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東方 作者:彼得·F·德魯克 頁數:206 譯者:林克
Tag標簽:無
前言
在20世紀,社會已經組織化了。僅僅一個世紀以前,絕大部分社會工作——從提供商品和服務到教育以及照顧老人和孩子——是由家庭完成的,地點可能在家里、商店或者農田。但是到了現在,這些工作越來越多地在大型組織內部、由組織來完成。這些組織——無論是企業(yè)、醫(yī)院、中學還是大學——都設計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且由專業(yè)的管理者來運營。因此,經營管理者就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領導者階層。過去的領導者階層——無論是貴族、牧師、地主還是企業(yè)界大亨——都已經徹底消失,或退居其次?! 〗洜I者的首要任務是讓他的組織運轉起來。收益總是產生于組織的外部,組織的內部只能產生成本。即便最高效的制造工廠也依舊是一個成本中心,除非有消費者花錢購買了它的產品。因此經營者一直都在致力于提高組織的績效,以免成果被各種內部因素耗盡,也就是在跟官僚主義進行抗爭。企業(yè)經營至少要在市場的控制之下,因為市場可以迫使最強大的企業(yè)將其內耗置于外部效應和績效之下。但是在公共服務機構中,由于缺乏市場的考驗——在很多情況下甚至尚未建立市場模型。所以通常存在著官僚主義吞噬經營績效的威脅。
內容概要
企業(yè)被毫無覺察的通貨膨脹榨干——在利率高達17%的情況下,超過4年的投資已經毫無價值; 成長需要投資,而利潤只是錯覺; 中小企業(yè)必須專注于技術、產品和市場,避免分散精力; 一個投機的時代通??偸菚е陆洕l(fā)生深刻的結構變革; 未來在能源、環(huán)境、食品生產和交通運輸領域,所需的資本投入長期來看非常可觀; 良性增長與惡性增長——人們曾對增長頂禮膜拜,任何增長都被認為是好的。企業(yè)不一定要爭做第一,但是企業(yè)必須在自己的市場中有足夠的領導地位。
作者簡介
彼得·F·德魯克,社會思想家,集作家、顧問、教授于一身。1909年11月19日生于奧地利維也納,1937年移居美國。一生著有41部巨作。1939年出版《經濟人的末日》,受到丘吉爾高度贊賞。1954年的《管理的實踐》則奠定其大師級的不朽地位。之后的一系列著作構建了現代管理學的根基,因而他被尊稱為“管理學教父”。但其本人則堅持以“社會生態(tài)學家”自居,通過管理的哲學思想貫徹落實“自由而有功能的社會” 愿景。
2002年獲美國總統(tǒng)布什頒發(fā)的“總統(tǒng)自由勛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2005年11月11日辭世。享年95歲。
書籍目錄
導讀前言第一部分 經營者日程表 第一章 讓企業(yè)規(guī)避通貨膨脹 第二章 管理計分卡 第三章 小企業(yè)如何避免“成長的煩惱” 第四章 經營者的薪水過高嗎 第五章 論強制性的執(zhí)行官退休制度 第六章 董事的真正職責 第七章 信息爆炸 第八章 借鑒外國的管理經驗第二部分 企業(yè)績效 第九章 利潤的假象 第十章 十年投機的后果 第十一章 資本生產率的管理 第十二章 六個持久的經濟神話 第十三章 對經營績效的測評 第十四章 為什么消費者不消費 第十五章 良性增長和惡性增長 第十六章 美國的“再工業(yè)化” 第十七章 勞動者收入過高的危害第三部分 非營利部門 第十八章 管理非營利機構 第十九章 管理知識工作者 第二十章 意義重大的政府機構重組 第二十一章 工會的衰落 第二十二章 醫(yī)療保健事業(yè)的未來 第二十三章 任閑職的教授 第二十四章 1990年的學校第四部分工作中的人們 第二十五章 超越19世紀 第二十六章 退休政策 第二十七章 關于68屆學生的報告 第二十八章 有意義的失業(yè)數字 第二十九章 嬰兒潮問題 第三十章 冗員規(guī)劃 第三十一章 工作成為財產權第五部分 變化的世界 第三十二章 生產分工的興起 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經濟政策轉變 第三十四章 關于聯(lián)合決策的斗爭 第三十五章 陷入麻煩的日本式集大成者 第三十六章 印度及其適用技術 第三十七章 能否出現一種新的貨幣形式 第三十八章 日本人有多西化 第三十九章 我們需要一個充分投資型預算 第四十章 重新面對艱難的選擇后記 商業(yè)倫理問題致謝
章節(jié)摘錄
這些都是不受歡迎的問題。任伺答案都必然會引起爭論,而且很危險?! 〉?,盲目地附和過去50年來的經濟政策而回避這些問題,可能會更加危險?,F在人們普遍認為,撒切爾夫人的經濟政策之所以失敗,是由于她沒能正視英國的結構性缺陷。她依靠貨幣主義政策的萬靈藥,其政策重點完全放在生產性部門,卻沒有觸及英國經濟中的非生產部門,包括臃腫的政府機構、工資過高的公務員系統(tǒng)和龐大的破產補貼。無論是德斯坦的供應學派政策,還是施密特的凱恩斯主義,其效果也都和貨幣主義政策一樣是失敗的?! 叭藶榈母呃省辈⒉荒芙忉寶W洲資本為何到美國投資,實際上,高利率反而可能對投資起到某種抑制作用。歐洲資本在美國投資的真正原因,是里根政府正在著手解決結構性問題,并且正在做出抉擇。在里根的一系列政策方案中沒有多少供應學派的經濟政策。至于降低稅率,在這種情況下是任何政府都會采取的措施。但是,里根先生正在做出切實的努力,試圖限制政府的作用,大幅度削減開支和項目?! ≈劣谶@些選擇是否正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則希望看到政府在社會保障和食品券問題上表現出更大的勇氣,更多地側重于政治上不重要但是經濟上很重要的領域,比如支持科學研究。然而,里根的預算方案所引起的最大騷動并不是那些抉擇本身帶來的,任何其他的方案都會激起同樣強烈的抗議,這與是否接受現實、是否認為有必要做出抉擇有關。經濟學再次成為憂郁的科學,成為一門關于限制、風險和抉擇的科學。 過不了多久,歐洲也將不得不效仿美國,讓經濟學再次成為“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這種改變對經濟學來說也許并不是壞事。但是,經濟學家將不再受歡迎,不再是政治家的朋友,因為沒有人喜歡給自己戴上枷鎖。然而,經濟學畢竟是一門在物質匱乏條件下做出理性選擇的學科。這樣的一門學科也許更適合作為人們的良心,而非密友?! 〉聡耸沁t到的凱恩斯主義者,他們實施的是“需求管理”政策,試圖通過大量補貼來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和刺激消費,然而伴隨而來的卻是政府財政赤字失控?,F在,法國在新總統(tǒng)密特朗的領導下,經濟政策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實行了比德國更為主動的凱恩斯主義:政府注入大量資金,大幅度提高工資,減少工作時間,實行高退休金的強制退休制度,而且大幅度增加政府消費。西歐的這些做法無一奏效?,F在的問題是,歐洲人仍然認為經濟政策可以是相對無痛的。近半個世紀以來,大西洋兩岸都把經濟學當做“快樂的科學”。不管備經濟學派之間的分歧有多大,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經濟學說可以實現無痛苦的經濟繁榮,而無須面對各種令人厭惡的政治選擇?! ⊥旭R斯·卡萊爾早在100多年前就說過經濟學是“憂郁的科學”,因為它時刻提醒我們任何事情都有成本,因此也都有價格。另外,任何東西只有先生產出來才能消費,如果不工作、不付出的話就不可能生產出任何東西。總之,我們不得不在各種對立的欲望之間,在今天和明天之間,在相互沖突的價值觀和目標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欢谶^去的50年里,經濟學——至少是那些非經濟學家和政客們所理解的經濟學——一直在鼓吹那些相對簡單、沒有痛苦的解決經濟抉擇問題的方法。從本質上來說,凱恩斯主義的萬靈藥就是對消費需求進行管理,通過政府消費來增強購買力。貨幣主義的靈丹妙藥則是保持貨幣供應水平的穩(wěn)定性。供應學派的經濟學家則認為,降低稅率可以在刺激消費增長的同時增加投資,從而提高稅收收入。 歐洲人到現在仍然相信這些藥方。無論他們的現行政策是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政策還是供應學派政策,他們都抱有同一個希望:一個國家及其政府無須面對痛苦的政治選擇?! ∑鋵崳瑲W洲真正的罪魁禍首并不是歐佩克,也不是美國的利率。歐洲的政策制定者們必須認真對待這些結構上和政治上的抉擇。有多少國家收入能從生產者那里轉移到非生產者那里?政府對經濟的限制應該到什么程度?有多少國家收入可以轉為工資基金而非資本基金,同時又不會引起失業(yè)和經濟蕭條?什么樣的獎勵和刺激才能促進健康出口整個工廠或整個產業(yè)。日本通產省最近宣布的首要優(yōu)先出口項目就是整個工廠的出口。在1975年,工廠的出口達到了60億美元,1976年的目標是翻一番。日本的一些規(guī)劃者希望到1980年工廠出口能達到600億美元(1981年注:這個目標差一點就達到了)。同時,日本的貿易發(fā)展方向也隨之發(fā)生了轉變。因為工廠出口的主要市場顯然不是發(fā)達國家,而是發(fā)展中國家:石油生產國,尤其是沙特阿拉伯;拉丁美洲的原材料供應國和食品生產國;也許最重要的是中國,其石油生產業(yè)務有可能迅速發(fā)展(1981年注:直到現在還沒有真正實現)?! ∽詈?,日本進口的產品也有可能發(fā)生改變,盡管從政治角度來看這將是最困難的一個改變。對于原材料匱乏、糧食供應不足、能源匱乏的日本來說,通過擴大出口以獲得充足的資金來滿足現代經濟生活所需的基礎,這仍將是日本商業(yè)政策的頭等大事。但是,日本也將越來越依靠大量出口,以便從勞動力充足的國家進口消費品,由于勞動力短缺,日本自己無法生產這些消費品。例如,一家日本公司正在東南亞某國修建一個鞋廠,建廠的成本將以該工廠產品的形式收回,連續(xù)20年以10%~20%的產量抵消日本出資方的成本。這樣,一方面使得建設一個經濟規(guī)模超過其所在小國吸收能力的工廠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它為日本的國內市場和日本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建立在充足勞動力供應和較低勞動力成本基礎上的消費品來源?! ∵@樣的政策轉變能否奏效,目前尚無定論。在日本,它將會遭到工會以及數量眾多、實力雄厚的小型企業(yè)的激烈反對。這就要求日本政府,尤其是日本通產省進行徹底的轉變。因為通產省仍然堅持認為,只要日本在技術上能夠生產的東西就必須在日本生產,絕不能從國外進口。通產省的這種觀念反映了日本根深蒂固的民族信念,這種信念幾乎可以追溯到400年前。
編輯推薦
被誤讀了整整半個世紀的一代大師,德魯克留給人類最后的財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