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農村讀物出版社 作者:彭銘泉 主編 頁數(shù):328 字數(shù):170000
前言
我國早在二千多年以前,《黃帝內經》對人體所需營養(yǎng)物質,就有專門論述,書中說: “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食之,以補精益氣?!边@說明了我們祖先對人體所需物質,早已有明確認識。古代藥物與食物是分不開的。我國第一本藥書《神農本草經》收載了許多治病與營養(yǎng)物質。如大棗、苡仁、山藥、芝麻、蓬米、核桃仁、龍眼、百合、蜂蜜……等。這些物質既是藥物又是食物。食之使人充饑、治病,這就是“藥食同源”。藥膳食療源于古代。古代的醫(yī)藥學家,如張仲景、孫思邈、孟詵、忽思慧、李時珍、王孟英等,都對食療有過論述,有的是專篇,有的是專書。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一書中,撰寫了“食治門”。忽思慧著《飲膳正要》專書。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 “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后乃用藥爾。”宋代,陳直在他的《養(yǎng)老奉親書》中說: “緣老人之性,皆厭于藥,而喜于食?!?“貴不傷其臟腑也?!逼鋵?,哪里是老人厭于藥啊,中青年、兒童也都厭于藥的。
內容概要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承載著我們祖先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其內涵豐富并包含著樸素的系統(tǒng)論、控制論和信息論內容,孕育著很多現(xiàn)代醫(yī)學和生物學的新理論、新學說的胚胎和萌芽。正是這些寶貴精髓賦予了它強大的生命活力。 本書包括藥膳概論及一般藥膳食療知識、藥膳用藥物、藥膳用食物、常見疾病用藥膳。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肝臟病、腸胃病、更年期綜合征、肺臟病、孕產婦疾病、前列腺炎等藥膳。每個藥膳有配方、功效、制作方法,還有部分圖片,讀者一看就懂、就會做。該書既有古方,又有創(chuàng)新,深入淺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內容豐富多彩,圖文并茂。相信該書將會成為您的朋友。
作者簡介
彭銘泉,1933年出生于重慶市。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院本科畢業(yè)。中醫(yī)藥膳教授,1980年開始從事中國藥膳科研工作,其代表作有:《中華飲食文庫》叢書中《中國藥膳大典》,為國家“八五”重點圖書(1999年);《中國藥膳學》獲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獎;《中國藥膳大全》(1987)
書籍目錄
前言壹 藥膳學概論 第一節(jié) 什么是藥膳 第二節(jié) 藥膳的特點 一、辨證論治施膳 二、藥膳是保養(yǎng)脾胃的佳品 三、重視藥膳性味與五臟的特定關系 四、藥膳形是食品性是藥品 第三節(jié) 藥膳學分類 一、按藥膳研究方向分類 (一)藥膳配藥學 (二)藥膳炮制學 (三)藥膳烹調學 (四)藥膳管理學 二、按藥膳治療作用分類 (一)保健強身類 (二)治療疾病類 (三)抗老益壽類 三、按藥膳制作方法分類 (一)燉 (二)燜 (三)煨 (四)蒸 (五)煮 (六)熬 (七)炒 (八)鹵 (九)炸 (十)燒 (十一)煮粥 (十二)藥酒 (十三)飲料 第四節(jié) 藥膳對臟腑的治療 一、藥膳對心的治療 二、藥膳對肝的治療 三、藥膳對脾的治療 四、藥膳對肺的治療 五、藥膳對腎的治療 六、藥膳對胃的治療 七、藥膳對大小腸的治療 第五節(jié) 藥物、食物性味對五臟的關系 第六節(jié) 五宜五補與四季五補 一、五宜五補 二、四季五補貳 藥膳用原料叁 常見藥膳精選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不但知道食物具有五種不同的味道,并且認識到五味各有不同作用,與五臟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五味歸五臟之說?!秲冉洝份d:“酸人肝,辛人肺,苦人心,成人腎,甘入脾?!边@是根據(jù)食物對人體生理上、病理上所發(fā)生的影響,而作出的歸納。人們長期的生活實踐,認識到飲食必須多樣化,才能適應人體對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需要,也就是說五味不能偏嗜,飲食五味如有太過或不及,必然會造成臟腑陰陽的偏盛偏衰,而產生疾病。因此,利用五味之偏,以調正臟腑之間的偏性,是有科學道理的。例如,用辛味散肺氣之郁,甘味補脾胃之虛。故繆希雍說:“五臟苦欲補瀉,乃用藥第一義。”伺謂苦欲補瀉,就是組方用藥要根據(jù)各臟生理病理,以及病變特點選其氣味相投的藥物、食物,投其臟腑所好。就是所謂“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坝?,是本臟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臟之神所惡也,即瀉也?!睘榱烁玫亓私馑幬铩⑹澄锱c臟腑的關系,便于組方選用,把藥物、食物的五味、五色、五谷、五畜、五行與五臟六腑的關系進行歸納,制成表1。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