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論理論

出版時間:2010-2  出版社: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  作者:禹芳琴  頁數(shù):264  
Tag標簽:無  

前言

  禹芳琴博士的博士學位論文《貨幣倫理論》幾經(jīng)修改,終于作為專著出版了。可喜可賀!  貨幣是經(jīng)濟學的術語,從社會文化視野來說是金錢,通俗來說就是錢,中國古代雅稱為“孔方兄”。這使我想起中國西晉魯褒所寫的《錢神論》。全文如下:  “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內則其方,外則其圓。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行藏有節(jié)。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難朽象壽,不匱象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fā)之口。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后。處前者為君長,在后者為臣仆。君長者豐衍而有余,臣仆者窮竭而不足?!对娫啤罚骸烈痈蝗?,哀此煢獨?!薄  板X之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匱,無遠不往,無滌不至。京邑衣冠,疲勞講肄,厭聞清淡,對之睡寐。見我家兄,莫不驚視。錢之所佑,吉無不利。何以讀書,然后富貴?昔呂公欣悅于空版,漢祖克之于贏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錦繡,相如乘高蓋而解犢鼻,官尊名顯,皆錢所致??瞻嬷撂?,而況有實;贏二雖少,以致親密。由是論之,可謂神物?!薄  盁o位而尊,無勢而熱。排朱門,入紫闥。錢之所在,??墒拱?,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爭辯訟,非錢不勝。孤弱幽滯,非錢不拔。怨仇嫌恨,非錢不解;令聞笑淡,非錢不發(fā)。洛中朱衣,當途之士,愛我家兄,皆無已已。

內容概要

馬克思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對貨幣倫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科學的貨幣倫理思想,也構成了現(xiàn)代貨幣倫理的理論基礎。近代西方進入市場經(jīng)濟之后,尤其進入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之后,經(jīng)濟發(fā)展和道德的關系問題也十分突出。作為一個重要經(jīng)濟范疇的貨幣與倫理的關系自然也為西方的倫理學家和經(jīng)濟學家所關注。他們提出的種種理論中有積極合理的因素。編者們依據(jù)馬克思關于貨幣倫理的原理,融合西方的貨幣倫理理論和方法論的積極因素,為當前的貨幣倫理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和正確的研究方法。

作者簡介

禹芳琴,女,1970年生,湖南邵東人。1992年畢業(yè)于邵陽學院英語系;2002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倫理學研究所,獲哲學碩士學位;2007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廣東金融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副教授。主要從事家庭倫理學和經(jīng)濟倫理學研究,先后在《學術論壇》、《求索》等刊物發(fā)表文章十幾篇。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貨幣倫理的理論基礎——馬克思的貨幣倫理思想 第一節(jié)  馬克思貨幣倫理思想的邏輯架構 第二節(jié)  馬克思貨幣倫理思想的內容第二章  近現(xiàn)代西方貨幣倫理思想的發(fā)展與啟示 第一節(jié)  近現(xiàn)代西方貨幣倫理思想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喬治·西美爾貨幣倫理思想的內容和啟示第三章  貨幣的倫理意蘊:生產(chǎn)力視角 第一節(jié)  貨幣生產(chǎn)力與以倫理為核心的文化力 第二節(jié)  貨幣生產(chǎn)力的倫理肯定 第三節(jié)  貨幣生產(chǎn)力的倫理負值第四章  貨幣的倫理意蘊:社會交往視角 第一節(jié)  貨幣是社會交往的符號體系 第二節(jié)  貨幣對社會交往的倫理意義 第三節(jié)  貨幣對社會交往的道德污損第五章  貨幣的倫理意蘊:人性視角 第一節(jié)  貨幣是人性生成和張揚的載體 第二節(jié)  貨幣的人性善值 第三節(jié)  貨幣使人性異化趨惡結語貨幣倫理的使命和挑戰(zhàn)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中,社會關系被日益轉化為金錢化的市場關系。貨幣損害著不可放棄的感情的社會核心關系。異化(馬克思)和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貝馬斯)就是對當今社會問題的兩種描述?! ∮腥苏J為金錢是萬惡之源,萬惡之最。它會導致道德上的墮落。道德上墮落的原因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在物物交換中,物品所有者對自己的要交換的物品具有直接的責任。而貨幣是匿名的,交易雙方不存在責任上的相互依存關系,現(xiàn)金交易為人們在交換過程中逃避責任留下了空間。二是貨幣是控制市場的主導力量,是控制市場組織的重要手段,貨幣成了市場上的權力話語。  因為貨幣作為經(jīng)濟交換過程的合理性工具,使許多社會關系擺脫了傳統(tǒng)價值定向的控制,由歷史上的奴役關系轉變?yōu)楝F(xiàn)代社會的契約關系。契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更加廣泛,使人更有個性的社會關系。這種契約關系深刻影響了人們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實現(xiàn)的可能性。  貨幣是“盈利追求”的代表,它是個人性的生存價值轉變?yōu)槌橄笮缘挠嬎銉r值,使個人性的社會關系轉變?yōu)榧兇夤δ苄缘慕粨Q過程。貨幣是社會不平等的指示器。因為占有貨幣的量的不同,對產(chǎn)品和勞務的支配權也不同。貨幣獲得了資本功能,它就激發(fā)了最強烈的自我利益,成為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工具,并由此導致相應的社會結構的變遷,使人受制于貨幣權力,同時還會導致異化現(xiàn)象。所謂異化也就是使主觀價值客觀化,使人的意志和權利具體化和物化?! ‖F(xiàn)代社會人的需要日益豐富和多樣化。人們需要的滿足只有通過貨幣符號的作用才能實現(xiàn)和滿足。這就很容易使抑制薄弱者產(chǎn)生貨幣拜物教,導致人性的扭曲和異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貨幣論理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