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的土地產權沖突與融合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作者:萬舉 著  頁數:218  

前言

  就像國人的奧運金牌情結一樣,中國經濟學界的諾獎情結實在是太強烈了。自1994.年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時起,林毅夫明確表達了對中國學者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熱切期盼,學界和媒體立即廣泛響應,部分老一輩經濟學家也按捺不住激動之情,撰文呼應,一時間似乎中國很快就要出現諾獎獲得者了。那么,中國在未來不太長的時間里究竟能否摘取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呢?如果可能的話又是憑什么樣的研究成果折桂呢?拿2009年的兩位諾獎得主來說,他(她)們的獲獎作品都是30年前研究發(fā)表的成果。自1969年瑞典銀行首次頒發(fā)諾貝爾經濟學紀念獎以來,迄今共有64位獲獎者,從其研究成果發(fā)表到獲獎的平均時間超過了30年。這就是說,如果預測未來30年內諾獎可能的獲得者的話,其研究成果現在就應該已經出現了。環(huán)顧當下的中國經濟學界,可以舉出類似這種分量的、具有開創(chuàng)性、系統性而又被廣泛認可的研究成果嗎?不免令人汗顏。

內容概要

  本書以城中村為具體考察對象,研究我國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二元土地產權利益沖突與融合問題。  “城中村”是指在我國轉型經濟城市化過程中,耕地被征占、村民已脫離第一產業(yè)生產、村莊已被城區(qū)包圍,但仍保持傳統鄉(xiāng)村社會經濟管理體制和空間居住結構的原農村村落。城中村問題是我國自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快速城市化進程中逐漸凸顯的一個問題。在進入21世紀之后,城中村問題所蘊涵的矛盾沖突急劇呈現:它不僅在城市規(guī)劃、城市建設和城市社會文化上阻滯城市現代化發(fā)展,更主要的是傳統鄉(xiāng)村管理體制和城鄉(xiāng)居民獲取產權利益的制度背景的巨大反差使城中村成為城鄉(xiāng)利益沖突的聚合點。這昭示了中國城鄉(xiāng)“二元”分割的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變革的實質,即轉型經濟的城市化應當是城鄉(xiāng)居民利益關系的重新整合過程。我國城鄉(xiāng)“二元”分割制度是指以“二元”所有制為核心,包括行政體制、財政體制、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在內的城鄉(xiāng)分割的兩套制度體系,“二元”所有制的基礎是“二元”土地所有制,或“二元”土地產權制度。本書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城中村問題產生的根源,并尋求化解問題的出路,進而為順利推進轉型經濟城市化進程和土地產權制度創(chuàng)新提供思路?! ‘a權分析是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書系統提出產權維度分析框架,即基于產權主體、產權客體和產權束三要素,考察決定產權利益的三個方面:產權內涵維、強度維和時間維三維度。本書強調了國家(或政府)的作用,國家對產權的界定與保護決定了實際產權主體的權利及其獲取產權利益的限度?! ≡谵D型經濟城市化過程中,城區(qū)擴張是經過征收集體土地來完成的,國家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壟斷城市化進程,并尋求成本最小化的城市化道路是城中村產生的直接原因。從法律規(guī)定和具體實踐兩方面講,由于產權主體地位的差異,國有土地產權具有集體土地產權所不可比擬的產權維度優(yōu)勢。國家在事實上恰恰利用了兩種公有土地的產權模糊和不平等促進了社會財富的快速積累與集聚,從而為整體經濟快速增長和經濟效率提高提供了動力。城中村問題的典型意義使我們從一個焦點來觀察、研究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從“二元”向“一元”轉型過程中不能回避、必須化解的矛盾和問題,城中村這一問題的出現表明,國家并沒有很好地抓住轉型經濟城市化這一契機來整合城鄉(xiāng)利益關系?! 〕侵写鍐栴}的解決需要表、里兩種路徑:一是改造現有城中村,二是避免新的城中村問題。城中村改造要順利推進,應逐漸化解矛盾沖突:在集體土地國有化時,必須保障村民獲取持久收入流的產權對等置換,而不是完全依靠國家征收權進行利益非平等交易獲取集體土地。要根本避免新的城中村問題出現,應在漸進平滑轉型過程中改造集體所有制,其核心在于集體土地產權制度的創(chuàng)新,即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促使二元土地產權的融合。為此,本書提出轉型經濟就是權力分配資源向權利與利益對等實現機制的轉化的觀點,即國家權力逐漸淡出經濟資源配置而讓位于市場機制,由此逐漸打破對城市化的政府壟斷,鼓勵在宏觀規(guī)劃指導下由社會經濟發(fā)展本身所引致的自然演化的城市化,在這種社會經濟自然演化中,各產權主體公平地獲得產權利益;保證各類土地產權具有同等的基本產權內涵維度,并保障各類土地產權平等進入市場;推進健全的社會保障體制等社會配套制度建設,政府轉換職能并依法行政。

書籍目錄

第1章 導論1.1 問題的提出與本書研究的意義1.3 文獻綜述1.3 本書研究方法、邏輯思路與結構安排1.4 本書研究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之處第3章 產權維度與二元土地產權制度:分析框架3.1 產權、產權要素與產權維度3.3 我國二元土地產權的三要素和三維度第3章 城中村產生的根源3.1 我國城市擴張現狀與轉型經濟城市化的特殊任務3.3 城中村產生的原因之一:轉型經濟國家壟斷城市化3.3 城中村產生的原因之二:成本最小化的城市化道路第4章 城中村中的土地產權利益沖突4.1 城市土地收益構成變動4.3 土地增值收益歸屬——城中村集體土地產權利益認定4.3 村民集體與村民個體的行為分析4.4 房地產開發(fā)商的行為分析4.5 城中村的集體土地產權利益沖突第5章 現有城中村改造:城中村問題的化解5.1 城中村改造實踐5.3 城中村改造的實質5.3 城中村改造過程探討第6章 二元土地產權的融合:在轉型中整合城鄉(xiāng)利益關系6.1 改造集體所有制,重構土地產權關系:消除城中村問題6.3 鉗制“掠奪之手”:回歸經濟發(fā)展的市場動力機制附錄:關于城中村問題的部分調研資料整理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圖4.1 中,各行業(yè)的土地投標租金函數曲線分別交于A、B、C各點,A、B、C各點中間段的曲線連接成為下凸的城市土地利用的整體投標租金曲線,成為各行業(yè)土地投標租金曲線的包絡線,從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圍對于土地的集約利用程度遞減。城市土地整體投標租金曲線是對于所有行業(yè)或全部城市土地使用者的,因此,各投標租金曲線連接組成的這一包絡線反映了單一中心城市土地在各處的租金曲線,比單個行業(yè)的投標地租曲線變化幅度更大?! ∥覈鞘邪l(fā)展模式基本延續(xù)“攤大餅”式發(fā)展,即從城市核心區(qū)向四周擴張,因此,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格局可以利用單一中心城市土地的投標地租變化為例進行分析?! D4.1 是示意圖,要說明兩點:一是各行業(yè)的投標租金曲線不一定如圖4.1中表示的那樣是線性的,可能其本身就是凸向原點的;二是圖4.1中各行業(yè)投標租金曲線相交點明顯,即各行業(yè)的區(qū)位分布明顯,實際上,行業(yè)之間的投標租金曲線連接可能是比較平滑的,分布區(qū)域也可能是交叉的?! “殡S著集聚經濟的發(fā)展和城市經濟規(guī)模的增大,城市區(qū)域規(guī)模加快向周圍鄉(xiāng)村不斷擴張,城市中各個行業(yè)對城市土地的投標租金支付就會隨土地稀缺性的增強而提高,從而促進城市整體土地投標租金曲線提高,并向外擴展。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轉型中的土地產權沖突與融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