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韻半壁江山

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社  作者:任軒  頁數(shù):2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公元1067年,不僅是大宋帝國由強盛而逐漸走向衰弱的分水嶺,也是兩宋文學的分水嶺。生于此后的宋代文人,在文學成就上無人超過此前的宋代文人。其原因主要在于宋神宗堪稱宏達的政治改革。在這次變法中,改革派和保守派互有攻守,無數(shù)原本頗具文名的學者都被拖入了這場橫跨兩宋德大漩渦中。自此以后,政治的變幻帶動著文學界的興衰,諸多文人的命運為之起伏跌宕,兩宋文學于是進入了全面衰退的時期。但是衰退并不意味著敗亡,此后的宋代文壇雖然人才凋零,但還是有天縱英才浮出水面,這其中之佼佼者就是李清照、陸游、辛棄疾、姜夔。

作者簡介

任軒,青年詩人,生于1979年。詩作、詩論、散文散見于《詩歌月刊》、《詩林》、《西湖》、《廈門文學》等各大報刊,入選多種選本;曾主編《中國當代網(wǎng)絡愛情詩選》,《杭州橋》一書副主編及主撰稿人?!段沂浅缥?,我是?!帆@2005年泉州市“魅力崇武”征文大賽二等獎。

書籍目錄

序曲 繁枝容易紛紛落 第一闕 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  第一篇 嫩蕊商量細細開 第二篇 虎父無犬女,自少有詩名 第三篇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第四篇 美滿逆轉(zhuǎn),安寧崩盤 第五篇 此情無計可消除 第六篇 屏居鄉(xiāng)里十年 第七篇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第八篇 寵柳嬌花寒食近 第九篇 愁,也關乎國家的事 第十篇 花自飄零水自流第二闕 陸游: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第一篇 扶床踉蹌出京華  第二篇 少年志力強,文史富三冬  第三篇 忽聞高軒過,笙喜忘食眠  第四篇 滿城春色宮墻柳  第五篇 驛路梨花處處開  第六篇 閑看城邊帶雨潮  第七篇 陸游難征  第八篇 陰差陽錯,他成了詩人  第九篇 胡越本一家  第十篇 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第三闕 辛棄疾: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第一篇 瘴雨蠻煙十年夢  第二篇 久謀伺機,起義在必  第三篇 無兵不受錄,忠義譜佳緣  第四篇 茍安局定,雄才略空  第五篇 身在楚尾吳頭  第六篇 剛拙自信,不為眾容  第七篇 辛棄疾遭貶之謎  第八篇 帶湖買得新風月  第九篇 起廢又被黜,長恨復長恨  第十篇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第四闕 姜夔: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  第一篇 流落湘鄂間,孤貧走陸川 第二篇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第三篇 十年心事只凄涼 第四篇 因詩得嬌妻,因居號白石 第五篇 小紅彈唱我吹簫 第六篇 萬里千山無處隱 第七篇 平生最識江湖味,聽得秋聲憶故鄉(xiāng) 第八篇 無枝夜飛鵲,月寒風勁羽毛摧 第九篇 古人抱恨死,今人抱恨生 第十篇 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

章節(jié)摘錄

序曲繁枝容易紛紛落雪花飄飄揚揚,落在汴京城內(nèi)?;蕦m的飛檐斗拱,紅磚綠瓦,一夜間鵝毛素裹。此時天光大亮,福寧殿前的道路仍然有點濕。殿門口,侍立著一排官員?!笆ド系凝報w可有好轉(zhuǎn)?”服侍皇帝用早膳的太監(jiān)剛走出福寧殿大門,宰相韓琦立刻急步上前問道。太監(jiān)搖了搖頭,把手中的虎皮玉盤往正前方微微舉起。韓琦立刻就明白了:原來皇帝只喝了一小碗粥湯之類的流食。幾乎與舉盤的動作同時,太監(jiān)小聲地對韓琦說:“韓大人,快進去吧,圣上正等著您呢?!表n琦顧不上對太監(jiān)說“謝謝”之類的話,只“哦”了一聲,便快步朝皇帝的寢宮走去?;实垡呀?jīng)由宮女扶起,以半臥的姿勢躺在龍榻上。寸長的銀炭在白云銅大火盆內(nèi)默默地燃燒著,把個內(nèi)室烘得如初夏般暖和?!氨菹隆毙型暌晃蝗顺荚撔械亩Y,一陣噓寒問暖的話說完后,韓琦便開始向皇帝啟奏正事,“您這么久不能親自監(jiān)理朝政,現(xiàn)在朝中人心惶惶,國外夷族虎視眈眈,宜早立太子以安眾心?!边@位病得不能下床的皇帝,就是趙曙,廟號英宗,大宋帝國的第五位皇帝。韓琦的建議,監(jiān)察御史里行劉庠也曾提出過。當時趙曙以藥石維持健康的情況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只是病情并不是很嚴重。他也以為自己很快就能夠好起來,所以,他對劉庠的做法很不高興,就把劉庠的奏請給封了??蛇@回不同了,早在一個月前,他已經(jīng)病得不能說話,有什么旨意,都得依靠手寫。于是,韓琦說完后,他便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古來皇帝立太子,下有關繼承人事宜的詔書,那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很嚴肅的事。中國歷史上宮廷權(quán)利相爭中的手足相殘、皇親國戚謀逆等一系列血淋淋的惡性事件有不少就是因為皇帝來不及公開指定繼承人就死了所致。顯然,作為當時宰相和文學界名士的韓琦是非常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當皇帝點頭同意后,他立即讓人端來筆墨紙硯,恭請皇帝親筆冊封皇太子。被立為皇太子者,乃趙曙之長子趙頊。在這樣的情景下立太子,等于是趙曙承認了自己已經(jīng)病入膏肓,不久恐將離開人世。對此,趙曙雖心猶不甘,卻無能為力,縱然他內(nèi)心有一千個舍不得,乾坤亦無法扭轉(zhuǎn)。誰讓自己已經(jīng)病得連話也不能說了?史書上形容趙曙準韓琦之奏后的表現(xiàn),用了這么四個字:泫然淚下。人生至此,著實讓人感傷。那一天,得到自己被立為皇太子消息的趙頊,很快就來到他父親的病榻前,哭得像個淚人,久久不愿起身。滿朝文武聞此,都暗暗贊嘆,認為他們的皇上實在英明,皇位沒有傳錯人?;实鄣氖种I既下,立皇太子的相關儀禮和手續(xù)便也立即付之行動。禮儀使,由翰林學士張方平擔任。寫冊文的人,也是翰林學士,姓王,單名一個“珪”字。此人自幼極其聰敏,時常語出驚人。史書上評價他的文章:“閎侈瑰麗,自成一家,朝廷大典策,多出其手?!彼谏褡?、哲宗朝時,從參知政事干到宰相,一共干了十八年。宋仁宗立趙曙為皇太子的詔書,亦是他的手筆。連歐陽修看了那份詔書之后,也忍不住贊他:“真學士也?!蓖醌暻昂蠼o皇室草擬詔書、圣旨等文書,當了十八年的超級寫手,是不折不扣的草詔專業(yè)戶和制典專家。而這個王珪,也就是李清照的外公。只不過,很難肯定王珪是否見過他這位才華曠古、名爍千秋的外孫女。因為李清照生于1084年,而王璉則于1086年五月病逝,時間隔得實在是太近了。公元1067年,正月初八。王珪所撰冊文的墨跡才干沒幾天,春節(jié)的氣氛還在北宋的大地上氤氳彌漫;各地仍是一派張燈結(jié)彩的喜慶景象。而他們的最高統(tǒng)治者,卻在這一日到九霄上向天帝述職去了。人生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趙曙就走完了三十六年的人生之路;流年似水,在位才四年,趙曙連屁股下的龍椅也沒能坐熱。然而,更令人痛惜的是,作為繼任者的大宋第六位皇帝、廟號神宗的趙頊運道并不好,他正式步入中國歷代帝王之列的這一年成為趙宋帝國走向衰敗的轉(zhuǎn)折點。公元1067年,不僅是大宋帝國由強而逐漸走向衰弱的分水嶺,也是兩宋文學的分水嶺。生于此后的宋代文人,在文學成就上幾乎無人超過此前的宋代文人。之所以這樣說,其原因還是要歸于神宗堪稱宏達的政治改革,在這次變法中,改革派和保守派互有攻守,無數(shù)原本頗具文名的學者都被拖入了這場橫跨兩宋的大漩渦中。宋神宗登基之后,大宋帝國的改革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頭等大事。因為早在神宗的爺爺仁宗執(zhí)政時,北宋帝國的錢袋里就已經(jīng)沒有幾個余錢了,到了英宗時期,更是不得不勒緊國庫的腰帶,過起緊巴巴的日子。面對當時收支相減幾乎為零的財政狀況,提倡改革并不是壞事。怎么改革,采用哪些人的主張來改革,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依靠老臣們?早在仁宗執(zhí)政時,范仲淹就提出過十條革新朝政的建議,史稱“慶歷新政”。結(jié)果碰了一鼻子灰,只好作罷。從那時起,朝中老臣們再也不敢冒進。因此,在血氣方剛的年輕皇帝眼里,保守的方式顯然并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可抬眼望過去,滿朝重臣不是保守派,就是不發(fā)表主張的明哲保身派。趙頊不得不將眼光放到朝廷之外,把希望寄托在地方官員里的能人上。他把腦袋里所知道的地方官員回顧了一遍后,想到了王安石??梢哉f,趙項在當上皇帝之前,還是皇子時,王安石的名字對他已是如雷貫耳。當時,趙頊身邊有個親信,叫韓維。韓維經(jīng)常給趙頊講一些治國平天下之類的段子,每當趙頊深以為然,夸獎他見識高、講得好時,他便會說:“這個觀點是我朋友王安石說的?!睍r間一久,聽得多了,到趙頊當太子時,已經(jīng)非常想見到王安石。韓維之所以會千方百計在趙頊面前為王安石做宣傳,當然是因為王安石對他的討好。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王安石被任命為為江寧知府。九月,升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官至副宰相,翌年升為宰相,一路青云直上。這一回,他連一次拒絕也沒有。原來,當初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對仁宗、英宗耍大牌,拒絕到朝中當官,乃是因為他深諳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王安石不愧是個審時度勢的超級行家。想當初,朝堂之上星漢燦爛,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韓琦、曾公亮、曾鞏、文彥博等一大批德高望重者濟濟一堂,哪有他王安石發(fā)光發(fā)亮的機會?人生苦短,歲月蹉跎。為了這一天,王安石已經(jīng)耗掉了大半輩子,即使是從他二十二歲考中進士算起,也等了二十六年。光陰如刀催人亡,來日不多,時不待我。想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在年輕的皇帝面前表現(xiàn)自己并非浪得虛名,在有生之年風風火火地紅一把,王安石連走路也變得呼呼有聲,遂以眾叛親離也在所不惜的架勢推行自己的新法?;蛟S,這本來就是他的性格,只是這性格造成的后果也實在太嚴重了。變法施行之后,支持王安石者,升官發(fā)財、大魚大肉、聲色犬馬;反對王安石者,削官革職、貶謫流放、睡不安寢、食不甘味。御史衙門也全換成他的人馬。王安石的變法,就像一塊鉛球般大小的金屬鈉投入裝滿水的臉盆中,登時水柱沖天、水珠四射——朝廷沸騰了,黨派之間的矛盾激化了,許多大臣紛紛卷入其中。他們一生的命運也因此而改變,蘇軾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公元1079年,也就是北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末的那天,湖州城外,幾匹快馬卷著煙塵,直奔城內(nèi)知府衙門。這伙人中,為首者叫皇甫遵,受御史臺所派到湖州拘捕蘇軾,罪名是其詩作“包藏禍心,怨望其上,訕瀆漫罵,而無復人臣之節(jié)者”。這個罪名在現(xiàn)在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在當時可謂晴天霹靂!在被押解到京城開封的路上,蘇軾聽說事件非同小可,差點投水自盡。他的一些親友紛紛與他斷絕關系、劃清界限,唯恐受其連累。他的家人為了避禍,也將他的詩文手稿一把火燒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字獄事件:烏臺詩案。烏臺,是御史衙門的別稱。據(jù)說在漢朝時,這個負責彈劾官員、審訊政治犯的衙門內(nèi)因為樹多而吸引了無數(shù)烏鴉前來棲居,人們就給它取了這么個外號,也寓意那是一個充滿是非和政治斗爭的地方。蘇軾當時作為該案的主犯,雖然命沒丟,卻付出了坐牢百十天,被貶湖北黃州的代價。與蘇軾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友,如蘇轍、王詵、司馬光、范鎮(zhèn)、張方平、黃庭堅等人,皆受到牽連,諸多文豪叫苦連天。從蘇軾的這次巨大轉(zhuǎn)折而論,文人的命運可謂悲涼。自古以來,武人主政起殺伐,文人主政亂心機。以蘇軾本人而言,詩歌的浪漫與政治的兇險常讓他處于迷茫的狀態(tài)。對于官場的變革他要保持理想的明燈,必然就沒有辦法適應爾虞我詐、鉤心斗角。從古至今,大凡在文學上光芒閃耀的巨星只要從政,其命運必然周折不定,特別是那些內(nèi)心浪漫如屈原、李白、蘇軾者幾乎都沒什么太好的結(jié)果。而究其原因,不外乎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對于這些超一流的知識分子而言,內(nèi)心之中的理想總是堅定不容更改的,而現(xiàn)實的殘酷往往會摧殺他們內(nèi)心的“烏托邦”。大宋之前,唐朝的極度繁榮帶來了文人的總體活躍,無數(shù)文人自得其樂,有的悠然自得,有的積極參政,理想和現(xiàn)實很好地契合在了一起。在這樣的時代,大師不會孤獨出現(xiàn),總是成群結(jié)隊,如星漢般璀璨。而當時間的巨輪駛到北宋這個海峽時,時局已然大不相同,一次變法就足以讓暗流變成巨浪。雖然眾多文人墨客談笑官場,但這些人和真正的政治家之間有著不可彌補的差距,而這種差距的結(jié)果就是命運的凄涼。如果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只是一句戲言的話,那么文人當官自送其命,幾乎就是一條真理了。蘇軾的這次入獄,只是北宋文壇地震的一個開端,但同時也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它代表著北宋文化氣脈的重大挫折,自此之后,朝野間兩黨相爭,導致大批文人陷入了窘迫與厄運之中,整個文壇可謂創(chuàng)傷累累,元氣大傷。如果說一個人得了病還可以慢慢恢復,那么放大到文化藝術(shù)上則大不相同,一次重創(chuàng)足以讓多年的積累毀于一旦,留下璀璨的詩句的同時,還有無數(shù)被折斷的天才。文人的命運就這樣被綁在政治的列車上,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須跟隨著它,穿過山澗,越過大河,也許偶然一次碰撞,你就會被列車拋下,粉身碎骨。在這時,你命由天不由你,任你上天入地,也躲不過社會的變遷。除非做一個避居深山的老農(nóng),但蘇軾會嗎?黃庭堅會嗎?他們后面的李清照、辛棄疾、陸游會嗎?他們激情澎湃的時候肯定已經(jīng)忘了屈原那場悲劇,他們總想成為弄潮兒,卻不知一場巨大的波瀾足以讓他們魂飛魄散。從這點來說,他們的命運也就成了國家的命運,生死與共,不能分開……公元1067年,這原本普通的年份,承載了一個王朝的太多悲哀。從此之后,物是人非,江山風物也變了模樣,動蕩的政局讓文人們越來越少了劍膽琴心,生于此后的宋代文人,在文學成就上,幾乎無人超過此前的先賢。自此中國的詩詞文化開始走上了下坡路,大唐、北宋時遍地開花的景象不復存在,僅有李清照、辛棄疾、陸游、姜夔幾人堪稱風流。此時蘇軾雖在,不復壯年,李白猶聞,卻成絕唱。自此之后,南宋偏安,煌煌大宋詞韻,只剩半壁江山……第一闕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假如說蘇軾之禍開啟了兩宋文學衰退的大門,那么在此之后,政治的變幻同樣帶動著文學界的興衰,諸多文人的命運為之起伏跌宕,兩宋文學至此進入了全面的衰退。但是衰退不代表敗亡,瘦死的駱駝猶比馬大,此時的文壇雖然人才凋零,氣脈微微,但總歸還會有天縱奇才躍出水面,這之中就有李清照。與歷代才女相比,李清照實屬其中的翹楚。三國時女詩人蔡文姬,雖有“博學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之美名,并有《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兩篇)》傳世,但作品數(shù)量太少,不足以做系統(tǒng)評價;唐朝的上官婉兒、李冶、薛濤,五代末期的花蕊夫人,李清照同期的朱淑真,她們雖然在中國的詩詞史上也留有聲名,但作品內(nèi)容大多顯得單薄,境界也算不得太高,雖亦有風格蔚然者,充其量卻不過是一幫女中才俊,與大家的身份尚相去幾里路程。因此,說李清照是1067年之后宋代文人中屈指可數(shù)的一流文學家,一點也不夸張。不過令人惋惜的是,詞文雖盛卻不代表人生繁錦,李清照的前半生雖多姿多彩,但后半生卻是紅顏薄命,幸福幾乎與她絕緣。在她的人生之中目睹了北宋的極速衰亡,也忍受了南宋的偏安之苦。國家的政治環(huán)境帶給她無盡的悲憤,而家人的政治遭遇則讓她柔然無助。歷史對這個才女不算公平,她承受了太多男人都無法承受的痛……第一篇嫩蕊商量細細開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是中國文學史需要記載的一年。這一年,司馬光耗時十九年的大作《資治通鑒》正式編纂完成。這一年,被貶黃州的蘇軾奉詔赴汝州就任,就此揭開了他命運轉(zhuǎn)折的序幕。還是這一年,在濟南章丘,基層官員李格非家里誕生了一位千金,頗有文采的他給這個女孩取名為清照。當歷史走到今天,我們已無法得知當時的這位小官為何給女兒起一個這樣的名字。但我們知道的是,在若干年后,這個女孩妙筆天下,一首首詩詞當真是清韻無雙、如花照水。以家世而言,章丘李家雖然財產(chǎn)平常,但卻是書香門第,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師從宰相韓琦,算是一個頗有見地的文人,他的一生著述頗豐、為人剛正,幾乎沒有歷史污點,這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中是非常不易的。以家風而論,李氏一門也頗得當?shù)剜徖锏臍g迎,男的不橫刀打架,女的不當街放潑,滿門上下既沒出過惡棍,也沒出過貪官。這一點從李格非的官場命運及李清照的詩詞氣韻中,我們也可窺得一二。李格非年輕的時候點子不算橫,官職也不顯赫,很長一段時間讓人頗有碌碌無為之感。不過考慮到他在政治上比較親近司馬光和蘇軾,因此不活躍也是意料之中。1079年至1084年,那是一個充滿恐怖氣氛的年代,各路文人紛紛落馬。就在李格非身居山東的時候,他的偶像蘇軾正被關在牢獄中,為能活下去而殫精竭慮、絞盡腦汁。在這種情況下,于帝國政治幾乎毫無影響的小李就如同一只螞蟻,隨時都可能被人踩死。就此而論,除了夾著尾巴做人,他好像也沒有什么別的辦法。

編輯推薦

《詞韻半壁江山》由中國友誼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詞韻半壁江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寫得太過悲涼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