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巷圖志

出版時間:2004-0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王彬  頁數(shù):32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北京建城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最早的城址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董家林,后遷至廣安門一帶,元以后又遷至今地。    街巷依托城市,但以往有關北京街巷的書籍,只是從名稱的角度介紹街巷的流變。本書則首次從城址變遷、城市規(guī)劃與建設的角度,對北京街道與胡同進行系統(tǒng)研究,反映了這一方面的最新成果。    為了使讀者對北京的街巷有一個感性的認知,書中收錄了320幅具有歷史意義的精美照片,以文為經(jīng),以圖為緯,兼有認知、收藏與鑒賞多重價值。

作者簡介

王彬,1949年出生,1982年畢業(yè)于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員,教學部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致力于敘事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北京地方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紅樓夢敘事》(中國工人出版社,1998)、《水滸的酒店》(中國三峽出版社,1997)、《中國文學觀念研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西周第二章 戰(zhàn)國至唐第三章 遼第四章 金第五章 元第六章 明第七章 清第八章 民國第九章 當代參考文獻附錄一:1949年后北京城里主要街道牌樓的拆除時間附錄二:消泯的胡同英文簡介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序周武王十一年,中國的歷史上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年,武王從孟津出發(fā),討伐紂王。紂王發(fā)兵七十萬“距武王”。但是,紂王的兵馬雖然眾多,卻多懷貳心,“欲武王亟人”,“皆倒兵以戰(zhàn)”,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倒戈。紂王沒有辦法,只有跑到鹿臺之上,“目燔火而死”。周武王取得了勝利,成為諸侯之首。之后,分封諸侯。先是,根據(jù)《史記》的述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nóng)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把。再: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魯。封召公久于熱。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在武王分封的諸侯國中,有兩處與今天的北京有關。一處是召公災的燕國,一處是堯帝后裔的薊國。燕國的城址,在今天北京房山區(qū)琉璃河鄉(xiāng)的董家林,一個小小的村落;薊國的城址在今北京廣安門一帶。上世紀五十年代,白云觀西北有一座高聳的土邱,生滿了茂密的綠色薊草,相傳便是古代文獻中經(jīng)常提及的薊邱,薊國得以為稱的原始之地??上В捎诔鞘薪ㄔO,鏟掉了。不知何時,燕吞并了薊,將它的國都遷徙到薊的國都。原來燕的國都廢棄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在董家林發(fā)掘,還殘存著其時的頹廢城垣。近年,在那里建立了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燕滅薊之后,為什么要把都城從董家林遷移到廣安門?有兩個理由,一是水源的需要,今天的蓮花地便是那時的水源;再是廣安門一帶是北京南北交通要道的匯合處。符合城市生存,發(fā)展的需要。這個城址從戰(zhàn)國至殺未變,先后做過唐的幽州、遼的南京、金的中都。元以后,由于對水源的需要,將其時的國都遷至今地。街巷是城市的產(chǎn)物。換而言之,街巷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依托于城市。沒有城市也就沒有街巷。在中國古代,城市是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也是王權的體現(xiàn)。春秋晚年,齊國有一部官書特工記》,記述了西周初時的城邑建設思想。其中關于王城,即首都,應該是這樣:方尤里,旁三門。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王城的中間是皇城,左側(cè)設祖廟,右側(cè)構(gòu)社稷壇,之后設市。街巷采取經(jīng)緯制度。南北方向的道路稱經(jīng),東西方向的道路稱緯。經(jīng)與緯均與城門相通。這些道路,可以稱之為干道。但是,干道之間的距離過大,于是又在城門之間增設與干道相平行的次干道,城垣之下辟環(huán)涂,即今天所說的順城街。從而形成王城之內(nèi)主要的街巷網(wǎng)格。之后在網(wǎng)格內(nèi)設里,即后世所說的訪。里設圍墻,四面各辟一門,如同小小的王城。在里之內(nèi),也設經(jīng)緯,即主巷,次巷,環(huán)巷,與王城的干道與次干道相通。唐以后,里坊制度消亡,里坊之內(nèi)的道路與里坊之外的道路不再有圍墻阻隔,從而形成暢通的道路體系。城市的街巷便是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犊脊び洝返乃枷霝樵说拇蠖妓^承而又有所變通。明、清未變。近年,隨著北京城市建設,北京的道路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更多的是在舊城之外,在舊城,雖然力圖突破棋盤狀的網(wǎng)格,卻很難徹底改變。而且,具體到微觀,比如東四、西四、南鑼鼓巷一帶,過去的道路依然沒有變化。我們探討北京的街巷,其沿革與變遷,便是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的。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有一個叫張爵的人寫了一本《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收錄了其時北京一千余條街道與胡同的稱謂。這是研究北京街巷的第一本書,屬于開山之作,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彌足珍貴。張爵的單路檻樓之功,是不應該忘記的。張爵之后,這一方面的人物與這一方面的著作,代有迭出,為我們今日的研究提供了廣厚基礎。但是,由于時代的局限,先人的研究,大半拘困于稱謂的變遷與沿革,不能滿足今之需要。簡之,時代變了,方法也要有所變化融通。從城市規(guī)劃與城市建設角度,討論北京街巷的興替,已然提到日程。我們這本書便是試圖以此為原則,對北京街巷的演變,做出簡略探索。同時為了解決讀文的枯躁,配上與之相吻合的若干圖片。因為,這是讀圖時代,一圖勝過十萬字矣。董家林上世紀的六十年代,在北京房山的琉璃河,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大面積的燕國文化遺址。這個地方叫董家林,是一個不大的村子。大石河(古代的圣水)從村子的南部淌過。在董家林周圍的耕土下面,掩蓋著燕國都城的遺址。其中,北部城垣的基址保伊較好,長八百五十米;東垣與西垣的北段約殘存三百米;南垣則被大石河沖毀了,但大體上還可以推斷,其所在的位置距北垣大致在六百米左右。是一個長方形的小城,東西長而南北短,方圓不足半平方公里。城垣用黃土版筑,如同現(xiàn)在的版打墻,兩側(cè)加攔版,逐層填土夯打,每層約七、八厘米,當時的窮窩還依稀可見。城墻的四周挖有護城壕溝,現(xiàn)在自然是淤塞了,但出土了不少文物。在董家林東南,今天黃土坡村的北部有一處墓葬區(qū)。自1973年至今,考古工作者發(fā)掘清理了近三百座墓葬,出土了一批鐫有燕侯銘文的青銅器。其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是“英鼎”,有銘文曰:區(qū)候命重候太保于宗周。庚申,太保賞魚貝,用作太子癸寶陳窩撤。大意是尊奉度(燕)煥之命,前往宗周(周之首都響太保陽公)貢獻食物,受到太保的賞賜。證實召公受封之后,仍留在宗周輔弼王室,而以長子就封于燕的歷史記載,同時也說明,董家林耕土下面的城垣,便是西周初期,燕國的都城。隨著歷史的流淌,這里的地面建筑,早已無有,只是發(fā)掘出夯土基礎與祭把遺址。街街與道路則難以判斷,只能根據(jù)《考工記》“匠人營國”的原則去推想。當然,這里是諸侯都城不是周天子王城,故而,規(guī)模與形制要狹小許多。

編輯推薦

近年,隨著北京市危改工程的加快,很多小街小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舉其大者,牛街兩側(cè)的頭條至六條、巴家胡同、東大胡同以及棗林斜街的東段等都會徹底消逝。而天橋一帶、東直門與朝陽門兩側(cè)危改地帶的很多胡同也徹底消逝了。這些胡同的消逝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保護北京的古都特色?本書以城址變遷、城市規(guī)劃與建設的角度,從西周、戰(zhàn)國,一直寫到當代,把北京的街巷歷史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應該說,此書更加側(cè)重人文,更加側(cè)重微觀。而目前對于北京的研究,最缺少的就是微觀地理方面的研究。比如,一條街道的形成過程、一個胡同的變遷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北京街巷圖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喜歡北京城市 的人的,應該有的書喲。中間的老照片多,歷史感強。
  •   書很不錯,圖文并茂,內(nèi)容翔實!
  •   實用
  •   是一本很專業(yè)的書,不太適合一般讀者!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