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與士林風氣

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王炎平  頁數(shù):20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科舉與士林風氣》由王炎平編著。
《科舉與士林風氣》以唐代科舉為基本內容,兼采宋、遼、金、元及明清材料,以具體的史實,說明科舉的創(chuàng)制和演進,它與官僚制的結合,以及科舉官僚制度對于中國古代國家體制、政情國情、世態(tài)世風有何影響,中國古代士人在科場和官場有著怎樣的命運和心境,借以為科舉時代的中國社會寫照,為科舉時代的中國士人寫心。希望由此引起思考:在廢除科舉制一百余年以后,在從古代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演進的歷史轉型期,士群應如何才能放下科舉人生的歷史包袱,擺脫名韁利鎖的羈絆,不屈于權勢和金錢,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無畏之氣概,高尚之節(jié)操,凈潔之情懷,承擔起開創(chuàng)新的世運和新的文運的偉大歷史新使命。

作者簡介

王炎平,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從事中國古代歷史及文化教學、研究工作。有學術專著《牛李黨爭》及學術論文《略論孔子思想的人民性與兼容性》、《釋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武則天政治生涯評論》、《略論前后蜀的國情和國運》、《明清易代與<圓圓曲>》等三十余篇。與人合著(編)書有《中國歷史上的今天》、《中國詩詞曲藝術美學大百科》、《中國科舉制度研究》等。

書籍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大能榮耀苦心人
  ——科舉述論 
 一 始覺文章 可致身
  ——科舉對于前代選官制度的突破
 二 天子下簾親自問
  ——制舉
 三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明經科
 四 文章世上爭開路
  ——進士科
 五 七歲神童古所難
  ——童子等諸科及秀才科
 六 三條燭盡,燒殘舉子之心
  ——唐進士科考試
 七 一切考諸試篇
  ——宋以后科舉
第二章 九重方側席,四海仰文明
  ——科舉與社會
 一 賺得英雄盡白頭
  ——科舉與皇帝專制
 二 共賀舂司能鑒識
  ——科舉與官僚政治
 三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八
  ——科舉官僚政治的貴族化傾向
 四 宰相須用讀書八
  ——科舉與政情政局
 五 唯有春風不世情
  ——科舉與世情世風
 六 玉經磨琢多成器
  ——科舉與學校教育
 七 紅裙爭看綠衣郎
  ——科舉與婚姻家庭
第三章 前程心在青云里
  ——科舉與士林風氣
 一 憂國憂民,匡時濟世
  ——從政之風(上)
 二 只求身到鳳凰池
  ——從政之風(下)
 三 特立敢言人所難
  ——議政之風
 四 縵胡之纓,化為青衿
  ——勸學之風
 五 甲科爭玉片,詩句擬花枝
  ——藝文之風(上)
 六 掃眉才子知多少
  ——藝文之風(下)
 七 九衢冠蓋暗爭路
  ——奔競之風
 八 滿城冠蓋九逵塵
  ——朋黨之風
 九 桂枝香惹蕊珠香
  ——華侈與狎邪
 十 命屬天公不可猜
  ——僥幸與迷信
第四章 得水蛟龍失水魚
  ——科舉與士人心態(tài)
 一 鴻鵠振羽翮,翻飛入帝鄉(xiāng)
  ——赴舉者
 二 知有杏園無路入
  ——不及第者
 三 恬淡舂風稱意忙
  ——及第者
 四 一鳴從此始,相望青云端
  ——及第而通顯者
 五 虛負凌云萬丈才
  ——及第而沉淪者
 六 乍燃乍滅心中火
  ——窮通變態(tài)者
 七 正己以待天下
  ——守道者
 八 高尚其事,以道自尊
  ——超越者
 九 柳暗花明又一村
  ——男辟蹊徑者
 附論:天之未喪斯文也
  ——清末廢科舉以后
結語:丹青難寫是精神
后記

編輯推薦

  中唐名士獨孤及有詩曰:“海運同鵑化,風帆若鳥飛!”詩人將科舉對士人命運的改變,比作《莊子-逍遙游》中化鹍為鵬的“海運”,反映了幣斗舉制在士人面前展現(xiàn)了鵬程萬里的前景。可是實際上,當科舉這個“海運”來到之時,大多數(shù)人并不順利。所謂“得水為龍失水魚”。乃是普遍的現(xiàn)象。士人在科場及官場的命運,莫測而多變,故悲喜憂樂無時不并襲其心,并表現(xiàn)為各種變態(tài)。土市本因而演出了無數(shù)的悲劇和喜劇。 由王炎平編著的《科舉與士林風氣》以唐代科舉為基本內容,兼采宋、遼、金、元及明清材料,以具體的史實,說明科舉的創(chuàng)制和演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科舉與士林風氣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科舉是個很重要而極大的論題,此書從士林風氣方面進行分析與研究,不失為一本有參考價值的書。
  •   書的紙張很好,從科舉介紹開始。舉了很多例子。才知道科舉也分科目,也有高下。
  •   有研究者自己的觀點,具有高度概括性,值得一看
  •   書內容不錯,但是當當網的紙的質量不行
  •   不深入,資料蠻全,但史識不夠。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