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8-7 出版社: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 作者:馬玲 著 頁數(shù):393 字數(shù):25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新聞與文化結(jié)合,出來的作品耐讀。 《紅墻內(nèi)外的獨家報道》,其間有新聞,有文化,因而耐讀。 我認識馬玲,已有多年。我們曾在一個大院生活過。她曾出國留學,也曾寫過小說,現(xiàn)在做記者。寫小說,要有新聞的敏感;做記者,要有文化的積淀。她把兩者結(jié)合后妙用,便構成了一種風格。 可以說,這是一本新聞和文化味都濃的作品。 馬玲后來選擇做記者而不是寫小說,是個聰明之舉。她似乎更適合當記者,因為她好奇心強,愛跑動,對事物有一種勝過常人的敏感,當然文筆也有讀者緣。 我們每天接觸大量的信息,在接觸過程中,不僅好新聞令人留下印象,好記者也一樣給人留下印象。馬玲的小說很棒,有著小說和散文風格的新聞特寫也很棒。我愛讀。讀《大公報》時,我即使不看名字,也能一眼辨出哪篇文章出自她手。 《大公報》是份老資歷的報紙,它的文化品味獨具一格?!洞蠊珗蟆烦鲞^許多大記者,在中國新聞吏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公報》將迎來百年,愿此報在一代代記者的有為下,青春永駐。
作者簡介
馬玲,香港《大公報》高級記者。
六十年代生于北京,父母兄均為軍人。
幼時,隨軍旅的父母奔波于中華東南西北,中學時落腳北京。
大學,入讀外語學院,專攻日本文學。
二十出頭,多部短篇小說面世。
大學畢業(yè)后,作過翻譯,當過記者,搞過商務咨詢。
作為國家公費生,曾留學日本京都大學,研修社會學。
后入香港《大公報》,任記者至今。
曾兩獲大公新聞獎,并獲首都女記協(xié)頒發(fā)的新聞獎。
書籍目錄
序自序第一輯 現(xiàn)場實錄 江澤民率新班底登場 朱镕基素描 吳儀的唇槍舌箭 四國首腦與他們的保鏢 美國第一夫人在北京 “京九”列車親歷記 目睹香港回歸一刻 北京,爭奧運之夜 中秋節(jié)血案記 金庸北大當教授 外交部發(fā)言人談釣魚島問題 火,競燒了李翰祥 和李陽一起瘋狂喊英語第二輯 獨家報道 衛(wèi)星發(fā)射失敗耐人尋味 附:爆炸新聞引出爆炸效應 陳云突然辭世震驚海外 附:率先報道陳云死訊后“御醫(yī)”吳階平辟謠 附:辟謠后路透社糾錯第三輯 熱點評述 緣何繁榮“娟”盛 “新生代”看毛澤東 小山智麗引起風波 大款、大腕慨嘆 論嘴巴的崇洋大開放 北大:下海乎?上山乎? 北大、清華怎比? 四十年官司感懷 知識經(jīng)濟成熱點 孔繁森與王寶森 ’九五百姓十大熱點 北京公廁“鬧”革命 戴安娜不許見白頭第四輯 人物專訪第五輯 四方追尋第六輯 散文七觀后記附:《大公報》小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