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集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李叔同  頁數(shù):442  字數(shù):428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弘一大師是我國近代新文化運動早期的活動家,中年出家后成為佛教律宗有名的高僧。他雖然逝世近四十年了。但他的聲名仍為國內(nèi)外人士所仰慕。  大師的前半生以李叔同(別名很多)馳名于藝術教育界。是我國最初出國學習西洋繪畫、音樂、話劇。并把這些藝術傳到國內(nèi)來的先驅者之一。一八八。年舊歷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一個富裕的家庭。俗姓李,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名號屢改,一般以李叔同為世所知。他原籍浙江平湖,父名世珍,字筱樓,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會試中進士,曾官吏部。后來在天津改營鹽業(yè),家境頗為富有。李叔同五歲時,他的

內(nèi)容概要

一個人,有一妻一妾二子,早年又放浪形骸,長到三十九歲,突然“不辭而別”地出家了。妻妾哭見最后一面也被拒寺外。你以為他是“游戲人生”嗎,不是,他是這世界上“極認真”的一個人。小時學琴自割虎口只為拉大手指間距,是何等“認真”;朋友來訪遲到五分鐘即絕不開門,是何等“認真”;聽說“絕食”可以生出偉大精神力量便真去“絕食”,是何等“認真”;出家后嚴守戒律過午不食,又是何等“認真”……紅塵浪里他是“極認真”的,孤峰頂上他也是“極認真”的,“每做一種人,都做得十分像樣”(豐子愷評語)。

作者簡介

李叔同(1880-1942),法號弘一。初名文濤,更名岸,字息霜或惜霜。祖籍浙江平湖。父世珍字筱樓,清同治四年進士(1865),吏部主事,“精陽明之學,旁及禪宗,頗具工夫,飲食起居悉以論語儻篇為則,不少違”。娶一妻三妾,叔同出自第三妾王氏,時王氏19歲,而其父已68歲矣。

書籍目錄

弘一大師傳(代序)林子青講演錄卷 解行次第 佛法大意 佛法十疑略釋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學習初步 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佛教的源流和宗派(存目)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 敬三寶 常隨佛學 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萬壽巖念佛堂開堂演詞 普勸凈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jīng)》 改習慣 改過實驗談 最后之口口 放生與殺生之果報傳記卷 樂圣比獨芬Beethoven傳 樂石社社友小傳 記陳敬賢居士軼事 朽道人傳(存目) 汪居士傳 汪居士傳補遺 庖人陳阿林往生傳 陳復初居士往生傳 立鈞童子生西事略 崔母往生傳 崔曼飛居士誦經(jīng)薦母記 崔孝子碑銘 記廈門貧兒舍資請宋藏事 蔣妙修優(yōu)婆夷往生傳 本妙法師往生傳 廈門萬壽巖瑞山禪師生西傳 了識律師傳 法空禪師傳 心燦禪師往生傳 大中祥符朗月照禪師塔銘 清故淵泉居士墓碣 玉泉居士墓志銘 南山道宣律祖年譜 靈芝律師年譜 蒲益大師年譜 見月律師年譜雜著卷 一、論說  近世歐洲文學之概觀  西洋樂器種類概說  圖畫修得法  水彩畫法說略  石膏模型用法  嗚呼!詞章!  昨非錄 二、雜志  為性常法師掩關筆示法則  慈說  悲智頌  持非時食戒者應注意日中之時  人生之最后  關于女性異說討論致竺摩法師書  辛丑北征淚墨  樂石社記  西湖夜游記  斷食日志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  白馬湖放生記  南閩十年之夢影  祗園記  瑞竹巖記  壬丙南閩弘法略志  泉州弘法記  惠安弘法日記  行腳散記  慶福寺閉關為約三章  乙亥草庵遺囑  苦樂對覽表  記梁淡生居士入佛因緣  縣昕釋義  律華詳釋  書昔人聯(lián)語贈廣洽法師跋  集華嚴偈贈巨贊法師跋  為梁勝聞居士書示遺訓  為律華法師書律偈跋  釋弘一啟事文藝卷 一、詩詞  詠山茶花  甲辰二月望日歌筵賦此疊韻  七月七夕在謝秋云妝閣有感詩以謝之  贈語心樓主人  重游小蘭亭口占  《滑稽傳》題辭四絕  為老妓高翠娥作  戲贈蔡小香四絕  醉時  春風  昨夜  初夢  簾衣  夜泊塘沽  遇風愁不成寐  感時  津門清明  贈津中同人  登輪感賦  輪中枕上聞歌口占  和宋貞《題》原韻  書憤  詠菊  春游  人病  為滬學會撰文野婚姻新戲冊既競系之以詩  《茶花女遺事》演后感賦  朝游不忍池  東京十大名士追薦會即席賦詩  題丁慕琴繪《黛玉葬花圖》  題陳師曾《荷花小幅》  貽王海帆先生  題夢仙《花卉橫幅》 ……格言·偈語卷書信卷后記佛門三子之于佛門(代跋)

章節(jié)摘錄

  講演錄卷  佛法宗派大概  關于佛法之種種疑問,前已略加解釋。諸君既無所疑惑,思欲著手學習,必須先了解佛法之各種宗派乃可?! ≡瓉矸鸱ㄖ康模乔笥X悟本無種種差別。但欲求達到覺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許多途徑。而在此途徑上,自不妨有種種宗派之不同也?! 》鸱ㄔ谟《裙糯鷷r,小乘有各種部執(zhí),大乘雖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別立許多門戶。吾國自東漢以后,除將印度所傳來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華民族文化之偉大悠遠基礎上.更開展中國佛法之許多特色。至隋唐時,便漸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勢。今且舉十宗而略述之?! ∫?、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終南山道宣律師所立。依《法華》、《涅槃》經(jīng)義,而釋通小乘律,立圓宗戒體。正屬出家人所學,亦明在家五戒、八戒義?! √茣r盛,南宋后衰,今漸興?! 《?、俱舍宗  依《俱舍論》而立。分別小乘名相甚精,為小乘之相宗。欲學大乘法相宗者固應先學此論,即學他宗者亦應以此為根柢,不可以其為小乘而輕忽之也?! £愃逄茣r盛弘,后衰?! ∪?、成實宗  依《成實論》而立。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瘯r盛,后衰,唐以后殆罕有學者?! ∫陨隙?。即依二部論典而形成,并由印度傳至中土。雖號稱宗,然實不過二部論典之傳持授受而已?! ∫陨隙趯傩〕?,以下七宗皆是大乘,律宗則介于大小之間?! ∷?、三論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三論者,即《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是三部論皆依《般若經(jīng)》而造。姚秦時,龜茲國鳩摩羅什三藏法師來此土弘傳?! √瞥酹q盛,以后衰?! ∥?、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經(jīng)論,為《解深密經(jīng)》、《瑜伽師地論》等。唐玄奘法師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論師所著之《唯識三十頌之解釋》而編纂成《唯識論》十卷,為此宗著名之典籍。此宗最要,無論學何宗者皆應先學此以為根柢也?! √浦腥~后衰微,近復興,學者甚盛。  以上二宗,印度古代有之,即所謂“空”“有”二派也?! ×?、天臺宗又名法華宗  六朝時此土所立,以《法華經(jīng)》為正依。至隋智者大師時極盛。其教義,較前二宗為玄妙?! ∷逄茣r盛,至今不衰。  七、華嚴宗又名賢首宗  唐初此土所立,以《華嚴經(jīng)》為依。至唐賢首國師時而盛,至清涼國師時而大備。此宗最為廣博,在一切經(jīng)法中稱為教海?! ∷我院笏?,今殆罕有學者,至可惜也?! “恕⒍U宗  梁武帝時,由印度達摩尊者傳至此土。斯宗雖不立文字,直明實相之理體。而有時卻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以弘教法。如《金剛》、《楞伽》二經(jīng),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扑螘r甚盛,今衰?! 【?、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時,由印度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先后傳人此土。斯宗以《大日經(jīng)》、《金剛頂經(jīng)》、《蘇悉地經(jīng)》三部為正所依?! ≡蠹此?,近年再興,甚盛?! ≡诖蟪烁髯谥?,此宗之教法最為高深,修持最為真切。常人未嘗窮研,輒輕肆毀謗,至堪痛嘆。余于十數(shù)年前,唯閱《密宗儀軌》,亦嘗輕致疑議。以后閱《大日經(jīng)疏》,乃知密宗教義之高深,因痛自懺悔。愿諸君不可先閱《儀軌》,應先習經(jīng)教,則可無諸疑惑矣。  十、凈土宗  始于晉慧遠大師,依《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佛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而立。三根普被,甚為簡易,極契末法時機。明季時,此宗大盛。至于近世,尤為興盛,超出各宗之上?! ∫陨下哉f十宗大概已竟。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說以敘述之?! 【痛耸谥校行〕?、大乘之別。而大乘之中,復有種種不同。吾人于此,萬不可固執(zhí)成見,而妄生分別。因佛法本來平等無二,無有可說,即佛法之名稱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種種差別佛法者.乃是隨順世間眾生以方便建立。因眾生習染有淺深,覺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種種差別,以適應之。譬如世間患病者,其病癥干差萬別,須有多種藥品以適應之,其價值亦低昂不等。不得僅尊其貴價者,而廢其他廉價者。所謂藥無貴賤,愈病者良。佛法亦爾,無論大小權實漸頓顯密,能契機者,即是無上妙法也。故法門雖多,吾人宜各擇其與自己根機相契合者而研習之,斯為善矣?! 》鸱▽W習初步  戊寅十月八日在晉江安海金墩宗祠講  佛法宗派大概,前已略說。  或謂高深教義,難解難行,非利根上智不能承受。若我輩常人欲學習佛法者,未知有何法門,能使人人易解,人人易行,毫無困難,速獲實益耶?

編輯推薦

  美術前輩呂鳳子:“嚴格說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改良運動的首倡者應推李叔同為第一人,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來看,李叔同應是民國以來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繪畫思想引入我國進而啟發(fā)了我國傳統(tǒng)繪畫需要改良的思潮,而后的劉海粟、徐悲鴻等在實質(zhì)上都是接受了李先生的影響,進而成中國傳統(tǒng)繪畫改良運動的推動者?!薄 ≮w樸初居士:“近代中國佛教,自清末楊仁山居士倡導以來,由絕學而蔚為顯學,各崇夫德,禪教明宗,競擅其美,其以律學名家,戒行精嚴,緇素皈仰,薄海同歟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保ā钝脱浴罚 ∠呢ぷ穑骸熬C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家,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率以傾心兩極,吉祥善逝。其行跡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謂游戲人間,為一大事因緣而出世者耶?”(《弘一大師永懷錄》)  朱光潛:“佛終生說法,部是為救濟眾生,他正是以出世精神做人世事業(yè)的。入世事業(yè)在分工制下可以有多種,弘一法師從文化思想這個根本上著眼。他持律那樣謹嚴,一生清風亮節(jié)會永遠嚴頑立懦,為民族精神文化樹立了豐碑?!保ā吨旃鉂撊返谑恚 ∝S子愷:“我崇仰弘‘法師,為了他是‘十分像人的一個人’。凡作人,在當初,其本心未始不想作一個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來,為環(huán)境,習慣,物欲,安念等所阻礙,往往不能作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杠這世間已很偉大;七分像‘人’,六分像‘人’的,也已值得贊譽;就是五分像’人’的,在最近的社會也已經(jīng)足難得的‘上流人’了。像弘一法師那樣的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來,實在少有。所以使我十分崇仰?!保ā叮ê胍淮髱熑┬颉罚 〔芫廴剩骸八烧f是現(xiàn)代中國最偉大的藝術家,他能詩詞,長音樂,可說是把西洋音樂介紹到中國來的銷一人,也是介紹西洋畫給中國美術界的先驅畫家;他是創(chuàng)立話劇的祖師,首先在日本組織春柳社,上演小仲馬的《茶花女》,他親自扮演茶花女。中午削發(fā)出家,又是中國佛學界的律宗大師。高山仰止,這樣一位大師,真使我們表心敬佩的?!?/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李叔同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8條)

 
 

  •   每當聽到《送別》,就想起弘一大師李叔同。早年看過他的簡介,不是一般的才情雅致。今天捧著這本《李叔同集—佛門三子文集》,總之我很敬佩他,他本人就是一本書 。一言難盡…… 非常喜歡他的作品 ……畫作、書法,音樂、鋼琴。我還是覺得他入佛門才更精彩,俗世間他只不過是成為藝術家文學家,但不會得到無量大智慧!唯有修行才能使一個人徹底脫胎換骨,換來永恒!這本書中弘一大師的書法一個時期和一個時期的境界不一樣,真的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人。建議看看。
  •   喜歡弘一大師的話,這是一本好書
  •   這本書主要以李叔同本人的文字資料編輯而成,內(nèi)容很全面,精要。
  •   我等觀其一生之行徑,乃是真正的才士/名士/教育家/高僧大德.有大才華,有大悲心,有大智慧.書信言詞間之謙卑.我等仰頭瞻仰有恐不及,真乃奔逸絕塵.思想文化之棟梁/重器,國家民族之幸事.
  •   內(nèi)容豐富,體現(xiàn)了法師對佛、人生的境界,很美。
  •   很敬仰的人
  •   過去只知道他是佛學大師,讀了此書 才了解 真正的燦爛之極歸于平淡是怎樣的境界。
  •   王世襄是雜家,說收藏家也好,但王老就很低調(diào)的說是玩不好

    此書絕對是大師級的檔次

    看此書得靜
  •   說實在的我可能還沒到年紀,看不太懂,還要再學習學習
  •   還沒看,翻了下,蠻喜歡!
  •   書香留于指尖.慢慢品讀.
  •   挺好的,紙張,內(nèi)容都不錯。力挺
  •   從大沉迷到大清醒,可助我等平凡人找到執(zhí)著的自信。若認為佛理奧妙,可以從格言部分開始讀起。任何事業(yè)最終都回歸到哲學道理上。李叔同最認同的是“世事不要求完滿”,以之觀用世事,無不令聆道者獲益匪淺,受用終生。在此與各位共勉。
  •   內(nèi)容很全面;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法師質(zhì)樸、平實的人生;法師一生在僧俗兩界建樹很多,是非常值得值得學習的榜樣;尤其是持戒修行的人,建議多看看法師對一般人持戒的看法。
  •   讓去的人安息,讓活著的人堅強.
  •   因為此人的字寫的好,才覺此人定是大文豪,可也是一位名僧。為此我又先后購了此人的解經(jīng)與說佛還有一本談藝,受益匪淺。
  •   大家的作品,版本也還不錯
  •   好書,慢慢讀了。還沒有讀完一次啊
  •   書很精致,古色古香的感覺!
  •   應該沒有幾個人能達到這種境界
  •   李叔同是很有名,但是對學佛的人來說,這本書里面有太多無用的東西,價值有,但是對不起這么厚的書!
  •   內(nèi)容全面,就是字太小了
  •   書稍有破損,不過不影響看。
  •   同時買了很多李叔同的書籍
  •   弘一大師的作品,能學到不少禪理!
  •   美術前輩呂鳳子:“
  •   很好 很給力~~很好很給力
  •   給媽媽買的書,名家之作,非同凡響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