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三歲,妓女,吸毒者……

出版時間:1988-4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西德] 凱·赫爾曼,霍斯特·里克 整理  譯者:戴明沛 等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本書在德國剛一出版就成為一本暢銷書。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個個都爭相傳閱。
這本書本來可以不存在。因為起初只是兩位記者——凱·赫爾曼和霍斯特·里克為了研究德國青年問題而打算廣泛進行采訪。一般地講,這類采訪往往是感人而有趣的。然而,當他們?nèi)ゲ稍L克麗斯蒂娜的時候,談話剛進行了幾分鐘,兩位記者就被這位姑娘那流暢、生動的敘述所震驚了。他們當機立斷,毅然放棄原先的計劃,整整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專心致志傾聽克麗斯蒂娜和她母親,以及他們周圍有關人的敘述。
這位年輕姑娘感人肺腑、坦誠細膩的訴說生動描述了她如何抽第一支“白面煙”開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開始在放學后被迫外出賣淫,以圖賺錢支付她那每天所需的兩針海洛因,這當中還穿插著姑娘媽媽悲痛的懺悔,從而使得本書成了一本獨樹一格的寫實作品。讀者從中可以了解到許多有關吸毒、絕望及至今天世界之腐敗的活生生的。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
正如霍斯特——埃貝哈德·里希特教授在他為本書所作的序言中寫道:“這本令人腸斷心碎的書為我們所描述的部分青年的不幸和苦惱,遠遠勝過幾十篇由社會學家寫出來的分析報告?!?/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十三歲,妓女,吸毒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8條)

 
 

  •      這是九十年代初看過的書了,當時還小,書櫥里一直擺著這本書,爸媽卻不讓看,說會不學好。所以.............只能偷偷看,當時以為會看到什么不該看的,卻意外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色情、暴力描寫,滿滿的是叛逆、傷寒、悔悟、麻木和悲哀..........這么多年過去,克里斯蒂娜應該是四十多歲的人了吧,我記的里面的醫(yī)生對她媽媽說過,如果繼續(xù)吸毒,她活不了多久。書中的最后,她去了漢堡,呆在叔叔嬸嬸家,還長胖了。她戒毒成功了么?她還在么?德國留學或工作的人,能給打聽一下么?好想知道她的近況
  •     生命一開始就是脆弱的
      像沒有靈魂一般飄蕩在 需要繼續(xù)存在著 沒有什么理由
      青春本來就是應該放蕩著 青春本來就是需要墮落和揮霍
      迷離和腐爛的奢華 高雅的墜落 看看王家衛(wèi)的電影 那是一種憂郁
      我們都在尋找所謂的秩序 尋找高尚 尋找道德 尋找真理 我們越來越迷失 越來來越沉重 世界所謂的文化是那么地沉重 撕掉書本 把衣服都脫掉 一個人去荒蕪的地方 把自己埋了起來
      生命生來就是有差距的 人類卻希望人人平等 希望每個人要為所謂的國家秩序 所謂的道德體系 所謂的人格尊嚴 所謂的物質(zhì)利益
      我們真正成了高級的動物 和普通動物的本質(zhì)還是一樣的 都是被圈養(yǎng) 被所謂的規(guī)則 所謂的欲望 所謂的制度 存在著 直到消亡 我們無法去脫離本體去思考 我們只有不去呼吸 不去吃飯 然而我們做不到
      我們沒有覺醒的意識 覺醒是要脫離才有機會 沒有脫離的機會 一旦脫離了 又沒了思考的條件 只能去活著
      今天看到兩只公狗和一只母狗在街上野合 它們甚至都沒有思考的機會 它們就是動物規(guī)則下 本能被欲望驅使著 動物性地存在著 似乎也沒神馬意義 人類存在的意義在哪里 上帝死了 上帝存在過嗎 我們現(xiàn)在的人類 不是和那街上的狗差不多么 我們只是被更復雜的東西所驅使 這種東西就是所謂的人類學 我們存在的意義是我們自己告訴自己的 我們需要告訴自己 有這樣的一個東西存在 其實格式塔在視覺上對我們的啟示 遠遠不及它的心理方面帶來的啟示多 人類如果可以自省的話 那么人類首先肯定不存在了 是先有的蛋 還是先有的雞 是人類的意識先滅亡 還是軀體 人類死后還會思考么
      小的時候 覺得玩具就是玩具 好人就是好人 英雄就是英雄 一定是好人長得英俊 壞人長得丑陋
      但玩具也能變成殺人犯 美國電影告訴我們的 英雄長得其實也很普通 現(xiàn)在的中國電視劇告訴我們的 好人也不一定是好人 壞人也不愿意當壞人 這是香港電影 無間道 告訴我的
      我們就是這樣 一直在否定從前的意識形態(tài) 總會有新的出現(xiàn) 往前一看 才發(fā)現(xiàn) 所有的都是錯的
      中國的民主進程只有幾十年的歷史 雖然我們的文明史有幾千年 美國的民主進程卻有好幾百年 雖然美國人沒有自己的歷史
      我們不用去驚訝外國人吸毒有什么問題 我們要了解 自由很重要 生命多長 一定要把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的意識形態(tài)融進去 那么就錯了 至少 你錯了
  •     
      
      克里斯蒂娜的自述,聞不到墮落不堪的味道,但她確實墮落了。就算我一直在看一直在聽,還是沒有那種作為旁觀者一眼望到頭的清醒,和怒斥她趕緊停下來的沖動。為什么?也許是除過不是吸食大麻的吸毒者之外,何嘗不是一個上了毒癮,而且是被現(xiàn)實逐漸侵蝕的吸毒者。沒有文藝作品里吸毒者墮落的那種殘酷,暴力,虛妄那么夸張,其實上癮的結局就是這么平淡的漸漸走來了……這一路,有人突然清醒了離開了一個群體,有人進來了,然后不能自拔或是根本不想自拔進入了一個群體。死亡,天真,迷惘,絕望,開心,愛,依舊在每天發(fā)生著。
      誰說過的一句話:“歷經(jīng)了許多,終于明白:其實,所有來自外界的說服,都不是真正有力量的。我們在等的,不過是一個有關“時間”的答案。一個到了“時間”盡頭再無退路的出口?!?br />   ……
  •     “戴維·波維的演唱開始了。他的歌聲和形態(tài)太棒了,幾乎完全跟我想象中的一樣。不過,當他剛唱起《已經(jīng)太遲了》這首歌的頭幾句時,我就覺得難過極了,因為這首歌所描寫的也正是我眼下的處境。
        音樂會結束的時候,弗朗克幾乎沒有力氣站起來。我們遇見戴特萊夫的伙伴貝爾恩德。他說得想辦法給弗朗克弄到一針海洛因??晌覀兩砩系腻X不夠,于是,我搬出我那討厭的絕招:“我沒有錢買地鐵車票,請大家?guī)蛶兔Π?!”來參加音樂會的人多?shù)身上都帶著不少錢,而且這時候剛剛散場,街上的妓女還來不及纏上他們。所以我剛開完口,一大批硬幣就像雨點似的“叮鈴當啷”落在我的塑料口袋里?!?br />   
       ——克里斯蒂娜自訴
      
      
      書里我看到這一段時,感觸很大,真的是一個敏感而充滿靈性的女孩。這是她第一次吸毒前做的,幫助別人籌錢,也正從此,她便踏上毒癮之路。
      
      克里斯蒂娜超過年齡的智慧,美麗精靈的少女看透生活寧靜下的荒誕,便縱身一躍,撲向毒品,不再起身...
      第一次嘗試毒品時,那僥幸心理,就仿佛我們中的所有人,抱著僥幸心理,而依賴著電視,依賴著圍脖,依賴著他人的意見,依賴著別人的贊賞,依賴著父母的恩賜。
      
      最后都上癮至無藥可救!
  •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
      是在90年代初,那時
      我還中學沒畢業(yè)
      那個夏天的下午
      我一個人
      在圖書館的藏書室裡
      很有耐心的瞎躥
      ------我偷偷溜進去的
      這本書,老實說
      僅僅是標題吸引了
      我正在成長的身體,以及思想
      但是
      它一點都沒有影響我的發(fā)育
      也沒有影響我的成長
      僅僅一本書而已
      僅此而已
      
  •     這是一本很早讀過的書;
      那一年,十萬人才闖海南!
      那一年,我在海口讀到這本書!
      記憶深刻;今天,23年之后;怎的,又有人的頁面里出現(xiàn)!
      勾起:回憶。。。。
  •     還沒看這本書前,我先入為主了,把這本書想像的太好,也可能是因為翻譯的原因,沒有原來作者的那種引人入勝.
      
      我是個典型的書迷
      因為內(nèi)容并不是那么出眾,導致我看這本書,花了兩個下午才看完、
      
      
  •     能不能這么說。
      
      所謂失足少年,如果去探究背后的原因,經(jīng)常會是家庭不和睦,或者在學校成績不好,和朋友同學老師相處不好,總之就是一點點微小的事情得不到解決,或者放低要求說,得不到關注。
      
      也許人注定是群居動物,而青少年更難有足夠的心理能量去特立獨行,接受或者忍受自己與周圍的不同,有多少人能有big bang里sheldon這樣的魄力(而說到底sheldon是有家人和朋友愛他的)。他們不斷討好周圍的世界來企求融入?yún)s不得。而越是得不到的,越傾向于去表現(xiàn)自己的不屑一顧。他們不屑父母老師的管教,不屑于與周圍同學為伍,很大的可能性是他們沒有得到認可,嘗試了,失敗了。無法討爸媽的歡心,無法討老師同學的歡心,于是去尋找其他的圈子,去接觸完全不同的人,立新的目標和偶像,試圖與新的圈子融為一體。
      
      書里的christina,先開始吸大麻,后來開始用海洛因,歸根結底,原始目的是獲得認同和關注。再后來,吸毒成癮,不得不去拉客。
      
      有時候人們會對這個世界茫然無措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我們需要愛和關懷來幫助我們不斷看清自己,從而認識世界,所以人需要去建立和維系各種感情。那些走上吸毒的人很多都是不被包容和接納的人,他們看不到其他出路,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走進了死胡同。
      
      看看我們身邊發(fā)生的也許是不那么極端的事情。如果說靈長類動物基因里存在著對美好的追求,那么學習成績不好就活該被人看不起么,先天不足的孩子就不配得到愛了么?說到男女之間,我可以理解人最初以及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對方的外貌所吸引,那長得不美的人,除非有辦法去顛覆一個社會對美的定義,只能認命自己得到愛神青睞的幾率小與貌美的同類相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而外貌是由基因決定的,那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注定是不公平的?
      
      當然,得到別人的肯定的確有助于增強自信心。但如果一個人活著的意義僅在于他人的意見時,那這個人的心理防線就很難經(jīng)受任何沖擊了。
      
      我們該如何與這個世界和解呢?只有獲得不依靠周圍人的認同獨立建立自信心和生活的勇氣的能力,才能解放自己。
      
      而誰能說成年人又一定比孩子less messed up呢?
  •     從母親、牧師、當事人、戒毒所的心理分析、法院判決等各個角度,客觀的敘述了一個十三歲問題少女的兩年吸毒經(jīng)歷。
      這這些角度不同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充滿壓力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家庭的力量十分脆弱。當孩子逐步走向成人的時候,她面臨著從一個自在的兒童時代走入復雜的成人時代。而家庭不能幫助孩子解決由這個過渡階段所引起的心理沖突:孩子無法和忙碌的母親交流,找不到存在的價值,不知道未來在何方。孩子需要一種力量來幫助她成長。這種力量不能夠從母親(家庭)那里得來,她就試圖從學校中得來。然而她成績不好,又是鄉(xiāng)下人,要融入到新的集體中總是困難重重。于是她就選擇和學校的非主流呆在一起,試圖用這種方法引起人們的注意,找到力量。在這個尋找力量的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了藥物,藥物帶給她虛幻的世界,服用過藥物以后她充滿了勇氣。因為這種獲得力量的方法實在容易,這使得她放棄了其它方法——用良好的成績獲得尊敬,與母親建立良好的關系獲得幫助等等。而她越不對現(xiàn)實作出努力,她對于藥物的依賴就越嚴重。到最后,她主動接觸了海洛因。
      這個孩子一開始就知道接觸海洛因的下場。她甚至早已見過很多被套牢的、快死的以及死掉的人。然而她仍然要接觸它。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她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對這個社會的興趣。她將自己的人生全部寄托在虛幻的毒品中,以求自欺。當一個人對于現(xiàn)實失去興趣的時候,對于疾病、死亡也就無所謂了。她對海洛因上癮,是從心理依賴開始的。
      當她戒毒后,她無法重新融入這個社會。她首先渴望的是獲得來自現(xiàn)實的力量,這種力量必須強大到與毒品抗衡。然而歧視處處存在,她自己也沒有生存技能——她無法被社會接受。于是,最快的獲得力量的方法,就是重新吸毒。于是盡管戒毒的過程十分艱辛,她仍然毫不費力的摧毀它。反反復復。
      
      吸毒的問題并不單純是一個人的心理問題。它是一種社會問題。一個充滿壓力的社會往往使得人有強烈的不安。如果這種不安很難通過現(xiàn)實的方法、按照社會的規(guī)則去解決,那么人們就會尋找其他的方法。壓力越大,問題越明顯。
      所以,在當時的西德,那群吸毒的青年大多是學徒工,或者被隔離的成績很差的學生。因為他們地位卑微,上升的空間有限,生活沒有希望。
      
      聯(lián)想到一些明星,他們其實也是一樣。
  •     今晚才讀完。很快聯(lián)想到電影[浪潮]。同樣是德國人的自省。浪潮的原形發(fā)生在美國(真發(fā)生在德國不知道又會被說成什么樣子),對老去的原形主人公采訪的大意似乎是就算現(xiàn)在也仍然會發(fā)生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慘劇,因為對社會不滿和失望的青年仍然不在少數(shù)。書里的病態(tài)老頭亨利,克里斯汀娜對他的描述有一句我認為相當精準:他也上了癮,只不過是對年輕姑娘;他應該也去戒毒所,只不過是去精神病院。那么年輕的孩子,看事情卻比成年人透徹不知道多少。這個社會遠沒有達到我們憧憬的大同,仍有許多骯臟和壓力。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病態(tài)的癮:對吃上癮,對網(wǎng)絡上癮,對說教上癮,對權力金錢上癮。于是強迫自己去做些自己都厭惡想吐的事情?,F(xiàn)在有很多暴飲暴食的報道,其中一個紀錄片講一個很漂亮的17歲女孩,會買兩大袋子甜食和垃圾食品,一個人躲起來偷偷吃,最后強迫自己全部吃完,然后摳著喉管再全部吐出來。去指責他們,罵他們變態(tài)墮落腐敗社會的人,是不是該捫心自問,自己真的毫無瑕疵么?當面對茫茫未來的時候,我總是害怕會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淹沒,永無出頭日。難道所有人都強大到可以自如的應付這些黑暗時刻了?
      
      “憎恨城市?!笔堑?。城市里每個人都是一臉的貪婪。每個人都為了物質(zhì)在奮斗,卻沒有通道排泄奮斗產(chǎn)生的壓力。一種癮理所當然的成為避難所。我那快要考試的同學總會抱怨,自己肯定是通不過考試了,雖然腦子里的弦快要繃斷了,卻寧愿看美劇來逃避。雖然其實已經(jīng)頭腦昏沉根本不想再看。
      
      中國似乎要好一點。因為中國式的家庭畢竟還是溫柔而美好的。請,請再好一點。請再讓我有信心面對時時來襲的低落情緒和對未來的失望。
  •     封面的克里斯蒂娜,戴特萊夫,巴浦西,還有陸續(xù)出現(xiàn)在插圖的幾個西德青年,都很漂亮呀,是不是太年輕,太漂亮,生活又太富裕,才會這樣糟踐自己
  •     人的代名詞就是自私,在這個混亂而黑暗的世界。
      
      撇開時間背景,這種現(xiàn)象會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重復上演。而文章提到如果把孩子們走上脫離社會的道路看成是他們產(chǎn)生那種無可救藥的孤獨感的起點,那將是大錯特錯,因為這種孤獨感早已存在。因為這種孤獨感的產(chǎn)生正是由于他們同那些負有給他們帶來關心和支持使命的人缺乏可靠而牢固的聯(lián)系。
      
      除了父母,沒有人對一個人的成長負有必須承擔的責任。這么說來,有點害怕要生一個baby了,因為自己對自己都負不了責任。自私是每一個人做事的出發(fā)點,克里斯提娜的母親因為自己小時候的經(jīng)歷,作為放任克里斯提娜的理由。每個人的目光都只局限在自己的經(jīng)歷里,大家都是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改變周圍的人、事和物……而什么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什么是可持續(xù)發(fā)展,都是為了給人自私的行為找一個看起來合理的借口和所謂的秩序。
      
      在公司里,老總說“不要抱怨,如果抱怨,請?zhí)岢鼋鉀Q方案”。我要抱怨,但是我也提不出解決方案,如果說非要有解決方案的話,我惟一能提出的就是“自私吧,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別想太多了,以后的事讓后人去折騰吧!”
  •     克里斯蒂娜的自述容易讓人沉浸在那些字當中。
      我用了幾天的時間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這本書,每一次看過之后心情都會受到影響抑郁一陣子。
      她的人生從第一次接觸大麻開始就被蒙上了一層灰色的悲劇色彩。
      一個13歲的女孩與吸毒者聯(lián)系起來無疑是令人震驚的,文字中的老成和歷練更是讓人格外替她難過。
      吸毒者沒有朋友,連愛情也是難逃一針海洛因的誘惑。
      出賣,墮落到最終的自我毀滅,每一步都像是烙鐵在吸毒者身上烙下的悲慘印記一樣,一生都將無法磨滅。
      特定時代的特定童年造就了1975年的柏林,克里斯蒂娜沒有能逃脫。
      看著伙伴們一個個死于毒品,她醒悟過卻仍然難以擺脫心癮地追擊。
      
      封面的克里斯蒂娜確實是個美麗的姑娘。
      她13歲開始的毒品生涯卻讓她的內(nèi)心的傷痕再也難以平復。
      
      希望13歲的人都看這本書,我們再也不要覺得毒品離我們是如此遙遠。
      
      
  •     本來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生活,可是結果呢?一步步走入罪惡的深淵,這不單純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的緣故,更是他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這個社會帶給了他們什么呢?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去反省......
  •     我是下載的電子版,一口氣讀完的書。
      
      我感覺克里斯提那是一個非常聰明、非常漂亮、敏感有靈性的女孩子。
      
      剛才看到封面上那個女孩子的面容,我的心都要碎了。
      
      果然是一個聰明、漂亮、敏感又堅強的女孩。
      
      她對細節(jié)的記憶和闡述,對事物獨到的感覺,對愛情的堅持。
      還有自述中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感覺。
      
      從抽大麻、使用迷幻劑到使用海洛因,到毒癮發(fā)作……
      非常細膩的感覺,逼真生動的心理活動。
      
      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有和她合二為一的感覺。
      在成長過程中的自我厭惡感、對男孩子力量的羨慕、想要努力加入一個團隊的渴望、面對類似自己的女孩子的喜愛和故作孤高……
      
      她太聰明了,在實習護士給她做靜脈注射時她會告訴它“這根血管已經(jīng)硬化了,你應該打更下面那根”。
      
      她觀察自己,分析自己,她要弄懂自己。
      她很有毅力,好強。
      
      我猜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她才有可能肉體成功脫癮那么多次呢。
      
      如果她惹上的不是海洛因這么強大的對手,
      她可能只是按照一個小太妹的方式成長。
      心中向往著愛、光明和健康。
      只要多給她一點點愛和關心,
      她就能回到“正常的”世界中來。
      
      
  •   說的很好
     
      我們該如何與這個世界和解呢?只有獲得不依靠周圍人的認同獨立建立自信心和生活的勇氣的能力,才能解放自己。
  •   看了題目就下一跳?。?!什么13歲
  •   呵呵,題目寫的倒也是事實,就是不太討人喜歡。。。
  •   在我沒有十三歲的時候,看了這本書。
    覺得特黑暗,很不可思議。
  •   那你現(xiàn)在到十三了沒。。。
    我都小三十了我看了也覺得挺不可思議的
    沒活在一個地球上的感覺
  •   哈,那是快10年前的事了
    當時看的感覺就是完全把我從我在的世界中抽離出去了
  •   好事好事,我們的心臟就需要這種鍛煉。。。
  •   題目也太刺眼了……
    文章內(nèi)容太寫實
    哎,我也不想長大
    但不得以的早過了13歲這個年紀
    記得10歲的時候覺得姐姐13歲了,好大
    可現(xiàn)在……
    好多事情都回不去了
    自己也變了許多,并且仍將改變
    煩惱……如果我也像主人公那樣
    固執(zhí)的以那么單純又叛逆的想法來生活
    生活是否會因此而被顛覆
    看來,我還是適合小心翼翼的長大成人
    可這
    實在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   是咧。??稍傩⌒囊硪?br /> 成長也好像總是沒法順利
    說到底,保有孩子心靈和感覺,終歸是件危險的事-_-
    可是好不想放棄啊
    這才是最大的無奈
  •   26的時候看一個13歲的孩子的陳述,發(fā)生在30年前……
    驚悚啊~說不出的被吸引著往下墜落的感覺……
    攀爬是多么艱難而又痛苦的事情
    墜落好像輕松得多,之需要閉上眼睛,塞上耳朵,放松四肢……
  •   huhu,改天我也看看吧,不過很不適應這種看了難受的書呢
  •   你終于找到這篇了。。。
    不是很難看下去的,有很多人的生活和我們的翻天覆地的不同
    有各種各樣別樣的歡樂和痛苦,呵呵
  •   就是容易看得自己很難受,好幾天緩不過來
  •   書沒讀過,但你的這篇東西寫得真好。
  •   十年前如果能看到這一本書 那現(xiàn)在的我又是怎么樣的呢
  •   精神跟物質(zhì)不成正比的
    克里斯蒂娜似乎談到過他們?yōu)楹问沁@個樣子
  •   如果這樣說,真的是不理解他們。其實只要家庭溫暖,很少會有這么小年紀的孩子會愿意出去鬼混。況且克里斯汀娜家并不富裕。她對于她父母的描述就能完全體現(xiàn)為什么她會變成那個田地。
  •   我在德國住了半年多.發(fā)現(xiàn)德國人確實很多都蠻漂亮的
  •   富裕?看書了沒?
  •   我不是這個意思,你知道,富裕只是一個相對的說法。。。
  •   其實 事實真是如此
    能力挽狂瀾 改變世界的人 基本為0
  •   有句話很冷,但是很真實,就是:自作孽不可活。不要尋找多少其他理由,比如說父母怎么不愛你、不關心你,或者整個社會怎么怎么的。但是,吸毒了死亡了是你自己,誰也沒辦法。的確,假若是我身處墮落的處境,確實也希望整個社會、家庭關愛和安危的。但是,自作孽真的就很難活。 看這本書,我也和你一眼很壓抑。尤其是看到那種她朋友死亡報道,她卻仍然被毒品給束縛不能自拔,令人很壓抑也很困頓感。想想,我們未來也為人父母呀,這是我們應該注重的教訓和警示。
  •   er,可以提供電子版的下載地址嗎?
  •   我比你好過拉
  •   求電子版地址~
  •    http://www.tianyabook.com/renwu2005/js/h/heerman/wsjn/index.html
      
      以上目錄地址
  •   謝樓主
  •   非常好的書評?。。?/li>
  •   完美的 一口氣讀完
  •   看看 謝謝樓主啊
  •   找不到電子版的,在學校只能用手機下,誰有鏈接
  •   求電子版,KINDLE看的
  •   你們可以這么在www.bing.com上搜索嘛 ,詞條是:我是妓女吸毒者:txt 這是一種專業(yè)搜索方式 應該在新浪的共享里邊有的 能夠搜索到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