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文聯(lián)  作者:王照宇|主編:白庚勝  頁數(shù):151  

前言

21世紀,人類文明跨入一個全新的時空。不管是否愿意,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乃至每一個人都被這個時空一網(wǎng)打盡;無論是否承認,每一種文化傳統(tǒng),每一種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種文化基因都面臨著決定性的選擇。因為,憑借科學技術(shù)原創(chuàng)而生發(fā)的文化創(chuàng)新正在超強提速,伴隨全球一體化而彌散的文化消費令人眩目。當此考驗,開放的中國生機煥然,不僅實現(xiàn)了國民經(jīng)濟的高速度增長,科學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而且重視和諧文化的建設,既立足于本土、傳統(tǒng)、民族,叉面向世界、現(xiàn)代、未來,弘揚中華文化,共享人類文明,致力干推動和諧世界的進程,引起全球性的關注。在實現(xiàn)社會轉(zhuǎn)型,以及工業(yè)化、城市化、后工業(yè)化等現(xiàn)代化過程中,我們沒有驚慌失措,我們沒有麻木不仁,我們更沒有放棄責任,而是登高望遠,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精心部署實施,解決了觀念、人才、技術(shù)、資金、市場等方面的困難,進行了各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轉(zhuǎn)型、創(chuàng)新、開發(fā)等實踐,發(fā)展了文化生產(chǎn)力,協(xié)調(diào)了文化生產(chǎn)關系,實現(xiàn)了文化轉(zhuǎn)型,確保了國家文化安全,參與了當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創(chuàng)造與共享。

內(nèi)容概要

  雕塑,因其保存時間的久遠而歷歷在目地向世人生動地訴說人類的文明史。中國雕塑作為一門國粹藝術(shù),具有怎樣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審美韻味?被古人鄙為“雕蟲小技”的藝術(shù)又是如何沖破歷史的壁壘而成為世界雕塑苑里的一顆璀璨明珠?《雕塑》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您一一揭開這些疑團。

書籍目錄

前言1.天地玄黃混混溟溟——史前雕塑藝術(shù)(1)混沌初開(2)女媧造人(3)藝術(shù)起源的七種學說2.玄妙莫測鉤深致遠——豐富的史前雕塑遺例(1)溯源訪古跡(2)大禹鑄鼎(3)中國古代雕塑之最3.高門有閌列坐銅狄——夏商周青銅雕刻(1)黼黻青銅(2)泅水撈鼎(3)青銅4.觀兵周郊問鼎中原——楚莊王稱霸(1)禮儀之邦(2)問鼎中原(3)禮儀雕刻5.天馬行空氣吞山河——秦漢雕塑藝術(shù)(1)煌煌秦漢(2)雕鑄金狄(3)雕塑高峰出秦漢6.宏偉壯觀世界奇跡——秦始皇陵兵馬俑(1)巍巍秦陵(2)世界奇跡(3)雕塑材質(zhì)7.古樸稚拙深沉雄大——霍去病墓石刻藝術(shù)(1)一馬踏匈奴(2)匈奴不滅無以家為(3)雕塑的分類8.生動傳神世俗再現(xiàn)——兩漢陶俑藝術(shù)(1)生動之俑(2)楚王之死(3)陶俑9.神韻沖簡識字標峻——魏晉南北朝雕塑藝術(shù)(1)魏晉風骨(2)竹林七賢(3)佛教雕塑1O.情韻連綿風趣巧拔——雕塑家戴逵戴顆父子(1)藝壇代有人才出(2)戴氏父子(3)魏晉玄學11.背信棄義佛祖歷險——鹿王本生故事(1)佛風東揚(2)鹿王本生(3)印度佛教雕刻12.憐憫弱小舍身貿(mào)鴿——尸毗王本生故事(1)絲路奇珍(2)割肉貿(mào)鴿(3)莫高窟創(chuàng)建溯源13一峰獨起望似麥積——天水麥積山石窟雕刻藝術(shù)(1)秦州勝景(2)佞佛誤國(3)佛教雕刻基本常識14.清清伊水咂咂佛音——洛陽龍門石窟雕刻藝術(shù)(1)巍巍伊闕(2)祖孫滅佛興佛(3)三武一宗滅佛15.曇曜五窟名冠一世——大同云岡石窟雕刻藝術(shù)(1)皇家風范(2)鑄像決策(3)佛龕16.圓厚豐滿自然典雅——邯鄲晌堂山石窟雕刻藝術(shù)(1)峰峰鼓山(2)兵戶帝王(3)石窟歷史17.玄風南渡石窟生花——江南地區(qū)的石窟雕刻藝術(shù)(1)佛法南渡(2)篤佛誤國(3)新昌寶相寺18.南依長江北出羌中——西南地區(qū)的石窟雕刻藝術(shù)(1)弘佛要沖(2)達摩東渡(3)巴中石窟19.塑苑翹楚歷史強音——隋唐雕刻藝術(shù)(1)光彩炫耀(2)李淵造像(3)將作監(jiān)20.道子惠之藝壇雙璧——唐代著名雕刻家楊惠之(1)高樹映朝暉(2)棄畫從塑(3)樂山大佛21.簡潔生動豐肥艷麗——唐三彩藝術(shù)(1)塑苑奇葩(2)胡樂遍長安(3)唐三彩22.氣勢宏偉形制完美——龍門石窟奉先寺雕像(1)盛唐杰作(2)女皇與佛教(3)盧舍那佛23.精雕細琢邁向世俗——五代兩宋雕塑藝術(shù)(1)平易典雅(2)蕃僧作惡(3)楊璉真珈24.生動入微呼之欲出——山東靈巖寺彩塑藝術(shù)(1)海內(nèi)第一名塑(2)袈裟誤讀(3)十八羅漢25.端莊秀麗自然優(yōu)美——重慶大足石窟藝術(shù)(1)寶頂造像(2)母愛頌歌(3)摩崖石刻26.隆眉廣顙龍眼虎視——蜀王王建雕像(1)無賴帝王肖像雕刻(2)伎巧夫人(3)肖像雕刻27.細膩寫實洗煉欠佳——鞏義宋陵石刻藝術(shù)(1)洛水之濱帝王之冢(2)望祭祖陵雕像(3)南朝帝陵雕刻28.靈隱古剎布袋和尚——杭州靈隱寺飛來峰石刻藝術(shù)(1)超塵之趣(2)大肚包容笑口常開(3)多彩刻刀29.一衣帶水交流徑渡——日本奈良佛教造像(1)日本佛教圣地(2)鑒真東渡(3)夾苧雕刻30.人匠總管密宗先驅(qū)——尼泊爾雕刻家阿尼哥(1)宗教雕塑居主流(2)王室子孫雕塑名家(3)尼泊爾雕刻31.官修文獻畫塑經(jīng)典——《元代畫塑記》(1)但傷文獻?。?)道士從塑(3)《元代畫塑記》32.紛紜歧出江河日下——明清雕塑藝術(shù)(1)恢宏精究生氣無(2)雕像止淚(3)華表33.渾融有成機杼自出——明清宗教雕刻藝術(shù)(1)行狀墜俗流(2)畫像會說話(3)黃教34.生氣活活獨行踽踽——明清案頭雕刻藝術(shù)(1)民間雕刻博物館(2)鬼工裝瘋(3)磚雕35.君子無故玉不離身——明清玉雕藝術(shù)(1)南北輝映(2)吳中子岡(3)玉的歷史36.物美質(zhì)廉意趣橫生——明清竹木雕藝術(shù)(1)江浙稱雄(2)劉海戲金蟾(3)木雕藝術(shù)37.西風東漸跋涉彷徨——近現(xiàn)代雕塑藝術(shù)(1)留學之火(2)雕塑伉儷(3)中國最早的雕塑系38.煌煌盛業(yè)巍巍豐碑——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藝術(shù)(1)紀功之碑(2)搏擊中外(3)浮雕藝術(shù)39.地主索租租稅何出——大型泥塑《收租院》(1)雕塑革命(2)地主劉文彩(3)泥塑藝術(shù)40.鳳鳥飛騰繼之晝夜——當代雕塑藝術(shù)(1)河水洋洋(2)潘鶴的《艱苦歲月》(3)城市雕塑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天地玄黃混混溟溟一史前雕塑藝術(shù)(1)混沌初開東漢時有一位叫麻姑的仙女,據(jù)說她曾親自看到東海三次變?yōu)樯L?。至今,與麻姑有關的各種美妙故事仍不斷出現(xiàn)在神話傳說中。年輕美麗的麻姑雖然只活躍在古老的神話中,但麻姑三次看見滄海變桑田的故事卻真實地折射出人類社會變遷的復雜。而在長久的歷史進程中發(fā)展積累起來的雕塑藝術(shù)也同樣是一個極其漫長漸進的過程。一般說來,人類有意識地刻鑿和涂繪具象或抽象的圖形活動始于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已長達200余萬年。古代文獻資料中就曾有不少關于繪畫、書法和工藝美術(shù)等創(chuàng)始的記載。當然,這些說法既不能正確解釋人類藝術(shù)的發(fā)展過程,也不能使人相信藝術(shù)真的就起源于遠古社會的圣賢們。隨著近代生物學、人類學、民族學和考古學的興起與發(fā)展,人們對于藝術(shù)的起源問題有了進一步深刻的認識。從理論上來說,人類審美意識的萌生是與人類自身的誕生同步的。人類天生地具有對對稱、均衡、和諧對比、韻律節(jié)奏以及平整光滑等形式美要素的渴求,隨著智力的不斷發(fā)展,他們能夠從欣賞和喜愛自己身體的意識出發(fā),從自己身體提供的標準和尺度去衡量和發(fā)現(xiàn)自然界中一切美的東西,進而總結(jié)出一些基本的造型規(guī)律,然后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作中灌注這些審美的意識。于是,從石器到裝飾品,人類的生產(chǎn)活動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分界線。

編輯推薦

趣味濃郁的經(jīng)典故事,全面展現(xiàn)國粹藝術(shù)悠久亙長的發(fā)展軌跡。賞心悅目,生動反映光輝燦爛的國粹藝術(shù)圖片,立體凸顯中華五千年民族藝術(shù)的非凡成果?!兜袼堋肥且徊孔屒嗄陮W子輕松愉快地走進國粹藝術(shù)大門的普及讀本。一部讓每個家庭了解國粹文化與營造藝術(shù)氛圍的首選圖書。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的中國國粹藝術(shù)百科全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雕塑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