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7 出版社:朝華出版社 作者:高小勇 頁數(shù):26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12年前,高小勇創(chuàng)辦了《經濟學消息報》,力邀我們這些經濟學者為其寫稿,并特別鼓勵我們寫那些學的原理對實際中各種現(xiàn)象進行深入淺出分析的雜文、隨筆。十幾年來,這類文章在經濟學的普及上、在幫助人們深入理解社會現(xiàn)象上、在推動我們的經濟改革與發(fā)展上,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也使小勇得以將《經濟學消息報》發(fā)表的這類文章,編成洋洋灑灑六卷本的集子,呈現(xiàn)給讀者,并起了一個很有點刺激性的書名:《經濟學帝國主義》?! ∷^經濟學帝國主義,指的當然是經濟學在“侵略”其他社會科學學科的傳統(tǒng)領地,而且這種侵略并不是異想天開的瞎胡鬧,而是真能分析出一些原來人們沒有分析出來的東西,給人們以新的啟示,使學科有新的發(fā)展。 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與它的特殊分析方法相聯(lián)系的。首先,經濟學在本質上其實不像有人從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樣,是所謂“數(shù)錢的學問”,它所研究的是人的行為,是人們如何在資源(包括時間)稀缺的條件下,通過行為和選擇的改變,取得最大的效果。所以在一定意義上,經濟學是一種“行為效果學”,只要在有人、有人的行為的場合,這種行為效果學的基本邏輯和基本分析方法,可以是通用的。其次,經濟學不僅研究個體的行為,而且研究個體之間的相互關系,這當然沒有什么特別的,一切社會科學都研究人與人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社會關系。但在現(xiàn)實中,生存的需要總是人們的基本需要,人的一切活動都有賴于資源的消費和收入的分配,經濟利益構成人們一切利益的基礎,因此,理解了經濟關系,的確也能對其他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問題,有更深的理解?! ≌腔谶@樣的原因,經濟學就顯得很“強勢”,很“囂張”,很“顯學”。經濟學帝國主義的概念最初當然是由經濟學家自己提出的,以形容經濟學的擴張趨勢,在人們說開去后,這個詞可能讓人對經濟學產生誤解,以為它無所不能,或者是它在自吹無所不能。 其實,真正的作為科學的經濟學是很“謙虛”的,甚至是很“謙卑”的?;蛘哒f得更確切一點,如果一個人真的搞懂了經濟學,他會是很謙虛的,因為他會知道,經濟學所能夠說明的、能夠解決的問題,其實是很有限的。 首先,個人如何選擇和決定,只是他自己才能做的事情,經濟學家——不論他對人的基本行為方式理解得如何透徹——也不能替別人作出決定。這是因為,經濟學分析所依賴的基本概念——“幸?!被颉巴纯唷?、“效用”或“代價”等等,完全是“個人主義”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評價標準、價值體系(經濟學的術語是“偏好”),小到吃飯的口味、穿衣的喜好,大到倫理道德、思想意識,都可能是不同的。而且,每個人所面臨的具體條件——能力興趣、家世背景、社會關系,對自己和社會環(huán)境未來變化的預期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經濟學家知道一個人總會按照我們大家所接受的那個“公理性假設”即人都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邏輯來行事,我們也不知道每個人所要最大化的那個具體的“利益”體系究竟是什么。也許經濟學家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信息與知識,使他們信息更加完全,從而作出的決定更加正確,但也僅此而已,還是不能代替每個個體(個人與企業(yè))作選擇、作決定!經濟學家甚至沒有資格評判他人的決策正確與否,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究竟是根據(jù)什么偏好體系作出的決定! 這種“偏好的個人特殊性”,導致了經濟學在定量分析和“科學證偽”上的很大局限。我們可以用“偏好”、“效用”一類抽象的概念,就人的許多行為的基本規(guī)律作出一些“理論假說”,包括經濟學帝國主義意義上的結婚、離婚、犯罪、改革制度、追求平等等等,但由于這些行為所涉及的“物品”(goods or bads)不能有一個市場價格(定價的交易成本太高),我們的定量分析就只好到此為止——由于偏好或效用的個人性和人與人之間效用的不可比性,我們只能以“假說”的方式給出人的社會行為的一些大致的邏輯,但無法進行精確的定量分析,很難對這些假說進行嚴格的證偽。 第二,經濟學不但不能替代個人作決定,而且不打算改變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倫理——經濟學總是以不同人的不同價值觀念作為自己分析經濟社會現(xiàn)象的前提,而不以改變人們的觀念為己任。你愛吃酸的還是甜的,好旅游還是好吸毒,你是只關心自己,還是也關心朋友和國家,對于經濟學來說只是你的個人偏好,你的價值判斷,也許你在倫理學家、政治家、神父、文學家或記者的說教、感召、影響下可以改變你的價值觀,改變你的行為選擇,但那不是經濟學作為一個學科的使命,經濟學只是把你的特殊偏好當做分析的前提,你改變了,再把你新的偏好作為前提,但經濟學家原則上不打算去改變你的想法。有些人總是想賦予經濟學更多的使命,想把改變人們的道德觀念也列入經濟學的范疇,那就不是經濟學帝國主義了,而是成了“經濟學強盜”,因為那是在攫取不屬于你的東西?! ∮腥嗽鴨栁遥袌鼋洕捎诖嬖凇岸啻尾┺摹?,不講信用的人最終會受到懲罰,如果人們認識到這一點,就會比較講信用,所以在市場經濟下人們的信用道德會有所改善,這不是說明經濟學與道德倫理有關系、經濟的運行可以改變人們的道德倫理嗎?可是你仔細想一下,所謂的商業(yè)信用,可不是因為人們改變了他們的信用道德,而是因為人們發(fā)現(xiàn)不講信用在市場經濟下最終是“不合算”的(會被懲罰),也就是說還是出于“算計”,才改變了他們的行為,而不是因為“變善”了而改變了行為。使人們“變善”這件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值得我們每個人作為個人去努力的事情,但經濟學不把它當作自己研究范圍內的本職工作。經濟學的本職工作,是通過制度和政策的改變,去改變人的行為(比如讓不講信用的人受到懲罰)。 第三,基于以上兩個方面的局限性,經濟學在公共政策問題上的作用其實也是很有限的。經濟學的確能夠為公共政策問題作出自己的貢獻,因為經濟學的任務之一就是研究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一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如何構成其他人追求自身利益的約束條件,而每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努力又必須把其他所有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當成自己的約束條件(這些都基于資源稀缺性公理性假設);因此,經濟學能夠以“均衡”一類的基本概念告訴大家,我們的所謂利益最大化,其實都是“條件極值”,是“不可能再大”,而且為了達到這一均衡點,我們大家也要相互有所妥協(xié),你占的好處太多,別的人、別的利益集團就會“反彈”,到頭來你的損失會更大。比如社會平等這件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般的邏輯是只要機會均等、合法競爭、不坑蒙拐騙、不搞特權與腐敗,貧富差別的出現(xiàn),就只能歸結為人的先天差異、后天努力、機會運氣等,有其不可避免的性質。但是,給定任何一個社會在任何一定時期的意識形態(tài)(這對經濟學來說是“外生的”約束條件),富人集團如果完全不考慮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會使社會關系越來越緊張的后果,拒不進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轉移和扶弱濟貧(什么是必要的或合理的?這對經濟學來說當然也是一個不那么容易回答的問題,在此經濟學家必須非常謙虛?。?,社會最終可能陷入動亂以至內戰(zhàn)的狀態(tài),富人致富的條件和享受財富的環(huán)境就會發(fā)生改變,對富人來說,也就是“不合算”;而富人多繳一點稅用于社會福利,在一定范圍內對他們的長遠利益可能是“合算”的(請注意,這里經濟學所依賴的也不是富人的“善心”,而是他們的“算計”。那些寄希望于富人“良心發(fā)現(xiàn)”的人應該想一想,人的良心要是總不發(fā)現(xiàn)你有什么辦法?!)。在這里,經濟學所提供給社會的“政策建議”,不是“拉一派打一派”,而是告訴大家,收入極端不平等是對大家沒好處的,但是那種“民粹主義”的公共政策和社會保障,想過早地搞那些發(fā)達國家搞的社會福利制度,也是對大家都沒好處的,我們應該不走任何極端,而是追求某種“可持續(xù)的均衡”?! 〉亲尳洕鷮W再做更多的事情,它的局限性就顯示出來了。由于經濟學所依賴的基本概念如“效用”、“偏好”等等,都是“個人主義”的,無法進行人際之間的比較與計量,經濟學其實很難對公共政策的社會效果,作出準確的和科學的判斷。在這些問題上,經濟學惟一可以使用的理論工具,就是所謂的“帕累托最優(yōu)“或“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最優(yōu)指的是:當社會達到已經無法在不使(至少)一個人的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另一個人的境況變好,我們就稱這種狀態(tài)為“帕累托最優(yōu)”。可見,這么一個經常被一些人似是而非地當成是“最佳狀態(tài)”的帕累托最優(yōu),其實只是說“我們無法再使情況變得更優(yōu)”,或者更精確地說,它指的是:再作任何改變,經濟學家不知道情況是不是會變得更優(yōu),所以我們只好把這個最容易判斷的情況認定為“最優(yōu)”!也許一項社會變革比如反壟斷這么一個體制改革,可以使社會上99%的人福利得到改善,但是對于經濟學的“帕累托標準”而言,只要有一個人,即那一個壟斷者本人受到了一點損失,經濟學也無法“理直氣壯”地說,這一改革使整個社會的狀況有所改善,因為我們不知道那99%的人的福利的增加的總和,是不是能夠彌補那一個人的福利的減少。這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經濟學不認為我們可以將那99%的人的效用與這一個人的效用進行通約與比較!只有假定在反壟斷的過程中將取消壟斷之后資源效率改進所產生的新增收益的一部分,對那個壟斷者進行了他自己所認可的(經濟學家認可不算數(shù))“充分補償”之后,經濟學才能“認可”實現(xiàn)了改進,因為經濟學所能論證的改進,只是這種帕累托改進。因此,所謂帕累托最優(yōu),只是經濟學所能夠確認的不能再優(yōu),而帕累托改進,只是經濟學惟一所能確認的改進。它們都是表明了,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其實對于一切不是“一致同意”、做不到沒有任何人反對(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個人的利益受損)的其他許多可能的社會狀況和可能的社會改進,沒有發(fā)言權! 理解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懂得為什么在反壟斷這樣的公共政策問題上,以及其他種種公共物品的提供問題上(請注意制度也許是一項最重要的公共物品),會有那么多的利益阻礙,會是那樣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沒有一個絕對的真理和權威(首先是因為經濟學無法提供這樣的真理和權威)。也正是因為如此,經濟學在公共品的問題上,走上了政治經濟學的道路,要對政治這一公共品配置機制進行分析,去研究公共政策的決策機制,甚至是在憲法層面上的決策規(guī)則,比如是“一致同意”還是“多數(shù)票原則”、公民投票還是“代議制”決定,等等?! ≡谶@里,我們就可以明白,好的經濟學者一定會是謙虛的,因為任何一項經濟決策都不是經濟學家自己所能作出的!私人的決策或一個企業(yè)的決策,是要由當事人個人決定的;而公共決策則是要通過一個社會程序,由許多人(包括政治家)和許多學科(社會學、政治學、倫理學等)的研究成果共同起作用的結果,經濟學家的貢獻無疑是、但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情況下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好的經濟政策建議,當然要遵循經濟學的邏輯,因為這是你的專業(yè),是你解釋世界的特殊角度,你要是想從其他學科的角度來談問題(比如以神父的立場說話,或者沒人任命就把自己當政府),你反倒沒有發(fā)揮你的特長,沒有做好你的本職工作,貢獻反倒小。但是經濟學家在作政策建議的時候,也要盡可能地意識到其他角度的存在,其他學科的存在,其他邏輯的存在,無論你是否認為那種邏輯不成邏輯?! 〔贿^把以上的問題都搞清楚之后,反過來我們也要說,經濟學不能“包打天下”,其他社會科學也許就更不能包打天下。經濟學說到底由于它分析方法的特點,還是能比其他社會科學更加科學一點,解釋力更強一點,可解釋的問題更廣一點,也就是說,更“帝國主義”一點。
書籍目錄
口經濟學帝國主義(序一) 張五??诮洕鷮W的謙虛(序二) 樊綱口我們都是經濟學帝國主義者(自序) 高小勇001 自由軟件沒有價格嗎? 王萬山003 沒有交易知識匹配的發(fā)明專利 魏睿006 泥河水的歸屬問題 彭金柱010 析中國首例水權交易案 沈滿洪019 有規(guī)則無交易的水權案 沈滿洪024 南水北調:水權交易市場“官督商辦”如何?廖衛(wèi)東030 地下水開發(fā)需市場化 姚如青033 家家都有小水泵的背后 洪結銀036 黃河難題有無市場解?謝作詩 聶暢蘇041 靠山養(yǎng)牛與退耕還林 李莉046 退耕還林的成本問題 毛豐富049 析訂單農業(yè)中的違約 劉鳳芹054 管制家裝有悖常理 王冶平057 家裝中的企業(yè)與市場 陳志昂 樓蕓061 評江西郵政對信封的管制 謝鑒泉065 “黑速遞”與中國郵政壟斷 沈洪溥070 速遞的黑白誰界定?杜振華074 花票:郵政壟斷變異出的怪物 杜振華080 “國際話務走私”驚詫論 陳曜 郭建果086 校園里的電信戰(zhàn) 王宇088 鹽市混營難容市場競爭 李苗苗 湯瓊峰 孫剛092 評天然氣產業(yè)的雙重管制 彭武元097 “電費買斷”的合約安排 舒旭輝101 析煙草“批零聯(lián)盟” 劉偉 曹利群106 析氣象局收費 呂明曉111 小煤窯為何關不掉? 敬波113 “進場費”的規(guī)制思路 吳小丁116 “進場費”與“買方壟斷” 吳小丁120 國外對“進場費”的規(guī)制 吳小丁125 超市會員制為何不服武漢水土?柴亞光130 關于大型超市聚集的思考 羅來東 侯玉玲132 粗糙的分析 ——《關于大型超市聚集的思考》的思考 張帆136 “農改超”須慎行 王治平139 中國生鮮市場的演進 ——也說“農改超” 周應恒耿獻輝148 農村春聯(lián)市場完全競爭的縮影 楊曉東150 三家文印店的比較 呂明曉153 民企老板的廠長“督察”制 朱勁松157 南海目擊與假設 聶建華 聶輝華164 評品牌質押貸款 林燕 李剛168 從天津的恐慌看公共信息危機 李建標173 擦鞋:在大連是如何產業(yè)化的?王玉霞179 “差價返還”倍受寵愛的原因 魏睿183 哈佛與麥當勞對比的另類解釋 ——與王永欽先生商榷 邱慧芳190 軍隊干部轉業(yè)的市場化安排 何鐵彥193 陽澄湖“瘦身”的產權經濟分析 梁源197 鼓浪嶼一票制:兩點質疑 林晶201 暖氣收費的制度變遷 曹景林205 機關事業(yè)單位獻血的制度安排 辛建207 從承鋼個案看人力資源配置 陳國雄 黃文平214 “貼標簽”行為中的變異王明方217 “周末班”現(xiàn)象與公平無關 梁正222 小額訴訟符合經濟原則嗎? 石明磊225 地下錢莊的生存空間 張樹民233 院士定價 廖國民237 評公安工作招標模式 曲麗萍242 投標該不該設最高限價? 張藝249 另類拍賣:先報名后出價 李增剛253 “身份”還是“契約”?——也談首富村為何要控制村民的私有財產 梁正257 蘇杭:哪里更像天堂?黃文平265 浙江人身懷絕技?李駿陽
章節(jié)摘錄
書摘自由軟件沒有價格嗎? (王萬山) 不少人認為,自由軟件可以免費獲得,因而它沒有價格,就像陽光沒有價格一樣。這似乎是不可辯駁的事實。果真如此嗎?在辨析這一問題之前,先看看價格內涵的演進。 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均把價格理解為“物品交換過程中的量的關系或比例”。新古典經濟學雖然向前邁進了一步,從動態(tài)供求均衡上理解價格的決定與形成過程,但并沒有超越古典經濟學把價格視為物品和服務的買賣或商品交易的“量比”的經濟學范疇。新古典的失敗在于它把價格視為“交換”而非“交易”,交易是帶有產權的,而交換則把產權撇在了一邊,新制度經濟學看到了這一點,因而能把價格的內涵提升到了交易中的“產權代價比”的新階段。 從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分析,擁有某件物品的前提是擁有其財產權或其中的某一權利束,準備進行交易的商品(產品)都包含有一定的產權(財產權或其權利束),因而商品的交換首先是產權的交換,是在產權交換的基礎上物的交換,由此不難理解,商品交換中物的產權比——價格,實質上是產權轉讓中權利價值的“代價比”。產權學派的代表人物登姆塞茨曾明確地把價格視為一種權利的價值。他寫到,“當一種交易在市場中議定時,就發(fā)生了兩束權利的交換。權利束常常附著在一種有形的物品或服務上,但是,正是權利的價值決定了所交換的物品價值……經濟學家經常將產權束作為一個證據(jù),來尋求對決定價格和這些權利所附著的物品的單位數(shù)量的力量的解釋。”阿爾欽、菲利博滕、培杰威齊也認為,價格如何決定的問題,實質上是產權應如何界定與交換以及應采取怎樣的形式的問題,任何物品的交換價值都取決于交易中包含的產權。由此可見,從現(xiàn)實和新制度經濟理論出發(fā),應超越傳統(tǒng)經濟學把價格視為“產品量比”的表象性特征,從權利價值和產權標價的內在性上重新理解和確立價格的經濟學內涵。 懂得了價格是交易中的“產權代價比”新內涵后,可回過頭來仔細辨別自由軟件的價格問題。認為自由軟件沒有價格,是因為從傳統(tǒng)價格理論出發(fā),把價格當成物品交換的“比例”,而不是產權的契約交易。自由軟件雖然公開的市場標價為零,但參與者交易中的產權價格并不為零。從供方看,其付出的成本價值是軟件開發(fā)和修改中的努力(人力投入),得到的效用是興趣、聲譽、交流和自由使用他人開發(fā)軟件的效用。從需方看,如果他是參與自由軟件的開發(fā)或修改者之一,則他付出的是努力的成本價值,得到的是上述所提的效用;如果他是個純粹的使用者,他付出的是參與的時間、感謝欣賞等形成的注意力、軟件使用后外溢的社會效用和將來可能參與開發(fā)的機會等成本價值,得到的是使用價值。對于開發(fā)者間的“圈內人”而言,自由軟件類似共享軟件,大家互幫互助地“交易”技術、思想和能力。當然,對于純粹的使用者“圈外人”而言,其得到的比他付出的要多得多,這很難談得上是一種“交易”,但從經濟學分析,這其實是開發(fā)者的知識愛心贈與的“交易”,與科學家潛心探索自然規(guī)律后把科研成果無私奉獻給人類的原理相同,也與慈善捐獻的原理相同,贈與者從贈與中得到的是聲譽、愛好享受和愛心快樂等效用,是一種自愿的正外部性外溢“交易”,就像愛唱歌的姑娘“免費”唱山歌一樣。 所以,自由軟件的價格并非nothing,它包含著系列的產權交易內涵,是一種非贏利的“組織價格”,就像你回到家里吃飯“免費”是一回事,你必須把工資帶回來,或是還報于家人笑臉、服務和親情。組織型交易很多時候是一種“隱形交易”,從短暫來看經常沒有價格,但從長遠來看,它充滿著大大小小暫時沒有清算的產權代價——價格。P001-002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前幾年我們的一位記者采訪了美國許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大約有八九位吧,他們都贊揚了中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其中包括薩繆爾森、弗里德曼這些持不同經濟觀點的赫赫有名的大師級人物…… ——2000年,江澤民同志接受CBS(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著名記者華萊士專訪時,提到《經濟學消息報》高小勇采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事。 《經濟學消息報》能在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內確立了在國內理論界和決策界獨一無二的地位,主要應歸功于該報總編輯過人的眼光和超常的組織能方。 ——選自林毅夫教授(現(xiàn)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追尋智者》 高小勇辦《經濟學消息報》,他那種不買賬、到處發(fā)掘年輕作者的意向與科斯(R·H.Coase)在六七十年代主編《法律經濟學報》如出一轍。局限不同,效果更有別??扑拱褜W報發(fā)揚光大,使之成為新制度經濟學的中流砥柱。小勇既沒有大學資助,也沒有廣告收益,其困難可想而知。 ——選自張五常教授《好文章是回手棋》
編輯推薦
這是一套社會科學“皇冠上的明珠”,洋洋灑灑六卷本,篇篇讓你愛不釋手。12年前,它誕生了,由成都高小勇先生主編。它是思想最密集的新聞紙,也是我國經濟研究界時效最快、容量最大、觀點最多的經濟評論報,更是全國惟一不刊登商業(yè)廣告的報紙……不翻,你絕對會后悔!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