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毛毛 中國物資出版社 (2012-11出版)
前言
透徹空靈的禪語就像是一盞盞明燈,它總能在我們困頓迷茫的時候,點亮我們的心靈,幫助每一個人沉思。佛教高僧凈慧法師曾經說過:“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非常忙碌的社會,也是一個挑戰(zhàn)、引誘特別強烈的時空環(huán)境。如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做一個潔身自好的人,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做一個凈化的人,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做一個自利利他的人呢?那就要用禪的精神經常地、時時刻刻地熏陶自己,使迷失的生活向覺醒的、凈化的生活轉化?!? 禪的思維方式與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學到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迥異其趣,截然不同。在紛繁的世事中生活,參悟一些禪機,能夠使得我們在個人的內心中尋找到久違的平和與寧靜。你能在閑寂空靈的境界中,體會到特有的質樸、洗練、純粹、寂靜,從而找回自己不浮躁、不喧鬧的內在真我。 “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痹谝恍┤丝磥恚跨娔汗?、習經參禪的生活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遙遠的距離,但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其實在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吃穿住行中,無不蘊藏著無限的禪機。 諸事皆禪,自在我心。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觀照,以心歷境,以境驗心,求一份心靈上的寧靜與安詳、清靜與曠達,破一分無明,增幾分智慧。所以說其實禪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么神秘,修禪也并非深不可及,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時時處處都有禪機。 本書從大量的禪宗經文、文獻中,遴選出充盈著禪的智慧、又隱含著人生真諦的經典內容,自禪家的正見、正思、正語、正業(yè)、正命、正進、正念和正定八個實踐法門人手,從做人做事的角度切人,于現實生活瑣碎雜事中開解禪機智慧,點破世俗迷障,力求以睿智的機鋒給世人以一定的啟示,從而指明人生的方向。 書中既介紹了歷代禪宗高僧大德超然物外、睿智慈悲的禪人禪事,又匯集了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以及歷史上的一些事例,并加以對照解析,力圖為讀者刻意營造出一個輕松又極具禪機的閱讀氣氛,使讀者不僅可以了解禪的基本思想,還能在難以言傳的審美感受中,更多地體會到獨特的人生智慧,悟得禪宗為人處世的真諦。 毛毛 2012年10月
內容概要
蓮花十葉,ISBN:9787504744500,作者:毛毛著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禪機盡在做人做事之間 1.參禪頓悟,心性即現 2.十指蓮心,佛光普照 3.道法自然,平淡是真 4.出世風度,入世禪心 5.持平常心,看世間事第二章 禪心正見:有自知之明,做端正之事 1.不執(zhí)不著,知非便舍 2.朗月自現,本真自明 3.人貴自知,物貴自明 4.沉著冷靜,收放自如 5.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6.自何處來,往何處去 7.遇事不亂,機遇常存 8.自助天助,己事己了第三章 禪悟正恩:積極入世,功到自然成 1.心無旁騖,逢事擔當 2.善待眾生,自身成佛 3.自食其力,不求他人 4.反求諸己,乃是真救 5.關照他人,無上功德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淡泊明志,泰然處世 8.踏實做事,本色人生第四章 禪鋒正念:培養(yǎng)全面、有效、理性的恩考方法 1.三思而行,謀定后動 2.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3.變通方便,不通亦通 4.收放自如,靈活篤定 5.諸事隨緣,不執(zhí)牛角 6.天堂地獄,一念之間 7.重視細節(jié),掌控全局 8.榮辱過慮,大業(yè)難成第五章 禪說正語:襟懷坦蕩,行遍天下 1.體諒他人,放棄嗔念 2.虛懷若谷,謙遜待人 3.不貪不執(zhí),喜悅隨行 4.胸襟寬廣,憂惱自消 5.看透世事,心境坦然 6.慈悲為懷,愛心常駐 7.提起放下,舉重若輕 8.寬容眾生,感恩世界第六章 禪喜正進:積極精進,把握因緣 1.不攀不附,不惱不嗔 2.欲想取之,必先予之 3.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4.空言千萬,不如一行 5.凝神專注,始見佛陀 6.妄說一丈,不如近尺 7.堅韌堅忍,堅強堅持 8.不言放棄,有始有終第七章 禪行正業(yè):學會容忍,有所包容 1.恭敬待人,豁達處世 2.與人為善,立足世間 3.占高位者,未必上風 4.欲想出頭,先要低頭 5.進退有據,遇事不亂 6.順境心清,逆境不迷 7.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8.博愛容人,寬恕罪孽第八章 禪燈正命:居平常心,做平常事 1.一屋不掃,難治天下 2.全身投入,其義自現 3.把握當下,珍惜眼前 4.知足常足,適可而止 5.心無外物,妒心自消 6.但求付出,不圖回報 7.善惡有報,自種福田 8.淡以清心,日日歡喜第九章 禪脫正定:自知自信,自我控制 1.戒嗔戒狂,不驕不躁 2.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3.步步為營,欲速不達 4.低調行事,清醒克制 5.不驚不變,臨變不驚 6.持之以恒,鐵樹開花 7.益謙方盈,謹慎方贏 8.遠離誘惑,禪定清心第十章 做人中參禪悟道,做事中修行功成 1.萬事緣分,隨遇而安 2.修心養(yǎng)性,返璞歸真 3.向善向上,領悟禪機 4.樂善好施,廣結佛緣 5.一切皆法,一切皆禪
章節(jié)摘錄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不少人感到生活空虛無聊,焦慮不已,苦痛倍增。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能解決生命問題、提升生命境界學問的禪,引發(fā)了人們的普遍關注。許多人在禪的引導下開拓了心靈,啟發(fā)了智能,進入到更加超脫的自由世界。 那么,禪到底是什么呢?其實對于對佛教有研究的人來講,這個題目嚴格說是有問題的——因為禪是不能講的。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它與思維言說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但正所謂“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為了能夠把禪的境界比較簡明地介紹給大家,不得已,仍然要靠言語來說明。 有人曾經問大龍智洪禪師:“什么是微妙的禪呢?”智洪禪師答道:“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半空中,梧桐落葉飄零四散;眼目前,蕭瑟秋花凝霜開放。一位秀才曾就此向趙州禪師發(fā)問:“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趙州禪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投子大同禪師與嵇山章禪師在院落中品茗。大同禪師指著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綠樹、藍天白云說:“森羅萬象,都在里邊?!闭露U師把茶水潑在了地上,然后問大同禪師:“森羅萬象,在什么地方?”大同禪師嘆了口氣:“可惜了一杯茶?!? 這就是禪,禪者的態(tài)度,禪者的智慧。 禪作為一種頓悟,有一個體悟的過程,這就是參禪。性由心生。參禪是要用本我心境的,是自發(fā)的。 一位禪僧向趙州禪師請教:“怎樣參禪才能開悟呢?” 已經百歲高齡的趙州禪師好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忙忙站立起來,一邊向外走去一邊說:“對不起,我現在不能告訴你,因為我內急。” 剛走到門口,趙州禪師忽然又停住了腳步,扭頭沖禪僧說道:“你看我已經一把年紀了,又被人稱為古佛,可是,撒尿這么一點小事,還必須親自去,無法找到任何人代替?!? 這位禪僧恍然大悟。 禪的感悟,是別人無法替代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須自己親口嘗一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禪與大自然同在,一切盡在不言中。“云在青天水在瓶”“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郁郁黃花皆是妙諦”。用慧眼來看,世界萬物皆是禪機。未悟道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悟道以后,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但是前后的山水的內容卻已經有所不同了,悟道以后的山水景物已經與“我”同在,和“我”一體,可任“我”取用,物“我”合一,這種禪心是何等的超然啊。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隨地覓取,都是禪機。一些人總以為禪機奧秘深不可測、高不可攀,這是門外看禪的感覺。其實,禪本來就是自家風光,不假外求,自然萬物中俯拾即得。 禪,就是這樣一個神妙的東西。它一旦在生活中發(fā)揮功用,則可使人不受欲念牽累,時刻都充滿著生命力,從而扭轉現代人生活中意志的委靡。 禪與生活上的情趣并不矛盾,確切地講,它超越了這些五欲六塵,而企圖獲得更實在的和諧與寂靜。悟到禪機的人,他一樣的穿衣,一樣的吃飯,“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圣解”。比如有僧問道于趙州禪師,趙州禪師回答他說:“吃茶去!”吃飯、洗缽、灑掃,無非是道,若能悟得,當下即得解脫,何必再另外用功呢? 參悟禪機,迷者口念,智者心行。其實就向上一路而言,凡圣是相通的。只有明心見性,才能真正領悟禪機的真諦。 雪峰禪師和巖頭禪師兩人同行,走到湖南鰲山時遇上了大雪不能前進,于是兩個人不得不暫住下來。巖頭整天不是閑散,就是睡大覺。而雪峰總是坐禪,看到巖頭不坐禪,還責備他不該只管睡覺。而巖頭呢?反而責備雪峰不該每天只管坐禪。雪峰指著自己的胸口說道:“我這里還不夠穩(wěn)定,怎么敢自欺欺人呢?” 巖頭驚奇地望著雪峰。 雪峰道:“實話實說,自從參禪以來,我一直心有未安??!” 巖頭禪師覺得機緣成熟了,說道:“果真如此的話,你把你的所見一一都告訴我。對的我為你印證,不對的我替你破除!” 雪峰就把自己修行的經過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巖頭聽了雪峰的話以后,厲聲喝道:“你沒有聽人說過嗎?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滿面愁容:“那我以后該怎么辦呢?” 巖頭禪師一笑,放低聲音說道:“假如你宣揚大教的話,一切言行,必須都要從自己胸中流出,要能頂天立地而行?!? 雪峰聞言,當即徹悟。 世間的一切知識,甚至科學,都是從外界現象上去了解的,而佛法則不同,它是從內心本體上去證悟的。雪峰久久不悟,是因為外界的森羅萬象在他的心中還有所執(zhí)取,無法止息妄念,“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要能“從心流出,才是本性”。這就是要求參禪者不能在枝末細節(jié)上鉆研,而要從大體上立根。 能夠時常讀讀經文,與佛陀“談談心”,參禪悟理,明心見性,取得心靈的平靜,這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P3-6
編輯推薦
《蓮花十葉》從大量的禪宗經文、文獻中,遴選出充盈著禪的智慧、又隱含著人生真諦的經典內容,自禪家的正見、正思、正語、正業(yè)、正命、正進、正念和正定八個實踐法門人手,從做人做事的角度切人,于現實生活瑣碎雜事中開解禪機智慧,點破世俗迷障,力求以睿智的機鋒給世人以一定的啟示,從而指明人生的方向。 書中既介紹了歷代禪宗高僧大德超然物外、睿智慈悲的禪人禪事,又匯集了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以及歷史上的一些事例,并加以對照解析,使讀者不僅可以了解禪的基本思想,還能在難以言傳的審美感受中,更多地體會到獨特的人生智慧,悟得禪宗為人處世的真諦。本書由毛毛著。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