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作者:厲以寧 頁數:258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是一部討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的著作。不久以前,曾經有一些學生問我:“在您已經出版的若干部著作中,能告訴我們哪三本書是您認為最能反映自己學術觀點的代表作?”我的回答是這樣三本書:《非均衡的中國經濟》(經濟日報出版社1990年版,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版,被評為“影響新中國經濟建設的lO本經濟學著作”之一);《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獲得2003年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資本主義的起源》(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獲得2007年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2007年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榮譽獎)?!冻绞袌雠c超越政府》一書有一個副標題: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初版于1999年,距今已經10年。我作了一些修改、補充,現在準備出修訂版。
內容概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的調節(jié)是基礎性調節(jié),所以可以把市場調節(jié)稱做第一次調節(jié),政府對資源配置的調節(jié)是高層次的調節(jié),所以可以把政府調節(jié)稱做第二次調節(jié)。 由習慣力量或道德力量進行的調節(jié),就是超越市場調節(jié)與政府調節(jié)的另一種調節(jié),可以稱之為第三種調節(jié)。
作者簡介
厲以寧,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蘇省儀征市。195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經濟系,之后任教于北京大學,任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現任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1988-2003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F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在經濟學理論方面著書多部,并發(fā)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非均衡理論,并對“轉型”經濟發(fā)表了大量論述,對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因其在經濟學以及其他學術領域中的貢獻杰出而多次獲獎。其中包括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孫冶方經濟學獎、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證書、金三角獎、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中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國際合作獎(最高獎)、第十五屆福岡亞洲文化獎——學術研究獎(日本)等。他曾多次被邀請到國內外多所大學與科研機構演講。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問題的提出 第一節(jié) 歷史的回顧 一、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的含義 二、市場調節(jié)、政府調節(jié)、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的并存 第二節(jié) 非交易領域 一、非交易領域內的各種關系 二、非交易領域內個人行為的合理性問題 第三節(jié) 介于“無形之手”與“有形之手”之間的調節(jié) 一、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的性質 二、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的形式之一——企業(yè)文化 第四節(jié) 道德規(guī)范與人的全面發(fā)展 一、生活單調化所引起的思考 二、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理解 三、優(yōu)良社會風尚的培育 四、優(yōu)良社會風尚與人自身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第二章 效率與協調 第一節(jié) 效率的真正源泉 一、產生高效率或低效率的機制 二、效率與道德力量的作用 三、兩種凝聚力:團體的凝聚力和社會的凝聚力 第二節(jié) 協調與適應 一、協調與適應的意義 二、社會變動中的協調與適應 三、個人壓抑感或孤獨感的化解 第三節(jié) 互助共濟與效率增長 一、從治水與中國傳統(tǒng)精神說起 二、互助共濟的啟示 三、對歷史上互助共濟行為的進一步分析 四、互助共濟的精神不會消失 第四節(jié) 效率的道德基礎 一、效率雙重基礎的探討 二、效率的道德基礎同物質技術基礎的關系 三、效率增長的潛力與超常規(guī)效率 四、關于經濟行為道德標準的進一步思考 五、個人自主性與人際關系的協調第三章 公平與認同 第一節(jié) 對公平的深層次理解 一、收入分配的合理差距間題 二、個人的絕對收入與相對收入 第二節(jié) 認同的含義 一、認同與共同命運觀 二、認同與利益集團 三、認同與超越利益的考慮 第三節(jié) 公平與認同的關系 一、關于個人在群體中的公平感 二、公平與認同之間關系的進一步說明 三、對起點公平性的認同與對結果公平性的認同。 第四節(jié) 認同與互諒互讓 一、認同與互諒互讓之間關系的歷史考察 二、現代社會經濟中的認同與互諒互讓第四章 法律與自律 第一節(jié) 市場、政府與法律 一、市場調節(jié)與政府調節(jié)都必須依法 二、政府調節(jié)中權與法的矛盾 第二節(jié) 習慣、道德與法律 一、法律產生以后第三種調節(jié)的作用 二、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同法律之間的關系 三、法律與自律的關系 第三節(jié) 自律問題的進一步探討 一、自律與海德格爾公案給人們的啟示 二、再論守法與自律的關系 三、報應的公正與自律的局限性 四、非正常狀態(tài)下的自我約束 第四節(jié) 道德激勵 一、個人持久主動性、積極性的源泉 二、道德激勵與利益動機的相容性 三、自律是道德自我約束與道德自我激勵的統(tǒng)一第五章 第三次分配 第一節(jié) 第三次分配概述 一、第三次分配的定義 二、關于第三次分配的幾點說明 第二節(jié) 第三次分配在社會協調發(fā)展中的作用 一、第一次分配與第二次分配后留下的空白 二、對社會協調發(fā)展的不同解釋和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第三節(jié) 第三次分配與代際關系 一、“生活中的希望”與第三次分配 二、第三次分配與家庭內部的矛盾 第四節(jié) 第三次分配的趨勢 一、關于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認識 二、從“重物輕人”到“以人為本”第六章 社會經濟運行中的道德制衡 第一節(jié) 約束與監(jiān)督機制 一、篩選機制、保障與激勵機制、約束與監(jiān)督機制的統(tǒng)一 二、道德約束與對權力的限制 第二節(jié) 選擇與競爭 一、選擇與競爭中的心理因素 二、選擇與競爭中的法律約束與道德約束 第三節(jié) 信仰與社會制衡 一、對信仰的理解 二、信仰在社會制衡中的作用 三、理性與信仰 第四節(jié) 社會經濟運行中的安全閥 一、關于政府在緩解社會矛盾方面的局限性 二、社會內在緩沖機制、疏導機制的建立 三、有形的社會安全閥和無形的社會安全閥 四、從原有的平衡狀態(tài)向新的平衡狀態(tài)的過渡 第七章 道德重整與社會經濟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韋伯理論引起的思考 一、韋伯對倫理因素的強調 二、“韋伯熱”的原因 三、韋伯理論與歷史進程的合理性 第二節(jié) 道德重整的迫切性 一、新文化、新倫理對舊文化、舊倫理的代替 二、道德重整與“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 第三節(jié) 道德重整的長期性 一、道德重整與國民素質的提高 二、道德重整:空想與現實 第四節(jié) 法治、民主與道德重整 一、法治的對立面是非法治 二、并非任何一種依法辦事都等于法治 三、道德重整與民主建設 第五節(jié) 社會信任的重建 一、從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看重建社會信任的必要 二、從人際關系的和諧看重建社會信任的必要 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要 四、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結束語附錄 厲以寧著作目錄(1979—2009年)修訂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書中提出,在市場尚未形成與政府尚未出現的漫長歲月里,那時既沒有市場調節(jié),也沒有政府調節(jié),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是這一漫長時間內唯一起作用的調節(jié)方式。不僅遠古時期的情況是如此,即使在近代社會,在某些未同外界接觸或同外界接觸不多的部落里,在邊遠的山村、孤島上,甚至在開拓荒蕪地帶的移民團體中,市場調節(jié)不起作用,政府調節(jié)也不起作用,唯有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才是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起作用的調節(jié)方式。因此,完全有理由把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稱做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的一種調節(jié)。第二,書中提出,在市場調節(jié)與政府調節(jié)都能起作用的范圍內,由于市場力量與政府力量全都有局限性,所以這兩種調節(jié)之外會留下一些空白。當然,在某些情況下,政府調節(jié)可以彌補市場調節(jié)的局限性;在另一些情況下,市場調節(jié)也可以彌補政府調節(jié)的局限性。但政府調節(jié)是不可能完全彌補市場調節(jié)的局限性的,正如市場調節(jié)不可能完全彌補政府調節(jié)的局限性一樣。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由于人是“社會的人”,人不一定只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和選擇行為方式,人也不一定只是被動地接受政府的調節(jié),所以市場調節(jié)與政府調節(jié)都難以進入到人作為“社會的人”這個深層次來發(fā)揮作用。市場調節(jié)與政府調節(jié)留下的空白只有依靠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來彌補。從這個意義上說,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是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的一種調節(jié)。第三,書中提出,社會生活是一個廣泛的領域,其中一部分是交易活動,另一部分是非交易活動。在交易活動中,市場調節(jié)起著基礎性調節(jié)的作用,政府調節(jié)起著高層次調節(jié)的作用。而在非交易活動中,情況便大不一樣了。由于這些活動是非交易性質的,所以不受市場規(guī)則的制約,市場機制在非交易活動中是不起作用的。至于政府調節(jié),則只是劃定了非交易活動的范圍,使它們不至于越過邊界,而并不進入非交易活動范圍之內進行干預。這樣,非交易活動就要由市場調節(jié)與政府調節(jié)之外的道德力量來進行調節(jié)。
后記
《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一書自1999年出版至今,已經整整十年。這十年,是中國經濟迅速成長的十年,是民生問題備受重視的十年,也是學術界對道德、倫理等課題日益關注的十年。十年來的實踐,使我懂得了許多當初撰寫本書時還不很明白的道理,也使我學習到過去所忽略的一些領域內的知識。我感到有必要對全書加以修改、補充,于是決定出這部修訂版。我知道,即使修訂版出版了,書中的不少提法仍是很不成熟的。我只好寄希望于讀者,盼他們提出寶貴的意見,指出還有哪些需要改正或推敲之處。為了修訂版的早日出版,經濟科學出版社的孔和平、羅志榮、郭兆旭、金梅、齊偉娜等同志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在此謹向他們致謝。
媒體關注與評論
雖然迄今為止.學術界對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的探討遠遠不夠而且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包括交易領域和非交易領域)人們對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的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夠但我深信.這種情況以后是會改變的。我撰寫這本著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我的論述能夠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大家一起來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讓習慣與道德調節(jié)的作用發(fā)揮得更加充分?! 獏栆詫?/pre>編輯推薦
《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修訂版)》是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