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稻盛和夫 頁數:152 譯者:曹岫云
Tag標簽:無
前言
《稻盛和夫的實學——阿米巴經營的基礎》這本書雖然篇幅不長,但 卻是稻盛先生的一本很重要、很有份量的著作。在接受東方出版社委托, 認真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一方面,對于畢業(yè)于理工科大學、技術員出身 、以發(fā)明新材料、開發(fā)新產品起家的稻盛先生,居然能夠在財務會計領域 中獨樹一幟,創(chuàng)造出一整套精細而實用的會計原則,我禁不住由衷的敬佩 。另一方面,我覺得對于每一位想要認真經營企業(yè)的經營者而言,本書中 稻盛先生歸納的“會計七原則”,可謂條條精辟、字字珠璣。是我們經營 者正確經營企業(yè)的指針。 同時,“會計七原則”也是引進“阿米巴經營”的前提。事實上凡是 引進阿米巴成功的企業(yè),無不貫徹執(zhí)行了這七條原則。 應日本政府的邀請,2010年2月1日,78歲高齡的稻盛先生作為新任董 事長來到日航,讓他大為吃驚的是,日航這么一個巨型公司,雖然人才濟 濟,但是經營層居然不懂、而且不重視會計。會計報表要遲三個月才統計 出來,出來的也只是“蓋澆飯”式的籠統數據。他們不曉得經營企業(yè)必須 依據正確、及時地反映企業(yè)真實狀況的數字,正如飛行員駕駛飛機而不看 儀表盤一樣。稻盛先生認為,這樣的經營者連一家“蔬菜鋪”也經營不好 。于是,在向日航注入靈魂——正確的經營哲學的同時,讓日航的干部學 習經營的實學——簡明的會計原則,就成為重建日航的當務之急。哲學、 實學雙管齊下,見效之快令人驚嘆不已。不到半年,日航就開始大幅度扭 虧為盈。到2010年底,也就是稻盛先生進日航短短10個月內,就創(chuàng)造了日 航歷史上空前的1580億日元的巨額利潤。從2011年4月起,日航還將全面推 行基于《稻盛和夫的實學》的“阿米巴經營”模式,日航將會更加健康地 發(fā)展,成為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航空公司。 重建日航是稻盛哲學和實學的一次歷史性的偉大實驗,全世界萬眾矚 目。 破產企業(yè)要起死回生,成功企業(yè)要持續(xù)發(fā)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 每位企業(yè)家都希望自己的企業(yè)長盛不衰。那么,企業(yè)長期持續(xù)發(fā)展的 前提是什么呢? 那就是企業(yè)經營者必須不斷地做出正確的經營判斷。因為只有基于正 確的判斷,才能釆取正確而堅決的行動,才能把企業(yè)經營得有聲有色。而 企業(yè)一旦判斷失誤,特別在重大問題上判斷錯誤,企業(yè)就會遭遇嚴重挫折 ,甚至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那么,企業(yè)經營者怎樣才能不斷地做出正確的判斷,怎樣才能避免重 大的判斷失誤呢? 這里有兩條基本原則。 第一條,經營者必須具備正確的判斷事物的基準。并且這種判斷基準 要為全體員工所共有。 測量物體的長度,尺是基準;測量物體的重量,秤是基準。那么判斷 事物的基準是什么呢?用稻盛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作為人,何謂正確? ”用王陽明的話來說,就是“良知”。違背良知的判斷,即使一時得逞, 最終必將失敗。這樣的道理,知易行難,在《活法》、《干法》等著作中 稻盛先生都有精彩的論述。 第二條,經營者必須通過具體的數字正確而及時地掌握企業(yè)各個部門 、以及企業(yè)整體的真實狀況。 具體該怎么做呢?在本書第二章的“一一對應的原則”,第三章“筋 肉堅實的經營原則”、第五章的“雙重確認的原則”,第六章的“提高核 算效益的原則”,第七章的“玻璃般透明經營的原則”中都要精確而詳盡 的論述。 翻譯這本書,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稻盛先生不愧為“實事求是”的模 范。從實際出發(fā),以真實情況作為判斷的基礎,而這個“真實”是確鑿的 、即時的、明確的、細致的、全面的、整體性的、無瑕可擊的、無可挑剔 的真實。從這樣的“真實”中才能追究事物的本質,才能把握住真理。從 這個意義上講,稻盛先生是徹徹底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科學精神的典范。 良知與科學的結合,純粹的理想主義和徹底的現實主義的高度完美的 結合,這就是稻盛和夫的哲學和實學,稻盛先生的成功是不可阻當的。 曹岫云
內容概要
《稻盛和夫的實學》歸納的“會計七原則”
是經營者正確經營企業(yè)的指針
是引進“阿米巴經營"的前提
凡是引進阿米巴并最終取得成功的企業(yè),無不貫徹執(zhí)行了這七條原則。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兒島,1955年畢業(yè)于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chuàng)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創(chuàng)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1,目前在日本為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公司都進入了世界500強。2010年2月,稻盛和夫應日本政府邀請擔任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長拯救日航。在日本四大“經營之圣”(另三位分別是松下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齡最小的(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事業(yè)成功之余,稻盛和夫在1984年創(chuàng)立“稻盛財團”,同年創(chuàng)設“京都賞”,以表彰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具有卓越貢獻的人士。
其主要著作有《活法(修訂版)》、《活法貳——超級[企業(yè)人]的活法》、《活法叁——尋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活法肆——開始你的明心之路》、《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人為什么活著》、《創(chuàng)造高收益壹》、《創(chuàng)造高收益貳:活用人才》、《創(chuàng)造高收益叁:實踐經營問答》等。
書籍目錄
推薦序 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要訣
序言 現代的經營迫切需要會計學
前言 序章我的會計學思想
1.我的會計學是怎樣誕生的
我的經營原點和會計
與財務部長爭論交鋒中產生了我的會計學
2.我的會計學的基本思維方式(追究事物的本質)
依據原理原則追求事物的本質,以“作為人何謂正確”進行判斷
用原理原則判斷如何折舊
判斷基準不拘泥于常識
3.我的會計學和經營
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
定價即經營
夜間面條攤販的經營
不懂會計不能成為真正的經營者
第一部 直接為經營服務的會計學
(實踐的基本原則)
第一章 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
1.賺到的錢哪里去了?
2.是資產還是費用——叫賣香蕉的啟示
3.在土表正中相撲
4.賬面盈利卻缺錢,有賬無錢
第二章 貫徹一一對應原則
1.錢、物的流動與票據相對應
2.在美國的經驗——銷售與進貨相對應
3.美國當地法人的會計審核
4.應收貨款和應付貨款的沖抵
5.“一一對應”和道德
第三章 徹底地實行筋肉堅實的經營
1.使用二手設備降低生產成本
2.堅持健全會計——陶瓷石塊論
3.警惕固定費用的增加
4.不投機——額頭流汗換取的利潤才有價值
5.預算制度合理嗎——即用即買
第四章 貫徹完美主義
1.宏觀和微觀
2.必須百分之百實現目標
3.嚴格核查以求完美
第五章 用雙重確認的辦法保護公司和員工
1.不讓人犯罪的制度設計
2.雙重確認的具體做法
第六章 提高核算效益
1.何為單位時間效益核算制度
2.追求附加價值的阿米巴經營
3.單位時間效益核算與會計的關聯
4.作為管理會計報告的單位時間效益核算制度
5.依據售價還原成本
6.阿米巴經營與售價還原成本法中的成本
7.注入靈魂才能使單位時間效益核算制度生效
第七章 實行透明經營
……
第三部分 直接為經營服務的會計學之實踐
(盛和塾經營問答)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用原理原則判斷如何折舊 在會計領域如何依據原理原則進行判斷,我想用固定資產折舊年數為 例來說明。 比如,問財會人員:“購買機械設備為什么要考慮折舊?”“機械設 備使用時并不改變形態(tài),這與原材料不同,原材料會改變形態(tài),變成產品 。因此,可以用上幾年的機械設備作為費用一次性打入成本不合理。” “那么,不停地使用,等報廢時再一次性打入成本顯然也不合理。所 以正確的做法是,確定機械設備能夠有效工作、正常生產產品的年數,在 這一期間內分攤該機械設備的成本?!边@樣的回答可以接受。 但是在會計常識上,使用年數按照所謂“法定使用年數”計算,即對 照日本大藏省頒布的折舊年數一覽表來決定設備的折舊年數。 按照這份一覽表,新型陶瓷粉末成型設備歸屬“陶瓷器、黏土制品、 耐火物品等制造設備”一項,使用壽命規(guī)定為十二年。根據這一規(guī)定,用 于硬度極高的新型陶瓷粉末成型、因而磨損極快的機械設備也要折舊十二 年。與此相比,加工砂糖和面粉、磨損并不厲害的設備卻歸入“面包及糕 點制造設備”一項,使用壽命為九年,比新型陶瓷設備的還要短。 這一規(guī)定令人難以接受。按不同設備的正常使用壽命來分攤費用理所 當然,但實際上卻要按所謂“法定使用年數”折舊,對這種明顯不合理的 規(guī)定,經營者豈能泰然接受。 法定使用年數是重視“公平課稅”的稅法中規(guī)定的。它并不承認不同 企業(yè)的不同狀況,而規(guī)定了“一律公平”的折舊年限。按照我的經驗,新 型陶瓷設備如果二十四小時連續(xù)運轉,即使精心地維護保養(yǎng),至多也就能 使用五六年,因此折舊年限應該按設備能夠正常使用的年數來確定。 但是,財務、稅務專家們卻說:“即使在結算處理上按六年折舊,但 因稅法規(guī)定必須十二年折舊。所以,如果那樣做,前面六年折舊費增加, 利潤減少,但計算稅金時又要按法定使用壽命十二年折舊,結果是利潤減 少稅金卻不減,變成有稅折舊?!彼麄兓蛟S認為:“稅務上的使用年限是 法定的,大家都在遵守,標新立異,作與眾不同的事并不聰明,實際處理 上折舊計算作兩本賬也太麻煩”。許多經營者在專家們這類意見面前退縮 ,“是這么回事啊,那就算了”。 但是,就算實務上常識是這樣,根據經營和會計的原理原則,就是付 稅也應該折舊。只能用六年的設備卻要花十二年折舊,就是對不能再使用 的東西繼續(xù)折舊,就是說實際使用的六年中折舊金額太少,把這部分放到 后面的六年中折舊。 “事實上發(fā)生的費用不打入成本,從而增加當期利潤”,這種做法既 違反經營原則也違反會計原則。每年若無其事這么做的企業(yè)不會有前途。 只是消極地遵從所謂“法定使用年數”的慣例,忘記了“折舊到底是什么 ?”“經營上應該怎樣判斷才對?”這種本質性的問題。 所以,在京瓷不依照法定使用壽命折舊,而是根據設備的物理壽命、 經濟壽命進行判斷,確定“自主使用壽命”,依此折舊。具體來說,大致 是法定壽命的一半,即四至六年。變化特別迅速的通信機械設備,稅法上 使用年限為十年,我們也將其大幅縮短。在會計上實行所謂“有稅折舊” ,稅務上按稅法上規(guī)定的使用年數另外計算折舊。 判斷基準不拘泥于常識 常識往往強有力地支配著人心,關于這一點,我想以自己年輕時經歷 過的實例作說明。 過去“票據貼現押金存款和套利存款”非常普遍。1959年京瓷創(chuàng)立之 初,每當在銀行貼現支票時,理所當然,都要被強制存進一定比例的“票 據貼現押金存款”,這是因為銀行貼現票據時如果遭拒付,銀行不會承擔 風險,公司必須自己承擔拒付支票。但是,銀行又擔心我們不依約買回拒 付票據,作為擔保,就強制性采用“票據貼現押金存款”。 這種做法是為了預防銀行風險,這點可以理解。但這種強制存款隨貼 現票據越積越多,哪怕超過了票據的貼現余額,仍要繼續(xù)強制存款。當公 司內部討論銀行要求提高強制存款比例時,我提出這種強制存款的做法難 以接受。但以財務人員為首、周圍的人都笑我,強制存款是常識,我質疑 常識就成了“非常識”,沒有人把我的意見當回事。 但不久后,這種票據貼現押金的強制存款和套利存款都被廢止了,因 為它遭到批評,同時被認為是銀行為提高自身收益的不公正舉措。這件事 給了我很大的自信:“無論是什么常識,道理上不對的事,最終世人還是 會明白并承認它的不對?!?另外,相對于銷售額,在銷售費用、一般管理費用的比例上,也有對 所謂常識的迷信。比如某行業(yè),銷售費用、一般管理費用占銷售額的15%, 這是常識,因為行業(yè)內各企業(yè)的銷售組織、銷售方法都大體雷同。 因此,新人行的企業(yè)就以相對于銷售額15%的銷售費用、一般管理費用 為前提開展經營。這樣,不知不覺,這家新企業(yè)就與其他企業(yè)趨于雷同, 只是模仿別的企業(yè),這就等于自動放棄了從根本上思考重要的經營課題的 機會:“為了更有效地銷售本公司的產品,究竟應該采用怎樣的銷售組織 、銷售方法呢?” 不僅如此,“這種行業(yè)、這種規(guī)模,稅后的銷售利潤率也就是百分之 五六”,如果被這種常識框住,無論如何,結果利潤率只能停留在那個水 平上。奇怪的是,盡管每年工資都上升,卻仍能維持這樣的利潤水準,但 要超越這種水準。卻怎么也做不到。 這些例子說明,所謂常識很容易束縛人們的頭腦,盡管過后想起來會 覺得不可思議。 當然,我并不是說要從根本上否定常識,問題在于,本來在一定條件 下才成立的“常識”被當成了永遠正確的東西,囫圇吞棗,生搬硬套。在 不斷變化的經營環(huán)境中,不被這類“常識”捆住手腳,透視事物的本質, 不斷做出正確的判斷,非常必要。 以上所述。是我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可以說是我思想的出發(fā)點,因此 也是我在經營中思考一切問題的基礎,當然也是在會計領域中必須貫徹的 思想。P8-12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