眼鏡。有的認為這個簡直就是天上地下全宇宙最棒最有思想的課程,完全開闊了自己的世界觀,引領(lǐng)自己開始了邏輯的哲學思考;而有的人卻認為Shelly完全沒有邏輯,只是混亂的扔出一些觀點。
      只能說這實在是說明了: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世界。為何同樣的一節(jié)課,能有如此天差地別的評價?為什么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眼光如此不同?而這種差異性感知外界的能力,是否正是我們與其他物理性事物的不同之處呢?
      而我們與外物的不同,是否是我們擁有靈魂的充要條件;又或者,僅僅是我們的某些神經(jīng)元比其他的生物更發(fā)達了一些,我們的生理構(gòu)造不同于無生命的物體,但我們依舊只是高級的physical object而已?
      我又開始回到了曾經(jīng)小時候?qū)蚁氩粎挼慕?jīng)典問題:為什么我生而為人,這幾十年要用這樣的眼光看待世界;假如當年睜開眼的我是只小豬,我又將怎樣活著?
      這大概就是這個世界上的最終極難題了吧。
      我是誰?
      
      2013年12月6日
       今天跟媽媽在QQ聊天,她在我說了我在看一個叫做《死亡-哲學》的公開課,沉默了大概三分鐘,然后給我發(fā)來了很長的一段話:大學,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學,自覺主動有方向才是成功的關(guān)鍵。想混也是很容易的balabala……忽然心就沉下去了,說不清是什么的莫名煩躁。
      媽媽應(yīng)該是個絕對的實用主義者,即便偶爾在家談起些稍微虛無縹緲,沒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她都會充滿了不耐煩與不理解。我有時會疑惑,會問自己難道一定要早早的確立未來想做的事情么;難道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是有實用意義的,不然就是浪費時間么。
      我常常在想,應(yīng)該媽媽和我都是物理主義的無靈魂論者吧。既然一生是只有這樣短短的幾十年,為什么不抓住每時每刻做自己愛的、感心趣的事情呢?
       有趣的是,我的媽媽也像Sophie 的媽媽一樣,已經(jīng)習慣于做一個習慣于做一個躺在在兔子皮毛深處的人了。她想要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以后我能更舒適的躺在那里,但我卻夢想著向外爬,爬到那些細毛的頂端,去看世界。
       她一定會覺得我這些七想八想的事都是虛無,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晌覀兪怯兄c萬物不同的自由意識的人類啊,如果我們想要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換取更舒適安詳?shù)奈镔|(zhì)生活,我們與不會思考的動物們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只不過是我們的物質(zhì)享受更高級些罷了。
       我想,媽媽對于這些看似無用的哲學思考最大的質(zhì)疑即是在于我們根本就是這個龐大世界中的一份,我們所有的思維與意識都依存于此而存在,我們怎么可能想清什么是宇宙,什么是我們自己?自然科學之所以能蓬勃發(fā)展,正是因為研究的對象是不會對我們產(chǎn)生主觀影響的物理事物。但是,我認為即便哲學對一些看起來遠遠超出我們理性所能解釋的范疇的問題的思考,它依舊是有意義的?;蛟S在過去幾百年,幾千年甚至直到人類這種物種的終結(jié),我們依舊不能回答“宇宙到底是什么”、“我們的思想究竟從何而來”、“是否存在永存的靈魂”這種問題,但不可否定地,我們在思索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理性,變得更加“人”而不是“物”。這種思考,康德的說法,其實是我們本性中帶來的一種欲望。只是有些人漸漸將其拋棄,選擇向著“物化”的一極努力。
       關(guān)于死亡,關(guān)于永生,其實我的立場一直是不堅定的。如果我愛的人離開,我渴望靈魂的存在,對二元論(既人是由肉體與靈魂組成的)忽生信仰。但更多時候,我是不相信永存之說,死亡就是死亡,一個生命完結(jié),那就不可能幸存,我會認為二元論是對此生的逃避,對萬事萬物終將消亡的恐懼。
       即便在《死亡-哲學》課堂上,Shelly在最開始就說了他其實是個物理主義者,他坦白的說他是想要努力的通過思辨證明是物理主義而非二元論更能夠解釋死亡的奧秘。然而在他講課的過程中,基本不能例外的他在用一半的時間陳述二元論的觀點,再從物理主義去尋找二元論的弊洞予以否定,但他還會再次回到二元論立場對于物理主義的否定進行批駁。其實他并沒有批駁倒二元論,而更像是公平的清晰闡述這兩者,表明他們的不同。而在《蘇菲的世界》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康德的那個章節(jié)?!罢劦浆F(xiàn)實世界的本質(zhì)這類重量級的問題,康德指出,人永遠會有兩種完全相反,但可能性相當?shù)目捶?,這完全要看我們的理性怎么說。”
       數(shù)不清有多少次,我對某件事情有了一種看法時,仿佛腦海中的另一個聲音就會理直氣壯地批駁起來,兩方勢均力敵。在這種時候,我會清晰地意識到,任何事情都是雙面的。
       然而我們依舊要對許多事情做出選擇,憑借的是什么呢?大概是心里的某種神奇的標準吧,這時,我不得不對這個世界充滿敬畏,對人的意識充滿敬畏。
       “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nèi)心的道德準則?!?br />   
      2013年12月8日
       關(guān)于靈魂存在與否,堅定的二元論者笛卡爾曾今提出過這樣的一個論述:“如果人可以想象靈魂離開肉體時,靈魂的存在,那么就可以得出靈魂與身體是分別存在的,至少說明靈魂不屬于肉體?!?br />   粗粗聽來,感覺這個論證挺有道理。因為如果根據(jù)物理主義的說法,靈魂是等同于肉體的,或者說靈魂是不存在的,我們怎么可能想象一個不存在的事物呢?我們怎么可能想象A脫離了A存在,如果A=A的話?
      在Shelly講到這里的時候,我差點就被笛卡爾說服了。無論怎么絞盡腦汁,也跳不出這個思維的怪圈。的確,如果靈魂(mind)就是肉體的一部分,我們是無法想象它們分別孤立存在的呀。雖然這個推論完全是利用思考去論證,默認的前提是我們能夠想象出一個事物獨立與另一個事物存在,那么這個兩個事物自然是不能是同一個事物。
      然而之后Shelly給出了一個非常類似的論證,瞬間顛覆了我對于剛剛卡氏論證邏輯嚴密的印象。論證是用了昏星與晨星作說明,分他們別是指黃昏后能看到的第一顆星,而晨星是天亮前的最后一顆星。我們可以很輕松的想象出一個情況,就是某一天昏星存在而晨星不存在。就是某天夜晚我們看到了昏星,但第二天接近天明的時候,我們怎么也找不到晨星。
      運用笛卡爾的論證方式,這顯然說明了晨星和昏星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因為我們可以想象出他們單獨存在,然而事實上,晨星和昏星完全就是同一個物體:火星。
      誒?好像哪里不對了……可是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怎么也想不清。但現(xiàn)在依舊有無數(shù)的哲學家在糾結(jié)到底笛卡爾的論證是否是正確的,因為問題的難點就在于第二個論證的錯誤之處是隱蔽而不易發(fā)覺的。
      我自己的思考,是覺得所謂的昏星存在而晨星不存在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他們只是出現(xiàn)在不同時刻的同一事物,所謂的存在或不存在只能說明它在那個瞬間是否出現(xiàn),并非是這兩個物體的孤立存在。但如果用這樣的思路解釋第二個推論,類似的第一個推論也可以這樣說:mind與body依舊是同一個事物,只是我們想象中的他們分別存在就是它們在不同時間點的單獨出現(xiàn)……
      感覺掉進了一個思維怪圈。因為如果能證明第二個類似于卡氏論證的論證過程中出現(xiàn)了紕漏,那么至少第一個論證的問題就不是那么明顯,可是運用同樣的方法去論證第一個,其實還是有不嚴謹?shù)牡胤健?br />   忽然發(fā)現(xiàn),哲學其實不是簡單的思維翱翔,更是用邏輯與這個世界的奧秘對抗。
      
      2013年12月13日
      最近莫名的忙碌起來,好像連靜下來看本書的時間都沒有。表面的繁忙更激發(fā)內(nèi)心的虛空與恐懼,這樣連軸轉(zhuǎn)的生活最缺的就是思考,而沒有思考,沒日沒夜的工作又與機器有什么差別……
      前幾天入手了一臺相機,本以為有了不錯的器材,應(yīng)該可以照出比以往好看很多的照片,但事實卻并非我想的那么美好。成像質(zhì)量、快門速度,或許是獲得一張好照片的有利條件,但真正使一張照片成為有價值、有內(nèi)涵照片的則是拍照者的思考。只有當這張照片有了思想,有了要表達的內(nèi)容,它才不僅僅是一張色彩艷麗、畫質(zhì)清晰實景記錄。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少了思想的人生,即便奔波忙碌、物質(zhì)豐裕,也只不過是一部好相機隨手拍下的片子罷了,幾十年在世上的時光轉(zhuǎn)瞬即逝,放在浩渺的宇宙時間長河中,我們的一生也不過于拍一張照片按下快門的一瞬罷了。少了對這個世界的關(guān)懷與體悟,而匆忙過完一生的我們,也只是一張對宇宙的實景記錄罷了,少了留存的價值與意義。
      而那些對萬事萬物保持最熱切的好奇、最用心的思考的人們,他們做出了對宇宙某個部分的詮釋,給了后世人一種看待事物的視角與眼光。他們不再僅僅是一幅可有可無的照片,而成為傳遞著對宇宙萬物思考的名作。
      無論是蘇格拉底、柏拉圖、笛卡爾或是康德、黑格爾,他們都在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去注解浩瀚的宇宙。即便只是《蘇菲的世界》的作者喬斯坦?賈德,也努力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世界存在的另一種可能。
      我想,我要努力成為擁有思想內(nèi)核的名作,而不是一幅裝飾用的照片。
      
      
  •      對哲學一直很有興趣,這本書可以說是對西方近代哲學史的簡介。 故事構(gòu)思非常奇特,讓我一開始就難以自拔,讀的過程中 我又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活,世界觀、思維方式 特別是對康德的理性,和對世界本源的認識 大開眼界 受益匪淺!
  •     從高中便知道這一本書,但是直到今天才把它完整地讀完,順便看了作者的背景和幾篇書評,因為哲學不可避免的晦澀難懂,我一直不敢輕易涉獵。無可否認的是,這真是一部讓人拍案叫絕的書,Jostein Gaarder把象牙塔里的從古希臘一直到薩特的哲學史以蘇菲和艾伯特的書信和對話的方式簡易而具有魔幻色彩地呈現(xiàn),并不斷地啟發(fā)讀者思考??赡苡捎趥€人和時代原因,不知道為什么作者一直在強調(diào)聯(lián)合國,似乎在暗示它是解決人類發(fā)展問題的唯一途徑?還有,對于近代的哲學史,似乎寫的過于簡略,尼采和羅素等為什么完全不提?不管怎樣,我相信是哲學是最高形式的知識,對于人自身和未來的歸宿的探索,應(yīng)該會永無休止地進行下去吧。
  •   每次看這本書只能看到席勒出現(xiàn)的那部分,然后就完全看不下去,這樣反反復(fù)復(fù)差不多有5次加。
  •   好難堅持的說,每次都看不下去啊啊啊啊啊
  •   寫的中肯
  •   早前曾經(jīng)看過一遍,當做科普知識來讀倒是津津有味,歷史名人走馬燈般出現(xiàn)的時候常常會令我“哦,原來是這么回事”“原來是這么個人”
    不過每當想到書中的哲學世界,就會自動卡帶,即使就是毛發(fā)底端在舒適生活著的愚人,我也不羞愧??傊3謱φ軐W家敬而遠之。
  •   非常慶幸自己看完了這本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