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麟鳳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梁志剛  頁數(shù):41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季羨林先生德高望重,著作等身。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國內(nèi)外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僅影響了青年人、老年人,而且影響了幾代人。    季先生多次說過:“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須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才能對得起這僅有的一次生命?!彼偃龔娬{(diào),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他認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甚至他所做的,比他所說的,不知要多多少倍。因此,他在國內(nèi)外影響甚大。為了工作,為了事業(yè),他對時間抓得很緊,分秒必爭,從不浪費,因此,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季先生的成長及其經(jīng)歷,并非一帆風順,而是曲折艱難。陽關大道,他走過;獨木小橋,他跨過;一路上坎坎坷坷,彎彎曲曲,披荊斬棘,克服了無數(shù)的困難,但他有決心和毅力,也有運氣,才有今天的成就。這個艱難歷程,國內(nèi)外人士知道后,震驚之余,感慨萬千。季先生是位勝利者,不愧為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這本《人中麟鳳:季羨林》,敘述了季羨林先生的生平,對季先生不平凡的發(fā)展道路和光輝業(yè)績作了細致的介紹。本書與他人同類之作,有相同之點,也有不同之處,有自己的特點,加上了作者自己的感受。

書籍目錄

序言前記:我永遠的先生第一章  “灰黃”的官莊  來到人世間  “紅的”和“白的”  兒時的  玩伴  鄰居寧家  走出家門第二章  綠色的泉城  叔父和嬸母  王媽  三只兔子  貪玩  的小學生  偷看“閑書”  夜讀英文伴花香  正誼中學  北園白鶴莊  初試鋒芒  一年亡國奴  胡也頻和董秋芳  娶妻成家第三章  水木清華  進京趕考  專業(yè)課和選修課  “四劍客”  結識文壇名宿  喪母之痛  高中  國文教員第四章  負笈德意志  離鄉(xiāng)去國  初到柏林  只有一個學生的梵文班  摯友章用  德國老師們  吐火羅語特別班  獲得博士學位  戰(zhàn)時記憶  德國友人  游子歸來第五章  東語系主任  南京小住  沙灘歲月  謝絕劍橋  “浮屠”與“佛”  北平解放  出訪印度和緬甸  翻譯《沙恭達羅》和《優(yōu)哩婆濕》  未名湖之春  “春花秋月何時了?開會知多少”第六章  “文革”歲月  從“社教”到“文革”  舍得一身剮  被打成“反革命”  血的洗禮  從煤場到太平莊  “牛棚”煉獄  翻譯《羅摩衍那》  重登講臺  憑吊西府海棠第七章  春歸燕園  大地春回  清塘季荷  整理《大唐西域記》  翻譯《家庭中的泰戈爾》  來到天山下  “把心留在敦煌”  一張殘卷引出一部巨著  寫作《牛棚雜憶》  重返哥廷根  重建中國比較文學學科  永樂大鐘的秘密  愛貓的老人  悲歡二月蘭  相濡以沫的老伴  寶島行  “客觀公正地評價胡適”第八章  東方學人  “天人合一”新論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論  堅持“拿來”,提倡“送去”  “禮之用,和為貴”  提倡“大國學”  杰出的印度學家  佛學研究  成功三要素第九章  談笑有鴻儒  “平生風義兼師友”  “會友”馮至  “棚友”周一良  “北喬”胡喬木  終生摯友臧克家  志同道合的素心人  天涯若比鄰第十章  仁者壽  爬格不知老已至  散文大家  翻譯名家  原始佛教語言研究  和書結下不解之緣  樸厚的長者  仁者壽  “三○一編外”  長壽之道  “縱浪大化中”  “人中麟鳳”跋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來到人世間公元1911年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年,這一年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風起云涌,10月10日發(fā)生了武昌起義,不久,清朝最后一位皇帝退位,在中國大地上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的封建專制即宣告結束。不過,在北方廣大的農(nóng)村,人們對動蕩的時局了解甚少,農(nóng)民們?nèi)匀粦阎次贩Q皇帝為“朝廷”,仍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似乎都沒有什么變化,只是感覺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這一年是舊歷辛亥年,夏季特別長。在閏六月初八,即公歷8月2日這一天,在山東魯西平原上一個叫官莊的村子里,一戶姓季的農(nóng)民家中,誕生了一個男嬰。小男孩的父親叫季嗣廉,母親姓趙,出嫁以前叫女曼兒,婚后就成了季趙氏,自從有了這個孩子 這是他們的頭一個孩子——就被稱為“孩兒他娘”了。這個男孩是季家久久盼望的,喜得貴子,乳名喜子。他在季氏男性中屬于林字輩,重視文化的叔父為他取大名羨林,號希逋。據(jù)季羨林的弟子、作家卞毓方推斷,這個名號與北宋那位梅妻鶴子的詩人林逋有關。說到季羨林的生日,解放后,有一次填表,季羨林筆誤,錯填為8月6日,這樣,比實際時間晚了四天。因為當過宣統(tǒng)皇帝兩個多月的“臣民”,季羨林戲稱自己是滿清“遺少”或者“遺小”。官莊屬清平縣管轄,后來清平縣被撤銷,現(xiàn)在歸臨清市。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從北向南穿過臨清市。往南不遠就是有名的水泊梁山。不知道什么原因,季嗣廉的性格里頗有幾分梁山好漢的遺風。他為人豪爽,雖然窮,但喜歡仗義疏財——當然只是在他有財可疏的時候。季氏家族并非名門望族,甚至說不上是書香門第,卻也是耕讀傳家。季嗣廉的父親名叫季老苔,季老苔夫婦有三個兒子,季嗣廉是老大,老二叫季嗣誠,因為家里窮,老三生下還沒來得及起名,就送給一戶刁姓人家做養(yǎng)子。三個兒子還沒有成年,季老苔夫婦就故去了。季老苔這一輩兄弟三人,老大曾經(jīng)考中舉人,是方圓數(shù)十咀最有學問的人,當過一個什么縣的教諭。季嗣廉和季嗣誠小的時候,跟他們的伯父讀過書,認識字。季老苔兄弟共有子侄十一人。季嗣廉在堂兄弟中行七,季嗣誠行九,季羨林稱他九叔,那個送了人的小弟弟行十一,季羨林稱他一叔。隨著家道中落,遭遇災荒,無法維持生計,十一個兄弟有六人去闖關東,一去便杳無音信。舉人家的兩個兒子家境較好,父母死后,季嗣廉和季嗣誠兄弟只好投奔到伯父門下,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伯父母很可憐小哥倆,可是家里人多,是非也多。兄弟二人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有時候餓得實在難受,就到村邊棗樹林里去揀食掉下來的爛棗子充饑。季嗣廉兄弟長到十幾歲的時候,也想效法幾位堂兄弟外出謀生。省會濟南是離官莊不算太遠的大城市,兄弟二人步行兩三天來到濟南。他們兩手空空,舉目無親,身無長物,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維持生活。他們當過警察,扛過大件,拉過洋車,做過苦力,經(jīng)歷了無數(shù)艱難困苦,弟弟終于有了較為穩(wěn)定的工作。兄弟二人商議,弟弟留在濟南,掙些錢補貼家用,哥哥回到家鄉(xiāng),侍弄父母留下的半畝多地?;剜l(xiāng)不久,季嗣廉結婚了,娶了鄰村五里長屯趙家的姑娘。后來弟弟因為失業(yè),只身去了東北。在幾乎山窮水盡的時候,季嗣誠用身上最后一塊錢買了十分之一湖北賑災彩票,不料想竟中了大獎,得了幾千兩銀子。季嗣誠曾在自己的詩集中寫道,一夜做夢,夢到舉人伯父教他作詩,有兩句詩,醒來還記得:“陰陽往復競無窮,否極泰來造化工?!焙髞碇辛霜?,以為是先人呵護。這下子時來運轉了,兄弟二人把銀子換成制錢,雇人用手推車運回官莊,買了60畝有水井的土地,又在村口南邊蓋起一座挺氣派的三合院:五間北房,東西廂房各三間,和村子里那些泥頂?shù)牡桶椒肯啾?,簡直是鶴立雞群。說起蓋房子,還有個小插曲:因為磚窯停工,一時買不到磚瓦,季嗣廉就放出話來:“誰肯拆房子賣磚給我,我出十倍的價錢。”就這樣,季家的房子成了名副其實的高價房。當時季嗣廉二十來歲,不僅不懂經(jīng)營,連怎么過日子都不大明白。他并不吃喝嫖賭,也沒有什么不良嗜好,卻十分仰慕仗義疏財?shù)挠⑿酆澜堋,F(xiàn)在他有了錢,親戚朋友鄉(xiāng)鄰誰家有困難,他有求必應。有時候去趕集,他一高興,請滿滿一席棚趕集的人喝酒吃肉。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做了一次又一次。得到豪爽仗義的好名聲,季嗣廉心里好不得意。待到囊中羞澀、捉襟見肘的時候,已經(jīng)欲罷不能了。錢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債主們紛紛找上門來,活錢花完了,只好出賣土地,地賣光了,接著就賣房子。房子是花大價錢蓋起來的,要賣卻沒有人要。只好拆掉賣木料、賣磚瓦。真是買來值金值玉,賣掉如同糞土。沒過多久,三合院只剩下三間西屋了,還欠了一屁股債,到死都沒有還清。曾經(jīng)闊過一陣子的季嗣廉又變回了一個貧農(nóng)。季羨林的外婆家也是貧農(nóng)。母親勤儉持家、善良聰惠、服從丈夫、孝敬長輩、和睦鄰里、生兒育女、含辛茹苦、堅忍不拔,總之具備那個時代的婦女應有的一切美德。季羨林小的時候不愛哭鬧,母親一邊帶孩子,一邊還可以做點活兒。后來她又生了女兒,生活就更加艱難了。母親不識字,一輩子連縣城都不曾去過,她走過的最長的路不過是從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那時候婦女纏足,走路艱難,一般是不出遠門的。季羨林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環(huán)境里,論說他長大了八成會是一個不識字或者識字不多的貧農(nóng),足不出鄉(xiāng)里,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終年勞作。可是事實卻偏偏不是這樣。他一生所走的路,他小的時候根本不曾想到,他的父母長輩也不曾想到。他后來竟成了中外知名、學貫中西的大學問家,足跡遍及三十多個國家。  “紅的”和“白的”由于家里窮,季羨林對小時候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饑餓。所謂“紅的”和“白的”,是指干糧的顏色。高粱的顏色是紅的,季家一年四季的主要食糧就是高粱。小麥面的顏色是白的,白面是季家一年到頭難得一見的細糧。高梁這東西口感發(fā)澀,實在算不上什么好食品。可是在五谷中它長得最高,抗旱耐澇,即使夏秋發(fā)了洪水,一般也不會陷于滅頂之災,總能有些收成。加之高粱是一種最便宜的糧食,于是就成了北方窮人家的主要口糧。季羨林小的時候,家里飯桌上天天少不了高粱面餅子或者高梁面糊糊,里頭時常還摻雜著野菜。下飯的經(jīng)常是一碟自家腌制的蘿卜咸菜,成中帶著苦味——因為沒錢買鹽,是把地里的鹽堿土掃起來,泡水熬過,腌成菜,里面含有大量的硝,所以味道發(fā)苦——從來沒有什么香油、醬油之類。至于“白的”,那東西太稀有、太珍貴了,只有過大年的時候,才能吃上一兩頓。這種好吃的對小孩子誘惑力實在太大,小羨林就想方設法找一點“白的”吃。季羨林的祖父這一代,出了一位舉人。季羨林來到世間的時候,舉人已經(jīng)故去,舉人的妻子還在,季羨林管她叫“大奶奶”。她有兩個兒子,每家有幾十畝地,兒子們每天蒸幾個白面饅頭孝敬老人家。這是一位寬厚慈祥的老太太,親孫子不幸夭折了,就把滿腔慈愛轉移到了季羨林這個可愛的本家孫子身上。老太太身高體胖,飯量很大。據(jù)說有一次家里煮了一鍋肉,老太太吩咐,“煮好了沒有?給我盛一碗,拿兩個饅頭,我嘗嘗!”她每天把自己的口糧省出半個饅頭,減在肥大的襖袖里。小羨林三四歲的時候,早晨一睜開眼睛,溜下土炕就往大奶奶家里跑。見到老太太,甜甜地喊聲“大奶奶”,老太太立刻眉開眼笑地招呼道:“乖孫子,快來!你看這是什么?”隨即像變戲法似的從襖袖里掏出半個雪白的饅頭來。小羨林捧在手上,眼睛里充滿了感激。數(shù)十年后,季羨林回憶童年往事,認為這是他最高的享受,最快樂的時刻。小羨林四五歲的時候,就能靠自己的“勞動”掙一點“白的”吃了。麥收季節(jié),小羨林跟著鄰居寧家的大嬸和大姑,胳膊挎?zhèn)€小竹籃到收割過的麥田里去“拾麥子”,即揀拾遺落的麥穗。每天能揀半籃或者一籃子麥穗。母親把麥穗搓成麥粒兒,一個麥秋下來,總有十斤八斤。母親把這些麥子磨成面粉,烙成餅子,自己一口都舍不得吃,留著給兒子解饞,一頓只許吃一小塊。有一次,小羨林吃完一塊,伸手又拿了一塊,母親不讓,小羨林拿著餅子跑了出去,母親在后邊追著要打。夏天,小羨林身上一絲不掛,跳進屋后的葦子坑里,站在水中,嬉皮笑臉地看著母親,慢慢享受著他的“戰(zhàn)利品”。母親站在岸邊看著,也笑了??上磕曛挥幸淮嘻準眨园酌骘灥臋C會實在太少了。當然,秋收的時候,小羨林也跟大嬸、大姑出去揀谷穗和豆子,可這些東西就無法和“白的”相提并論了。在季羨林童年的記憶里,從來沒有吃過肉。肉湯是喝過的,那是在外婆家里。俗話說:“外孫是姥姥家的狗,有就吃,沒有就走。”姥爺姥姥十分疼愛外孫子,每次來了總要想方設法給他弄一點好吃的。姥姥家隔壁是一家屠戶,殺牛賣醬肉。姥姥家窮,買不起肉,有時就花幾個制錢買一小罐肉湯回來。冬天,金黃色的牛肉湯凝固成凍兒,油亮亮的、軟軟的,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一進嘴里,就融化了,實在是香極了。這便是兒時的季羨林吃過的最好的東西了。一小罐牛肉湯從五里長屯提到官莊,每天喝幾小口,能喝好幾天呢。有一次,牛肉湯里有一塊牛肚子,季羨林找來一把銹跡斑斑的小刀把牛肚切成幾小塊,慢慢品嘗,其滋味簡直可以和龍肝鳳髓相媲美!

編輯推薦

《人中麟鳳:季羨林》敘述了季羨林先生的生平,對季先生不平凡的發(fā)展道路和光輝業(yè)績作了細致的介紹。沒了解季羨林先生之前,你會覺得他是一座高山;接觸后,才發(fā)現(xiàn)他是大海,平靜、深邃,卻發(fā)出奪目的光輝。季羨林先生德高望重,著作等身。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國內(nèi)外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僅影響了青年人、老年人,而且影響了幾代人。季羨林先生的精神人品感人,他的學術著作,高見卓識,中外讀者甚是欽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人中麟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