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朝華 作者:呂云龍//符文輝 頁數(shù):235
內(nèi)容概要
懂點心理學,做最聰明的父母。孩子的心理成長藍圖,每一個平凡的媽媽都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yī)生,因材施教——氣質(zhì)不同,教育方法大不同行為心理學:解讀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成因,多元智能教育中的心理學:你的孩子一定有自己的強項。習慣培養(yǎng)中的心理學:讓孩子養(yǎng)成受益一生的好習慣,情緒調(diào)適心理學:如何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賞識教育中的心理學:把握賞識與批評之間的微妙變化,好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作者簡介
呂云龍,家庭教育工作,暢銷書作家,曾多年工作于教育一線,現(xiàn)在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和文字創(chuàng)作,視角獨特,教育理念先進新穎,已版《13歲前,父母一定要為男孩做的100件事》《如何教出聰明的孩子》等圖書。其作品理論科學嚴謹,結構邏輯性強,案例敘事清晰生動,語言通俗活潑,深受廣大父母喜愛。符文輝,女,九江學院教師。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孩子的心理成長藍圖孩子有著屬于他自己的小世界,在這個小世界里,有著大人所不知道的各種小秘密;他時而快樂,時而憂傷,時而沉默,時而任性,時而溫順也許會像蠟筆小新一樣狡黠可愛,也許會像櫻桃小丸子一樣帶著幼稚的成熟。總之,他的心靈世界難以捉摸,變幻莫測,擁有屬于自己的性格和情緒;事實上,他并不在你的掌控之中,而作為媽媽的你所能做的就是,竭力去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理解他,幫助他,引導他。孩子的心靈是一個難解之謎0~3歲啟蒙期:媽媽的陪伴最重要2~5歲第一反抗期:“我不!我不!我不!3~6歲敏感期:寬容孩子的重復和執(zhí)拗的專注6~12歲水泥期:培養(yǎng)孩子習慣和性情的絕佳階段13~16歲叛逆期:準備接納孩子的桀驁不馴孩子的心理體驗,需要媽媽的引導第二章 每一個平凡的媽媽都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yī)生媽媽是平凡的,但對于孩子來說,媽媽是最偉大的,因為媽媽的關愛和呵護才是治愈孩子心靈的那碗柔情雞湯。要想做好孩子的心理醫(yī)生,媽媽除了要了解孩子心理的成長規(guī)律,更需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情感特性。這個世界上,你最清楚孩子需要什么——尊重孩子的6個心理需求媽媽是孩子永遠的避風港——滿足孩子的家庭歸屬感保持與孩子的距離,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孩子,你想成為誰”——幫孩子設想一個值得奮斗的美好前景“無為而治”,鍛煉孩子的自覺性和自主性媽媽要有一顆平常心,不以一時分數(shù)論成敗相對于智力因素,更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調(diào)整教育方式,父母一起商量管教方法理想家庭環(huán)境5個基本特征第三章 因材施教——氣質(zhì)不同,教育方法大不同膽汁質(zhì)、抑郁質(zhì)、黏液質(zhì)、多血質(zhì)氣質(zhì)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跟先天的遺傳有關??鬃釉?jīng)指出,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魯、靜之異,人的心理狀態(tài)有勇進與退縮之別,而且每個人的才能有不同的發(fā)展趨勢,在教育中必須根據(jù)這些不同的心理特點因人而施教,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氣質(zhì)有若天性,因材施教是正道教育孩子,請先了解不同氣質(zhì)孩子的心理針對膽汁質(zhì)的孩子:增強其情緒的自控能力針對抑郁質(zhì)的孩子:重視增強其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主動性針對黏液質(zhì)的孩子:培養(yǎng)其自信心,勇于挑戰(zhàn)自我針對多血質(zhì)的孩子:讓其懂得臨事而懼,謀定而后動第四章 行為心理學:解讀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成因搞破壞、打架、說謊、說臟話孩子的這些毛病屢教不改,壞習慣如此頑固,學好怎么就這么難呢?媽媽們憂心忡忡:孩子的這些毛病能改好嗎?怎么改?媽媽要記住,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這些問題,千萬不可以給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孩子有可能是被冤枉的,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壞毛病的根源可能在父母身上哦。搞破壞——好奇是孩子搞“破壞”的永恒動力攻擊一一正確引導+冷處理妒嫉——教孩子學會接受別人的長處攀比——別人有,我也要有謊言一一根源可能在父母身上虐待動物——都是暴力惹的禍說臟話——引導孩子用恰當?shù)脑捳Z表達內(nèi)心感受第五章 多元智能教育中的心理學:你的孩子一定有自己的強項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是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H·加德納提出來的。他認為,孩子天生具有8種不同的智能,我們知道孩子在許多方面都具備一定的潛力,父母能否保證孩子有機會探索和尋求每一種智能這一點很重要,所以媽媽應針對每種智能給孩子提供經(jīng)歷、環(huán)境和機會。興趣——讓孩子的多元智能綜合發(fā)展數(shù)理邏輯——舉一反三,讓孩子擁有超強的領悟能力語言智能——提升孩子溝通能力的法寶空間智能——讓孩子擁有無所不及的想象力運動智能——促進孩子智力和心理健康發(fā)展人際交往際能——培養(yǎng)善解人意的孩子自然觀察智能——讓孩子學會與大自然對話內(nèi)省智能——提高孩子自我認知、自我反省的能力第六章 習慣培養(yǎng)中的心理學:讓孩子養(yǎng)成受益一生的好習慣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眱和谑切纬闪晳T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那么,媽媽應該怎樣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呢?耐心——用延遲滿足的方法來訓練孩子的耐力細心——改變孩子粗心馬虎的毛病不磨蹭——讓孩子告別拖拉,提高做事效率有計劃——教孩子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責任感——培養(yǎng)孩子勇于擔當?shù)钠焚|(zhì)節(jié)儉——遏制孩子沖動消費的習慣彬彬有禮——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小紳士、小淑女第七章 情緒調(diào)適心理學:如何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說:“一個人在社會上要獲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緒智能,前者只占20%,而后者占80%?!边@句經(jīng)典名言得到了各國、各界廣泛的認同,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成敗的確是深受情緒影響。而如果父母從小培養(yǎng)孩子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無疑會為孩子將來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第八章 賞識教育中的心理學:把握常識與批評之間的微妙變化
章節(jié)摘錄
其實這是因為兩三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我意識,他們行動力旺盛,生理的發(fā)育足夠他們獨立做一些事情,而心理上,也感覺自己似乎能夠做好這些事情,于是會開始堅持自己的意見。但心理上的發(fā)育不完全又使得孩子容易左右搖擺不定,因此,這又是一個容易走極端的年齡。孩子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成長,就開始嘗試展露自己的意愿,而欠缺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最直接的表示就是對父母說“不”。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才會顯得叛逆,不像以前那么聽話了。案例一:2歲左右的孩子愿意自己用勺子吃飯,不愿意讓人喂飯,如果強行喂飯,孩子會產(chǎn)生反抗情緒;看到媽媽洗襪子,孩子也要動手洗,要是媽媽擔心他弄濕衣服不讓洗,他就會哭鬧。案例二:寶寶到了2歲左右,一般就會出現(xiàn)不聽話的現(xiàn)象,在超市挑飲料,大人替他挑的那一樣,必是他哭鬧著不肯要的;大人休息日要帶他去游樂園,他偏要留在家中看動畫片;你要他穿藍褲子,他非要穿紅褲子不可……他是如此迫切地想表達“為自己做決定”的愿望,就算口是心非也在所不惜。這種讓人崩潰的事件經(jīng)常會在第一反抗期階段的孩子身上發(fā)生,如果媽媽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化解這種反抗,并且了解孩子當時的心理規(guī)律,那么孩子就更會反抗媽媽的指令。
編輯推薦
《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1:媽媽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學》:教育孩子不僅要關心他的身體成長和智力開發(fā),更要關注他心里上的細微變化。懂點心理學,能讀懂孩子的心理解讀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成因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