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朝華出版社 作者:張揚 頁數(shù):296
前言
總有人感嘆“做人難,難做人”,事實上,人并不是做出來的。人之所以生之為人,就是因為人需要承擔必要的責任,享受應有的權利,盡自己該盡的義務。而這些責任、權利、義務都需要通過具體的事情體現(xiàn)出來,所以,要做的是事情,人是“修”出來的。從宏觀的角度來講,為人處世可以分為三個要素,即做人之道、做人之本、做人之智。做人之道:當一個人能夠把遇到的每件事情都完成,那就會從中得到“道”。這樣的“道”又為下一次做事提供經驗,如此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而“道”的不斷積累、消化、吸收,就成為提升人生的那一級臺階,學習到的各種知識也會加入其中,豐富其營養(yǎng)成分,使其更加有用。人生需要無數(shù)個這樣的臺階,一直延伸到超越成功的更高一級。當人類處于懵懂狀態(tài)時,做事靠的是本能,本能會通過做一件事得到加強和鍛煉,通過做兩件事得到提高,通過做三件事變成技巧和方法。這個技巧和方法會不斷地增多,會為下一次做事多提供一種更好的選擇,有利于事情的完成。
內容概要
做人之道:做人需要變通,但絕不意味著無原則的退縮;心靈需要寬容,但并不意味著隨意放棄做人首先得承擔責任! 做人之本:做明理的聰明人,做積極的快樂人,做奉獻的愛心人,做堅定的正直人,做融和的大度人,做共生的地球人! 做人之智: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一定能、該示弱時莫逞強,該執(zhí)著時莫回頭,低頭做事,抬頭做人。
作者簡介
張揚,原名張春霞,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資深撰稿人出版過《左手曾同藩右手胡雪巖全集》《幸福女人要讀的心理學》《讀寓言學做人全書》《35歲前決定男人的一生》《談佛論道讀人生》等十余部作品,其中有多部入圍暢銷圖書榜。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做人之道 第一章 人有“志”,就有希望 第二章 從實際出發(fā),對自己負責 第三章 樂觀做人,積極做事 第四章 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第五章 為人正直,做事光明 第六章 “穩(wěn)慎”二字記心上 第七章 聞雞起舞,天道酬勤 第八章 用心不專,一事無成 第九章 永遠要做時間的主人 第十章 做人當自強第二篇 做人之本 第一章 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二章 成由勤儉敗由奢 第三章 持身貴嚴,處事貴謙 第四章 有“禮”走遍天下 第五章 凡事和為貴 第六章 做人令人敬,做事令人服 第七章 誠是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 第八章 不敗人生,忍者無敵 第九章 低調做人,寧靜致遠 第十章 交友莫帶功利心第三篇 做人之智
章節(jié)摘錄
《周易》中有句流傳很廣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币馑际钦f,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fā)憤圖強。也就是說,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這樣才能成就一番大業(yè)。清朝第一名臣曾國藩更是認為:“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吾輩當盡人力之所能為,而天事則聽之彼蒼?!边@就是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人們的想像中,曾國藩能成為一代文宗,一定是聰明絕頂?shù)娜?;其實不然,曾國藩在這三個方面都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曾國藩從來不認為自己很聰明。他多次講自己很駑鈍。他考進士,考了三次,28歲才考上。他當時功名也不是最高,是同進士進翰林院。他一生喜歡下圍棋,但他的棋下得不好。曾國藩更不是豪雄,他多次說自己膽氣薄弱,他的膽子比一般人還小。他在晚年更膽小。在處理天津教案的時候,老是跟別人說這件事情做得不好,“外慚清議,內疚神明”,不停地自責,表示他對自己并不十分滿意。至于身體方面,他可以說是一個“病號”,30歲得了嚴重的肺病,大吐血,幾乎不治。35歲開始生牛皮癬。這個癬病很厲害,很瘁,總要搔,他很痛苦,覺得“幾無生人之樂”。他50多歲得了嚴重的高血壓病,多次眩暈。最后6l歲死于腦中風
編輯推薦
《做人第一課》鑄就自我人生的最佳讀本。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永遠以站立的姿態(tài)面對自己的人生。我們堅信,這是一部讓你感動、讓你成熟、讓你行動起來的人生圣經?!碽r〉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經營,怎樣把你的人生經營得無往不勝,把你的事業(yè)經營得左右逢源……這需要歷經無數(shù)的現(xiàn)實檢驗和不斷地總結更新?!碽r〉所以,做人是有決竅的……〈br〉知人不必言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br〉責人不必苛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肚量于己;〈br〉才能不必傲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內涵于己;〈br〉鋒芒不必露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收斂于己;〈br〉有功不必邀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謙讓于己;〈br〉得理不必搶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寬容于己;〈br〉得寵不必恃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后路于己;〈br〉氣勢不必倚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厚道于己;〈br〉富貴不必享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福澤于己;〈br〉凡事不必做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余德于己: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