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9-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張光璘 頁數(shù):433
Tag標簽:無
前言
后記 季羨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長的,幾乎跨越了整個20世紀。20世紀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捩點。在這一百年中,我們這個古老國家由貧弱走向小康,由混亂走向統(tǒng)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獨立自主,中國發(fā)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在這個轉(zhuǎn)變過程中,充滿著希望、激 情、夢想與信心;同時,也充滿著失望、迷惘、混亂與幻滅?! ∵@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是一段痛苦悲愴的歷史。 季羨林先生親歷了這段歷史中的絕大部分事件,并且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是一個正直的中國文化人肩負著民族與文化的雙重重任走過的一條崎嶇的道路。季羨林先生一生的經(jīng)歷,是值得回憶的。因為它不但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而且?guī)в衅毡樾?。這正是本書寫作的初衷。 在四年多的時間里,我反復閱讀季羨林先生的二十四卷《文集》,以及1992年《文集》版后的作品,竭盡全力搜集有關資料,采訪一切能找到的知情人,力圖使書稿保持真實。 每當夜深人靜時,我獨自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的時候,往昔歲月的情景,便會一幕幕地浮現(xiàn)在眼前,常常令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喜怒哀樂,不能自已。每當我騎車去朗潤園13公寓拜謁先生的時候,看見他日漸蒼老的面容,步履蹣跚的身影,心中便會涌起陣陣憂思,回家后更努力地寫下去?,F(xiàn)在,《季羨林先生》終于脫稿了,并且承先生親自審讀和修訂,得到了先生的首肯。我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我個人認為,寫作《季羨林先生》這本書,是我的夙愿,也是我一生中做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有價值的事情之一。 感謝北京大學東語系的賀劍城先生、黃宗鑒先生、彭家聲先生等,他們?yōu)槲姨峁┝思玖w先生在東語系工作期間的極其真實、具體、生動的材料,以及北大近五十年歷史的材料,這些材料往往是書本上難以找到的。我要特別感謝季羨林先生的助手李玉潔女士。她為本書寫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協(xié)助和大量有價值的材料,并且親自審讀了全部書稿,提出了許多十分中肯的意見。她還將書稿念給在病榻上的季羨林先生聽,使本書的真實性得到了保證。感謝作家出版社編輯林金榮女士,是她當機立斷,促成了本書的出版。我還要感謝本書的特邀編輯何拓宇先生。他是80年代初北大中文系的畢業(yè)生,一位資深的編輯,他在百忙中出任本書的特約編輯。他說:“這本書是北大三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我覺得他說得很對,也很好?! 】傊?,我衷心感謝一切幫助過我寫作和出版這本書的人,沒有他們的熱情相助,《季羨林先生》是不可能付梓的?! 埞猸U 2003年4月10日
內(nèi)容概要
季羨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長的,幾乎跨越了整個20世紀。20世紀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捩點。在這一百年中,我們這個古老中國家由貧弱走向小康,由混亂走向統(tǒng)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獨立自主,中國發(fā)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在這個轉(zhuǎn)變過程中,充滿著希望、激情、夢想與信心;同時,也充滿著失望、迷惘、混亂與幻滅。 這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這是一段痛苦悲愴的歷史。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從苦難中崛起 齊魯大地之子 命運的轉(zhuǎn)折 寄人籬下 初露鋒芒 “五三慘案”驚魂 叔父的“禮物”——包辦婚姻第二章 清華學子 進京趕考 走進清華 學術研究發(fā)軔 結識名流 “清新俊逸”清華園 清華“四劍客” 同窗情深 文學青年 “永久的悔” 告別母校第三章 負笈德意志 辭親去國 赤都印象 初抵柏林 大學城哥廷根 攻讀梵文、吐火羅文 五年磨一劍 饑餓地獄的煎熬 鄉(xiāng)愁 苦澀的愛情 進入梵文學界的殿堂第四章 回到祖國 別了,哥廷根! 游子歸來 初進北大 謝絕劍橋聘約 亂世中的孤獨者 知遇之恩,永生難忘 三年學術成果“差強人意”第五章 新時代的幸運兒第六章 在政治運動的旋渦中第七章 煉獄第八章 晚年生命積淀的噴發(fā)后記主要參考書目附錄 季羨林致編輯信 ……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在遭遇這次空前殘酷的批斗之后,季羨林大徹大悟了。他的思想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改變。他不想自殺了?!啊@樣殘酷的批斗原來也是可以忍受得住的呀!’我心里想,‘有此一斗,以后還有什么可怕的呢?還是活下去吧!’我心里又想?!墒菕搅诵悦?,我是應該慶幸呢,還是應該后悔呢?我至今也還沒有弄清楚。”所謂“至今”,指的是他寫《牛棚雜憶》的1992年,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二十五年之后了。實際上,季羨林當時做出活下去的決定,是非常矛盾和痛苦的。季羨林不是一個滿不在乎的人,也不是一個看破紅塵的人,他一生研究佛教,但并不相信佛家因果報應那一套理論。他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一個務實的人,一個守道德、遵傳統(tǒng)的人,一個重氣節(jié)、有骨氣的人。因而,忍辱偷生對他而言是痛苦的、違心的、被迫的,無奈的。在后來好多年中,他始終沒有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季羨林常常提到這樣一件事:“文革”結束以后,一次,一位文藝界的著名領導人,見到他,忽然對他說道:“羨林同志,古人說,‘士可殺,不可辱?!F(xiàn)在看來‘士’也是可以辱的啊,哈,哈,哈,哈?!奔玖w林以極其鄙夷的口氣向人重復著這位領導人的這句話,由此可見其內(nèi)心的痛苦。在他九十歲的時候,一位電視臺記者采訪他時問道:“您覺得文革中最痛苦的事是什什么?”他毫不猶豫地答道:“肉體的摧殘還還是可以忍耐的,但是精神上的摧殘與侮辱是最難忍受的。”接著,他自言自語道:“我那時為什么不死呢?”這段奇恥大辱的歷史,季羨林今生世恐怕是永不能釋懷了?! ≡诟缤⒏娜兆永铮玖w林飽受轟炸、饑餓、鄉(xiāng)愁的煎熬,有家不能歸,有苦無處訴,一切的不幸與委曲,只能默默地往肚子里咽。只有在讀書和寫論文時,讓他暫時忘記世間的煩惱。一旦回到住處,孤身獨坐室中,煩惱又涌上心頭,無法排解。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他離開哥廷根回國?! 〉牵\如《紅樓夢》中所云:“大不幸中卻有大幸?!比松谑?,安危相易,禍福相生,也是一條辯證規(guī)律。季羨林在哥廷根的艱難歲月里,有一件事情曾給他帶來過前所未有的幸福與快樂,使他的生命之火重新燃燒,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這便是他與一位德國姑娘之間的一段愛情經(jīng)歷?! ≡诩玖w林住的同一條街上,有一家叫邁耶的德國人家。邁耶先生是一個小職員,為人憨厚樸實,老實得甚至很少說話,在人多的時候,更是呆坐一旁,一言不發(fā),臉上總是掛著微笑。邁耶太太卻生性活潑,能說會道,熱情好客。他們夫婦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大小姐叫伊姆加德,身材苗條,皮膚白皙,金發(fā)碧眼,活潑可愛,年齡比季羨林小一些,當時尚未嫁人,待字閨中。她就是這個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 ∵~耶家是一個十分和諧、溫馨的家庭。她家也像歐樸爾太太家一樣,把多余的房間租給中國留學生住。恰好,季羨林的好友田德望便是邁耶家的房客。季羨林常去田德望住處拜訪,一來二去,便同邁耶一家人熟悉了。季羨林當時不過三十上下,年輕英俊,個子頎長,待人謙和有禮,正在讀博土學位,又說得一口流利的德語。邁耶一家人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 〉?,季羨林與伊姆加德小姐之間產(chǎn)生戀情,還有另外一段因緣?! 〖玖w林當時正在寫博土論文。他用德文寫成稿子,在送給教授看之前,必須用打字機打成清稿。可是季羨林沒有打字機,也不會打字。稿子因為反復修改,很亂,打字量也很大。適逢伊姆加德小姐能打字,又自己有打字機,而且她很愿意幫助季羨林打字。這樣一來,季羨林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幾乎天天晚上到她家去。季羨林的論文都是一些稀奇占怪的文字,又修改得很亂,對伊姆加德小姐來說,簡直像天書一樣。因此,伊姆加德小姐打字時,季羨林必須坐在旁邊,以備咨詢。往往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季羨林才摸黑回家?! 〖玖w林獲得博士學位后,又在德國呆了四五年,其間,他又寫了幾篇很長的論文,都是請伊姆加德小姐打字的。所以,直至1945年季羨林離開德國前,還經(jīng)常去她家打字。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季羨林和伊姆加德小姐之間漸漸產(chǎn)生了感情。就連邁耶太太也看出來了。除了打字季羨林去邁耶家外,后來,邁耶家凡有喜慶日子,招待客人吃點心,吃茶什么的,邁耶太太必定邀請季羨林參加。特別是在伊姆加德生日那一天,季羨林是必不可少的客人。每逢季羨林到邁耶家,伊姆加德總是打扮得漂漂亮亮,滿面笑容,格外熱情。邁耶太太在安排座位時,總讓季羨林坐在伊姆加德的旁邊?! 〖玖w林和伊姆加德還常常一起去林中散步,去電影院看電影,去商店里買東西。兩人并肩而行,邊走邊談,走遍了哥廷根的大街小巷。每次見面,兩人都沉浸在幸福之中。伊姆加德美麗的姿容,悅耳的語聲,嫣然的笑容,使季羨林怦然心動,感到一股股暖流在全身涌動。季羨林初次嘗到了愛情的滋味,心里充滿激動和幸福的感情。同樣,伊姆加德也流露出對季羨林的愛慕之情。他們同時墜入了愛河?! 〉牵慨敿玖w林回到寓所,內(nèi)心便允滿矛盾與痛苦。他想,自己是一個有妻子,有兒女的人,盡管那是一次沒有愛情的包辦婚姻,但是現(xiàn)在他必須面對這個現(xiàn)實。如果他敞開自己的胸懷,讓愛情的激流涌瀉出來,和伊姆加德由相愛而結合,自己未來的生活大概會是幸福美滿的。但是,那樣做,不僅意味著對妻子、兒女的背叛和拋棄,也意味著把自己的親人推向痛苦的深淵。這是違背他所受的教育和他做人的原則的,是他無法辦到的。反之,如果他克制自己的感情,讓正在燃燒的愛情之火熄滅,又會使已經(jīng)深愛著他的伊姆加德失望和痛苦,自己也會遺憾終生。兩條路水火不容,沒有第三種選擇。這使季羨林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幸福與痛苦,歡樂與自責的矛盾心理,一直折磨著他。最后,他終于決定,為了不傷害或少傷害別人,還是自己來咽下這個苦果,背起這個沉重的十字架吧。他想,伊姆加德還年輕,她以后還會碰到意中人,還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她會慢慢地忘記自己的。季羨林雖然作出了這樣的決定,然而理智與情感之間,從來就沒有不可逾越的界線,這段苦澀的愛情始終折磨著他?! ‖F(xiàn)在季羨林真正緊張了。他原以為自己既無辮子又無尾巴,可“革命家們”一抓就是一大把,而且看上去都十分可怕,有的簡直是鮮血淋淋的“鐵證”。盡管這些“鐵證”都是莫須有的,它們之間毫無關聯(lián),但是若是一個不認識季羨林的旁觀者,看到一把菜刀,一只裝滿燒掉一半信件的竹籃,再加一張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照片,三件“鐵證”放在一起,會產(chǎn)生怎樣的聯(lián)想,那還用問嗎?簡直是鐵證如山,罪不容赦的現(xiàn)行反革命分子,就是扣上“美蔣潛伏特務”的帽子也絕對有人相信。季羨林現(xiàn)在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谑?,他連夜失眠。白天為了恭候提審,神經(jīng)緊張到了極點:晚上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睜大眼睛,等候天明。他完全失去了信心。白天好像都在做夢,夜里更是亂夢迷離。他一會兒看到那把菜刀,覺得有人正拿它來砍自己,不禁嚇出一聲冷汗。一會兒又看見那只裝滿了燒掉一半信件的竹籃。那籃子忽然著起火來,火光熊熊,正燃向自己身邊,又出了一身冷汗。一會兒又看見蔣介石、宋美齡的照片。蔣介石張開血盆大口,露出滿嘴獠牙,正想咬自己。宋美齡則變成一個美女蛇。他更嚇了一身冷汗。驀地從夢中醒來,大喊一聲,定睛看看四周,原來是在自己家中,方知剛才是噩夢一場,心還在怦怦地亂跳?! ≡谀切┤兆永?,季羨林變得神經(jīng)兮兮,迷離恍惚,茶飯不思,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環(huán)顧眼前,自己現(xiàn)在已是待罪之人,階下囚徒,人人得而辱之。不僅公社派的人,個個對自己怒目而視,必欲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就連原來一派的井岡山的人,態(tài)度也與公社派的人毫無二致。當公社派把季羨林“打倒”后,井岡山的人也爭先恐后,落井下石。他們也派紅衛(wèi)兵到他家里去,把他押去審訊。季羨林恍如大夢初醒,徹底悟透了人生,然而晚矣?! 〖玖w林完全不能理解,自己二十多年來擔任東語系主任,所有的教員,都是直接或間接由自己聘請的。他自己雖然有不少缺點,惟獨在對待教員上,從不敢擺架子,作威作福,總是誠懇待人,鼓勵后學。平時教員們對他都十分尊敬,大家相處,親如一家??墒牵鹊健拔幕蟾锩币环峙?,怎么一下子就視自己若仇敵,怒目相向呢? 最讓他難以忍受的是他的兩個“及門弟子”。其中之一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個貧農(nóng)出身又是烈屬的人,學得不怎么樣,但是季羨林當年為了貫徹所謂的“階級路線”,硬是把他留下當了自己的助教。另一個也是資質(zhì)低劣,一直到畢業(yè)也沒有進入梵文之門的人。他也是出身非常好的。為了“不讓一個階級兄弟掉隊”,季羨林在課堂上給他們吃偏飯,多向他們提問?!翱蓱z天下老師心!”到了此時,就是這兩個在“山”上的人,把他揪去審問,口出惡言,還在其次。他們竟動手動腳,擰他的耳朵。天下竟有這樣不仁不義以怨報德的人!季羨林毫無辦法,只能嘆道:“自己釀的苦酒自己喝,奈之何哉!” 總之,季羨林此時感到,“自己完全陷入一條深溝之內(nèi),左右無路,后退不能,向前又是刀山火?!保恢涝摵稳ズ螐牧??! ∫荒甓鄟?,他看夠了斗爭走資派的場面:語錄盈耳,口號震天,拳打腳踢,耳光相間;謾罵凌辱,曲背彎腰:批斗完了,一聲“滾蛋!”踢下斗臺,汗流滿面。到了此時,被批斗者往往是躺在地上,站不起來。季羨林作為逍遙派時,看到這樣的場面,膽戰(zhàn)心驚,但畢竟還是個旁觀者。而今自己已成甕中之鱉,籠中之獸,任人宰割,那些驚心動魄的場面就要降臨到自己頭上了!何況自己還有別人都沒有的一籃子半焚的信件、一把菜刀和蔣介石、宋美齡的照片。季羨林知道,自己的前途要比他看到的被批斗的走資派更無希望。 環(huán)顧眼前,眾人怒目相向:瞻望未來,漆黑一片。季羨林完全絕望了,他已經(jīng)山窮水盡,無路可走了。何去何從,季羨林必須作出抉擇?! 熬駬竦牡缆分挥袃蓷l:一是忍受一切;一是離開這一切,離開這個世界。第一條我是絕對辦不到的,看來只有走第二條道路一途了?!彼凇杜E镫s憶》中寫道?! ∏懊嬲f過,季羨林一生中曾多次碰到過“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不過,那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死抉擇,只不過是套用其意罷了。這一次,季羨林可真正成了莎翁劇中的“哈姆雷特”?!吧?,還是死亡?”他必須二者取其一?! ∷x擇了死亡!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后記 季羨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長的,幾乎跨越了整個20世紀。20世紀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捩點。在這一百年中,我們這個古老國家由貧弱走向小康,由混亂走向統(tǒng)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獨立自主,中國發(fā)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在這個轉(zhuǎn)變過程中,充滿著希望、激情、夢想與信心;同時,也充滿著失望、迷惘、混亂與幻滅?! ∵@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是一段痛苦悲愴的歷史。 季羨林先生親歷了這段歷史中的絕大部分事件,并且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是一個正直的中國文化人肩負著民族與文化的雙重重任走過的一條崎嶇的道路。季羨林先生一生的經(jīng)歷,是值得回憶的。因為它不但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而且?guī)в衅毡樾?。這正是本書寫作的初衷?! ≡谒哪甓嗟臅r間里,我反復閱讀季羨林先生的二十四卷《文集》,以及1992年《文集》版后的作品,竭盡全力搜集有關資料,采訪一切能找到的知情人,力圖使書稿保持真實。 每當夜深人靜時,我獨自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的時候,往昔歲月的情景,便會一幕幕地浮現(xiàn)在眼前,常常令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喜怒哀樂,不能自已。每當我騎車去朗潤園13公寓拜謁先生的時候,看見他日漸蒼老的面容,步履蹣跚的身影,心中便會涌起陣陣憂思,回家后更努力地寫下去?,F(xiàn)在,《季羨林先生》終于脫稿了,并且承先生親自審讀和修訂,得到了先生的首肯。我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我個人認為,寫作《季羨林先生》這本書,是我的夙愿,也是我一生中做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有價值的事情之一?! 「兄x北京大學東語系的賀劍城先生、黃宗鑒先生、彭家聲先生等,他們?yōu)槲姨峁┝思玖w先生在東語系工作期間的極其真實、具體、生動的材料,以及北大近五十年歷史的材料,這些材料往往是書本上難以找到的。我要特別感謝季羨林先生的助手李玉潔女士。她為本書寫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協(xié)助和大量有價值的材料,并且親自審讀了全部書稿,提出了許多十分中肯的意見。她還將書稿念給在病榻上的季羨林先生聽,使本書的真實性得到了保證。感謝作家出版社編輯林金榮女士,是她當機立斷,促成了本書的出版。我還要感謝本書的特邀編輯何拓宇先生。他是80年代初北大中文系的畢業(yè)生,一位資深的編輯,他在百忙中出任本書的特約編輯。他說:“這本書是北大三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蔽矣X得他說得很對,也很好?! 】傊?,我衷心感謝一切幫助過我寫作和出版這本書的人,沒有他們的熱情相助,《季羨林先生》是不可能付梓的?! 埞猸U 2003年4月10日
編輯推薦
季羨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長的,幾乎跨越了整個20世紀。20世紀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捩點。在這一百年中,我們這個古老中國家由貧弱走向小康,由混亂走向統(tǒng)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獨立自主,中國發(fā)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在這個轉(zhuǎn)變過程中,充滿著希望、激情、夢想與信心;同時,也充滿著失望、迷惘、混亂與幻滅。 這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這是一段痛苦悲愴的歷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