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話短說

出版時間:2001-11-1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趙汀陽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編輯推薦:《長話短說》是一篇學術隨筆。收錄的作品都有著作者深入的研究成果,深刻分析了哲學這一概念的方方面面。文章入木三分、筆力雄健、觀點新穎,表現(xiàn)了作者獨具的思想慧眼。廣大讀者不妨細細品味,一定讓你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趙汀陽,哲學家,主要研究知識論、倫理學、對話理論。著有《論可能生活》、《一個或所有問題》、《人之常情》、《直觀》、《22個方案》、《趙汀陽自選集》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客座研究員。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觀念
1 千年觀念故事
2 理解20世紀的精神財富
3 有意思的“大話”
4 公共事業(yè)和公共語言
……
第二部分 書評
1 歷史語法
2 有了一種全球眼光了嗎?
3 兩種故事,一種錯誤
4 人間正道是滄桑
……
第三部分 隨筆
1 對“大事”的理解
2 毛澤東的理念設計手法
3 瞧羅素這人
4 向維特根斯坦同志學習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長話短說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06年4月買書記
       哈哈 2006年04月27日
      
      
      
       今天沒課,上午去門口書店,發(fā)現(xiàn)這周新進書不少。因出來的晚,要趕回去吃午飯,匆忙瀏覽一過,買書五本。
      
      ……
      
      上周曾在該書店買到此套書中的另外兩本,一并錄于下:一是趙汀陽《長話短說》,定價17.60元,一是陳嘉映《泠風集》,定價16元。我總覺得,如果是套書或叢書,最后在每本附上整套書的目錄信息,可惜這套書沒有,因此也無從知道共出幾本。就買到的這五本而言,其中趙汀陽并不陌生,原來常在《讀書》上看到他的文章。陳嘉映也有點印象,只是并不清晰了。其他三人,則是首次接觸。從書中所附資料看,專業(yè)皆是哲學(趙為知識論、倫理學等)。內容尚未細看,翻看目錄感覺還喜歡。
      
      
  •     
      
      此書評來源:心事哲學的意境和思想高度   《讀書》雜志2001/07  第121頁
      此書評作者:黃葉
      
      
      
      讀了趙汀陽先生載于《讀書》二○○一年第三期的文章《心事哲學(之一)》,深受啟發(fā),諸多我一直沒有想通的問題一下子就豁然貫通了。
      
      雖然如此,但我還是不能完全贊同趙先生在文中的一些看法,集中體現(xiàn)在他對宗教的定位這個問題上。應該說趙先生對西方宗教的界定是相當客觀和中肯的,他認為西方思想以知識論為基本框架,心智的任務是獲得知識,而比知識更高的、超越了知識界限的東西就屬于宗教。他還指出宗教是在知識論之外試圖解答人對永恒的渴望的惟一形式。但他也認為宗教只是利用想像力為對知識失望的人們提供了某種關于永恒的諾言,而那是缺乏現(xiàn)實感的,在實際上不能解決我們這個真實世界的問題,因此也就不能完成滿足人的另一個基本心事的要求,即生命對自身意義的直接的、現(xiàn)實的肯定。詹姆斯·里德在《基督的人生觀》(三聯(lián)書店,一九八九年)中指出生活即信仰,反過來說,信仰即生活。也就是說,宗教(至少是這里的基督教)并非沒有現(xiàn)實性,而是直接與生活相關的,所追求的既有彼處(there)的形而上的或超越的絕對存在,也有此處(here)生命中的熱情和感動之源。用一句老話說就是:以出世(彼處的、超越的、絕對的)的理念來過一個入世(此處的、現(xiàn)實的、具體的)的生活。換言之,宗教(基督教)確實能夠在現(xiàn)實中兌現(xiàn)幸福或者生活的意義,那么按照趙先生的說法,它也就是真實的、直接的,因此他也就完全能夠承擔起滿足人的第二個基本心事的責任。
      
      
      
  •     序
      
      第一部分 觀念
      
      千年觀念故事
      理解20世紀的精神財富
      有意思的“大話”
      公共事業(yè)和公共語言
      標準
      平面的語言和立體的思想
      綜合文本
      倫理學不是倫理
      解凍哲學
      揮霍或者拯救感覺
      從中國經驗到中國理念
      哲學的感覺
      關于后現(xiàn)代的一個非標準表述
      關于命運的知識
      心事哲學
      
      第二部分 書評
      
      歷史語法
      有了一種全球眼光了嗎?
      兩種故事,一種錯誤
      人間正道是滄桑
      形與勢
      哲學史的寫法
      ??鹿ぷ鞯陌凳拘?br />   有人拒絕哲學
      對技術社會恨得要命
      皇帝新腦還是新腦皇帝?
      道德的陰影
      我們都有神經病
      一本有個性的哲學史
      
      第三部分 隨筆
      
      對“大事”的理解
      毛澤東的理念設計手法
      瞧羅素這人
      向維特根斯坦同志學習
      羅素和維特根斯坦
      人生圓桌
      1999獨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