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綱要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中國友誼  作者:白壽彝  頁數(shù):504  
Tag標簽:無  

前言

題記一《中國通史綱要》    本書的編著,自1977年10月22日開始草擬大綱,到今年6月7日全部定稿、10月22日校完清樣,前后恰好是三個年頭。我們感謝北京師范大學黨委的支持,使我們得以在各種干擾下,畢竟完成了這一工作。    參加本書編著工作的,有楊釗同志和龔書鐸同志,他們分別負責先秦和近代史部分。方齡貴同志參與編寫了封建社會部分的初稿。朱仲玉同志參加了一些章節(jié)的改寫并編了全書的索引。精裝本的圖版是由楊釗同志和龔書鐸同志選集的。我做了一些修改補充的工作,負責全書的定稿。    侯外廬同志是我們的顧問,他的《中國古代社會史論》和《中國封建社會史論》給我們不少幫助和啟發(fā)。王振鐸同志在科學技術史方面,給我們許多學術上和人力上的幫助。華覺明同志、劉金沂同志、何紹庚同志、楊文衡同志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其他同志,把他們未發(fā)表的研究成果提供我們。繆鸞和同志、李進修同志、戴學稷同志、劉先照同志、馬壽千同志和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所的許多同志,參加了討論,有的還編寫了材料。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學院、云南大學和昆明師范學院的領導,選派專人參加工作,給了我們大力的支持。不少同志的作品,包括論文、專書、辭書、年表、教材,都給了我們教益,特別是范文瀾同志的《中國通史》和游國恩等同志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給我們的教益較多。有時,我們做不出更合適的表述,還襲用了一些作品里的成文。因為本書是普通歷史讀物,我們對于材料來源和吸收別人的成果都沒有注明。外文出版社首先答應為本書出版日、英、德、法等外文版本。緊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要出漢文原稿的版本。外文出版社吳恂南同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關同志為本書的編寫和出版做了耐心的工作。我們對上述的各位同志,表示深深的感謝。對于我個人來說,還應該感謝牟傳同志在生活上給我的周到的照顧和對減少我可能遇到的干擾的關心。    我們在努力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探索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及其特點。我們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這一點,這有待于讀者的論定。中國史上有一些大家所感興趣的問題,或限于資料上的不足,或由于研究的不足,我們沒有勉強地作出論斷,希望以后能不斷地有所解決。    白壽彝    1980年11月9日北京

內(nèi)容概要

  1975年,正處“文革”期間,白壽彝先生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開始了《中國通史綱要》的研究、編撰工作。從l977年至l980年,歷時三年,白壽彝先生主編的這部小型中國通史完稿。1980年11月,71歲高齡的白壽彝先生主編的《中國通史綱要》出版發(fā)行了。
  《中國通史綱要》是“文革”后,國內(nèi)出版社科史學學術的第一本書;這是自1975年以來落實白壽彝先生倡議編寫中國通史所邁出的第一大步;又是多卷本《中國通史》的綱要性和前瞻性的書藉。這本書很好地把科學性和通俗性結(jié)合起來,用簡明的形式和深入淺出的語言,清晰地勾勒出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揭示出內(nèi)在特點和規(guī)律,反映了白壽彝先生對中國歷史的新思考。按原先的設想,《中國通史綱要》一書是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外國讀者,因此在寫法上多有獨特之處,如基本上不引用原始材料,盡可能不用或少用歷史上的專用名詞,在表述上力求明確和精煉。不料當出版社先行出版中文版后,卻立即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到20世紀末,此書已是印刷27次,累計印數(shù)達94萬余冊,到目前為止累計印數(shù)已遠遠超過了上百萬冊,現(xiàn)已經(jīng)出版的外文本有英、日、德、法、西班牙、羅馬尼亞、韓、蒙等8種外文譯本及世界語譯本。《中國通史綱要》雖然只有30多萬字,但在國內(nèi)外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1983年,它被列入我國通俗理論讀物的必讀書目、全國高校指定使用教材。l988年,它獲國家教委頒發(fā)的國家級優(yōu)秀教材獎。

作者簡介

  白壽彝,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民族理論工作者?;刈?,河南開封人,早年就讀于中州大學、文治大學和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研究生。曾為云南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1949年,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代表,并在天安門城樓上,親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此后,為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并與侯外廬等籌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員;同郭沫若、范文瀾等創(chuàng)辦了新中國史學會;創(chuàng)辦了《光明日報》的《歷史教學》半月刊,與劉大年等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歷史研究》雜志;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懷下,主持了《二十四史》的點校工作。
  改革開放后,任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創(chuàng)辦了史學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任所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guī)劃小組成員、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等。國家教育部稱他“年高德劭,學識淵博,教書育人,譽滿學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贊他“為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史學會認為他“學術的追求,是創(chuàng)新的意識,批判繼承祖國文學遺產(chǎn),成自得之學;學術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變,關注祖國歷史的興衰,思考民族的未來。”
  他的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史學概論》、《史學論集》、((中國史學史》、《中國交通史》、《中國通史綱要》、《民族宗教論集》、《回族人物志》、《中國回族史》等,由他總主編的《中國通史》12卷22冊全部出版,江澤民總書記親筆致信祝賀,對《中國通史》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通史》的出版,是我國史學界的一大喜事,一定會有益于推動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學習歷史的濃厚風氣。

書籍目錄

中國通史綱要 (上冊)
 第一章 敘論
  一、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
  二、五十多個民族,十多億人口
  三、一百七十萬年和三千六百年
 第二章 遠古的遺存
  一、從元謀猿人到北京猿人。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二、丁村入和山頂洞人。工具的進步,裝飾品的出現(xiàn)
  三、仰韶文化所見母系民族社會
  四、龍山文化時期的父系氏族社會
 第三章 古老的神話和傳說
  一、古老的部落
  二、部落首領,神和神的兒子們
  三、夏的“家天下”
 第四章 商周奴隸制國家
  一、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二、商奴隸主王朝
  三、商代的社會經(jīng)濟
  四、周的興起和周奴隸主王朝的建立
  五、周奴隸制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六、周由盛而衰
 第五章 東周初年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
  一、東周初年和春秋時期。大國爭霸
 ……
中國通史綱要 (下冊)

章節(jié)摘錄

夏的活動地區(qū),是疏松的沖積黃土平原,是適宜于原始耕作的地方。在平定了洪水,群眾都得到安居的時候,這一地區(qū)的畜牧業(yè)和農(nóng)業(yè)都是很可能有所發(fā)展的。古代天文知識和歷法的發(fā)展,跟畜牧業(yè)和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有密切的聯(lián)系。相傳堯時觀察了日月星辰的運行,定出了歷法,區(qū)別了春夏秋冬,以適應一年內(nèi)畜牧和農(nóng)耕季節(jié)的變化。堯時用的是陰歷,不能把一周年的實際日數(shù)安排在年歷內(nèi)。于是在一定的時候用設置閏月的辦法,進行調(diào)整。堯舜時是以366天作為一周年的實際日數(shù),當然還是不符合天象的實際的。所謂夏歷是否對所傳堯時的歷法有所改進,不見傳說。但所謂夏歷,是受到后人推崇,被認為是一種好的歷法。夏使用了銅器,但較多地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可能性不大,不過對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的加工是會有幫助的。相傳有些部落向夏貢銅,而禹用銅鑄鼎,并說夏已用銅做兵器。制銅器的手工業(yè)在夏時似已有一定的開展。夏是由十多個大小近親部落組成的,夏后氏在這些部落中居于領導的地位,和夏結(jié)成聯(lián)盟的還有一些遠親部落以及東方夷人的一些部落。依照傳統(tǒng),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應由夷和夏輪流擔任。禹在做部落聯(lián)盟首領時,既對治理洪水立有大的功績,又在對三苗部落作戰(zhàn)時取得大的勝利,在禹個人聲威上升的過程中,氏族首領的那種駕乎氏族成員之上的權(quán)力也跟著上升。禹年老時,東夷部落首領皋陶被選做禹的繼承人,這個有威望的皋陶卻先禹而死了。東夷的伯益又被推選出來代替皋陶做禹的繼位人。禹死之后,本應由伯益做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可是由于夏部落的勢力大,他們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啟為王。他們向啟朝覲,請啟調(diào)解糾紛,為啟歌功頌德。他們破壞了推選的制度,開始了新的傳子的世襲制度。按古代的說法,認為這是“家天下”的開始。夏王朝的建立,被認為是歷史上的一大變局。一個叫做有扈氏的部落,指責啟對舊制度的破壞。但有扈氏被啟在甘(今陜西省戶縣)戰(zhàn)敗、滅掉了。有扈氏戰(zhàn)敗的成員被罰做“牧豎”。所謂“牧豎”,可能意味著戰(zhàn)俘被抑制為氏族集體奴隸的身份。

編輯推薦

《中國通史綱要(套裝上下冊)》編輯推薦:史學泰斗傳世之作,中國通史經(jīng)典讀本,暢銷30年,銷售百萬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通史綱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3條)

 
 

  •   《中國通史綱要》是“文革”后,國內(nèi)出版社科史學學術的第一本書;這是自1975年以來落實白壽彝先生倡議編寫中國通史所邁出的第一大步;又是多卷本《中國通史》的綱要性和前瞻性的書藉。
  •   本書很好地把科學性和通俗性結(jié)合起來,用簡明的形式和深入淺出的語言,清晰地勾勒出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揭示出內(nèi)在特點和規(guī)律,反映了白壽彝先生對中國歷史的新思考。值得收藏。
  •   白老先生的通史綱要值得一讀,語言凝練,是現(xiàn)代中國史學的又一座高峰
  •   通俗易懂,提綱挈領,歷史入門書,對中國歷史有總體上的概括,要想細致了解,還要讀大部頭的《中國通史》。
  •   沒有白壽彞先生主編的22卷通史,只讀過白至德根據(jù)22卷本改編的四卷本白壽彞講歷史,感覺不錯,所以又買了這套,
  •   老早就想買這本《通史綱要》,內(nèi)容相當不錯,作者知名度也很高。收到貨,還挺不錯!抓緊時間看看嘍??!
  •   精裝插圖版,當下性價比最高版本 --隨最嚴謹?shù)氖穼W大師,讀一本最經(jīng)典的白話通史,看華夏民族的滄桑變化。
  •   白壽彝版是研究歷史的必備資料,本書為考研歷史學必備,內(nèi)容豐富,迎合考試
  •   白大師的歷史一直很值得人看。而且這本書也是十分綱要性的東西。蠻試合歷史愛好者讀
  •   這是我所喜愛的泰斗,白壽彝所作,我好喜歡
  •   非常好的一本書,了解中國歷史的簡明讀本。。
  •   一直很想看中國歷史的,買來看看
  •   有綱要性
  •   看了一些感興趣的章節(jié)。有一部分語句讀起來有點不太像中國人的說話習慣。這可能是照顧外國人的閱讀習慣。內(nèi)容上確實少用文獻。很多數(shù)字用的約數(shù),很科普。對照著別的史書可以找到相對確切的數(shù)字。每章結(jié)尾還有個年代線索,在時間上把歷史講的很清晰。
  •   值得看一看 這本書比普及的歷史讀物要有深度一些 適合有一定歷史基礎的人看看
  •   很不錯的書,增長知識,可以當做歷史學習的輔導用書。
  •   很滿意!作為一本歷史的基礎讀物還是不錯的
  •   很經(jīng)典的歷史讀物,簡潔明了
  •   不錯 適合喜歡歷史的人來讀一讀
  •   適合非歷史專業(yè)的同學讀,簡單易懂,想簡單了解的歷史的人可以買來看看啊。。。。。
  •   非常好的一本書,歷史愛好者必讀
  •   正在看。因喜歡歷史,所以購買;好書!
  •   書的質(zhì)量很好,還沒開始看。不過是導師推薦的,他的祖師爺寫的。
  •   可以與近現(xiàn)代史學四大家的相關著作進行對比研究
  •   內(nèi)容嚴謹,兩冊看著不累
  •   書是正版,字體清晰,物流也不錯!支持支持!
  •   書還好。應該是正版。
  •   書里的內(nèi)容都是很有概括性的幾句話就交代完一件事,但是語言風格不古板
  •   學文科比看的書,老師推薦
  •   正品,包裝完好,發(fā)貨也快,一次十分滿意的購物。
  •   這個商品非常好,對學習很有幫助啊
  •   很精致的出版物,印刷精美,大師經(jīng)典之作,值得收藏。
  •   兒子學校讓買的,看看還可以,書質(zhì)量不錯。
  •   老師推薦的書,文科必備呀>,
  •   很喜歡這書,非常棒!送貨速度也快~
  •   書腰不要也罷。
  •   是正品 很好 下次還會買
  •   名家手筆,蠻好
  •   我爸說好
  •   內(nèi)容不必多說必是好的 包裝也很完整
  •   很不錯 內(nèi)容可以,有少量錯誤,但是無傷大雅
  •   好書慢讀。
  •   大致翻了翻,覺得還不錯。
  •   價錢實惠 很滿意~
  •   鬼地方
  •   還沒開始看呢,不過是我要的那種,是我們老師推薦的
  •   推薦閱讀 恰逢讀書節(jié) 不錯的書籍
  •   通史嗎,就他們幾部好的,都不錯的
  •   這個商品真的不錯,而且價格也比較合理。
  •   慢下來讀會有收穫
  •   超值,很有價值。
  •   性價比不錯,挺好的一套史書。
  •   性價比高.包裝還行.
  •   質(zhì)量挺不錯的,是正品
  •   只能說是經(jīng)典款的通史綱要,比現(xiàn)在的大學教材要強多了,但也只能和教材比較。
  •   對中國的歷史總體概括,不錯的書
  •   白先生的書內(nèi)容就不做評價了,作為一本通史的大綱,書分成2冊,一本是近代史之前的部分,從北京猿人到鴉片戰(zhàn)爭前,內(nèi)容比較簡潔。下冊是近現(xiàn)代史,基本與歷史課本相近。
    綜合來說算是中規(guī)中矩,適合給高中生看
  •   書其實就是和教科書差不多,適合入門者,主要是南大研究生指定了教材。。。
  •   一部入門級的書。
  •   書的紙張質(zhì)量還不錯,像是別人用過的。
  •   整體感覺不錯。但是紙質(zhì)挺粗的。。。
  •   不錯的商品,以前看過80年代的版本,很是喜歡,可收藏
  •   雖說是名家之著,但是個人覺得就像是在講故事,語言挺直白的,還是更喜歡呂思勉先生的。
  •   不是同學想要的版本。。。但看看還是可以接受的
  •   根本不是想象中那樣,紙張很差,內(nèi)容很少
  •   很全面,就是感覺不夠內(nèi)在
  •   書不錯,看了,以后繼續(xù)光臨
  •   內(nèi)容是非常好的,送貨速度挺快的,但印刷的紙質(zhì)差了,不滿意!
  •   專業(yè)性強,而且觀點也比較新,更契合高中歷史教學
  •   語言精準,簡練 條理清晰,通俗易懂,實用性強 有助于學生備考
  •   很好的史書學歷史通文化
  •   白壽彝先生的書,是高水平的,值得經(jīng)常讀讀,都市使人明智嘛。
  •   總體來說是不錯,定購,配送這些流程我很滿意,就是書的紙質(zhì)不是太好,這一點我不是很滿意
  •   朋友說要補習中國史,上大學時,老師講白壽彝比較多,所以就買了。
  •   通史買不起,只能買綱要了,不過內(nèi)容很凝練,很值得一讀
  •   有一些新鮮的觀點,另外也比較容易懂,適合初學者,下冊就有點太紅色了,太官方。
  •   讀史以明智,了解中國歷史,享受、發(fā)揚中國文化!
  •   白老的歷史學著作,值得珍藏
  •   真是經(jīng)典好書
  •   中國史綱要,質(zhì)量好,值得一讀!
  •   中國通史綱要
  •   近代史介紹的很多
  •   歷史學經(jīng)典著作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