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金錢、幸福與死亡

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  頁數:247  譯者:丁丹  
Tag標簽:無  

前言

生命的悲哀之處不在于結束得過早,而在于開始得太晚。W·M·劉易斯人生有三大事:第一是為善,第二是為善,第三還是為善。亨利·詹姆斯,美國作家衡量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看他怎么對待對他毫無用處的人。塞繆爾·約翰遜,英國文學家有時,如果你希望事情有所好轉,你必須親力親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美國影星作為一名管理學及領導力教授,我過了好久才知道,學術期刊上所發(fā)表的管理學研究論文,大多數是老調重彈、晦澀難懂的,而且往往極其枯燥。更糟糕的是,當我詢問一些管理實踐者,這些研究發(fā)現(xiàn)對他們的工作有多大幫助時,他們的回答實在讓人沮喪。在他們的眼中,大多數研究都是非常不相干的。對許多管理學者而言,從經驗中學習——研究商業(yè)世界(或者大體上與商業(yè)有關的世界)的現(xiàn)實問題——似乎并非首選。盡管(理論上而言)理論和實踐之間應該是個連續(xù)體,但實際上并非如此。許多管理學研究的貢獻僅僅是豐富管理學文獻。《菜根譚》中有句名言——“水至清則無魚”,這正是許多管理學研究的真實寫照:純粹的管理學理論幾乎并不關心復雜棘手的管理實踐問題。不管這些研究設計得多么精巧,它們對管理實踐者都沒有什么用處。對于執(zhí)行官(executives,指執(zhí)行官、管理者、經理人、行政人員等,下文中通稱為“執(zhí)行官”)的經營管理而言,許多研究論文的作用跟星相指南差不多。我們甚至可以說,其作用還不如星相指南,因為星相指南往往還能提供一些實用建議。

內容概要

這本新書,在心理學和管理學的交叉視角下,探討了人生的四大主題:性、金錢、幸福與死亡。人生不全是追求功名利祿,權勢不過是水中花,名氣不過是鏡中月,財富不過是火中冰。人生真正重要的是有意義的關系、有所作為、創(chuàng)建意義。作者身兼數職——臨床醫(yī)生、心理分析師、領導力教練以及教授,他從自身工作經驗出發(fā),探討了這些話題以及它們對工作及生活的影響,并針對管理者及其他人在這些方面所遇到的困擾給出了一些建議,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面對挑戰(zhàn),成就更美滿的人生。

作者簡介

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領導力方面的臨床教授,也是國際組織心理分析研究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英國《金融時報》、《經濟學人》,法國《資本》雜志,德國《經濟周刊》評價他為“管理思想家世界五十強之一”、“人力資源管理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還是首位因“對領導力培訓和董事會治理做出杰出貢獻”而獲得“國際領導力獎”的非美籍獲獎者。
  這本新書,在心理學和管理學的交叉視角下,探討了人生的四大主題:性、金錢、幸福與死亡。人生不全是追求功名利祿,權勢不過是水中花,名氣不過是鏡中月,財富不過是火中冰。人生真正重要的是有意義的關系、有所作為、創(chuàng)建意義。作者身兼數職——臨床醫(yī)生、心理分析師、領導力教練以及教授,他從自身工作經驗出發(fā),探討了這些話題以及它們對工作及生活的影響,并針對管理者及其他人在這些方面所遇到的困擾給出了一些建議,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面對挑戰(zhàn),成就更美滿的人生。

書籍目錄

前言第1篇 性欲之我思 第1章 在彌天之罪的陰影下  亞當與夏娃的傳說  沒有樂趣的性  基因驅動下的生存機器 第2章 欲望的悖論  性欲:地毯下的蛇  依戀  愛與它有何相關  羅曼蒂克式的愛情 第3章 馬爾斯遇見維納斯  進化心理學和伴侶選擇  尋找相近之人  “總有一天,我的王子會出現(xiàn)” 第4章 性心理  普通存在,形式多樣  性心態(tài)的各種差異  性與時光流逝  多少性才夠  性戰(zhàn)場  治療的問題 第5章 性欲與創(chuàng)造力  第一件創(chuàng)造品,乳房崇拜  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的警報  放蕩的生活 第6章 來自倭黑猩猩的啟示  讓兩性更平等  獨立的依賴  最后的思考第2篇 金錢之我思 第7章 貪欲之罪  財富疲勞綜合征的一個案例 第8章 金錢背后的故事  潘多拉魔盒  金錢的象征意義 第9章 錢是王八蛋  金錢與面子  少鈔票讓你眼紅  太有錢 第10章 金錢與生活  “錢買不到愛”  買斷滿足  買斷親密  買斷時間  買斷正直  買斷健康 第11章 金錢之禪  散盡千金 第12章 尋找野草莓  兩段旅程 第13章 難以捉摸的幸?! ふ沂樊仭 》e極心理學 第14章 幸福等式  為了生存而幸?! ⌒腋5南嚓P因素 第15章 我們的世界觀 第16章 解構幸?!〉?7章 平衡工作與生活 第18章 比較與幸?!〉?9章 應對壓力 第20章 游戲人生 第21章 人固有一死 第22章 拒斥死亡 第23章 死亡與生命周期 第24章 超越終極的自戀性創(chuàng)傷 第25章 不配體系 第26章 后工業(yè)時代的死亡 第27章 走進那個良夜 第28章 燈光漸漸后記 求真作者簡介

章節(jié)摘錄

為了理解人們對性欲的態(tài)度,我們需要看看人們對其起源的解釋。我們可以從《舊約圣經》第一卷《創(chuàng)世紀》中亞當與夏娃的故事說開去。這個故事認為,如果你用男人的肋骨做了一個女人,那么你注定會惹來大堆麻煩。這是性別歧視主義的原型嗎?為什么亞當與夏娃被趕出了伊甸園?他們做了什么越軌的事?他們之所以被驅逐,是因為蛇誘惑他們偷吃了禁果嗎?真的只是因為一個蘋果?追究這個著名故事的真實性是沒有意義的,弄清故事的寓意更為重要。蘋果到底代表什么?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問題??紤]到禁果的本質是懲罰,所以禁果應該象征著一種關鍵的人類活動。對這個故事的一個合理解釋是,故事從頭至尾都與性欲有關。亞當與夏娃被逐出天堂的故事,可以簡單地解釋為一對彼此渴望的男女被禁止釋放激情的故事。難怪他們會越軌。但是故事又不局限于此,它還與警戒有關,它警告人們——所有的性欲都要付出代價。喪失童貞——發(fā)生過性行為——就會被趕出伊甸園。諷刺的是,與《創(chuàng)世紀》中苛刻的道德觀不同,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非常崇尚肉體的快樂。他們認為身體不過是追求并沉迷于性快感的工具,而《創(chuàng)世紀》中的道德觀是對人性的壓抑。猶太教與基督教共有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性是一種罪惡,性想法和性行為會受到良心的折磨。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就沒有這種性罪感,情色主題在那個時期的文藝作品中隨處可見。歷史上的那個時期,西方社會沒有什么性禁忌。并非只有西方文化對性持開放態(tài)度,其他文化也是如此,這在印度的克久拉霍寺廟的情色雕塑品、中國和日本的情色文藝作品中,均有所體現(xiàn)。

媒體關注與評論

本書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管理學和領導力大師對生活經驗的提煉。曼弗雷德睿智博通,在引導管理者及其他人思考折磨我們的幾個核心人生問題時,總能切中肯綮。普通的管理學圖書看完就忘,此書卻能長駐人們心中,激起不斷擴散的陣陣漣漪?!  穹治鰧W家、人類學家、小說家、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蘇迪·凱卡爾博士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別人。憑借對動機和情感智力的深入洞察,曼弗雷德教授揭示了隱藏在商業(yè)行為最深處的事實:我們都是人。  ——英國每日郵報集團主席,羅瑟米爾子爵閱讀本書,我時而發(fā)出會心的微笑,時而覺得不舒服,但是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本書能引發(fā)讀者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能對自己、家人、朋友、同事有多好或者有多壞。曼弗雷德行文不拘格套,他將人文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串在一起,還舉出真實生活當中高潮與低谷的實例,提醒我們:我們是自己人生的舵手,要把握機會?!  洕鷮W家、社會學家,星座能源研究所,雅諾士·克薩克

編輯推薦

《性、金錢、幸福與死亡》是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性、金錢、幸福與死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5條)

 
 

  •   對于性方面的初入知識很不錯,特適合剛成熟的人!
  •   不錯,四種話題很吸引,最重要的是課本很課堂學不到的。
  •   可以很透徹的穿過人的內心。了解人性的一些 本質性問題。
  •   喜歡,四者之間的關系,值得搞清楚。
  •   趣味性很強
  •   還沒讀完,還不能理解里面的一些說法
  •   書很好,不錯的一本書,很值得看
  •   這本書總體還算可以
  •   發(fā)來后折了一點皺,不過小意思,能看就OK,看了一點,雖然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但值得一看。
  •   問題都解決了,哈哈
  •   速度非???!
  •   一本有內涵的書
  •   寫得很好!
  •   給老公買的,他說不很好
  •   很好,非常好好很好非常好好好好好好很好非常好,哈哈哈哈哈,好很好非常好好很好非常好哈哈!
  •   性、金錢、幸福與死亡(經濟學、管理學、領導力科學、心理學交叉學科大師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經典力作,感覺不錯。
  •   心凈國土凈,心安眾神安,心平天下平,向外是無窮的,向內才是
    至理!
  •   內容對我們具有指導意義
  •   寫得非常實際,作者對于人性有很全面的了解,特別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觀看他人,人的一生與這幾個方面密切相關,從管理學、經濟學的角度出發(fā),將人看成社會的、理性的高級動物,但是是否如中文古典中,人將尚有浪漫唯美的真情在呢?
    美國人的做學術研究沒有歷史包袱,他們熱情、奔放、實事求是,然而古老的文明與現(xiàn)代人性的剖析相遇,誰者能含笑而過呢?
  •   作者是公司管理者,然后學習了心理學,給我的感覺是把心理學真正運用到現(xiàn)實的工作中,值得學習和借鑒
  •   視角很新
  •   書的質量很好,內容也不錯,有些很不錯的觀點,是難得的一本除了小說外,我那么快認真讀完的一本書
  •   不錯的一本書,值得慢慢品味,豁然開朗
  •   看了一點點,還行吧
  •   為了積分,我只好胡說八道了!不可信!
  •   對人生看的比較透徹,總結分析的比較到位,但具體內容較空泛
  •   對人生的幾個敏感問題作了有一定深度的探討,助你明白自己該怎樣生活。
  •   目錄引人入勝,內容令人糾結
  •   不知道具體書怎么樣,幫別人買的,沒聽到說書不好
  •   大師之作,別有洞天,還不錯
  •   書的紙質比較差,比較粗糙,而且排版的格式讓人不太喜歡,關鍵是內容實在讓人沒有收獲的感覺。不值得一買。
  •   這本書看起來像是作者的閱讀筆記,其實你很難通過這本書和作者共鳴,因為作者沒有對任何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   喜歡曼弗雷德,一個很有思想深度的男人
  •   非常同意前一書友的評價,強烈推薦。對兩性關系分析很透徹,很希望能早點看見,可以幫我少走很多彎路。
  •   好像看起來不是新書,不過也還好啦
  •   該書寫的很不錯,讀完明白了好多問題,很值得一讀。
  •   看完后,對人生的幸福態(tài)度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和看法
  •   算一般吧,但遠遠沒有那種很吸引人的地方
  •   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這些人生必不可少的,又是每個人都必須認真地思考的問題作出作者自己獨到的解釋,對于讀者來說,真是受益匪淺。
  •   不一樣的視覺角度來寫
  •   過于理論化.不太喜歡
  •   在內蒙古大學看到的書,稍稍深刻而已
  •   非常不錯的一本好書!一本心理學的書,淺顯易懂,能夠正確認識人性和自我,值得一看!
  •   真心感覺很好,我很喜歡,希望大家有空買來看看!
  •   是一個管理大師寫經典內容,哲理性很強
  •   如果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是對兩性關系的對比,那么這本書絕對是更周到的細索,將話題放大到人生,應該說已經超越了單一學科和知識體系的容量。
  •   不愧是管理、經濟和精神分析領域的三棲大師級學者,從性、金錢、幸福與死亡四個角度,對人生闡述的很透徹,對人性理解有如禪宗高僧般醍醐灌頂。對領導力的挖掘更是獨辟蹊徑,非常值得一看。
  •   人生重要的是有意義的關系有所作為創(chuàng)建意義
  •   性、金錢、幸福與死亡 好書
  •   看了幾頁不錯哦
  •     性、金錢、幸福與死亡,你要哪個?
      http://dfglpl.i.sohu.com/blog/view/240002345.htm
      
      編者按:本文為慧閱讀對《性、金錢、幸福與死亡》【 [荷]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 著 丁丹 譯/東方出版社】的點評
      
      【慧閱讀點評】在為企業(yè)家進行咨詢的過程中,曼弗雷德意識到,管理問題總有方法解決,而管理背后的故事——關于人生的幾個問題,卻是困擾人心的關鍵所在。性欲、金錢、生與死,思考清楚這些問題,就如同商業(yè)知識一樣,都將有助于棘手問題的處理,并獲得關于生存意義的答案。
      
      性欲之我思
      
      羅賓.威廉姆斯說過:“上帝給了人大腦和陰莖,但是沒給足夠的血液讓人同時使用大腦和陰莖。”不管有著什么樣的外在形式,從本質上說,欲望是進化的動力,這是我們大家都能看到的。但是,這并非意味著,我們應該忽略欲望的心理成分。人類行為不可避免地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產物,基因序列的展開要以特定的環(huán)境和文化為背景。歷史的、發(fā)育的、文化的和環(huán)境的因素對欲望的表現(xiàn)形式有著強烈的影響。我們不僅受本能的驅使,思想也是性感區(qū)。
      
      我們應該已經認識到,人不應該僅僅追求性。性活動中,動物只有感官體驗,但是人類既有感官體驗又有心理體驗。既然人類比動物多了一層體驗,當然得相應地付出一定的代價。如果我們和動物一樣,只把他人當作發(fā)泄性欲的對象,性交時不帶入任何感情,那么我們就否定了他人的心理層面,只看到他人的生理功用。這能讓我們獲得暫時的快感,但是讓雙方都失掉了人性。
      
      畢竟,人類的性欲是個復雜的現(xiàn)象,因為它結合了三個情緒系統(tǒng):性吸引(sexual attraction)、依戀(attachment)和愛(love)。性欲可以轉化成親密、在意、關心和忠誠,這些都是依戀的成分,依戀比性欲更持久。當三個情緒系統(tǒng)很好地融合起來,就會形成滿意的、長久的兩性關系(relationship)。而且,三者的結合具有進化優(yōu)勢,因為彼此性吸引、彼此依戀而且彼此深愛的兩人所生的孩子更可能存活并茁壯成長。不像其他動物,人類一直活在矛盾之中:我們一直在尋覓一個模糊的目標,沒想到歸根結底,所尋覓的是性。
      
      可悲的是,很少有人能將所有這三種感情長期融合在一起的,更常見的情況是,某個地方短路,三種感情互相沖突、互相競爭,也就是說一個人依戀甲,愛著乙,而對丙產生性興奮。
      
      幸福需要“有人可愛”
      
      中國有句古話說,幸福包括三樣東西:有人可愛,有事可做,有夢可追。這一說法很有道理。生活中要有愛、有希望,還要有事可做。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有類似的想法,在他看來,心理健康的兩大要素,就是愛的能力和工作能力。不幸的是,因為弗洛伊德是工作狂,所以他不知道,玩耍也是人類天性的一個必要部分。我們天生好奇、喜歡探索,從試驗、嘗試新東西的小孩子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點。感覺工作就像玩耍的人,確實非常幸運。
      
      我們所有人都需要“有人可愛”,我們對這個人懷有親密感,信賴這個人。我們經歷的第一個親密關系是與父母的關系,后來,其他家庭成員加入進來:爺爺奶奶、兄弟姐妹等等。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還有朋友、配偶以及孩子。和這些人待在一起是幸福等式的重要部分。幸福需要與人分享,與人分享幸福,幸福就會加倍;私藏幸福,幸福就什么也不是。幸福的秘訣就是能從別人的快樂中找到快樂,就是想讓別人幸福。
      
      為了體驗真正的幸福,我們需要忘掉自己,因為自我中心和幸福是水火不容的。我們需要慷慨而不是自私,我們需要關心他人。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把陽光帶到別人的生活之中時,我們也能收獲燦爛。即使最不起眼的事情也能制造幸福,例如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句發(fā)自肺腑的“謝謝”。這些細小的舉動,能讓給予者和接受者都覺得欣喜。
      
      人類天生具有關系需求,人類的人性在與他人的關系中得以體現(xiàn),在作為某個群體的一部分時得以體現(xiàn)。沒有人能在孤島上獨自生存,魯濱遜只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依戀需求不僅指“希望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也指“能從分享與肯定中獲得快樂”。如果依戀的對象擴大到一個群體,依戀需求就變成歸屬需求。依戀和歸屬都能通過肯定個體的自我價值、提高個體的自尊而起到穩(wěn)定情緒的作用,有密友、有愛人、歸屬于某個群體,是作為人所必需的。它們不僅是心理健康的關鍵,也是幸福的關鍵。
      
      你把現(xiàn)在抵押給了未來?
      
      即使我們擁有愛人,但如果我們無法平衡工作與生活,我們也不會幸福。達到平衡,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我們可能在工作場合遇到很大的壓力,因為很多公司的企業(yè)文化,都是漠視家庭的重要性的,所以那些壓力不僅影響到員工本人,而且影響到員工的家人。除了這些壓力,我們往往還會自尋煩惱,比方說,想方設法打倒競爭對手,讓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邁上新臺階。而且,如果我們把幸福等同于成功,那么,我們就會犧牲生活的其他方面。
      
      我們大多數人都擅長自欺欺人、掩耳盜鈴,這加劇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不平衡。我們哄騙自己相信“我們兼顧得很好”。例如,當被問到花多少時間陪家人時,大多數人會給出遠遠超出實際時間的答案,盡管他們不一定是有意歪曲事實。即使那些清楚自己把絕大部分時間花在工作上的人,也會安慰自己說,非工作時間“質量好”。他們也許想要說服自己,重要的不是陪伴家人的時間長短,而是時間的質量。但是,他們真的相信這些話嗎?他們的家人同意他們的觀點嗎?
      
      我經常聽人說,他們現(xiàn)在努力地工作,是為了妻兒“日后”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當“日后”到來時,妻子已經不在了,而孩子也變成了陌生人。為了家庭的未來,為了家人日后的幸福,他們忘我地工作,結果落得個不好的下場。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時刻,這些時刻一旦過去,就再也不會回來。生活不是演習,是實戰(zhàn)。如果我們想與家人一起享受生活,就要在今天享受,而不是明天。
      
      很多人想通過近乎瘋狂的努力,達到經濟上的目標,具有這種情結的人,就像踏車上的老鼠,欲罷不能。最初的溫飽問題解決后,新的需求又出現(xiàn)了。他們想要更大的房子、更高級的跑車、更特別的涼亭。他們的欲望日益膨脹,卻沒有意識到,幸福是買不來的。他們喃喃低語:“要不了多久,我就會放下工作;要不了多久,我就會去做我一直想做的事情。”這些人把現(xiàn)在抵押給了未來。
      
      玩耍的再生功用
      
      愛因斯坦在他的幸福等式里,指出了玩耍在生活當中的重要性,他說得對,玩耍和創(chuàng)造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且具有再生功用。會玩意味著興趣廣泛,會用不一般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句諺語說:“只會用功不玩耍,聰明孩子也變傻?!迸d趣廣泛的話,我們就會積累幸福的生活回憶,會玩的人往往更加幸福。而且,玩耍有助于我們用新的方式看待同一件事物,真正的消遣能激發(fā)靈感,讓我們更富創(chuàng)造力,工作效率更高,人際關系更和諧。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打發(fā)閑暇時間,他們不知道怎么玩耍。我認識一位朋友,他兩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也因此憂傷過度。他和母親相依為命,不得不過早地成長,承擔起本該由父親承擔的責任,幫助母親分擔憂愁。與此同時,他的童年也溜走了,他從沒有機會玩耍,也沒有機會幻想。
      
      長大后,他拼命工作,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他的同事和下屬說他十分體貼,但是太嚴肅了。不幸的是,只是在辦公室里,他才很體貼,在家里,他和妻子、兒子都很疏遠。這也許是因為他過去和母親的情感卷入得太深,承擔了太多不該在那個年齡承擔的東西。他把撫養(yǎng)和教導兒子的事情,完全托付給妻子,對兒子很冷漠,以至于兒子長大以后,和他之間就像陌生人一樣。當他和兒子相處時,他覺得難受、不自在,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當我遇到他時,他已經很老了,但他想回到童年,盡情地玩耍。
      
      當我們玩耍的時候,我們就回到了童年的世界。我們再次體驗到欣喜感、驚奇感和期待感,這些感受構成了童年的世界。我們覺得自己像小時候一樣活潑、一樣熱情。我們進入幻想的世界、白日夢的世界、夜夢的世界,在這里,時間變得不再重要。在這個過渡的游戲世界里,一個介于泰迪熊和成年人責任的世界里,我們創(chuàng)造著,享受著。這個世界充滿了直覺、自由聯(lián)想、無邊無際的想象,是一個充滿了無限可能性的世界。
      
      死亡,因自然而不朽
      
      《創(chuàng)世紀》這本書說:“你本是塵土,仍要歸于塵土?!彼械纳紒碜源蟮?,也將歸于大地。我們的祖先從未忘卻這一事實。很多原始文化里,存在的輪回、生與死、肉體與靈魂、陽間與陰間,都是由對死亡的思考演化而來的。全世界的農耕民族都像掩埋種子一樣,將死者埋入大地,希望死者能夠以各種方式重生,在某個女人的子宮里生根發(fā)芽,或者投胎成某種動物。
      
      自然可以被看作一個不朽的體系,而且,大地不是我們從祖先那里繼承的,而是從子孫那里借來的。人類只是天地萬物的一分子,人與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體。我非常喜歡這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我趟過很多河流,穿過很多森林,越過很多草原,翻過很多高山。每次爬到山頂,俯視下面的風景,那些自然風光讓我有一種歸屬于大自然的感覺。
      
      對很多人而言,被山川、河流、森林、溪水、海洋環(huán)繞,是生與死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死后回歸自然,被看作自己和他人生命永久循環(huán)的一個階段,一種重生的方式。每當夜幕降臨,黑夜籠罩我們時,我們可能會聯(lián)想到死亡;但是,每當清晨出現(xiàn)第一縷晨光時,一切好像又復活了。所有的衰敗,都掩藏著新生。有這種自然觀的人,不會把死亡看作終點,而是中轉站。
      
      另外一些人的觀點則更現(xiàn)實,他們知道自己人生的結局。對他們而言,人生不過是短暫的旅行。有一句話很適合他們,那就是“旅途就是全部,終點什么也不是”。和所有人一樣,我們終究會死,如果我們最終能夠面對這一事實,我們就會認識到生命的脆弱性,珍視每時每刻,但愿,我們認識到世事無常后,會深深同情人類。但是,這種實用主義并非意味著藐視死亡。我們需要尊重悼念儀式,不管我們活在什么社會,我們都需要專門的儀式幫助活著的人為死去的人送行。
      
      管理界的弗洛伊德——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
      
      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領導力方面的臨床教授,也是國際組織心理分析研究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英國《金融時報》、《經濟學人》,法國《資本》雜志,德國《經濟周刊》評價他為“管理思想家世界五十強之一”、“人力資源管理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還是首位因“對領導力培訓和董事會治理做出杰出貢獻”而獲得“國際領導力獎”的非美籍獲獎者。
      
      很多人都在研究領導力、個體轉變與組織變革動力學,曼弗雷德?F?R?凱茨?德?弗里斯(Manfred F.R.Kets de Vries)的視角則頗為獨特。曼弗雷德有著經濟學背景(阿姆斯特丹大學經濟學博士)、管理學背景(哈佛商學院,國際教師項目參與者、工商管理碩士、工商管理博士)和心理分析背景(加拿大心理分析協(xié)會及國際心理分析協(xié)會的會員),所以他能夠審視國際管理、心理分析、心理治療以及動力精神病學的交叉之處。他特別感興趣的領域是領導力開發(fā)與培訓、生涯動力學、執(zhí)行官的壓力、企業(yè)家精神、家族企業(yè)、接班人計劃、跨文化管理、創(chuàng)建高績效團隊以及個體轉變與組織變革動力學。
      
      曼弗雷德是30多本書的作者、共同作者或者編輯,其中有《性金錢幸福與死亡》、《沙發(fā)上的領導》、《領導的奧秘》、《至高無上的囚徒》、《閣樓里的暴君》、《世界停一下,我要下車》、《懸崖邊的能人組織》、《領導者是天生的嗎》、《神經質組織》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2008年11月,在洛杉磯舉辦的國際領導力協(xié)會第十屆大會上,有6個人獲得“國際領導力終身成就獎”,曼弗雷德?F?R?凱茨?德?弗里斯是其中之一。1997年,荷蘭政府授予曼弗雷德“奧蘭治?拿騷命令官”的殊榮。
      
      他是第一個在外蒙古飛釣的人,而且是紐約探險俱樂部的會員。在閑暇時間里,你能夠在中非的熱帶雨林或者稀樹大草原上、西伯利亞針葉林、阿納姆地、帕米爾高山上、阿爾泰高地或者北極圈里面找到他。
      
  •      是翻譯的問題么?
       或者是我理解力的問題。
       總之就是,書的主題有點不明不白的,讓人不知所措。
       我有這種困惑,是因為我本來是想在里面找到一些東西,激勵自己,知道自己的。
       但是這本書卻是闡發(fā)一些作者的經歷思考和感悟。
       沒有指導我。
       所以我感到有些失望。
      
       迷茫的青年啊
       聽著心靈漸漸老去
       卻撕不破這看不見的牢籠
      
       漠
      
  •      看到書名想買的,但沒有我想看的內容。多是心理學上的常識,再加上一些舉例和名言??傊?,沒看到我想要的內容。
       不過,也許有些事情是不能從書中找到答案的。這本書在閱讀時,確認了我的一些信念和認知,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我想有些答案是靠自己找的吧!
  •     感謝《世界經理人》雜志上關于這本書的一篇導讀,一位管理學和心理學方面都很有造詣的人對人生四大主題性、金錢、幸福與死亡進行探討,引起了我的興趣。
      
      全書劃分成四個主題篇章,內容以哲學思考式的隨筆方式組織,引用了許多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人的話(顯示出作者的淵博),也包含不少生動有趣的例子,讀起來既不晦澀,也不枯燥,確是大師之作。對每個主題,作者并不試圖提出新穎獨特的觀點,而是進行客觀的梳理和思考,帶著我們再次面對這些無法回避的話題。
      
      相對于性、金錢和死亡,幸福是一個最難定義的話題,非常飄渺,難以捉摸,因此作者探討這個話題的角度也最多。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內心的一種體驗,是無形的,短暫的。幸福雖然難以定義,但其中一個關鍵的成分是積極的心態(tài)。
      
      書中接著分析了幸福的相關因素,包括年齡、富有程度、社會地位、教育水平和性別等。性別對幸福沒有太多影響,但又兩點不同。一是女人幸福感的波動更大,不管是積極情緒、消極情緒還是心境;二是不幸福的具體表現(xiàn)有所不同。女人患抑郁癥的可能性事男人的兩倍,而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表現(xiàn)出反社會行為或者酗酒。幸福與我們的世界觀也緊密相關,樂觀、外向、自我接納感比較強的人整體更幸福。
      
      邊際效應和享樂適應決定了物質上的幸福始終是短暫的。所謂邊際效應就是放入嘴里的第一顆草莓比接下來的草莓所帶來的滿足感要大得多。社會學家提出的“享樂適應癥”指人們改善生活環(huán)境之后,滿意度只會暫時提高一下,然后很快恢復到原先的狀態(tài),最初的幸福讓位給完全的冷漠。
      
      要擁有幸福,需要活在當下,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能從容應付壓力并保持自己身體的健康,認同自己努力的結果。我們的成功不該通過我們取得了什么成就來丈量,而是應該通過我們克服了多少困難來丈量。
      
      要想保持長久的幸福,需要保持玩耍的心態(tài)。這一點與《魚:一種激發(fā)工作熱情的絕妙方法》這本書中提到四個秘訣之一完全相同。成人因為要扮演太多的角色,慢慢失去了玩的心態(tài)和能力。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玩的欲望,大人對待工作和生活,要象孩子對待游戲。處于這種完全放松的心態(tài)下,內心最幸福,也最能發(fā)揮出創(chuàng)造力。
      
      人生主題,值得思考。
  •      這本書乍看封面有點不起眼,但內容卻是好內容,作者寫的深入淺出,書中的例子也蠻有趣的,翻譯的也很好,符合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
       嚴格來說,這算得上是一本哲學類的書,看的時候,時不時能冒出來幾句經典話語,推薦,大家一定要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