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完美世界

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美] 彼得·德魯克  頁數(shù):336  字數(shù):191000  譯者:肖亞男  
Tag標簽:無  

前言

  在我所寫的十九部著述中,此部是邁向文學領域的第一步。它的篇幅使它成為一部“小說”,但是從結(jié)構(gòu)角度講,它更像一部室內(nèi)樂,而且像那種聽起來簡單明了的四重奏,比方說安東尼·德沃夏克——他與此書中的某些人物生活在同一時代而且屬于同一民族——創(chuàng)于此小說所述事件前些年的作品:或者像一個世紀以前的交響協(xié)奏曲。在那種音樂形式里,每一位演奏者操持不同的樂器,各有各的運行軌跡和特征,同時又有一些小的合奏與共鳴?! ∵@部小說里的絕大多數(shù)情節(jié)都發(fā)生在1906年6月的一些日子里(其中很大部分發(fā)生在倫敦)。經(jīng)歷過那個時間段的成年人,即使少數(shù)(應該說極少數(shù))仍然存世的,到現(xiàn)在也已是九十多歲高齡了。對于除卻他們以外的人們來講,那個時間段和那個世界如此之遙遠,堪與埃及的法老或者中古的騎士相提并論了——盡管那時候已經(jīng)有了汽車、電話以及電燈。然而,這本書并非一部“歷史小說”,書中之人不會口里說著“哎呀,天哪”,身上穿著褶裥花邊的衣衫,手中緊握一把劍。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人物在書中是有所涉及的——俾斯麥、馬克思、迪斯累利、古斯塔夫·馬勒和約翰·皮爾蓬·摩根。但他們可能甚至來上臺扮演行走活動的角色,而只不過被當作歷史背景,存在于與之同時代的人們的談話中??偟恼f來,此書中的主要角色都是虛構(gòu)的。若說他們具有意義,那絕對不是作為大人物而言,而僅僅是作為一個“人”?! ”緯拿帧斎?,這是對伏爾泰的《老實人》里的“最后的十全十美世界”這句話所作的一個雙關語文字游戲。不過,它所指陳的是英王愛德華的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微光閃爍的黃昏,還是人到暮年、垂垂老矣的黃昏,我留給讀者來評判。

內(nèi)容概要

《最后的完美世界》就如同德魯克自己所描述的:就長度而言她是一部小說,但就結(jié)構(gòu)角度來說,她更像一部室內(nèi)樂。德魯克以四重奏那般簡單明了、節(jié)奏分明的曲目來比喻,更用一個世紀以前的交響協(xié)奏曲分別以不一樣的樂器與不同的演奏者加上一些小小的合奏和共鳴交織成高潮迭起、美妙極致的一部部曲目。          這部小說里的絕大多數(shù)事件發(fā)生在1906年6月的一些日子中,到德魯克撰寫這部小說的1982年時,這些人恐怕都已辭世了,若能存活大都是九十多歲的遲暮之年,這也許便是德魯克除了英文外,其他語言都不愿放行的真正原因了,甚至于連英文版都印量少得可以。

作者簡介

彼得·F·德魯克:
社會思想家,集作家、顧問、教授于一身。1909年11月19日生于奧地利維也納,1937年移居美國,一生著有41部巨作。1939年出版《經(jīng)濟人的末日》,受到丘吉爾高度贊賞。1954年的《管理的實踐》則奠定其大師級的不朽地位。之后的一系列著作構(gòu)建了現(xiàn)代管理學的根基,因而他被尊稱為“管理學教父”。但其本人則堅持以“社會生態(tài)學家”自居,通過管理的哲學思想貫徹落實“自由而有功能的社會”愿景。
2002年獲美國總統(tǒng)布什頒發(fā)的“總統(tǒng)自由勛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2005年11月11曰辭世,享年95歲。

書籍目錄

導讀最后的完美世界1 索別斯基 亨利耶塔 瑪爾吉特  約瑟發(fā) 歐文勛爵 個來自哥爾多尼的故事2 亨頓 恐慌 弗雷德里克·班克羅  夫特  黎曼的真言 哥廷根 梅利莎  伊萊恩 決定3 默森斯爾 銀行家 希拉 蘇茜 回歸4 致音樂 雷娜塔 珀爾卡茨家族 阿瑟 保羅 瑪麗亞 致音樂譯后記 旁觀者的世界

章節(jié)摘錄

  1 索別斯基  利耶塔  如此美妙的體驗,索別斯基王子在他以往的生命中曾有過兩回經(jīng)歷,僅有兩回,并且,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蛉瘴绾螅斈俏划嬌虒⒖藙诘隆つ蔚囊环伦鲝牧鴹l箱中立起來的時候,索別斯基強烈的興奮和幸福感像洶涌而來的波濤。將自己的靈魂吞沒。畫面中,魯昂主教堂的側(cè)面聳立在明亮得幾欲噴薄而出的藍色之中,其間流動著黃褐色斑點和巨大的玫瑰窗洞輻射出的深紅色光線。索別斯基每重新觀賞一次,極樂體驗就將他吞沒一次——這千真萬確,他甚至不必抬眼望那幅畫,而只需在內(nèi)心默默回味一下,就陶醉不已?! ×钊虽N魂的感受如此相似?!∷氖昵埃斔鲃e斯基二十多歲的時候,昨日那份體驗亦曾降臨于他。那是他初次遇到那位玉腿修長的十一歲小姑娘。幾年之后,那個姑娘成了他的妻子,而那時的她,真真切切還是個小孩子呢!她滿臉信賴地把自己的小手放在一位陌生人的手心里。那位陌生人是她從未謀面甚至可能聞所未聞的遠房表親。她牽著他的手走了一段長長的路,向他傾吐她的孤獨、絕望,還有她那賭鬼父親和背地里以酒解愁的母親帶給她的恥辱。奧地利駐軍的鎮(zhèn)子上,他們穿行的街道上飛揚著塵土。  光陰荏苒,春秋無聲,已近而立之年的索別斯基,有幸第二度體驗到那份滋味相同的迷醉——初為人父的甜蜜?!‘斔抗庥|及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剛剛從母體中分娩出來幾分鐘的孩子,那份體驗便從心中油然而生了。小生命是個私生女,其母是他在巴黎時的情婦。那時的他只是一名外交見習人員,服役于拿破侖三世的宮廷?! ∪缃?,時值索別斯基正要跨入暮年的門檻,曾經(jīng)的那一份迷醉的喜悅,那深情款款的溫柔,那刻骨銘心的幸福與甜蜜,在他的心靈當中再次降臨。“這會不會是最后的回光返照?”索別斯基心里琢磨著。  因為樂于看到魏格納博士的窘境,這份幸福感被拔高了或者說被銳化了——索別斯基想,“銳化”一詞可能更合適一些?! ∧蔚漠嬜鳜F(xiàn)在已經(jīng)被支立于一柄畫架上了,安置在樓下“圖書館”里。所謂的“圖書館”,從前在十八世紀曾是一間公館的舞廳?!‘斈晁鲃e斯基第一次被委派到圣詹姆斯宮做大使的時候,購置下這幢公寓,作為在倫敦的安身之所。如今,這間屋子成了他的辦公室和待客室?!⊙巯?,索別斯基剛剛沐浴更衣,并做了個按摩推拿。走出浴室,那幅油畫的存在令他靈機一動,決定就在樓下吃早飯,不去樓上的起居室用餐了。寓居。倫敦的二十七年生涯里,此悖常之舉實屬頭一遭。這個舉動同時意味著,索別斯基的私人秘書魏格納念誦每日報告的時候不能夠舒舒服服地坐在樓上讀經(jīng)臺的后面,而不得不立在偌大圖書館的中央,無倚無靠。秘書每日要報告的內(nèi)容是王子當日白天和夜里的活動安排、維也納的外交部遣送過來的快信、英王室的《宮廷公報》、主要的時事新聞,還有《時代》周刊、《早報》以及維也納《新自由報》諸報紙的主筆們寫就的文章。當然,他所讀的《新自由報》總是比發(fā)報日期晚兩天的。另外還要念誦的是索別斯基的莊園和企業(yè)的主管發(fā)來的每目業(yè)務電報?!〗裉?,這份工作令秘書魏格納(通常以高效率著稱的、能干的典型)陷入了手足無措的境地,以至于結(jié)結(jié)巴巴,窘迫不堪。原本那些維也納政府高級外交宮的名號、索別斯基掌控的木材廠、煉糖廠員工的名字,他是爛熟于心的,可是今天溜出口的卻往往是錯誤的發(fā)音。魏格納甚至差點兒將英王室的《宮廷公報》忘到九霄云外,好在索別斯基及時地提醒了他?! ∵@時,索別斯基腦中突然閃過很久以前的一則關于在校男學生的故事。里面講到一位極其刻板、極其兇暴的校長在一名學生面前失去了平衡,因為那孩子的目光像釘子一般,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校長褲子上的拉鎖。而索別斯基小的時候卻從不曾有過機會嘗試這種行為。他從小到大接受的是家庭教師的培養(yǎng),唯有十六歲與十七歲短短兩年時間除外。那兩年他參加了為高級貴族所設立的耶穌會學院,學院坐落在維也納附近的卡爾克斯伯格。那里的神.父們自然是穿著長及足踝的法衣。 無論如何你也捕捉不著他們行走或是站立的時候,永遠只會看到他們一成不變地正襟危坐,若非在一個高高的演講臺上面,就是在一張寬大的桌子后面?! ∫粫r興起,索別斯基將目光死死盯在魏格納的褲子拉鎖上——于是,這位私人秘書的臉刷地紅了,一直紅到他稀疏干枯的發(fā)際。手中的文件也不由自主地滑落在地,他難堪得手足無措。他所遭受的折磨是如此真實,又表現(xiàn)得如此滑稽可笑。索別斯基只能忍住笑,假裝關心地問道:“你感覺身體不舒服嗎。魏格納博士?”  幾年前,在海牙舉辦的某次皇家豪華宴席上,侍者為索別斯基端上一道很甜的東印度巧克力點心。廚師在點心里頭放了一點點非常辣、辣到令人難以忍受的紅辣椒。但那一陣突如其來的灼燒感恰好反襯了巧克力的可口怡人。相形之下,自信、自傲、自負的魏格納所遭受的煎熬,很巧妙地使得莫奈畫作在索別斯基心靈中激起的柔情、美感以及充盈的寧靜變得更加明銳了,令他興奮地投身于畫作的懷抱,享受極妙樂趣。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美好的早晨,而且無與倫比?,F(xiàn)在,索別斯基要出門騎馬了——每天兩小時的常規(guī)運動。霧太濃了。以至天色依舊暗沉沉的,雖然時令已是六月。這便是他所喜愛的倫敦:世間萬般喧囂漸漸沉默,乃至漸漸消亡,剩下的是陰的寂靜,以及霧氣帶來的傳奇般的神秘。霧氣飄蕩著、旋轉(zhuǎn)著,在短暫的一瞬間,它將人們熟悉的街區(qū)裝扮成異乎尋常的樣子,或者展示出人們從未料想過的特征,呈現(xiàn)出陌生的風景。因為剛下過一場大雨,又出現(xiàn)緊隨而來的大霧,大街上陡然空蕩蕩的,了無他人,整個世界似乎都屬于索別斯基自己。但他總感覺到玻琳正在身旁并駕齊驅(qū),這樣的感覺如此頻繁地出現(xiàn),讓他恍惚中回到了若千年前,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年輕時代。在無邊無際的波蘭森林的深處,在城堡里,他是瀟灑迷人的王子,她則是傳說中的睡美人?!∶刻烨宄?,她從他們兩人那充滿魔力的愛情中蘇醒,然后和他一起在森林里騎馬。此時他幾乎可以嗅到來自她身體的氣息。那是青春的氣息,清新猶如鮮果,一掃馬匹刺鼻的氣味,甚至沖刷了彌漫在這座城市當中的所有濃烈的刺激性臭氣——黃霧包裹著的煤塵氣,行駛的汽車拋出的尾氣,骯臟的租住房中數(shù)以百萬計的不潔凈的身體擠在一起所醞釀出的酸腐氣息?! ◎T馬歸來的途中,太陽開始用它金閃閃銀燦燦的長矛刺戳霧靄。當他轉(zhuǎn)彎進入阿瑟頓街區(qū)的時候,已經(jīng)有一小片碧空從裊裊上升的薄霧中探出頭來,窺視大地。  然后,要感激一位新來的按摩師——銀行家亨頓發(fā)現(xiàn)了一位很好的美國按摩師,幾周前將他引薦給索別斯基。經(jīng)這位按摩師一番巧手捏拿,索別斯基肩傷的老毛病竟然破天荒地消除了痛楚。那還是許多年前教玻琳如何上馬時,不慎從馬背上摔下來所扭傷的?! ∷鲃e斯基在維也納的主管發(fā)來了電報,上寫,開辦在克拉科夫的波洛尼亞釀酒廠發(fā)行的股票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賺取了數(shù)百萬的純利潤——并且是英鎊,而非奧地利克朗,雖然幾百萬克朗已經(jīng)是一筆可觀的財富。這樁好事令人感到格外痛快的原因在于,開辦波洛尼亞釀酒廠和出售酒廠股票都出自索別斯基的主意。倫敦的亨頓和維也納的默森斯爾這兩位銀行家對這兩項計劃都曾表示過懷疑并進行了勸阻?! ∷麄儍蓚€的懷疑論如出一轍:“啤酒產(chǎn)量已經(jīng)太多了,釀酒廠已經(jīng)太多了,酒廠股票更是多得不能再多了?!钡鲃e斯基拿定主意,執(zhí)意為之。如今看來,事實證明他們兩個都錯了?! ∽詈筮€有一件好事,那就是與住在霍尼艾比的瑪爾吉特通了電話,這平息了良久以來如影隨形、令他日夜不安的憂慮。從她說話的腔調(diào),索別斯基了解到,王妃對于自己和歐文·萊斯。尼維斯的戀愛關系有十足的把握,她信賴自己的情人,相信自己是被他愛著的。當然,這并不可能恒久持續(xù),畢竟她已經(jīng)五十歲了。索別斯基害怕那一天的到來。

編輯推薦

  大師遺作首次出版,不要在遺憾中謝幕,管理大師70歲自省人性,洞悉本質(zhì)發(fā)現(xiàn)細節(jié)中隱藏的陰謀,真正的完美是什么?領導必知的人性缺陷?! ∽x了本書我更加明白:德魯克對于商業(yè)世界的遠見卓識,來自他對人類的終極關懷以及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白立新博士 IBM(中國)運營戰(zhàn)略首席顧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最后的完美世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6條)

 
 

  •   作為德魯克的超級粉絲,看到他的小說能在中國出版,真是高興壞了。我真誠希望哪天德魯克的《毛筆之道》也能發(fā)行,這是他所有作品中,我唯一沒讀過的了。

    世間的宣傳,總把德魯克成為管理大師,真是一葉障目。德魯克首先是個偉大的觀察者,然后是了不起的思想者,之后是頂尖的作家,至于管理,只是他順手推廣的一個工具,因為這個工具對于實現(xiàn)他心目中的社會有很大價值。管理大師的說法,好像德魯克只是個中翹楚,實際上,德魯克是管理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終結(jié)者。

    扯遠了,還是回到小說吧,我一直覺得,理解德魯克的鑰匙,在《旁觀者》里,通過這本書,讀者能慢慢體悟這個偉大的觀察者是如何成長的,然后能理解他的視角,他的價值觀,他的知識構(gòu)架,夠幸運的話,最終能學會用他的眼睛看世界。但這把鑰匙,是有缺陷的——還是太簡略了。我想,德魯克寫這本書,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懷念他記憶中的一些人。這些人對他影響極大,但在《旁觀者 》中不能完全展開。這里,籍由小說的方式,將那些回憶完全展現(xiàn),將這些人復雜又善良的人格表現(xiàn)出來。《最后的完美世界》是小說,也是回憶錄。

    這本小說寫的很好看,一點現(xiàn)代小說的痕跡都沒有,敘述繁復周密又細膩,我很喜歡這種風格。遺憾的是,我沒辦法用文字太多的闡述心的。或許和讀佛經(jīng)類似,所得實在不可說。第一次讀完后有還魂的感覺,小說里的人物有了血肉,如同深交多年的朋友般熟悉,自此埋藏心底,永不忘記。

    寫著寫著忽然想起古代的修士,他們中很多人花了大量的時間描述自己是如何受到神啟的,我認真讀下來,卻一點共鳴都沒有,感覺像瘋話。讀德魯克的書卻像將自己置于修士的位置:感覺自己脫胎換骨,從此眼中的世界已完全不同,急切的想與他人分享,卻完全找不到可行的方法。
  •   貴族、銀行家、工程師、藝術家,幾個截然不同的人物共同構(gòu)建出了舊時代歐洲的社會全景。

    作者從各個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寫起,追溯延伸到了各自的經(jīng)歷、生活、事業(yè),直至整個社會的變革,
    相當于幾個人的自傳回憶錄合集。這幾個人相互有些聯(lián)系,但聯(lián)系并不緊密,仍可以從側(cè)面印證、對比這些不同階級人物的價值觀、世界觀。

    每個人眼中的世界差異有多大?只有對人性有著深刻把握和豐富的經(jīng)驗才能將這些不同之處一一描繪出來,并組成那個“最后的完美世界”。

    彼時地位不同的人們都各司其職,都有自己的精神依靠和追求,“誰也沒想撕破誰的喉嚨”,單從這個意義上同當今社會相比,確乎稱的上“完美”。

    但以往貴族時代的那種自尊、優(yōu)雅、自我犧牲的精神風貌及其登峰造極的藝術輝煌都已一去不復返,
    腐朽糟粕的政治文化和社會體制依然存在,新世界令人振作向往的種種新鮮氣息還未涌現(xiàn),
    這個時代又遠遠不能算是完美?;蛟S大師也是想以這樣一個題目來表達對其成長年代的回憶向往和反思。
    《旁觀者》里有更多對這個時期人物的描寫,包括德魯克自己。

    書中給我震撼最大的是“黎曼的箴言”一節(jié)。哥廷根研究數(shù)學出身的銀行家亨頓終身信奉的理性思維、巨大的事業(yè)成就和其感情生活的復雜混亂形成了奇特的對比,而這樣他最終的精神歸宿是對數(shù)學史的研究。作者用平淡的語氣追隨著這樣一個矛盾重重的人物的思路,直到最后一刻他終于籍由黎曼教導的“系統(tǒng)分析”發(fā)現(xiàn)自己所有不理性行為的根源都來自于自己一直在無意識的暗戀著那個婦人。 整個過程讀起來讓人感覺心情澎湃、蕩氣回腸,大師對人物把握的爐火純青可見一斑。

    詹文明寫的導讀相當**,包括他對《行善的誘惑》做的序也是。個人感覺看的時候不用非得和“管理”“效率”扯上聯(lián)系。

    紙張略脆,封面太白,就是不用硬皮封面至少也得有層貼膜吧,結(jié)果我拿到的新書上赫然有幾個黑的的指印...
  •   這是彼得德魯克臨走前送給這個世界最美好的禮物之一,是關于人性的解讀的。彼得德魯克寫的最多的是管理學的書籍,這是存世僅有的2本小說之一,犀利地道出了人性的駕馭在管理中的難題和尷尬。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真的!
  •   很好的管理小說,德魯克是管理學大師,但寫的這本小說,也讓人感覺他是個很好的作家,把管理的本質(zhì)和精髓融入到小說中
  •   德魯克還是小說大家,在小說中也在傳遞管理思想
  •   讀完了,真實還原的是德魯克大師,形象更豐滿了
  •   德魯克的很好的小說之一
  •   這書是德魯克先生描寫的他活著的時候的那些權(quán)貴人物的人生,寫的非常的緊湊和實在,作為青年讀者,我讀了非常受啟發(fā),所以趕快上來推薦,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夠從這本書中得到啟迪,謝謝!
  •   想了解人性,想知道什么是完美世界,就讀一讀吧!細品大師是從哪個角度觀察人性。
  •   有些地方應該是值得深思的,小說里融合了太多思考,旁觀者的世界,很貼切的形容。以后有時間值得再讀一遍,把一點點感想寫在下面。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深邃的書,填充里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人。我在讀到默森斯爾和希拉的章節(jié),輕輕合上書本,讓那份感覺在心里多停留幾秒鐘。無論你從書中讀懂了什么,人性的貪婪,丑陋,爭強好勝……你都不應該忘記愛情,尊重,甚至悲傷,那些最純粹的情感,所有的一切都是一部分。
  •   原是純粹的小說,被包裝成商業(yè)管理類讀物,有點可惜。小說中的許多描寫都蠻細膩的,無論描摹風景還是表現(xiàn)人性。
  •   文筆很好,書也不錯,可隨身攜帶閱讀的那種真沒想到大師還能寫出這樣的文字,看了一大半了,但是還是沒有明白大師的完美世界是怎樣的,是一種對內(nèi)心幸福感的探討和求索么?
  •   杜大師的經(jīng)典小說,更懂人性
  •   購買本書,收藏的意義更重于讀它的意義,畢竟是大師生前僅有的兩本小說之一,收藏也是一種懷念,一種敬仰,可能有一天,當對大師的思想體系能較正確地消化吸收之后,再讀這本小說,期盼那驀然貫通后的喜悅。
  •   很好的一部小說,把人性的弱點看得很透徹,支持一下!
  •   書是公司企業(yè)文化部推薦的,管理類文章比較專業(yè),大師的遺作是值得收藏的,對人文理解也比較透徹。
  •   大師的最后遺作
  •   斷斷續(xù)續(xù)的在坐車途中看完第一遍,感覺一遍未能理解大師講的深意,還需細細品味,不過對人性方面確實學到不少。
  •   大師的觀察太細致入微了 尤其是對人性
  •   內(nèi)心完美,世界也會完美。
  •   不愧是管理學大師,經(jīng)典之作。拜讀~~
  •   大師的心靈世界!
  •   人性描寫的極品!值得藏閱,細細品讀。
  •   了解人性多樣化,又不是泛泛說教
  •   小說寫的很細膩,尤其是心理描寫。初看了一遍,沒太看懂。
  •   很好看,果然是大師寫的。
  •   書很好啊,內(nèi)容很有價值~~果然是大師寫的呢~~
  •   工作中需要學會管理自己,所以買來學習的,目前還沒看,后面會再來評論
  •   這種見證歷史的角度,會讓人更加信服,在那個年代的那些事!
  •   非常值得一讀,道理含在里面,翻譯得很好。讀一本好書真是一種享受和收獲。
  •   這本書值得反復研讀
  •   包裝比較嚴實,送貨體驗改善不少
  •   內(nèi)容很好,我喜歡!
  •   看到微博上推薦的,還沒看
  •   書的內(nèi)容沒看,買給朋友的。
  •   還沒有開始看,但是看完行善的誘惑覺得受益匪淺,這邊書也不會讓自己失望
  •   有時間再細讀
  •   書質(zhì)量好,翻閱一遍不得精髓,以后很有必要精讀幾遍
  •   終于看到偶像的書了
  •   商品正版很贊 包裝不錯 印刷很正 內(nèi)容不錯 性價比很高 紙質(zhì)很好
  •   文中所描述的那個時代真的很難與完美這個詞聯(lián)系起來。封建等級觀念的桎梏,底層民眾的苦難,貴族子弟的頑劣等等現(xiàn)象不時的出現(xiàn)在文章當中。我總覺得書名的翻譯有待商榷,正如德魯克在前言里所說,它所指陳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微光閃爍的黃昏,還是人到暮年垂垂老矣的黃昏,要留給讀者來評判。
  •   喜歡德魯克,所以買他所有的書。從他的小說可以看到他另一個側(cè)面。
  •   先看看德魯克的管理,社科書,再看這本書應該會得到更多
  •   和《行善的誘惑》一樣,是沖著作者而拜讀的,同樣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作者的,也是感受能夠通過小說的協(xié)作方式,很好的結(jié)合了管理學和社會心理學,也展示了不同的人性……
  •   看過幾位大師的小說,發(fā)現(xiàn)大師們又有大的空想
  •   還沒有完全看完,我想只有看完后仔細思考梳理下,才能明白大師想告訴我們的是什么。
  •   很喜歡心理學相關的休閑讀物,可以另一個角度體會社會
  •   發(fā)貨速度挺快的,書還沒讀完,感覺還不錯。希望如推薦人所說的那樣讓人印象深刻。
  •   要了解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讀 才能領會更深刻
  •   拿來寫讀后感的
  •   整體不錯,紙質(zhì)還好
  •   還不錯,速度很快,書不錯
  •   買了這兩本德魯克小說,單就印刷來說,真的像街頭十塊一本的那樣,但愿內(nèi)容不再------
  •   可能和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有關,從本書中看出的東西不太多。
  •   還沒有看,怎么評?怎么評?怎么評?怎么評?
  •   里面有很多東西還不是自己能理解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