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服食技術研究

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黃永鋒  頁數:306  
Tag標簽:無  

前言

  “國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其中所謂“國學”實際上是指上古時期國家設立的學校。隨著歷史的進展,“國學”的內涵逐漸發(fā)生演變。到了近現(xiàn)代,“國學”成為指稱我國特有學術的一個術語,其外延是以儒、道、釋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涉及古代哲學、史學、文學、藝術、語言學、科學等諸多領域。本文庫正是從廣義上使用“國學”概念的,至于“新知”既意味著新的領域、新的視野,也意味著新的探索、新的認識。由于國學的范圍相當廣泛,這套文庫當然應該有所選擇,關注那些具有新發(fā)現(xiàn)、新觀點的成果,這就是為什么將“國學”與“新知”合成的用意所在。從文稿選擇的立場看,既然是“國學”,則入選的文稿必定是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既然是“新知”,文稿如果僅僅反映傳統(tǒng)文化內容,還是未能符合要求的,必須是兩個方面的特質兼?zhèn)洌拍苓M入這套文庫之中。也許組織者對文稿的選擇不一定準確,但不論情況如何,“新知”乃是編纂這套文庫的初衷,表達著一種愿望、一種追求,一種目標。  熟悉中國文化史的人們不會忘記,近現(xiàn)代的“國學”概念是為了與“西學”相區(qū)別而建立起來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轟開了古老中國的沉重大門。在列強的槍炮聲中,西學伴隨著傳教士的腳步,悄悄地在中華大地上播衍。1894-1895年,甲午中日海戰(zhàn),歷來以幅員廣大、禮儀之邦自居的中國敗給了地域狹小的以資本主義文明武裝的東鄰日本。

內容概要

道教服食養(yǎng)生術是道教信仰者通過攝取食物、藥物、氣、符等來防治疾病、養(yǎng)護身心,以求長生成仙的過程中所應用的一切手段、方法、知識等活動方式的總和。它包括道教服藥技術、道教服氣技術、道教辟谷技術、道教飲食技術、道教服符技術五種類型,是一類富有特色的道教養(yǎng)生技術。本書在技術哲學語境中探究道教服食文化,系統(tǒng)探討道教服食技術本質、要素、結構,細致分析道教服食技術規(guī)程,理性評價道教服食技術的養(yǎng)生功能、社會影響、倫理價值,并從技術目的與技術功效的矛盾運動、技術繼承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相互促動,社會需求變遷的作用、科技整體進步等內外因素剖析道教服食技術發(fā)展的動力機制,拓展了道教養(yǎng)生視域?! ”緯恰皣鴮W新知文庫”之一,全書共分4個章節(jié),對道教服食技術本質、要素、結構,細致分析道教服食技術規(guī)程,理性評價道教服食技術的養(yǎng)生功能、社會影響、倫理價值等內容作了系統(tǒng)介紹,具體包括道教服食技術本體論、道教服食技術規(guī)程、道教服食技術的理性評價、道教服食技術發(fā)展的動力機制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黃永鋒,1976年生,福建仙游人。哲學博士,現(xiàn)為廈門大學哲學系講師、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后。擔任學術期刊《道學研究》編輯、《道源》刊物特約編輯、中華道學資訊網(http://www.sinotaoism.com)管理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道教文化與當代社會、道教養(yǎng)生學、道教與中國古代科技,已在《世界宗教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哲學動態(tài)》等學術刊物發(fā)表文章三十多篇。參與國家“十五”重點圖書《透視中國東南——文化經濟的整合研究》(該書2004年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國家985重大課題《中國道教思想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道教服食技術研究》獲廈門大學優(yōu)秀博士論文、福建省優(yōu)秀博士論文等榮譽。

書籍目錄

總序序緒論  一、問題的緣起  二、學術史回顧  三、本書研究方法  四、本書學術價值  五、本書邏輯框架第一章  道教服食技術本體論  第一節(jié)  道教服食技術本質  第二節(jié)  道教服食技術要素  第三節(jié)  道教服食技術結構第二章  道教服食技術規(guī)程  第一節(jié)  道教服藥技術規(guī)程  第二節(jié)  道教服氣技術規(guī)程  第三節(jié)  道教辟谷技術規(guī)程  第四節(jié)  道教飲食技術規(guī)程  第五節(jié)  道教服符技術規(guī)程第三章  道教服食技術的理性評價  第一節(jié)  道教服食技術的養(yǎng)生功能及其他影響  第二節(jié)  道教服食技術的倫理價值觀第四章  道教服食技術發(fā)展的動力機制  第一節(jié)  道教服食技術發(fā)展的內部作用力  第二節(jié)  道教服食技術發(fā)展的外部作用力余論  一、跨學科研究導致新發(fā)現(xiàn)  二、史料需要辨?zhèn)魏妥C真主要參考文獻附錄  一、本書圖表目錄  二、《道藏》外丹道經中所見的煉丹器具圖樣問學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道教服食技術本體論  第一節(jié) 道教服食技術本質  道教服食技術是本書的中心概念,是本書探究的對象,給它下一個貼切的定義是十分必要的。定義是以簡短的語句來揭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使人們明確概念的意義及其使用范圍的邏輯方法。我們給道教服食技術下定義擬分三步走,首先厘清前人對道教服食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重新界定道教服食技術的外延;其次,準確地揭示道教服食技術的內涵。最后,把道教服食技術內涵與外延結合起來給道教服食技術下個明晰合理又比較完整的定義。  一、道教服食技術的外延  服食是道教的一類養(yǎng)生技術。一般認為,服食是道教中人通過食用藥物以求長生的法門。通過細致的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服食是道教養(yǎng)生中一類十分常見的現(xiàn)象,其外延可以是藥物,還可以包括日常食物、氣、符等。對同一個概念有不同的定義這是正常的認識現(xiàn)象。邏輯學告訴我們,定義只能揭示事物某些方面的規(guī)定性,不可能揭示事物全部的、豐富的內容。事物本身不斷發(fā)展變化以及人們認識的局限性、片面性往往使準確定義的工作變得十分不易。給概念下定義和內涵定義合起來。外延定義是通過列舉一個概念的外延,使人們獲得對該概念的某種理解和認識,從而明確該概念的意義和適用范圍。明確概念的外延有助于明確概念的內涵。鑒于學術界對道教服食技術外延認識有個變遷的過程,梳理一下前賢對道教服食的認識,重新準確界定道教服食技術的外延,是十分有益的學術工作?!  ?/pre>

編輯推薦

  《國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樂師掌國學之政,以孝國子小舞?!菲渲兴^《國學》實際上是指上古時期國家設立的學校。隨著歷史的進展,《國學》的內涵逐漸發(fā)生演變。到了近代現(xiàn)代,《國學》成為指稱我國特有學術的一個術語,其外延是以儒、道、釋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涉及古代哲學、史學、文學、藝術、語言學、科學等諸多領域。  本文庫正是從廣義上使用《國學》概念的,至于《新知》既意味著新的領域、新的視野也意味著新的探索、新的認識。由于國學的范圍相當廣泛,這套文庫當然應該有所選擇,關注那些具有新發(fā)現(xiàn)、新觀點的成果,這就是為什么將《國學》與《新知》合成的用意所在?! 奈母暹x擇的立場看,既然是《國學》,則入選的文稿必定是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既然是《新知》,文稿如果僅僅反映傳統(tǒng)文化內容,還是未能符合要求的,必須是兩個方面的特質兼?zhèn)?,才能進入這套文庫之中。也許組織者對文稿的選擇不一定準確,但不論情況如何,《新知》乃是編繤這套文庫的初衷,表達著一種愿望、一種追求、一種目標。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道教服食技術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