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作者:王然 頁數(shù):300
內(nèi)容概要
人生要走的路很長,需做的事很實,想說的話很多,享受到的酸甜苦辣很有滋味。如果稍稍留心一下,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很顯然,《苦樂人生》就是作者漫不經(jīng)意中的生活積累,些微小事中的人生感悟,匆匆旅途中的思想火花,現(xiàn)實社會中的精神認知。每篇小文所記敘的人或事,情或景,物或道,所感所悟,所思所慮,就如同一朵智慧的火花,會點燃心靈的燈盞,激發(fā)出想象的翅膀。人生感悟集于一事。人生旅途很漫長,也很短暫;人生變故很偶然,也很必然。人生的命運往往只因一件事、一句話、一段情景、一個想法而改變。正是這樣的人生改變,才讓人生發(fā)出萬千感慨,才使人對生活中的一件事、一段情銘心刻骨。一件事的感悟、一件事的體會、一件事的心得、一件事的情愫鏈接成豐富多彩的人生。正是人生的這些看似斷斷續(xù)續(xù)的生活感悟,書寫了生命的不同篇章?! ≌沁@些微不足道的“一”,才促使作者以《苦樂人生》為題,來統(tǒng)括這些題材各異、已經(jīng)散發(fā)的數(shù)十篇小文,帶著幾許調侃,且把它們歸類為散文。
作者簡介
王然,沒有什么傳奇的經(jīng)歷,出校門,進軍營,到地方,履歷就這么簡單。在學校,聽老師的;在部隊,聽首長的;到地方,經(jīng)常問該聽誰的;頭腦就這么簡單。閑暇時真讀了些書,工作上真不計名利,生活中真悠閑自得,貪玩但不成性,勤勉但不刻苦,謙讓但不卑躬。討厭與文字打交道卻怎么都躲不過去,反感高談闊論卻總甩不掉言論文章?! ≡@第二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當選北京市首屆新聞出版領軍人物,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出版過《事業(yè)沒有休止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溫馨的記憶》(警官教育出版社)、《人生只有三天》(長征出版社)、《同圓一個世紀夢》(人民日報出版社)和《讀紅樓悟事理》(金城出版社)等8部著作。 寫作信奉的是: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讓他人能意味深長;寫熟知的所見所聞,佐證世上有沒有的道理。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輯 三思凡事人生一思感悟等待用腦登山釋迦牟尼的表情足球的胸懷署衙楹聯(lián)說實話變異“國罵”變種說“來”說“去”三思凡事玩味數(shù)字說一不二說三道四說五順六說七扯八說九無實數(shù)字的學問錢是個怪物閑話朋友抱怨好比口臭水油閑話善惡就在一念間立官為治多思未必多益第二輯 情結時代關注不會有答案的問題檢討經(jīng)典詮釋傳統(tǒng)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靠什么鍛煉智慧也說“集體冷漠癥”“寶馬”精英GDP不是圖騰閑議做官修身學習與為官真話難講三六九等說人類學習科學無異于為生活造血學人的境界讀出心境讀出想象力文化遷就與適應適應是生活的藝術情結時代注釋偶感“無菌環(huán)境”并非好……第三輯 依稀記憶第四輯 異國一事
章節(jié)摘錄
人類有許多說不清的問題。比如同是一個類種,卻有形形色色的等級之分。我們最熟知的:兩分法中有“君子”與“小人”之分,三分法中有“圣”“賢”“凡”之分。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是中國人再傳統(tǒng)不過的看人、待人的陋習了。聊讀史書,才知道這一陋習觀念的傳播,原來還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所為。 儒家學說在中華文化寶庫中所占地位自不必說。然而,歷史上,儒家學說中就有“人分等級”的記載?!熬印迸c“小人”之分,就在孔孟學說中隨處可見?!吨杏埂防镎f:“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讀過《中庸》第20章就可知,“生而知之”、“安而知之”者,指的是圣人;“學而知之”、“利而行之”者,指的是賢人;“困而知之”、“勉強而行之者”,指的就是凡人了。以此來看,人分三等便是無疑的了?! 〉珶o論怎樣分,儒家并不貶低自己。儒的直解就是“有道學之士”。沾上“儒”字,就是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就是“席上珍”,就是“讀書高”的品類。如今,國人熱崇《論語》,大有勝過“不屑”西方文化的激情。于是,對孔子這位圣人的尊崇,也達到相當極致,把他重新推上了“圣人”的寶座。雖然時代不同了。但當我們真的專注致意于《論語》,卻發(fā)現(xiàn)孔夫子在《論語》中,對“圣人”并沒有那么尊崇,盡管“圣”和“仁”在理想人格中都具有崇高的價值,但相比之下,孔子在《論語》中提到“圣人”的,只有幾次,而提到“君子”的地方,卻不在百次之下?! 〗裉煳覀冄约啊熬印?,基本上是在“人格”的語境中。而在孔予以及儒家知識人心目中的“君子”,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人格呢? 其實,“君子”與“小人”并不是孔子創(chuàng)造的名詞。有研究說,在孔子之前就“古已有之”了。“君子”與“小人”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含義,其語義的演變成就了孔子的貢獻。在孔子之前,“君子”和“小人”是以地位為區(qū)分準則的,而不是以道德修養(yǎng)作為標準的。有貴族血統(tǒng)的人,謂為“君子”;出身平民百姓的謂為“小人”?!熬印庇裳y(tǒng)來決定的時期,只是少數(shù)權勢階層的專享名號。是孔夫子賦予“君子”道德修養(yǎng)這一人格內(nèi)涵,他說:“君子”必須“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 ‖F(xiàn)代社會,人們對“君子”與“小人”的理解是以“有德”和“缺德”為標準。這使“君子”成為一個向所有人開放的概念,成為一個人人可學而至的人格典范。將“君子”和“小人”之別的標準從“位”轉換為“德”,使“君子”成為一個道德的主體,似乎才是孔子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孔子的新貢獻。 凡事就怕打破砂鍋問到底。把人分類排位,細細追問,也并不是一朝一代、一宗一說的現(xiàn)象,而是有文化淵源的。儒家學說對人的分類法也只能說是個基礎,南宋遺民鄭思肖就說:元代把人民是分為十級的。哪十級?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雖然鄭思肖指出的這一分法從何而來,沒能考據(jù),但有一點不會有太多質疑,那就是這一分法有可能是中困歷史上對人等級最細致的分類了?!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