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煞

出版時間:2001-1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庸人  頁數(shù):38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北京爺們兒之二——地煞》描寫的同樣是社會底層小人物掙扎的過程,描寫的是北京這個大都市背景下生活的痞子。其年代大約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其人物與《北京爺們兒之一——天癡》的人物沒有正面交叉,但在其后的系列小說中他們將逐漸走到一起。

作者簡介

  庸人:土生土長的北京作家,信奉真實即美。其作品有系列小說《北京爺們兒之一——天癡》,紀實文學《外地人在北京》、《千面網(wǎng)蟲》《動感車迷》。

書籍目錄

引子:去廣州第一部分 胡同人家第二部分 歃血為盟第三部分 作鳥獸散第四部分 南下之路第五部分 南方之南第六部分 發(fā)跡的結(jié)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地煞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一個城市的味道不在它高樓大廈的數(shù)量,不在于高架公路的寬廣,——那都是一個城市的粗線條,不是細節(jié)。
      
      一個城市的味道深深的蘊在它的細節(jié)當中。
      
      看《地煞》吧,北京的胡同串子,就是北京的細節(jié)。北京的細節(jié)不是紫禁城天安門,北京的細節(jié)是大柵欄和天橋,是庸人筆下的麻六。
  •   說的非常好。
    中國其實正在失去北京城,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偉大城市。
  •   其實我們的民族不正在失去太多的偉大的城市嗎?比北京更偉大的城市多了,但是我們還不是再繼續(xù)的失去嗎?西安、開封、洛陽、南京。。。。。我們失去偉大城市的同時還在失去更多的東西??梢哉f失去一個城市不可怕,最主要的是失去民族特性和文化!假設北京保護的很好,但是如果讓現(xiàn)在的北京人去支撐這個城市那他還是北京嗎?只不過現(xiàn)在的北京作為一個符號而已,沒有京城的莊嚴和肅穆、沒有偉大的歸屬感,有的只是殘酷和一個虛偽冷漠的首都而已!
  •   “偉大的歸屬感”,詩人的鄉(xiāng)愁正是源于這種歸屬感,正是這種從民族特性內(nèi)核中滲出的歸屬感。
    中國這么大,維系大家的是什么?也是這種對傳統(tǒng)的認同與歸屬。可憐的是,我們大家一起認同和歸屬的根據(jù)地越來越少、越來越小了……
  •   在我童年和少年時居住的一個小城,有一個上世紀50年代蘇聯(lián)援建的電影院,高高的柱廊,漂亮的古典柱頭,深灰色的磚墻上留存的是這個小城半個世紀的歷史。前幾年,這個建筑走到了她的盡頭,今天在原址上的是一棟貼著亮恍恍瓷磚的商住樓。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祖國各地上演,所不同的是這個電影院有個老職工,他在電影院已被注定要拆除時四處上訪想盡辦法去申明這個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希望能保存下來,且聲明他要和這個建筑共存亡。最后這個建筑還是合乎邏輯的被拆除了,而他就如他之前說過的一樣,在自家的門前上吊自殺了。小城起了陣波瀾,城里的人在嘆息,僅次而已。文化這東西其實和生命一樣脆弱。
  •   樓上的觀點倒是激起了我另外一個想法。
    “蘇聯(lián)援建的電影院”建于上個世紀的50年代尚且能夠深深融入這個小城。那些成百上千年歷史的四合院、城墻、鼓樓呢?那應該不僅僅是這個城市外在的皮肉,而是這城市的骨架和靈魂了。
    聽說過北京的“平安大道”吧,在北京的地圖上,那就是一條從東到西的直線,可是誰知道這條直線毀滅了多少老四合院?
  •   《城記》這本書好像講了很多這方面的事,這本書我一直不愿意去讀,因為太沉重了。
    但有一點要明確,城市規(guī)劃不是一種具有嚴密性的科學和技術(shù)。因此城市規(guī)劃本身不能證明預定解決方法的選擇正確。城市規(guī)劃是一種“權(quán)利行為”。
  •   一個梁思成,一個黃萬里,都是一樣的悲壯,一樣的無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