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問

出版時間:2004-10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谷林,張阿泉  頁數(shù):208  字數(shù):8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內蒙古電視臺記者、作家張阿泉提出若干問題,谷林先生逐一作答。不妨看作這位文化老人一部別開生面的自傳;又是他的沉思錄,對過去歲月和所經歷的若干歷史事件多有深刻反思;也是上佳的隨筆作品,可與作者那精致典雅、頗具六朝氣象的小品文相媲美。

書籍目錄

無題——且當引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結束語附錄一   內蒙古衛(wèi)視對谷林的專訪附錄二    《情趣·知識·襟懷》題記  《書邊雜寫》后記  《談墨痕》書前自記  《鄭孝胥日記》整理說明  自訟——關于《鄭孝胥日記》附錄三  無題(節(jié)錄)  綠窗下的舊風景  慢慢讀來  關于有感而發(fā)  懷念北京的老人  你不一定非要讀谷林,谷林不該是張中行第二  一放一收,意味雋永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答客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由愛書人文章中得知這本書.另外讀過谷林先生的書,愛其文章.故想讀而后快.
  •     
      二00四年,讀了谷林先生的《答客問》后一直想寫篇讀后感。幾年中幾次重讀此書,幾次打開稿紙,卻總只能留下一些思想片斷,無法成文。今年一月九日,谷林先生駕鶴西行,再鋪開稿紙,讀后感寫不成,懷念文章是一定要寫出來的。
      余生也晚。知道谷林先生已經是一九九五年了。那時《書趣文叢》第一輯出版,先生的《書邊雜寫》收在其中。書不厚,十五萬字,都是雅致、清新的讀書小品。老先生喜歡知堂的文章,書中收錄不少與苦雨齋有關的文字。
      我一直以為一流的讀書小品不僅能傳遞作者的讀書體會,使人產生也去閱讀的沖動,而且文章還應該用舒緩的節(jié)奏傳達出豐富的信息。谷林先生的文章當屬此類。所以,從《書邊雜寫》開始,我開始留心老先生的文字。
      老先生生前出版的書很少?!洞鹂蛦枴肥瞧渲泻軇e致的一種——一本帶有自述性質的問答錄。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講到對“文革”感受時,老先生寫道:
      我想?yún)⒖家幌掳的經歷,在《吶喊》他的正傳里,第七章寫了“革命”,還真有用,靜修庵的老尼姑說:“革命革命,革過一革的……”。
      老尼姑定了定神,檢點一番,查清楚“龍牌固然已經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見了觀音娘娘座前的一個宣德爐”。
      除了這段引文,再沒有別的話了。借別人之口說自己的話,言簡而意深,滿是人生經驗和智慧的靈光。將“革命”兩字放在中國現(xiàn)代史當代史的背景下來觀照,它們讓我們至今還在通往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上曲折艱辛地跋涉,而且還不知道到底要走多久。
      《書簡三疊》更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書,書中收錄了老先生與揚之水、止庵、沈勝衣的往來書信。文辭淵雅,氣度平和。信中談書談人談瑣事,看似無奇,實則是把文化留存下來了——是在日常生活中散發(fā)著的生機,讓人愉悅、文雅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止庵在老先生故去后接受采訪,說,曾有一位讀者給谷林先生寄了一本黃裳的新著,先生就把黃裳的第一本書《錦帆集》的初版本回寄給這位讀者。這本書出版于上世紀四十年代,而且是谷林先生自己僅有的一本,有很高的價值,但先生卻如此送出去了。沈勝衣與谷林先生的交往也源于送書。一九九八年,沈勝衣讀到谷林先生的《書邊雜寫》,卻難以尋到先生較早前出版的《情趣?知識?襟懷》,于是給先生寫信談及此事。結果先生給沈勝衣寄了自己收藏的該書初版本,并從此與他結為忘年交。
      看了這些我忽然想到,谷林先生曾寫過自己與周作人的交往:
      后一次去,已隔十年,因聞香港印行《乙酉文編》兩書,無由購置,寫信問他,他(周作人——筆者注)答書說,可以見贈,但慮萬一寄失,囑自去領取。再到八道灣,他已移住上房,是東邊的一間,光線較暗,窗下一張方桌,靠里壁一架書櫥,纖塵不染。他仍從后邊出來,初冬季節(jié),穿一身綢質薄棉襖褲,有些佝僂,神采則比十年前遠勝。他拿著兩冊書,一個圓墨盒,用毛筆站在桌前題了款,又取出圖章蓋上。
      盡管周作人的送書和谷林先生的送書,有些不同,但老輩讀書人一脈相承的風儀真叫當下愛讀點閑書的人無限神往。
      老先生一生從事會計工作,朝夕與數(shù)字打交道,同時又是真正的讀書人。他愛書,對于書,老人有很好的見解。他說:
      書是生活中最要緊的東西。什么東西都不能跟書比較,而書又包括了人生幾乎所有的東西。你可以喜歡這種書,它可以喜歡那種書,各種書各有方位。你不存功利之見,卻又深感一天沒有書,生活就沒有趣味,這一天就沒法過好。大人幫孩子培養(yǎng)出這樣的性格,才是最大的教育。
      反復讀這些話,不禁自問,作為小學教師,我讓自己的學生養(yǎng)成讀書習慣了嗎?我教會他們讀書方法了嗎?我的學生能享受從閱讀中獲益的樂趣了嗎?面對這些問題,我只有汗顏。
      聽說老先生走后遺體當天即火化。想來這多半是老人自己關照的吧。為什么這么做,止庵的話或許可以給出答案——
      谷林先生一生都在實踐君子的言行和思想。除了讀書,他幾乎沒有別的樂趣。他是一個圣潔的人,對名利毫無興趣。谷林先生與人來往,總是能自然地表現(xiàn)出禮節(jié),他的所有舉動,都能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好人。
      這是谷林先生讀書讀到了通達圓融的境界的結果。
      揚之水在《綠窗下的舊風景》一文中寫老先生的住處:
      大院深處一幢舊樓,樹蔭掛滿了窗子,窗前的寫字臺上,瀉下絲絲縷縷的青翠,愈見得纖塵不染的一派清靜。
      寫得真好。這清靜的舊風景現(xiàn)在沒有了。還好,我的書房里還有谷林先生的幾本書。它們會在這喧囂浮躁的世界上永久地留存。
        2009年6月9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