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類學評論(第9輯)

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作者:王銘銘 編  頁數(shù):28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人類學評論》(以下簡稱《評論》)為文集,自2007年初起,半年出一輯,是兼有評論性、記述性及思想性的學術評論集刊。內容以社會及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為主,不排斥相關學科(如社會學、歷史學、民俗學、文學等學科)學者之作品,主辦單位視培養(yǎng)年輕一代學人為己任,故將開辟相當篇幅供新生代學者發(fā)表其作品(特別是述評、書評及研究札記)。作為學術探討平臺,《評論》將視具體情況,亦開辟相當篇幅選刊相關主題的已發(fā)表論文?!吨袊祟悓W評論(第9輯)》為中國人類學評論第9輯。

書籍目錄

人類學——歷史的另一種構思  〔按語〕  1. 人類學是什么?  2. 科學與人文  3. 文明與文化  4. 社會人類學與文化人類學  5. 人文科學  6. 遭遇《寫文化》  7. 人類學家的倫理  8. 認識姿態(tài)  9. 英國人類學  10. 格爾茲與美國人類學  11. 面對混合的世界  12. 歷史與思想  13. 歷史人類學  14. 無歷史的人類學  15. 有歷史的人類學  16. 對“新鮮事物拜物教”的省思  17. 歷史意識問題  18. 三種社會形態(tài)  19. 幾種“歷史感”  20. 歷史作為結構  21. 結構、 形態(tài)與“治亂”  22. “天才”與文明  23. 莫斯、“人物論”與傳記 24. 文明、 人生史與人類學 跨學科講壇——秩序與變遷的跨文化關系  陌生人-王,或者說, 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  整體即部分:秩序與變遷的跨文化政治  后現(xiàn)代主義、新自由主義、 文化和人性 追憶  馮漢驥與川大考古學——霍巍教授訪談錄 對話  文明之間———對話的一方 文化人類學席明納紀要  科學學與知識人類學 學術會議紀要  “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諸學科在中國的形成與發(fā)展”第二次工作會議簡報  “少數(shù)民族哲學-宇宙觀研究及其人類學意義”講座研討會紀要 述評  The Anthropology of Colonial Modernity:Some Thoughts on the Work of Sidney Mintz  命運的故事——《金翼》與《阿贊德人的巫術、 神諭和魔法》  作為水利社會的傳統(tǒng)中國———冀朝鼎《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jīng)濟區(qū)與水利事業(yè)的發(fā)展》讀后  讀《金枝》  《狼圖騰》與“人性”的追問 書評  《中國文明的開始》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皇權與紳權》 稿約

章節(jié)摘錄

  人類學——歷史的另一種構思  15.有歷史的人類學  幸虧非洲人類學支配下英國人類學中,不是沒有其他潛流。比如,我的答辯委員之一,是一位專攻印度的人類學家,他就可以說是潛流之一。答辯時,他說我文章中最好的部分,是關于歷史背景的那個章節(jié)。可嘆的是,一段被認為是非人類學的文字,在另一個人類學家那里被贊揚為杰作!  這位教授所說,可能與一個背景有關——他研究的,也是有文字的文明社會,而我以為他所言,并非沒有更大的背景?! ≡谖夜プx博士學位的那些年里,西方已出現(xiàn)歷史人類學的號召,美國有學者在結構人類學和詮釋學內部加入了歷史的因素,法國的人類學,則早已與年鑒派史學有密切交流,而英國人類學,也沒有幸免歷史人類學對于社會人類學的民族志的批判。這位教授本人,后來參與主編了《歷史人類學》雜志,沒多少年之間,歷史人類學成為主流。不同的學者提歷史人類學,有各自不同的原因,結構人類學者為什么要提歷史,是因為過去的結構觀念缺乏經(jīng)驗基礎,其素材缺乏歷史的支撐。比如,列維一斯特勞斯提到神話時,根本不會告訴我們神話是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下、什么樣的空間場景下被講述出來的。在結構人類學的場景里談歷史,就是為了補充結構的“無背景性”、“無時間性”、“無歷史性”。另外,還有另一種同樣偉大的學術探索,那就是人類學中出現(xiàn)的將人類學視作歷史中的文化翻譯的做法。以往不少人類學家為了表現(xiàn)自己敘事的權威性,習慣于抹殺人類學自身的歷史。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人類學家開始承認,人類學是文化的自我與他者之間關系的反映,而非全然是“文化的科學”。英國人類學不正是英國與它的殖民地之間關系的歷史嗎?英國的《歷史人類學》雜志,許多文章在回答這個問題。基于學科史的研究,來反映跨文化關系,是這一歷史人類學類型的特點。這個類型,在美國也蠻重要,如科馬羅夫夫婦(JohnandJeanComaroff)的許多研究,也有廣泛影響?! ⊥h里說,英國人類學史上,從埃文思一普里查德開始,早已有重視歷史的態(tài)度。這位對于當代世界人類學有最重要啟發(fā)的牛津大學教授,一再強調過人類學與歷史學一樣,是一種解釋,也一再強調過,人類學如果沒有時間觀念,只有孤零零的結構觀念,那便不能理解“土著人”的思想。跟隨其后,不少英國人類學家對于古史上的事兒也極其重視,他們對于事物分類及社會形態(tài)的關注,實在已構成了某種歷史人類學的風格?!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人類學評論(第9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不錯的人類學學術叢刊,但不是所有論文都好,水平參次不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