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作者:白鶴祥 頁數:416 字數:475000
內容概要
本書通過“金融集聚與經濟增長”、“金融中心的形成動力、模式和效應”、“重慶建設區(qū)域性金融中心的比較與借鑒”、“重慶建設區(qū)域性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和目標”、“重慶建設區(qū)域性金融中心的路徑和政策措施”等等梳理、研究,是重慶近年來關于建設長江上游地區(qū)金融中心理論研究的難得一部佳作。
書籍目錄
1 導論 1.1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創(chuàng)新 1.4 本書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安排第一篇 金融集聚與經濟增長 2 金融資源的集聚和輻射理論 2.1 金融資源理論 2.2 金融地理理論 2.3 金融集聚理論 2.4 金融輻射理論 2.5 金融集聚和金融輻射的主要觀點 2.6 金融集聚、金融輻射的層次和階段 3 金融發(fā)展與區(qū)域經濟增長 3.1 金融發(fā)展與區(qū)域經濟增長的理論和模型 3.2 金融發(fā)展促進區(qū)域經濟增長的路徑 3.3 基于中國的實證分析 3.4 金融結構與經濟結構升級的相互作用機制第二篇 金融中心的形成動力、模式和效應 4 金融中心的內涵與形成條件 4.1 金融中心的定義與內涵 4.2 金融中心的功能與作用 4.3 金融中心的分類與特點 4.4 區(qū)域性金融中心的分類 4.5 金融中心層級劃分 4.6 金融中心形成應具備的條件 5 金融中心形成的動力機制和演進次序 5.1 金融中心形成的內生動力之一:經濟發(fā)展形成的需求拉動 5.2 金融中心形成的內生動力之二:金融中心發(fā)展的自我促進 5.3 金融中心形成的外生推力之一:歷史因素和自然條件 5.4 金融中心形成的外生推力之二:政府政策與行為 5.5 金融中心形成的“輪式模型” 5.6 金融中心的演進次序 6 金融中心的效應研究 6.1 金融中心的集聚效應 6.2 金融中心的擴散效應 6.3 金融中心的溢出效應 6.4 金融中心的經濟增長效應 7 金融中心的形成模式 7.1 金融中心的自然形成模式 7.2 金融中心形成的政府推進模式 7.3 金融中心形成的混合模式 7.4 重慶建設區(qū)域性金融中心的模式選擇第三篇 重慶建設區(qū)域性金融中心的比較和借鑒 8 重慶、成都、西安經濟金融發(fā)展的比較分析 8.1 經濟發(fā)展水平比較 8.2 金融機構比較 8.3 金融市場比較 8.4 小結和啟示 9 重慶與上海、深圳經濟金融發(fā)展的比較分析 9.1 經濟發(fā)展水平比較 9.2 金融機構比較 9.3 金融市場比較 9.4 小結和啟示 10 區(qū)域性金融中心競爭力的定量評估 10.1 國內外金融中心的評價體系介紹 10.2 區(qū)域性金融中心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第四篇 重慶建設區(qū)域性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和目標第五篇 重慶建設區(qū)域性金融中心的路徑和政策措施主要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