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時代(上下冊)

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人民(東方)  作者:[美] 威爾 杜蘭 著 臺北幼獅文化  頁數(shù):62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閱讀本書的理由:  美國《紐約人》雜志評價比此書道:“值得稱道的不僅有寫成這本書所做的大量研究,還該書流暢的風格,特別是杜蘭先生言簡意賅的表達能力?!薄岸盘m夫婦表現(xiàn)出對這個偉大時代敏銳的鑒賞力,同時,該書在處理對這個有爭議的時代的各種爭論時,非常恰當?shù)刈龅搅斯裏o私。”  美國《美利堅》雜志評價此書道:“對對此已忘掉了所學歷史的人來說,杜蘭方法是理想的解決辦法。讀者們可以放心,所有的領域都已涵蓋。在書頁的翻動之中,讀者已渾然不覺時間的流逝,這就是杜蘭風格獨到之處的最好見證。”  美國《紐約時報》評價此書道:“體裁新穎,說理充分,雄辯有力,見解獨到?!薄霸摃恼尾糠制饋斫蚪蛴形丁藭恼嬲A在于它如何敘述出時人的思想……杜蘭夫婦的寫作明曉流暢……這是一本值得大力推薦的好書?!薄 〗ㄗh以下人群閱讀本書:  歷史學家,哲學家及文史愛好者,“路易十四時代”之研究家或愛好者,法國文化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傳記文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威爾·杜蘭之研究家或愛好者,路易十四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大中學生等……

作者簡介

威爾·杜蘭(Will Durant,1885-1981),美國麻省北亞當姆人。美國最著名的通俗哲學史家、歷史學家。他先后在圣彼得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受高等教育,曾擔任報社的實習記者、中學教師。后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追隨毛根和蓋爾金專攻生物學,并在伍伯利和杜威的指導下專攻哲學,1917年獲哥大博士學位。
  從1948年起,他就在紐約的一家長老會堂演講哲學史與文學史,前后14年,為他的《哲學的故事》與《世界文明史》兩部書預作準備。1926年,出版《哲學的故事》獲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從此偕同夫人投注畢生精力從事《世界文明史》的著述。1967年,該書榮獲美國普利策大獎(Pulitzer Prize),并得到西方讀書界、學術界的普遍贊譽。20世紀30年代杜蘭的著作就被譯成中文,為中國讀者所熟悉?!抖墙缥拿魇贰繁环Q為20世紀之《史記》和《漢書》。
  杜蘭一直認為,一般分類歷史寫作法對于評價或批判人類整體的生活都有欠公正;歷史的寫作,一定要經(jīng)緯兼顧,分析與綜論并用;最理想的歷史撰述應設法把每一時代、每一國家的文化、組織、發(fā)展和變動等整個錯綜復雜的現(xiàn)象都加以綜述。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流浪者:盧梭(公元1712-1756年) 第一節(jié) 懺悔錄 第二節(jié) 無家可歸(公元1712-1731年) 第三節(jié) 姆媽(公元1729-1740) 第四節(jié) 里昂、威尼斯、巴黎(公元1740-1749年) 第五節(jié) 文明是一種疾病嗎? 第六節(jié) 巴黎和日內(nèi)瓦(公元1750-1754年) 第八節(jié) 保守成分 第九節(jié) 逃離巴黎(公元1756年)第二節(jié) 七年戰(zhàn)爭(公元1756-1763年) 第一節(jié) 怎樣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 第二節(jié) 被放逐的人(公元1756-1757) 第三節(jié) 從布拉格到羅斯馬赫 第四節(jié) 受困之狐(公元1757-1760年) 第五節(jié) 大英帝國的建立 第六節(jié) 筋疲力盡(公元1760-1762年) 第七節(jié) 和平第三章 國家的命運 第一節(jié) 夫人之去世 第二節(jié) 法國的復興 第三節(jié) 重農(nóng)主義者 第四節(jié) 杜爾哥之得勢(公元1727-1774年) 第五節(jié) 共產(chǎn)主義者 第六節(jié) 國王路易十五 第七節(jié) 杜巴利夫人 第八節(jié) 舒瓦瑟爾 第九節(jié) 議院的背叛 第十節(jié) 國王之駕崩第四章 生活的藝術 第一節(jié) 道德與美德 第二節(jié) 音樂 第三節(jié) 戲劇 第四節(jié) 馬孟泰爾 第五節(jié) 藝術生活 ?。ㄒ唬┑窨獭 。ǘ┙ㄖ 。ㄈ└窭掌潯 。ㄋ模└ダ{爾 第六節(jié) 沙龍  (一)若弗蘭夫人 ?。ǘ┒诺路椒蛉恕 。ㄈ┤R斯皮納斯小姐第五章 年高德劭的伏爾泰(公元1758-1778年) 第一節(jié) 善良的領主 第二節(jié) 作家之王 第三節(jié) 伏爾泰政治學 第四節(jié) 改革者 第五節(jié) 伏爾泰其人第六章 浪漫派作家盧梭(公元1756-1762年)第七章 哲學家盧梭第八章 盧梭的流浪生活(公元1762-1767年)第九章 最后的榮耀(公元1774-1783年)第十章 死亡與哲學家第十一章 光明前夕(公元1774-1789年)第十二章 大革命的分析(公元1774-1789年)第十三章 政治的潰亂(公元1783-1789年)結(jié)論

章節(jié)摘錄

一位出身寒微,在呱呱墜地之際即失去母親,不久復遭父親遺棄,而身染一種痛苦的、不可告人的疾病,在陌生城市和敵對的信仰中,流浪達12年,而為社會和文明所排斥;以反抗伏爾泰、狄德羅(Diderot)百科全書派(theEnceyclopedie)和理性時代(theAgeofReason)為己志,而被視作危險的反叛分子,被看成精神失常,被疑為圖謀不軌,為人驅(qū)逐,流離失所,而在他一生中的最后幾個月里,方能親眼見到最反對他的人,對他所表示的崇敬——如何在他死后,竟然能遠勝伏爾泰,使宗教復活,使教育改變形態(tài),使法國民氣提高.而激發(fā)了浪漫運動和法國大革命。進而影響到康德(Kant)、叔本華(Schopenhauer)的哲學,席勒(Schiller)的戲劇,歌德(Goethe)的小說,華茲華斯(Wordsworth)、拜倫(Byron)和雪萊(Shelley)的詩歌,馬克思(Marx)的社會主義以及托爾斯泰(Tolstoi)的倫理學?諸如此類影響,使他在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8世紀作家和思想家中,成為對后代貢獻最大的一位。這種種影響究竟如何形成?假如有問題需要我們解答,這問題即是天才在歷史中究竟扮演何等角色?以及個人在面對群眾和國家之際,應該如何自處?當時的歐洲已準備迎合一種感情(feeling)超乎思維(thought)之上的信仰。歐洲已厭倦于法律、禮儀、習慣和風俗的壓抑。當時的歐洲已聽夠了理性、論證和哲學。所有這些心靈束縛解除后所導致的放縱與混亂,似乎已使這個世界缺乏意義,使心靈空虛、了無想象力和希望;男男女女暗自渴望再度建立起“信仰”。巴黎已厭倦于自身的騷動和忙亂,以及厭倦城市生活的限制和瘋狂的競爭。人們向往鄉(xiāng)野問的從容與悠閑。鄉(xiāng)間簡單的日常生活可能會使身體健康、內(nèi)心平和,在那里可能再度遇見謙卑的婦人,所有的村民每周可能都在本區(qū)教堂中做禮拜。所謂值得驕傲的“進步”,和值得自詡的“心靈解放”,對于人類的貢獻,是否抵得上其所摧毀的事物之價值?其對于世界與人類的命運,曾否描繪出更為清晰與更具有鼓舞性的景象?其對于貧窮者的命運曾否有所改善?對于孤苦無依者曾否有所慰藉?盧梭提出這些疑問,并對這些問題加以說明,寄予關切與同情。即使他話已說完,全歐洲的人仍然都在傾聽。當伏爾泰在法蘭西學院(1778年)被人們當作偶像崇拜。而盧梭正蟄居在巴黎一間不為人知的房子,備受人輕視,受人責難之際,盧梭的時代就開始了。

編輯推薦

  學界有一種說法,認為『曾經(jīng)影響過整個世界的思想家』只有兩位,一位是從未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盧梭,另一位是受過嚴格正規(guī)教育的馬克思。  盧梭之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不在于他擁有眾多的『高級別』崇拜者,如康德、歌德、席勒、托爾斯泰等,而在于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觀念,一種主義,影響到一七八八年法國《人權宣言》,一七九三年《美國憲法》、一七八七年《美國憲法》及后來的《人權憲法》……他的這種主義就是『每個人都生面自由平等』。  所以羅曼·羅蘭視其為『洞察、轉(zhuǎn)變及改變了他的世紀和下一個世紀的社會』的人物……  據(jù)王憲明、舒文的研究,近代中國人對盧梭的解讀有三種典型形態(tài):一是完全肯定,視基為拯救中國的靈丹妙藥;二是部分肯定,視其為自己政治主張之佐證;三是寶全否定,視其為既無歷史依據(jù)、又無現(xiàn)實依據(jù)的謬說?! 〉谝环N解讀以鄒容、馬君武等為代表,呂志伊(俠少)、朱執(zhí)信、張奚若、楊篤生、秦力山等亦屬此類;第二種解讀以劉師培為代表,朱謙之等亦屬此類;第二種解讀以嚴復為代表,章士釗、康有為、蔡元培等亦屬此類。梁啟超、孫中山諸人,則很難歸入哪一類?! ”R梭只有一個,但盧梭之于中國人卻是“千人千面”:或看重其“革命”思想,或看重其“原人平等”與“主權在民”等“啟蒙”思想,或看重其“契約”之論……工具不同,目標不同,則“盧梭”就有不同。是“盧梭注我”、而不是“我注盧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盧梭時代(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這套書內(nèi)容很好,但東方出版社定價太高,校對質(zhì)量太差,錯誤不少,希望出版社下次再版時能認真校對,價格下調(diào)一些。其實人民文學出版社曾經(jīng)將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下調(diào)。
  •   好書!可惜讓翻譯給糟踏了!
  •   好多人名翻譯的前后都不一樣 不上網(wǎng)查根本不知道在說誰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